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英剑 2018-05-25

作者介绍:郭英剑,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昨天,看到一个微信群中大家在讨论关于博士去当公务员的事情。讨论很热烈。这是个有趣的话题。


所谓去当公务员,实际上就是不再主要从事学术研究了。因此,它实质上是在谈两个问题:

1)要不要读博士?为什么读?


2)读了博士以后,要不要从事学术研究?读博士就一定要从事学术研究吗?


说说我自己的观点,供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读完博士,要不要从事学术,这是个人自由。对于不再从事学术者,无论出于个人原因(比如突然对学术失去了兴趣,转行干别的可以有北京户口或者更高收入)还是外在原因(比如一时找不到工作),这都可以理解,自己无需自责,也不应受他人指责。其实,他人也很难对此指手画脚。


第二,博士大体分为两类:学术型与职业型。应该说,现在的博士,已经不同于以往,除了大量的学术型之外,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还有诸如教育、法律、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型或职业型博士 ,因此,如果对未来从事较为纯粹的学术(比如研究文学)没有信心,或者尚缺乏坚定的信念,当然也可能本来就对学术没有兴趣,但又愿意被人称为博士,那么,可以选择去读这种职业型博士。


第三,上述说法似乎对职业型博士的学术性不够尊重,事实并非如此。我想表达的是,凡是读博,学术性都是其命根子。但仅从未来职业规划上说,读职业型博士更多的是去实践,虽然不是不可以,这取决于个人的选择,但并非必要从事理论研究。换句话说,职业型博士主要以实践为主。比如,在美国,读了法律博士,不去当律师者众多,不去从事法律研究者众多,去从政的更多。这很好啊!



第四,对于那些读了学术型博士而不从事学术研究者,该如何看待呢?首先参照第一条;其次,如果真的并非热爱学术,也对未来从事学术研究没有信心,那最好最好最好还是不要去读。因为,读了,自己难受,导师(组)难受;毕业了自己还难受,家人也跟着难受;博士毕业再转型,不容易,甚至很难。


第五,必须指出,读学术型博士,其实主要是为了从事学术研究作前期准备的。但它不同于其他工作的前期训练与准备,如果未来不从事学术(包括教学与研究)或者与之相应的工作,读博士实在是既浪费了个人的生命,也浪费了大学的资源。对此我有一个比喻:就像一个运动员,如果不为参加奥运会或其他正式赛事,那完全没有必要接受非常正规非常严格的训练,既花时间又花精力,还最后没有结果。当然,上了奥运会,能否取得好成绩,那是另外一个话题。至少,没有人会指责倒数第一名。我想说的是,如果仅只是为了玩儿玩儿,或者一时之兴趣,实在没有必要冒险去尝试接受这种正规而严格的训练。


第六,从大学的资源上来说,博士生的名额缺乏,至少不富裕,但一般来说,学术型博士都是全额资助(也有自费的!那就看申请者的经济实力了)。在美国的牛校,绝大多数学术型博士都是全额资助,可以保证博士生衣食无忧——当然,有忧虑也是为未来:担心找不到工作。这是后话。在国内,博士生的资助,近年来有提高,但还有进步的空间。因此,如果不愿意从事学术研究,是否可以考虑不读学术型博士,而把这个资源留给那些一心想读学术型并愿意在未来从事学术研究者呢?


第七,当然,上述都是泛泛而说,不包括个例,不包括天才。很多人读了学术型博士,即便是不从事学术,或者转型顺利,事业依然成功,这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是好事,但不在我的讨论范围。


另外,进入学术圈,主要指从事学术教学与研究,但各个学校无论是自发还是声称来自上级部门而对教师下达各种令人抓狂的指令,从而让教师们疲于奔命、心力交瘁、痛不欲生进而痛恨学术研究者,虽然我很愿意对此予以谴责,但也不在我讨论范围。


第八,有不少人会说,我真对学术没兴趣,但当年进了高校,没想到高校画风突变,连民办大学都要博士,不读博不行了,我该如何是好?


首先,如果真没学术兴趣,那就要敢于对博士学位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要有任他世间寂寞唯我静坐繁华的豪迈气度:大不了不要副教授、教授职称嘛!要用人间沧桑笑他人痴狂!其实,很多人不是把高校教师当作一个栖息之地嘛,然后在外面还有一块甚至多块自留地,活得比单纯以教师生涯为主的人潇洒多了!就是将来离开了,也(爷)能够笑傲江湖!


其次,如果虽然没兴趣但又被逼无奈,那也就不妨尝试一下读博,不要以为这是赌博。世事变幻,人情冷暖,飘忽不定呢!过去先结婚后恋爱,现在先试婚后真爱,一切都不确定!可以一试嘛!


再说了,不试,您怎么知道自己没有学术才能?翻看历史,凡能翻江倒海干出惊天大事业者,大都是被逼上梁山后的人们!


真试过了不行,再回到第八之首先。


第九,一旦读了博士,恰如上了特快列车或者高铁,想中途下车?——那得到站才行……


最后,总结一下:读博士跟自己未来做什么关系不大,别人无权干涉,但若真从个人兴趣、未来发展、大学资源等各种因素考虑,还是应该慎重选择!


读博有风险!责任要自负!


慎入!



授权转自公众号岚轩书语(ID:lanxuanshuyu),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尼采式转折(上):悲剧之力

郭英剑:再见洛外

龚刚|审美启蒙与重写《小河》

童明|尼采式转折(下) :实践音乐吧,苏格拉底


A&HCI期刊介绍及投稿方式

A&HCI期刊推荐|Comparative Drama

A&HCI期刊介绍|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A&HCI期刊介绍|Comparative Critical Studies

A&HCI期刊介绍|Journal of Narrative Theory

(更多期刊请浏览历史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