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业案例】高慧:架起民族文化的桥梁

蒋予涵 志阳创谈 2023-05-24


导读

高慧:茗校圈圈创始人,立志打造中华民族文化集成式的内容输出与交流中心,希望把很多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和艺术通过中外校园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中外友人有获取中国民族文化知识或常识的机会。同时,让中国文化链接中外高校,通过校园走出中国,让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绽放。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击的痛点


2017年11月14日,茗校圈圈获得上海女性创业大赛十佳项目,高慧受到了刘延东总理的接见!这无疑是对茗校圈圈最好的鼓励。而关于茗校圈圈的想法源于2015年年底的一次怒江调研,高慧看到了很多民族文化的断层,甚至是消亡,他们的孩子已经不会他们的手艺,大部分都去了北上广打工,因为他们的传统技艺没有钱赚,没有办法让他们糊口,这样下去,文化就慢慢消亡了。于是高慧决定创办“茗校圈圈”中国民族文化内容输出交流平台,希望把很多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和艺术通过中外校园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中外友人有获取中国民族文化知识或常识的机会,同时,中国文化链接中外高校,通过校园走出中国,让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绽放。这是创办的初衷,也是情怀所在。

 

谈到民族文化的消亡,有些人说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比如它不符合市场规律,不够美观。高慧认为这只是从市场及美学角度来看,如果只是从民俗学角度而言,这就是一种文化的断层与缺失,比如对于纹面女的情况而言,现在的女孩子已经不纹面了,我们还能看见这仅有的几个纹面女,但我们的后代可能就再也看不见了,所以如果不把这样的图案进行保存,那我们的后代可能连图案都看不到了。因此高慧与她的团队想做的事情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记录,去调研,去收集,让这些文化被更多的人知道。


初次创业失败告终


高慧的第一次创业是在安徽寿县的老家,那时她想做的是一个纯外语的教学平台。因为来到上海的经历,让在小镇水平还不错的她感觉自己与城市的同事差别特别大,尤其体现在语言上。高慧由此看到了教育的不公平,因此想做些什么来改变如自己一般的小镇上的孩子们的状况,让他们的未来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出发点。本着这样的想法,高慧办起了她的外语平台,但因为没考虑到市场的承受度,家长的开化程度以及经济条件,外语教学平台半年就亏得一塌糊涂,这让她痛定思痛。但她的本心仍然是做一些教育公平,性别公平等公益的事情,这不仅可以从她第一次创业的经历中看出,也可以在她现在的事业上看出来。


爱上民族文化再次创业


高慧性格直爽,不愿随波逐流,更不愿趋炎附势,这使得她在职场上并不得领导欢心,加之2012年怀孕,她便想不如换一种生活方式,于是她辞去工作,并在华东师范大学进修了对外汉语专业。在进修以及行走村寨的过程中,高慧深深的爱上了民族文化,她觉得她这一辈子就想做这件事情,那就是保存、保护、传播、推广那些好的民族文化,通过更多人的力量来实现文化精准扶贫,并且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帮助匠人回归故里,提高他们的社会价值乃至经济价值,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文化才能被更好地保护和保存。

 

2016年开始,高慧及志愿者伙伴用了三年的时间行走于各少民族村寨,期间寻找到100多条民族文化体验路线(包括民间文化),拜访了100多位非遗传承手工艺者。这一段时间她们是没有收入的,但她称这一段时间为沉淀的过程,她不希望这一场关于文化的朝圣像一些商业机构一样一上来就想着怎么商业化,怎么赚到钱。直到今年,高慧及她的团队才将收集、调研、整理的资料与民俗学家讨论,并且做成了标准化的课件、活动。在调研的过程中,她们还帮助村民建立了民俗文化体验基地,好让那里的文化有更好的发展,被更好地传承。

 

而对于茗校圈圈的发展,高慧也有着较为清晰的规划。首先,要做公益推广活动。这些古老而优秀的文化大都隐没在偏远的山寨里,如果没有公益推广,人们也许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不一样的文化,而这样的公益推广形式,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形式。而下一步,就是把做好的文化系列课件、活动推广到高校、中小学作为选修课,学校支付一定的课时费。高慧也强调,课程主要针对留学生,留学生来中国是来学习中国文化的,而学习中国文化就必定要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而茗校圈圈就可以架起一座连接留学生和村寨的桥梁,使留学生得到更好体验的同时,村寨得到更好的发展。高慧的设想是,因为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在体验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对所去村寨提出建设性的提议,以期让村寨有一个好的发展。


经济发展和文化冲突?


