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洋:基金会秘书长的成长就是撸起裤腿,直面泥泞 | 鸿鹄伙伴访谈录

杨洋 CFF2008
2024-08-23

   导读: 


为记录和展现基金会新任秘书长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困惑、思考和感悟,基金会论坛(CFF)鸿鹄计划项目组策划“鸿鹄伙伴访谈录”。本期专访了鸿鹄计划2021学员、北京华宇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杨洋。已经担任秘书长4年的她也是一位标准的“90后”。

 

▲ 鸿鹄计划旨在陪伴秘书长走好前三年,成就基金会未来领导者。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了解/加入鸿鹄计划。


 

姓名:杨洋

机构:北京华宇公益基金会

担任秘书长年限:4年


2016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杨洋做了一个让亲友很难理解的决定——放弃本专业,投身成为全职公益人。彼时她是一位潜力无限的服装设计师,拿了多个设计大奖,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却在面临人生重要选择时,毅然转身!但在她眼中,这是冥冥中心之所向的选择,是一位青年人对于理想的执着和追求。


“成长是一个破而后立的过程,伴随着不适、艰难等勇敢跳出舒适圈的选择和体验。看到自己的不足,直面机构的问题,建立和同行们更深入的联接,努力创造更多合作共建的机会。告别舒适,撸起裤腿,积极面对发展路上每一段泥泞的路途。”


这是杨洋对她2021年鸿鹄计划学习的感悟和体验。作为鸿鹄计划学员,她组织了北京首场“鸿鹄计划线下开放日”活动,推动行业伙伴交流分享,精心策划会议活动让人印象深刻,获得了参会秘书长们的充分肯定。在她身上看到一位90后秘书长的活力与创意,也看到12年公益探索和实践的积淀。


*2021年4月28日,鸿鹄计划线下开放日走进北京华宇公益基金会(图/受访者提供)


从受益人到职业公益人


CFF:您加入公益的契机是什么?您在公益中经历了怎样的成长过程?


杨洋:我是广东人,那里公益氛围比较浓厚,出于对急救的兴趣,高中时便加入校红十字会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及推广工作。由此开启了我的公益生涯,也因此成为红十字工作的受益者。后来在大学期间组建了校红十字的学生组织,角色从受益者向志愿者转变,积极开展应急救护、防艾、禁毒、同伴教育等与青年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健康促进活动和志愿服务工作。


在我的公益成长路上有两个很重要的节点——遇到“青春善言行”人道教育项目和毕业设计时尝试将设计理念与公益传播结合。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与成长,让我逐步成为红十字运动的青年领袖,也让我有机会代表红十字青年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场合中发声,带动和引领更多青年参与人道事业。


CFF:你从受益者到志愿者到领导者这段经历,对您之后选择从事基金会工作有什么影响?这个过程中您对公益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杨洋:最终选择投身公益行业,是每一段经历沉淀下来的思考和决定。在成为受益人时,人道精神的种子便深植我心;而后数千小时的志愿服务经历让这颗公益的种子在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得以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最终认定并将其作为职业选择。


这段特别的公益成长经历,让我学会反思过去的行为,并进一步探索言语、行为背后的原因;开始留意自身言行,学会慎独,从点滴的生活中改善着自我。通过持续实践,激发大家对于同理心、积极聆听、非歧视、非评判、社会共融、非暴力沟通等人际沟通技能的领悟和理解,最终内化为日常言行的准则,坐言起行,思行合一。正是因为这种直击心灵深度的触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在毕业之际恰逢公益机会来临之时,毫不犹豫选择了现在的事业。


其实,全职公益人和公益志愿者的区别还是蛮大的!从对公益理解维度而言,虽然志愿者时期已经有很完善的能力支持体系给予我必要的公益理念和技能,但正式入行后,让我更深刻理解公益对“专业”的需求,以及有机会更系统地认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论,可以从更长周期维度看见“时间”在社会改变维度的影响和价值。从公益认知维度而言,公益志愿者可能主要精力集中支持某个领域/项目,对公益的系统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成为全职公益人特别是机构管理者时,意味着你需要懂项目管理、内容研发,同时需要了解公益传播、组织治理,并且需要进行机构整体规划,考虑成本和长远发展。


