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论 || 到底什么叫做悲心 · 2016《解脱庄严宝论》

正法互联 2021-04-24


精要预读 



2016

系列十


| 关键词 |

大乘法门 慈心 悲心 菩提心 发菩提心四缘

世俗菩提心的观修




悲心






切莫浪费悲心


当悲心不够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勇气,不敢去承担。


悲⼼和同情心是完全不同的。

同情心带着⽐较强烈的自他分别,⽐如说有一个⽐我痛苦的对境在那边,它是带着⽐较强的这种分别而⽣起的心。


然而悲心却不是这样子的,悲心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觉得⾃己和一切⽣生命是一体的。

当然外相上是有差别的,对境还是苦的,⾃己相对上来说是好的,外相上来说是这样。


但是,真正的悲心,是在内心深处知道,⾃自他是一体的。当你有很强烈的这种同体感时,这个就叫做悲心。


现代的科学家也发现,⼈人都有悲心,也都有悲心的潜能。当然这里科学家所说的这种悲心,不见得符合佛教大论当中对于悲⼼的定义。


总之,我们说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这种悲心的潜能,但是可悲的是悲心被封闭住了, 它没有被好好的培养,没有被善加的利用,就好像一盏灯被蒙蔽住,光芒无法展露露出来。


举个例子,就好像人天生有说话的能力,有一些例例⼦是⼩孩⼦在深山里,完全没有人可以跟他说话互动,这样的孩子长⼤之后也就像动物一般没有说话的能力。


由此可见周围的环境有多重要了了。所以,悲心应该从小就开始练习,这不一定是说环境要多温暖,多么充满悲心,其实只是语⾔上多说悲心的话语,这本身就会很好。


从小就受到悲⼼⽿濡⽬染的孩子,长⼤之后⾃然会⽐较温暖、具有悲心。


这点的重点还是要练习,要试着去培养和开发⾃己悲心的潜能、悲⼼的种子,否则就跟没有悲⼼的种⼦是一样的,正如之前语⾔例子中的情况⼀样。


无论如何,我们每个⼈自身都有悲⼼的种子,重点是你要去训练、培养它,悲心才有可能开发出来。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可不要浪费它了。


2016年第⼗七世⼤宝法王噶玛巴

开示《解脱庄严宝论》 第四天





悲心生起的条件


为什么有的⼈很容易观修悲心,有些⼈怎么修都生不起悲⼼呢?


我觉得⽣不起悲⼼的原因,是因为缺少了智慧的观察。

如果了解⾃他的关系,也就是体认到悲心的对境和⾃己都⼀样想要离苦得乐的时候,你就很容易易⽣起悲心,因此要生起悲心并不困难。


悲⼼没有敌人、没有亲人,也没有陌⽣人——真实的悲心,是没有偏私的。因此,当你无法⽣起悲心的时候,⾃己就要好好想一想,到底⾃己的悲心是怎么修的?


是不是⾃己的分别⼼太强了?

总是执著那是敌人、那是亲人,或者不认识的⼈等等。如果是带着分别心⽽修,那么真实的悲心终究是无法生起的。


当然了,对于⾃己喜欢的亲友,我们⽐较容易⽣起悲心;如果对于不喜欢或者陌⽣人也能够⽣起悲⼼的话,这真可说是⼤悲⼼了。


在观修悲心时, 如果你发现⾃己对于讨厌的人或者陌⽣人很难⽣起悲⼼的话,这就证明了⾃己还是没有⽣起真正的悲心,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智慧。


2016年第⼗七世⼤宝法王噶玛巴

开示《解脱庄严宝论》 第五天





出离心和悲心是一体两面


有的⼈会说:慈悲喜舍也没什么了不起,外道也有慈悲喜舍的法门。


是的,佛学名相谁在嘴上都能说,重点是⾃己是否真的懂得其中的含义,并且有没有试着去实践。


因此我们也该好好想想,到底什么叫做悲心?

很多人以为悲心只是⾯向他人、对于他⼈要慈悲,其实对⾃己也是要有悲⼼的。


我们会说悲心包含了两个面向:

对⾃己的叫做出离心,对他⼈的叫做悲心。


出离心和悲心是⼀体的两面。

为什么对⾃己的悲⼼是出离⼼呢?

因为对⾃己的悲心,会让我们看到⾃己的痛苦,并想从中解脱出离。


有了这样的出离心时,也⽐较容易生起对于他人的悲心。换句话说,如果连⾃自己都没有想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又怎么可能对于他人在轮回中的痛苦、磨难感同身受呢?


因此,以后在想到悲心时,我们应该先反省⾃己是否⽣生起出离⼼了,接着再想他⼈的痛苦,⽣起利他的悲心。

因此,这二方面我们都必须要具备。



当然了,对于⾃己喜欢的亲友,我们⽐较容易⽣起悲心;如果对于不喜欢或者陌⽣人也能够⽣起悲⼼的话,这真可说是⼤悲⼼了。


在观修悲心时, 如果你发现⾃己对于讨厌的人或者陌⽣人很难⽣起悲⼼的话,这就证明了⾃己还是没有⽣起真正的悲心,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智慧。


2016年第⼗七世⼤宝法王噶玛巴

开示《解脱庄严宝论》 第六天



原 文


发菩提心之所缘,即缘取菩提和有情之利。

此亦如《菩萨地》云:

「是故,彼发心者即缘取菩提与缘取有情。」

其所谓缘取菩提,即缘取寻求大乘智慧。


《庄严经论・发心品》亦云:

「如是彼智慧,寻求为所缘。」所谓缘取有情,也不是一个、⼆个或些许,虚空遍及何处,有情即遍及,彼遍及何处,业与烦恼即遍及,若彼遍及何处,痛苦即遍及,即为了消除他们的痛苦⽽发心。


此亦如《普贤行愿品》云:

「乃⾄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发菩提心之因,《⼗法经》云:

「由四因⽽生起彼⼼:

睹见彼心功德、诚信如来、睹见有情痛苦和善知识清净劝勉勉。」


《菩萨地》中也宣讲了四因,如云:

「彼四因者为何?

种性圆满,乃发菩萨⼼之第⼀因;

佛陀、菩萨和善知识摄受,乃发菩萨⼼之第二因;


悲悯诸有情,乃发菩萨⼼之第三因;

虽然有各种各样猛烈、无间、长久的轮回痛苦和难行痛苦,亦不畏惧者,此乃发菩萨心之第四因。」


《庄严经论》中对于清净受持表示所⽣发心和胜义发心之因分别作了宣说。其初者:「友⼒因力与根力,闻力善根串习力,坚固不坚固⽽⽣,宣说他表示发心。」


2016年第⼗七世⼤宝法王噶玛巴

开示《解脱庄严宝论》 第六天





2016

《解脱庄严宝论》上

 二维码  

2016《解脱庄严宝论》完整视频




往期相关

《解脱庄严宝论》


菩萨如何回应伤害自己的人2016《解脱庄严宝论》

 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在修行 · 2016《解脱庄严宝论》

你的快乐是究竟的吗?2014 《解脱庄严宝论》

未来的弟子见到这两部论典,就和见到我没有差别 2014 《解脱庄严宝论》

岡波巴大师简传 “⽐起十⼆年闭关,不如⼗二年利益众生”


往期精选

20 Jan. 2019.


因为你,我在这里


碎片化系统闻思修

DharmaInterconnected

正法互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