对于是否会大规模组织活动,破坏村民的生存状态,高慧坚定的说不会,并且还强调这样做会违背自己的初衷。每当看到那些古老的村寨被有钱的商人买走,村民被赶走,高慧就无比心痛,这绝不是她想看到的,并且这样学生也无法真正享受的沉浸式的体验。

 

对于这种冲突,高慧提到她们在德昂族的方式,她们和村民达成共识,让学生住到村民家中,用这种方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村民的生活方式,当然这也就对人数有了限定,所以在一次活动或者一个村寨里,不会建议太多人去,如果真的人数很多,就会考虑分散到不同的村寨,这也是对创办“茗校圈圈”初衷的遵从,即一切从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角度出发。


企业发展的转折


最初开始做这件事时,高慧需要非常努力去联系村寨,和村寨的人建立信任,让村寨的人了解自己。通过公益组织、老师的介绍,高慧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寨子,用她真心为村民做实事的态度感动村民,久而久之,村民们看见了她的真心,也会介绍给她其他的村寨、匠人,于是“圈圈”也就慢慢变大了。

 

高慧印象中转折是在2017年的七月份,一位羌族的匠人打电话邀请她们去他们的村寨走访,看一看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承担了她们考察途中的费用,谈到这里高慧显得非常激动,因为从那以后,便经常有村寨在他们节日的时候发邀请函,这样一来,高慧和她团队的考察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很多。随着更加深入持续的走访,以及与其他创业者的资源共享,考察开始变得轻松了很多。

 

因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高慧倒也不会觉得太苦,只是在行走途中看到的很多不公平现象——小孩的教育问题、男女平等问题,让高慧看到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更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文化上的精准扶贫。当地人对于把正在上学的孩子叫回家放牛视为一件平常的事情,对男孩女孩的对待也大不相同,这让高慧感到意外、不解与心痛,同时也坚定了她做好正在做的事情的信心,希望能带动起对这些不公平的改变。


创业过程的困境


在发展的过程中,高慧也面临了所有初创企业会面临的问题。在刚开始走访村寨,搜集资料的时期,企业并没有任何利润,就有合伙人选择离开;由于对资金的把控不够,导致了资金链的中断,等等。但性格乐观的高慧并没有只盯着这些沮丧,比起伤心于离开的合伙人,高慧更开心于她身边“打也打不散”的合伙人。在创业的道路上,高慧有丈夫的大力支持,有朋友的仗义相助,她说这是她身边的贵人比较多,但这何尝不是高慧乐观,待人真诚品质的回报呢?万事开头难,经历过这些挫折与灰心之后,事情开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但更重要的其实是这些困难磨砺出了一颗坚强勇敢的心,让它在未来的航行中不再惧怕翻滚的波浪,笑对起起伏伏。


初心不改,永在路上


如今企业慢慢走上了正轨,高慧并没有忘记她要做公益的初心。她将企业一半的收入反投给公益创投,既是兑现当初接受公益创投的条件,也是团队最开始的愿景;她接受一些残疾人士的加入,希望找到一条文化传承与弱势群体帮扶相结合的道路;她与西南民族大学成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希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更好的创业。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她的初心,也是她的本心,她的作为真正体现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业人该有的担当。如果问到未来企业发展大了后是否会偏离公益初衷,我想将一半的利润反投给公益创投去帮助更多的公益活动便是最好的回答。


END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右侧二维码购买《创业画布》


系列文章:

【创业案例】耿向顺:第三届优秀社会创业家评选获奖者

【创业案例】李正方与纳桑红糖

【创业资讯】投资社会企业,值吗

【创业案例】汪星宇:复旦学霸的返乡路

【创业案例】赵文静:从塑料瓶中寻找商机

【创业案例】马乃篪:探索养老新模式的外科大夫


- 图文编辑:邱振宇 -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