从承担责任与压力维度而言,在我还是一名志愿者的时候,工作人员为我们扛下了许多“脏活累活”,让我们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能够轻身前行;但选择成为全职公益人,意味着我们需要勇于担当,勇于直面每一段充满泥泞的道路,勇于攻克一个又一个社会问题。每一个角色的转变都需要投入充沛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度学习。


*北京华宇公益基金会助学项目(图/受访者提供)


从迷茫探路到振翅“鸿鹄”


CFF:您加入华宇公益基金会至今近6年,作为一名上市公司背景的企业基金会秘书长,您是如何理解秘书长这个角色的?在角色成长的路上遇到哪些挑战,您是如何克服的?


杨洋:我觉得企业基金会秘书长角色的关键词是以下三个:专业、联接和影响专业是一家社会组织的立根之本,从社会问题和服务对象真实需求出发,带领组织合规、高效、专业化运作,保障基金会的独立性;联接则是企业文化、愿景、战略与公益议题、社会需求的匹配,秘书长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坚枢纽,整合企业资源,聚焦细分社会议题,开拓渠道资源,让责任更有温度;最后,影响则是推动企业管理层及员工更持续、科学地认识、参与公益,做好公益文化营造,引导周围及更多的人,让公益成为生活习惯。


第一个挑战是人的挑战。企业基金会的团队规模一般不大,可能两三个人需要支撑整个机构的发展和运作,所以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培养和配置专职人才,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志愿者的参与,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把项目做得更丰富更完善。过去几年我们持续基于组织发展需要做人才能力需求梳理,落实学习计划;另外也从单次志愿者招募向专业志愿服务支持转变,提供更多元的人力结构。


第二个挑战是社会问题的切入口选择。一家专业的社会组织对聚焦议题、开展项目的选择应基于组织的愿景使命和资源,而非秘书长的个人喜好。所以秘书长需要对社会需求和问题保持敏锐的识别,以及基于组织发展有持续、快速学习的动力和能力。2017年有幸参与企业战略管理培训后,对企业愿景、战略、业务做了公益领域的对标和盘点。2018年开展探索青少年法治素养教育领域,法律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也推动我如饥似渴般持续学习。对于如何做好一名秘书长,我也尚在学习成长阶段。


CFF:正如您刚刚提到,每一个角色的转变都需要投入充沛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度学习,成为全职公益人后,您有哪些学习经历?哪一段对您影响最大?


杨洋:我学习成长主要依托三个渠道。首先非常感谢公益行业为大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能力建设相关课程,无论是系统性培训还是轻量化学习,以及民政部门和支持行业发展的社会组织,都有着相对丰富的资源及知识库,为入行的公益小白或追求深入发展的公益人提供了充分的公益专业的学习和成长平台。第二个学习渠道是来自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支持,依托华宇集团完善的学习成长路径,开设了战略、组织管理、沟通等课程为员工赋能。第三个渠道则是个人成长的部分,我比较注重泛公益领域的学习,日常喜欢看展、听讲座或者参与论坛,从其他领域中的经验中汲取自身所需的养分,跨界学习可以打开许多思路,为公益创新增添新的活力。


近一两年内对我影响最大的学习是参与鸿鹄计划,我觉得鸿鹄计划本身是一个很了不起的项目和社群,一个两三百人的线上社群,大家互相分享、提问并解答,形成很好的黏性互动。鸿鹄计划线上课程帮助我更系统、更完整的去理解秘书长这个角色所需的基本能力和要求,帮助秘书长奠定良好的基础。鸿鹄计划不仅给予认知和专业层面的指导,同时在社群互动和朋辈交流中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鸿鹄计划的社群让我有机会了解和认识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公益组织和优秀的秘书长,了解他们是如何工作和运作的,这对我个人来说有很大的收获。





杨洋为“鸿鹄计划线下开放日”设计的纪念帕(图/CFF)


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


CFF:您原本从事的是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您是如何发现自身设计专业与公益的结合点的呢?设计对于您参与、推动公益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帮助?


