查看原文
其他

郭婧:向火而生

郭婧 法律人类学世界 2023-05-09

编者按:此为贵州民族大学郭婧老师在1月28日法律人类学云端讲座第二讲“治火的图谱”上的开场白。完整的讲座纪要拟于年后推出,敬请期待。“法律人类学世界”恭祝各位学友新春快乐!

个案研究和经验研究是人类学和法律人类学广泛运用的方法。如何通过个案与经验形成法律人类学和少数民族习惯法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转向是学界有待突破的问题,也是我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村寨防火制度的研究中希望达到的研究目的。2013年6月,我从云南大学法学院民族法学专业博士毕业,学位论文是《民族村寨防火制度研究——以黔东南从江侗族地区为例》。当时导师吴大华教授之所以提出此选题建议,一方面是因为在诸如贵州、云南这样的多民族省份,民族村寨火灾频发一直是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写作博士论文之前,我一直跟随导师从事侗族习惯法方面的研究。当时的研究偏向于应用型研究。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张晓辉教授给我提供了很多指导和帮助,并建议我今后要向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理论深度进一步扩展。博士毕业并不代表我对民族村寨火灾和防火制度关注的终结。之后我以“西南少数民族村寨防火制度”为题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立项,并进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师从张冠梓教授。而真正把对民族村寨防火制度的关注从命题转为问题,从传统范式走向路径反思,将“他者的灾难”关联“自我的救赎”,正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

关于防灾制度深层逻辑和意义的追问是我至今仍在关注这个问题的原因。民族村寨的火灾是一个隐藏于大传统叙事背后的边缘问题。每年秋季至下一年的春季是西南农村地区火灾高发的时期,其中很多是民族文化传统村寨,例如2021年2月发生火灾联营的云南翁丁佤寨。

云南翁丁佤寨村落景观

(图片来源:云南省委宣传部微信公号)

2021年2月14日云南翁丁佤寨火灾现场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民族村寨火灾并非我国特例。2000年到2021年间,南美洲原住民的家园——亚马逊热带雨林屡次发生持续性大火,从曾经的“地球之肺”变成今天的“地球之伤”。

亚马逊原始森林火灾

(图片来源:路透视频截图)

亚马逊雨林中的土著

(图片来源:FUNAI官网© Fiona WatsonSurvival)

这些发生在真实生活里的事件,多数人可能仅在新闻发布时发出旁观者的阵阵唏嘘,但很快因为事件热度的降低逐渐将其遗忘。真正记住灾难的,只有那些身处事件中的人。“灾”是一种社会建构,而非自然的客观现象。对于自然界来说,不存在“灾”的问题,只存在“偶发”的现象。作为人类话语的建构,“灾”是与人类情感的深刻关联,它的社会意义是对有序性的打断。“灾”的实质是无序,包括对可能暗藏着无序性发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不安全感与恐慌。所以仅从统计学意义下的经济损失或是生命损失来识别“灾”,就很难看到“灾”背后人与人、人与灾,乃至人与防灾制度之间的深层链接,也较难洞察到“无序”造成的社会震荡。这就是火灾和防灾制度一直对我具有研究吸引力的原因,也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法律人类学能为灾难法学研究提供的特殊贡献。

将学术研究的对象与生命体验发生关联是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两个事件。一个是在研究期间,我成为了一位母亲。身份的转变让我有了从未体验过的经验感受。若把女性身体的生产经历视为对有序的打断,那么这一身体的记忆能在陌生的女性之间建立情感链接,形成一个跨时空的共感、共情和共鸣的共同体。尽管我没有经历过火灾,也没有在农村成长的经历,但我将这种生活体验用在了我对研究对象和法律人类学的理解上。另一个事件是2018年在贵州黔东南镇远县的报京侗寨的田野经历。尽管在此之前,我在贵州省和云南省的多个民族村寨都有过独立田野的经验,但在报京的那次田野经历应该是对我冲击力最大的。一是因为2014年的那场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的火灾,在我四年之后到访这个村子时仍然常在村民彼此的日常聊天中不断提起。同时,火灾留下的痕迹仍以灾后新建的房屋聚落的形式不断提醒着人们,这个400多年历史的老寨子有三分之二的面积毁于那次火殇。二是当时我正面临工作的转换期,事业上的“无序感”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将我扔进困顿。记得当时我一个人站在老寨门边,俯瞰着报京大寨整个村貌图,在火灾遗痕和前途迷茫夹击之下,忽然产生了共感、共情和共体之感(图5:报京侗寨经过灾后重建后的村貌)。当然,路径反思和视野关联的最终实现,离不开在整个研究期间来自跨学科方法的知识增量。

报京侗寨经过灾后重建后的村貌

(图片来源:郭婧于2018年3月摄于报京侗寨)

书名《治火的图谱——西南少数民族村寨火灾制度研究》中的“图谱”一词并非由我所造,而是借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挺教授团队所提出的“事理图谱”的概念。“事理图谱”以“图”作为知识表征工具,以事件及其关系为研究对象,强调客观存在于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常作为技术情报研究的分析工具。例如情报事理图谱是“通过分析事件之间的顺承、因果等关系,来揭示事件演化规律与逻辑,作为情报判读的支撑”。(周京艳,刘如,李佳娱,吴晨生:《情报事理图谱的概念界定与价值分析》,载《情报杂志》,2018年,第5期,第31页。)西南少数民族防火制度研究是运用整体论与系统论的视角,将中心与边缘、日常与风险、熟悉与陌生等视为关系整体,以揭示防火制度的认知逻辑与结构体系,并通过比较视野探寻现代西南少数民族防火制度的脆弱性与弹韧性,同时以期形成一种具有认识与方法意义的分析路径。因此,在拟定书名时,借用了“图谱”这一概念。

 

推荐阅读(郭婧系列)

学术专访 | 郭婧:民族村寨里的诗情与法意

讲座预告 | 郭婧:治火的图谱--西南少数民族村寨防火制度

读书纪要 | 第四期——卢埃林、霍贝尔:夏延人的方式(郭婧领读)

“法律人类学世界”感谢您的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