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金钱永远不可能让我们在幸福上“真正富裕”?

Arthur C. Brooks 酷炫脑 2022-04-19


Via:Elf_Moondance

以下为朗读小姐姐全文音频

者 | Arthur C. Brooks
翻译 | 王贝依
改写 | 刘子涵
审校 | 酷炫脑主创
朗读 | 鸽仔
美工 | 老雕虫
编辑 | 加薪

人们常常担心自己银行卡里的余额,但这种担心似乎并不能让我们更幸福。


钱是人们在世界上最担心的事情之一。即使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018年,人寿保险公司Northwestern Mutual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有时、经常或一直对金钱感到焦虑或不安全。在新冠疫情期间,另一项调查发现,工人们担心钱的概率几乎是担心健康的五倍之多。

 

这种情况并不是说很多人因为钱的问题发愁: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20年的数据,只有11.4% 的美国人生活在贫困中。然而,根据金融管理公司UBS在2015 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半数以上净资产超过 100 万美元的00后“非常”或“在一定程度上”担心失去他们的财产。同样,其他美国富二代也存在类似的担心。

 

因此,对于数百万人而言,担心金钱并不能反映他们的基本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事实上,这种焦虑反映了金钱无法解决的更深层次的担忧。

 

这种忧虑有很大可能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很糟。Dale Carnegie在他1948年出版的《如何停止忧虑并开始生活》一书中写道:“那些不知道如何与忧虑抗争的人会英年早逝”。 研究数据也支持他的说法:有研究人员发现,包括忧虑在内的心理压力与早死率有关。频繁出现忧虑情绪也会导致焦虑、抑郁和身体疾病,如腰痛、呼吸困难和胃痛。

 

相比之下,金钱对改善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回想一下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1943年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们倾向于以特定的顺序专注于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从食物、住所和安全等生存需求开始。一旦满足了这些要求,我们就会将注意力转向社交和情感需求,例如爱和归属感。最后,我们关注更高层次的需求,如自我实现和超越,也就是寻找生命的意义。

 

Via:《马男波杰克》


在这三个层次中,金钱只对第一个层次的需求真正有用。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家经常发现,当一个人达到了满足这些基本需求的财务水平,他的幸福感并没有太大的提升。爱和归属感的“中层需求”——家庭、朋友、爱情——是金钱无法满足的。相反,过分追求金钱甚至会导致人们忽视人际关系。过分关注金钱也和马斯洛的提出的最高需求相违背,因为这样做会导致我们陷入研究人员称之为“自我价值的财务偶然性”的陷阱,即当一个人的自尊取决于他在金钱方面的成就时,他会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

 

其实这并不奇怪,将自我形象建立于银行账户上并不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在2020年的一项研究中,Ashley Whillans和四位合作者要求345名成年人对诸如“我的自尊受我赚多少钱的影响”和“我觉得自己挣的钱不够多时,我会感觉很糟糕”这样的问题上进行评分。结果发现,那些对类似这些问题表示同意的人更有可能感到孤独和与社会脱节。另外,表示赞同的这些人独自工作的时间也比平均水平要长很多。

 

无论是在人们资金紧张的时候还是在达到更高的收入门槛之后,与财务关联的自我价值感是造成我们压力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LinkedIn在2018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当人们的收入超过 50,000 美元时,他们的工作压力会下降;但当人们的收入超过 200,000 美元时,压力就会开始显着上升。中国一项2016 年的研究表明,不幸福感和收入的关系呈U形曲线——不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然后收入达到一个更高水平时,不幸福感又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再次上升。

 

在低收入水平时,担心钱是完全合理的。正如我过去所写的那样,收入不能满足物质需求是我们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有时,为了养活自己,我们必须得减少花陪伴在家人、朋友和用于精神追求上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金钱仍然买不到幸福——但它可以消除不幸福的根源。

 

