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修 || 如何以上师加持为道· 上师相应法 2

正法互联 2021-04-24


仅仅是得到灌顶是不行的,

就像种下一个种子,

不加以灌溉是会坏死的;

得到灌顶之后,

重要的是要去修持。


以上师加持为道



2017

系列十三

| 关键词 |

观想本尊 心咒修持

恭录自 // 2017年第⼗七世⼤宝法王噶玛巴

开示《大手印了义炬》



观想上师如佛, 不是把上师神格化

祈请上师不是自我批评

修持上师瑜伽的关键

观想上师如诸佛无二无别

密乘戒的恢复和守护




以上师加持为道


在这里应有的理解是:

修持密咒金刚乘,尤其是修持任何圆满次第的口诀时,都必须要以上师的加持为道路。在尚未得加持之前,心中无法生起纯正的法道。


经典中说:

「一个能持守誓戒的弟子,若能对一位具德的金刚阿阇黎生起由衷的坚定信心,就算没有别的法门,也能获得共通与殊胜的成就。」


若对上师没有虔敬,就算在本尊四部密续的念修上达到了标准,也根本不能获得殊胜成就。在共通的成就上,必须要仰赖长寿、财富、权势等,却有些部分仍然无法成就,


就算成就了一些,也是要历经过巨大的艰难才能成就。这就是[ 所谓] 的「非深道」。


若能毫不颠倒地在心中生起虔敬,便能消除法道上的障碍,发挥修持效力,能够不需要倚赖其他的方法,就能达成一切共通与殊胜的成就,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称为「甚深道上师瑜伽」的原因。


无论是阿阇黎和弟子,都需要断除的严重过患是:没有慈悲心,容易发怒,恶意怨恨深重,我慢骄傲,贪恋钱财和亲属,不约束身语行为,自我吹嘘等。


尤其是在世俗人中,讲说气脉、手印、咒语、事业、甚深圆满次第的要点,并且扬言这是别人所没有的教导,将秘密的甚深见地和行持在市集群众中传播。


行为放荡,口说高见,贪求三宝财物,谄取狡诈,讲授没有传承的灌顶和口诀,耽于酒色,这种不知教示无颠倒的法道,却讲说著自己编造的不如法道理,对这种受到邪魔加持的阿阇黎,任何时候都要舍弃。


弟子没有信心,不守三昧耶誓戒,喜新厌旧,阿谀逢迎,三心二意等等,对于这样的弟子,除非能够渐进地调伏其心性,不然在一开始时就不要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上师的定义,在经典和续典中都有广泛的说明。

一位上师要有不坏的信心与誓戒,能完成修念而且懂得应用,不会过度贪著世间八法,对于要向别人说的法,自己多少都要修持过。


身为一个弟子,起码要有坚固的信心、能够持守誓戒,以及不结交恶友。


以上所说的师徒特质,是指在求法、求灌顶之前要去观察的。

一旦结上了法和灌顶的关系,就算上师完全毁犯了四根本戒,你仍然只能把他当做虔敬的对象,不可以做出退失信心,辱骂斥责,审视观察等行为。


[正如] 偈言所说:

「仅闻一句偈,若不敬上师,

百世转生狗,再生为贱民。」


[想找] 完全没有过患、具足所有功德的上师,以时节因缘来说是找不到的,假设可能偶尔会遇到一、两位这样的上师,但是如果自己的感知不清净,反而会将对方的功德看作是过患,就像有很多如同提婆达多看佛陀世尊有过患一样的例子。


近来的人,大多数都是具有造作恶业的共同缘分,因此会将过患看成功德,将功德看成过患,就算一点也没有如法的功德而且表里不一,也会把他看成是圣者等等,要真正知道如何观察都很困难。


尤其是在开示大手印法道这方面,就像是有什么图纹的模具,就能做出什么样的擦擦一样,若没有一位证悟的上师,弟子心中也无法生起究竟的证悟。


因此,若已经从冈波巴、杜松虔巴、祥采巴、戈仓巴等大师处获得传承的口传,就看你对哪一位大师信心较大,将其奉为根本上师而祈请,这样做的话,就能获得加持,这是大师们许下的承诺。