杨洋:公益吸引了许多不同领域的青年参与,最初我特别羡慕社会学、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看到伙伴们能借助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助力公益发展,学服装设计的我不禁思考,我能为公益做些什么呢?正逢赶上项目发展需求,我开始为公益项目设计马甲、徽章等周边,并在圈内引发不错反响。


那时我开始意识到,不论处在什么位置,都有能力发挥所长做出改变。而我通过设计,做出了属于我的公益变革。通过设计项目周边VI,提高项目视觉辨识度;通过公益艺术化、视觉化处理,将公益理念与议题符号化,使之更加简单鲜明,从而进一步树立公益品牌形象,达到更加高效的传播。有了项目周边设计的开始,后来冥冥中,毕业设计选择将和平、人道等元素融入服装花式中,用毕设来讲述一群青年的在公益旅途的故事。毕业设计后打开了思路,找到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后续推出了亨利杜南表情包等周边文创产品,表情包上线至今,下载量达22514人次,使用量已过33万次。受到国内外的热捧。


*杨洋设计的周边(图/受访者提供)


CFF:公益和设计两个看似不太沾边的领域,您如何理解他们之间的连接与共性?对现在公益组织的视觉设计,您有什么建议?


杨洋:我从小开始学艺术,尤其是在大学时期深受人本设计理念的影响,而这恰恰也是公益领域所追求的。而在方法论上其实也有很多共性。任何杰出的设计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同样离不开严谨的调研、深入的洞察和理解。理解社会问题、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寻找回应、解决社会问题的路径同样如此。


现在我们处于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许多资讯都被拆解再包装,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公益行业更加希望获得公众的关注和参与,所以也需要适应Z世代的需求,创新参与方式,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从而激发青年关注、参与公益。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跨界创新,并且碰撞出很棒的火花!期待未来公益领域的每个人都能够重视和善用品牌传播的力量。


CFF:可以结合您12年的公益经历,对真正想参与公益活动的年轻人一些建议吗?


杨洋:参与公益是拓宽成长维度、洞察理解社会很好的切入口。早期可以通过参与不同的活动和志愿服务,明确自己相对关注的社会议题和兴趣点。当对关注领域有深入且系统地了解后,并有机会与该领域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共创,从而进一步提升认知,由受益者和志愿者转为引导者,这才开始“深度玩家”模式。


我认为,真正的公益参与,是需要持之以恒和细水长流的。只有持续地在所热爱的领域深耕,才能遇到更多好项目、好伙伴,大家并肩为了社会问题的改善而努力奋斗;细水长流则是找到公益在你生命中的位置,想清楚自己希望用什么方式去关注和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成为职业公益人并不是热爱公益、参与公益的唯一路径,但如果认真抉择后请坚守初心,这一定能让你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旅途。公益这条路,道阻且长但值得!


关于北京华宇公益基金会

源于一份社会责任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华宇公益基金会于2006年由华宇集团员工发起成立,并于2015年在北京市民政局完成登记注册。基金会致力于提升中国基础教育水平,践行公益精神,促进持续发展,倡导公民责任,共建美好社会。

*北京华宇公益基金会“成长法保”项目(图/受访者提供)



END



策划 | 鸿鹄计划项目组

采访 | 游振忠

排版 | 陈晨

说明:本文经嘉宾确认发布,仅代表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鸿鹄伙伴访谈录”专题热文 - 


赵敏舒:一位“95后”基金会秘书长的思考>>>

田树森:从志愿者到基金会秘书长>>>

包唐韬:让更多人为公益项目“买单”>>>

武江:一家好的基金会要把专注的事做得更专业>>>

李羿:积极应对基金会“社会化”转型的“阵痛”>>>

张雪亚:从把基金会“做大做强”到“做稳做实”>>>

王欣:与救援队并肩战斗的日子>>>

柴玮哲:企业基金会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黑莹:在摸爬滚打中学做基金会秘书长>>>



鸿鹄计划是为基金会新任和后备秘书长量身打造的成长体系,旨在陪伴新任和后备秘书长发展成为具有战略眼光和格局的卓越基金会领导者。鸿鹄计划聚焦秘书长任内关键前三年的核心痛点和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课程、教练陪伴辅导、社群共建共学、在线资源中心等一系列设计,助力秘书长建立思维框架、提升专业技能、开阔行业视野。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欢迎将基金会论坛公众号CFF2008设为“星标”,点亮在看,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CFF2008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