但是,如果在诚实地评估了自己的生活状况后,发现自己已经越过了低收入忧虑区,还在为钱忧心忡忡怎么办?也许这些忧虑有一些情有可原的原因,比如你身边有很多其他人依赖你的支持,或者你其实负债累累。但如果你不处于以上这些情况,那么对金钱的关注可能只是为了掩盖你对其他事情的焦虑。

 

Via:《马男波杰克》


也许你的父母总是给你很大的压力,让你在经济上取得成功;或者你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缺乏安全感,并且非常依赖社会比较。不管怎样,你可能会用金钱来衡量自己,并暗中希望在某个时候你会“昂贵”到足以赢得别人的爱和尊重。你的直觉可能告诉你要赚更多、更多、更多才能找到心中的平静和满足。但其实,你的直觉在撒谎——你需要通过重新评估你觉得有价值的事物才会变得更快乐,而不是赚更多的钱。

 

对“重新评估”这件事有帮助的一种做法是把更多的钱捐出去,而不是积累或花在可以成为炫耀资本的商品上。每年年末的时候,你都会发现有无数的慈善活动等着你慷慨解囊。自愿捐赠的行为是向自己证明你的价值并不是由你拥有钱的多少而决定的一种方式。钱只是你可以在你的生活中创造价值的一种手段。无偿捐赠是对你执着的、依附的于金钱的自我的一种反叛行为。

 

你也可以尝试减少工作量,同时将你的时间用于非盈利事业上,这些活动会给你带来马斯洛需求层次结构更高的满足。许多人不断地工作,连夜晚和周末也是如此。例如,如果你在周六或周日也在疯狂工作,那么你不妨开始将其中的一天留给自我实现上,在大自然中行走,或进行冥想、找到一份有价值的事业并自愿投入时间等。起初,你可能会觉得你没有时间做这些事情。但是,很快你就会发现你会习惯于这些事情,并感到由衷的快乐。

 

放弃你在财务上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可能会让你感觉像是关闭了一扇通向繁荣的大门——这可能是人生的终极梦想。但实际上,事实恰恰相反。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知足者富”。 换句话说,如果你拥有真正重要的东西,你就会感到非常幸福。也许这意味着你最终会拥有很多钱,也许意味着你并不需要拥有那么多钱也能很幸福。


关键是要记住,金钱永远不可能让你在幸福上“真正富裕”。


Via:《马男波杰克》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https://doi.org/10.1037/h0054346
[2]Park, L. E., Ward, D. E., & Naragon-Gainey, K. (2017). It’s All About the Money (For Some): Consequences of Financially Contingent Self-Worth.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3(5), 601–622. https://doi.org/10.1177/0146167216689080
[3]Ward, D. E., Park, L. E., Naragon-Gainey, K., Whillans, A. V., & Jung, H. Y. (2020). Can’t Buy Me Love (or Friendship): Social Consequences of Financially Contingent Self-Worth.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6(12), 1665–1681. https://doi.org/10.1177/0146167220910872
[4]Brosschot, J. F., & van der Doef, M. (2006, 2006/02/01). Daily worrying and somatic health complaints: Tes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imple worry reduction intervention. Psychology & Health, 21(1), 19-31. https://doi.org/10.1080/14768320500105346 
[5]Li, B., Li, A., Wang, X., & Hou, Y. (2016, 2016-February-23). The Money Buffer Effect in China: A Higher Income Cannot Make You Much Happier but Might Allow You to Worry Less [Original Research].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https://doi.org/10.3389/fpsyg.2016.00234 
[6]Russ, T. C., Stamatakis, E., Hamer, M., Starr, J. M., Kivimäki, M., & Batty, G. D. (2012). Associ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mortality: individual participant pooled analysis of 10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BMJ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45, e4933. https://doi.org/10.1136/bmj.e4933 

 






酷炫脑长期征集脑科学、心理学类文章,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邮箱:2829023503@qq.com

点这里,让朋友知道你热爱脑科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