特别是无比达波拉杰[冈波巴大师],佛陀曾经授记他将弘扬大手印。因此,向往修学大手印的人,重要的关键就在于要信任冈波巴大师,并且必须观想自己的根本上师和冈波巴大师无二无别。


比如在噶玛巴和他的心子尊前获得加持的传承,并且将他们视为根本上师的话,仅是这样,就已经很足够,也不再需要去观察其德性了。


噶举之所以不需要依赖其他传承,是因为过去出现的一切祖师,都是被授记的大士圣者,能将证悟[大手印] 的真实本智从一位传授至另一位,他们都是有能力加持他人心续的圣者。




《了义炬》口传部分



1


观想上师如佛, 不是把上师神格化

上师即是一切佛菩萨和坛城本尊圣众的总集


我们有时会把佛陀神化,将佛陀的故事当成不可思议的神话一般看待,这样说多了,反而会让自己对于佛陀没有什么亲切感了。


因此观想上师如佛, 并不是把上师神格化,事实上,那样一位神话般的上师可能根本不存在,而且,以我们自己的福德因缘来看,佛陀大概就是一位具德上师的样子了。


因此,透过这样的想法建立起佛陀和上师的关联性,不要把他们当成不同的两者,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拉近和佛的距离,同时也拉近和具德上师的距离。

......


过去竹巴昆列大师说:「近来有些人胡乱引用《密集金刚续》里『尽舍诸供养,行供养上师』这句话而胡作非为。」


字面上来看,意思好像是在说你不用供养其他任何本尊,只要供养上师就可以。


很多人仅看字面的意思,不懂得真正的含义,误以为不必供养本尊,也就是那些有很多手、很多脸,住在例如尸陀林里的本尊,像是胜乐金刚、喜金刚、大幻化网等,他们都不是上师,所以不必供养;或者身穿黄色法衣、头上有顶髻的释迦牟尼佛也不是上师,也不用供养;还有菩萨们如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也不是上师,所以也不用作供养。


这些本尊、佛、菩萨都排除了之后,那还剩下谁呢?


就只剩下上师,接下来如果自己的上师是出家众,在头顶上观想的,就可能是一位身穿黄色法衣、圆圆胖胖的人;如果上师是在家的咒师,就观想是一位头发盘得高高的、样子醉醺醺的人。


这样的观想都不是真正观想上师,都只是妄念的造作。然后怎么供养呢?

就是杀害众生,拿其血肉作献祭,还用会让所有人发疯的酒作供养。」


接着,竹巴昆列大师解释说:

「那句话的真正意思是:

当你供养胜乐金刚时,要观想他与上师无二无别;

供养喜金刚时,也要观想与上师无二无别──这样就等于在对上师作供养。」


所以观想上师,重点是要观想「与诸佛菩萨本质无二无别的上师」,没有和上师相异的另外的佛菩萨、本尊。要知道他们的本质没有不同,只是所现的相貌不同而已。


所以修持「上师相应法」的时候,不是观想一个和其他诸佛菩萨一点关联都没有的某个独立的上师,要了解「上师即是一切佛菩萨和坛城本尊圣众的总集」。

带着这样的理解作观想之后,接着就是以虔诚的信心祈请。


我们观想上师在面前虚空中出现,这一段不必观想迎请智慧尊融入誓言尊,只要想上师真的在前方出现就可以,然后念诵〈七支供养文〉累积资粮,接着念诵大手印传承祖师的祈请文,长短都可以,长版的祈请文在传统的四加行仪轨中有,但也可以念诵短版的〈金刚总持祈请文〉,这个祈请文早期被称为「多帝玛」,是取第一个句子「金刚总持帝洛那洛巴」当中的「金」[藏文发音为多]和「帝」两字而得名。




2


祈请上师不是自我批评


平时我们都有念诵〈遥呼上师虔请文〉的习惯不是吗?

这是蒋贡康楚罗卓泰耶所著的祈请文,那是一部非常好的祈请文。

然而许多人在念诵的时候,会先看看身旁有没有人,有人就小声念,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当中的句子都像是在讲弟子自己的问题和过患,所以会很不好意思。总之,里面大多是许多自我批判的痛苦用语,例如「像我如此恶业深重的人」等等。


一方面来说,知道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够这样反省是好的。

然而竹巴昆列大师说:

「现在很多人喜欢说自己在祈请上师,却总是在批评自己,这些人也不见得真的对上师有信心,而是以为愈批评自己,就算是愈用心向上师祈请。」


这些人所说的自我批评是什么呢?


竹巴昆列大师接着说:

「那些人总是喜欢说:『上师,请加持我呀!我面朝哪里,那里就不吉祥,我坐在哪里,那里的草就长不出来啊!真是诸事不顺呀!』」所以他们的自我批评,其实是这样不停地抱怨。


大师解释说:

「其实这样并不能够算是祈请,什么是祈请呢?

祈请是要观想一切的众生,并带着具恩上师即是诸佛菩萨总集的认知,然后发自内心地祈请。

这样的祈请,会引发虔敬心,接着就在这样虔敬之心的本质,也就是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当中安住。

如此结合虔敬和大手印的修持,才是修持的精要。因此自我批评不是重点。」


就算没有从如同噶玛巴和他的心子这样众所周知的上师口中听闻到佛法,将其他有觉证的上师奉为根本上师,也能获得加持。


这位上师实际上是凡夫也好,是佛陀、菩萨的化身也好,如果我们自己能观想对方就是佛陀,并且向他祈请的话,诸佛、菩萨、本尊圣众就会进入这位金刚阿阇黎的身、语、意中来利益众生。


《广布吉祥口授》中说:

「任何众生若是藐视未来的金刚持,就等于是藐视我,我将舍弃他们。」


又说:「住在上师体内的是我,从其他行者那儿接受供养的是我,他们取悦我,因此清净了自心的业障。」


若能让自己的上师欢喜,就是让一切诸佛欢喜,若对上师作恶,就和对一切诸佛作恶没有差别。

若供养上师,就获得供养一切诸佛的福德,而且灭除自己的覆障。


所有的经典和论典都说,殊胜成就的获得只取决于上师。因此,对上师虔敬和供养等行为的利益是无量的。


密续中说:

若人观修十万尊,较之专想上师身,

其利百千分不及。

若人诵咒千亿数,较勤祈上师三遍,

其力万分不及一。

若劫修圆满次第,较之心中仅现师,

其威万分不及一。


《明灯》说:

「善男子,尽所有十方佛世尊,

所有十方诸佛世尊金刚身、语、意所生之福德蕴聚,阿阇黎一毛孔之福德更胜于彼,何以故?

善男子,菩提心乃如来智藏故。」

教导大、小乘经论的上师,与教导密乘的续典、口传、口诀的上师,这两者除了在影响力上有一些差异之外,在一般的情况下,一点差别也没有。





3

修持上师瑜伽的关键


一, 并非在根本上师之外另有他佛,上师是十方三世一切诸 佛总集的体性。

三宝的功德没有边际,而那一切功德都是根本上师的化现。

不只如此,现今在各方利益著众生的圣者们,包括太阳、月亮、滋补良药、舟船、桥梁,这些都是上师的化现。

给予我们灌顶、口传、教授,以及教导我们书写、念读、学习的人,要观想他们都是上师尊身的体现。总之, 要坚定确信上师是佛。


二、要想:

佛陀、本尊、噶举传承祖师们虽然殊胜,但是我们却不得见其面,不得闻其声,就算见到了,他们也不会 做出更胜于上师佛行的事情。

过去有无数佛世尊,现今也有住于十方的无量诸佛、菩萨、上师、本尊,但是我连在梦中见到一位的福气也没有。

可是这位根本上师却将即身成佛的方法,完全而且没有错误地展示给这样的我。如此大恩,就算身体性命化为灰烬也无以为报。」


三、

我们不应该当上师关怀我们,赐予我们教法和物质时便想起上师,但时间一久便忘记上师。当疾病恶缘发生时,会想起上师,当享受快乐的时候,就不会忆念上师。

而是应该 不论在行、住、坐、卧、快乐或痛苦等任何情况发生的时候,一遍遍地心里只有想着上师。


四、

不应该偶尔想起上师,只是嘴上说著:

「皈依啊!」

然后少少地念诵几种祈请文就觉得算数了。

而是要以全身汗毛颤动、泪流满面的渴望,顿时抛开意识,灭却凡俗的感知,生起无可指认的强烈虔敬觉受。


若能具备以上四点,则是有了能让加持入心,且能够豁然生起证悟的标准虔敬。

修习上师即是佛,是迅速获得加持的关键。


此外,

若修持大手印,

应观想上师就是赤裸裸的法身;

要延长寿命,应观想上师就是无量寿佛以及白度母;

若要消除疾病,应观想上师就是药师佛。

若要消除非人的侵扰,就要观想上师就是那个对治的本尊。


要视上师与任何续部坛城之主尊没有差别,所以[称上师为 ]「坛城怙主」,也就是这个意思。同理,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上师瑜伽的各种事业法门。


不忆念上师的恩德,是不重视教法的表现,因此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的,自心也不会生起功德。


但也因为如此,胆大的人会产生认为上师不可能有功德的邪见,胆小的人会产生认为其他的修行者不可能有功德的邪见,于是会毁犯根本堕罪,导致过去所积聚的一切福德被扫除殆尽。


若忆念上师恩德,自然就会生起对上师和法的恭敬,于是一切功德会无须努力地任运而成。

经典中说:

「若难以生起纯正的虔敬,可以透过供养三宝,承侍僧伽,身语做善行等等, 尽量去行善积德,祈愿:『透过自己所积聚的福德,能够生起对上师的特殊虔敬。』

透过这样的发愿和修持将能立刻生起虔敬。」


祈愿:

『透过自己所积聚的福德,

能够生上等的虔敬能有上等的善行,

中等的虔敬会有中等的善行,

普通的虔敬,善行也会是普通的。


那洛巴、梅纪巴、密勒日巴、甲域瓦等人,为了上师而修苦行,仅仅如此便获得了成就,我们做不到像他们一样,也难以生起无造作的虔敬,因此要用祈请来引导,渐进地修学。






4


观想上师如诸佛无二无别


《了义炬》〈上师相应法〉观修的重点,也是你观想的上师不是单独个体,而要观想为「一切诸佛总集,一切坛城圣众三根本总集」,这是很重要的:


一, 上师与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

我们观想上师于头顶对面虚空中出现时,要观想其本质与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因为世尊是整个佛教的创始者。


二, 上师与冈波巴大师无二无别:

其次要观想根本上师与冈波巴大师无二无别,尤其在做四加行的前行修持时,更要如是观想,因为冈波巴大师是达波噶举教主,达波仁波切是佛陀授记的大师,因此要观想与根本上师无二无别。


三, 上师与金刚总持无二无别:

再来重点是要观想上师与金刚总持无二无别,本质是上师、外显为金刚总持,本质也与佛陀无二无别,借此方式,等于也是和密乘结下法缘。


四, 上师与杜松虔巴无二无别:最后重点是要观想根本上师和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无二无别,因为杜松虔巴是冈仓噶举的创立者,之后才有历代噶玛巴的转世。


此处观想的噶玛巴,可以是你特别有信心的那一位,你观想上师与噶玛巴无二无别即可。


说这么多,观想上师即是释迦牟尼佛、诸佛总集等等,这一切上师相应法,观修用意就是透过各种方式、用尽各种力量,去帮助你生起虔敬之心,这就是上师相应法的重点。





5


密乘戒的恢复和守护


如同昨天所教授的观想法,

行者可以借由领受四灌,恢复密乘戒的违犯,「四灌」也有一个名称为「自入灌顶」,所谓「领受四灌」时,要依序观想:


一,上师额间放射出象征「身」的白光,让弟子得到瓶灌;

二,上师喉间放出象征「语」的红光,让弟子得到秘密灌顶;

三,上师心间放出象征「意」的蓝光,让弟子获得智慧灌顶;

四,上师额喉心同时放出白红蓝光,让弟子得到第四灌顶。

接着观想上师化光融入你,与你无二无别。

这四灌也等同于灌顶仪轨中的自入仪轨。


《四座上师相应法》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要在四个时间修持「上师相应法」:在早上和下午各两次,另有「六座上师相应法」,就是一天中有六次。


对于初学者而言,在修持上师相应法时,最好时间不要太长而次数要多,是较为容易的,因此有四座或六座上师相应法。

一般在家众可能很难在一天中修六座或四座,但每日修持一座是必要的。


为何要注重一座法的修持呢?

如果毁犯了所领受得菩萨戒或密乘戒时,忏悔期限是在一座法之间,若时间超过一座法后,就很难恢复、还净,因此在一座法内修持,就能还净恢复你的戒律。


以密乘第一条根本戒的对象来说,所谓是否毁犯了三昧耶誓戒,取决于我们自己,并非取决于对方是否为根本上师。


在领受了密咒灌顶之后,所有和自己建立起法缘的上师,即是要持守勿犯根本戒第一条的对象了。


所以不论接受了多少显乘或密乘的法,一旦受法了,就要重视不能积造罪恶。


然而,没有法上联结的传承上师们,虽然不是毁犯根本戒的对象,却也绝不可以对他们做出诋毁等行为。


整体而言,不要观察众生的过错,要修持知母、念恩、慈悲, 特别是不要观察进入佛门之人的过失,要知道他们就像是在 同一条船上的人一样,只有想着对方的功德,并且去随喜和尊敬。

尤其不能观察上师的过错。


在《信力入印法门经》中说:

辱骂一位菩萨的罪过,大于抢夺三千世界一切有情之财物,摧毁一切佛塔。

不论任何缘由轻视苛骂菩萨,将转生嚎叫地狱,身长五百由旬,头、嘴、舌各有五百,有五百支犁挖割每一根舌头。


总之,辱骂一位圣者的罪过是无量的,何况是辱骂菩萨,更危险的是辱骂密乘瑜伽士。

再者,我们不知道谁是圣者,谁住于内在的瑜伽,因此说除了圆满的佛陀之外,一介凡夫无法度知另一个凡夫,若是随便道人长短以及毁谤他人,则会扫掉自己的功德。

观察别人的过失,自然一定也会毁灭自己。所以,只侦查警惕自己的过错,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对上师没有信心,对修行人没有净观的人,我们现在都看得到、听得到,这样的人会遭遇到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别人都把他们视为敌人,遇到不安乐的死亡因素,死亡的征兆不祥,成为人们毁谤的对象;那些对上师虔敬并且对他人较有净观的人,自然就会福乐且有名望,人人都会赞叹、尊重、爱戴他,也会遇到好的死亡因素,有好的死亡征兆等。


噶举祖师曾说:

「视上师为佛,就能获得佛的加持;

视上师为菩萨,就能获得菩萨的加持;

视上师为成就者,就能获得成就者的加持;

看上师只是一位好的凡夫善知识,就获得相等身分的加持。

没有虔敬,永远不会得到加持。」



2017

《四座上师相应法》

 点按二维码 完整视频播放


口传音频

听闻音频并非得受口传


往期精选

30 Nov 2018

因为你,我在这里


碎片化系统闻思修

DharmaInterconnected

正法互联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