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书推荐 | 蒋承勇:《经典重估与西方文学研究方法创新【互动赠书】

导言

为方便老师们开展科研工作,“外国文学文艺研究” 微信公众号同国内知名出版社及专著作者和译者合作,拟不定期推荐文学理论、研究专著、译著等同外国文学研究相关的高品质书籍。敬请期待!


我们公益荐书,欢迎知名出版社和我们联系合作。


我们本期推荐的好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蒋承勇教授著《经典重估与西方文学研究方法创新


【赠书规则】

如果您喜欢本书,请在文末留言处写下您的评论,我们将向评论获赞最多的前3名读者提供包邮赠书1本;另外,我们会选出获赞数未进入前3但最走心的1条留言,也包邮赠书1本。

统计截止日期:2021年7月26日下午18点。


作者简介 


蒋承勇,浙江工商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浙江省特级专家,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会长,浙江省社科联名誉主席,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出版著作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外国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外国语》《文艺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发表论文150余篇,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外国文学史》主讲人。


蒋承勇 教授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全书除了绪论和后记之外分上、中、下三编。


上编 "作家作品研究与方法创新",主要对部分西方经典作家与作品个案的重新阐释,体现了作者在文学研究方法与理念方面的创新探索。作者认为,文学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审美趣味的更新而不断调整与重构的,所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经典,每个时代都有重估经典的必要,而 "重估" 的核心要义则是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经典作家和作品作出新的解读。本着这种理念,首先,书稿的 "上编" 从 "诗化的人学" 角度,对西方文学经典的人文传统进行深度的诗性阐释,发掘其中蕴含的人性意蕴,体现出对西方文学经典研究的理论深度与新颖性。其次,从原型理论研究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深度发掘作家的创作个性及经典性之成因,比如,狄更斯的心理原型与小说的童话式结构的关系,拜伦的心理原型与 "拜伦式英雄" 的 "超人" 禀赋的关系等等,这方面的分析论述有效拓展了作家研究的思路,具有方法论的启迪。第三,把叙事理论运用于具体的作家个案研究,为作品的深度解读提供了方法论创新的范例。比如,关于劳伦斯《虹》与《恋爱中的女人》的多重复合式叙述结构和深度对话的研究,既深化了劳伦斯研究,又为叙事理论的成功应用提供了范例。第四,用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传播学研究的方法,阐释作家作品在跨文化传播境遇中经典的再生成过程,比如,通过对夏洛蒂·勃朗特和马克·吐温、易卜生等在我国不同时期被选择性接受的研究,揭示文学经典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变异与经典的再生成,从而深化了这些作家与作品的研究。可以说,书稿的 "上编" 为作家作品的具体研究提供了理念与方法上创新的多方面成功经验。


中编 "文学思潮研究与方法创新",着重通过对代表性的西方文学思潮的再阐释,揭示其本质特征与生成和发展之规律,为创新西方文学史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书稿认为,文学思潮的此起彼伏、不断更迭,构成了西方文学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特征,因此,就西方文学而言,"经典重估" 与研究方法创新,不能仅仅停留于作家作品的重新阐释上,还应该拓展到文学思潮的深度研究上;也就是说,对西方文学思潮的重新阐释,也是 "经典重读" 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只有深度阐释西方文学思潮,发掘其生成与发展之本原性特征,才能理清其渊源关系,也才能为 "重写文学史" 提供新材料,也为作家作品的重新阐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开阔而崭新的视野。为此,书稿对19世纪西方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和颓废派文学等6大文学思潮展开多角度的再阐释,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新见解。比如,关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书稿认为 "写实" 是一个内涵不断拓展、更新的 "变数" 概念,19世纪现实主义则在作为 "文学思潮" 之后衍生出名目繁多的新形态 "现实主义",成为一种 "复数" 概念,且因此拥有了不断更新、延展的广阔空间和无穷生命力。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 "写实" 精神和 "真实性" 品格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人道情结和现实关怀有某种精神本质的暗合,也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逻辑上有天然之默契,这不仅是马恩高度关注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写实精神和真实性品格成为马恩文艺思想之核心要义的重要缘由。作者认为以写实和真实性为最高宗旨的现实主义倾向的文学,永远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形态的文学,因为 "写实" 原本就是开放包容的 "变数"。关于浪漫主义,书稿紧扣其 "自由" 观念展开论述,认为浪漫派 "自由" 的观念通过个人自由与本体孤独、宗教自由与中世纪情怀、政治自由与社会批判、艺术自由与文学革命等多维度的展开,不仅体现其内涵之多义性,而且使西方文学首次实现了情感对理智、文学对现实、审美对功利、天才对 "庸众" 的超越,浪漫主义也成了西方近现代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文学 "革命",为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人文与审美之基础。此外,该书稿对19世纪其他西方文学思潮也都展开了深度而有创见的研究。还有,书稿对不同文学思潮之间的内在渊源关系作了深度辨析,指出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颓废主义与现代主义等等思潮互相之间存在着内在勾连,阐明了文学思潮在创新中发展与更迭,并不意味着文学史就因此成了前后断裂乃至破碎的断片,而是绵延的整体,因为传承与创新是不可割裂的。作者强调,有时候,看到这种勾连与传承,比看到创新与变革更重要。


下编 "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对西方文论和文学研究实践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展开深度研究,提出了发人深省的新见解。书稿认为文学研究的创新,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创新的前提是理论与观念上必须首先突破传统。就此而论,借鉴西方现当代文论中的优秀养分,对更新我们的文学研究的方法是有必要的。关于西方文论在中国的传播,书稿认为要理性而清醒地看到现代西方文论存在的先天不足,并且要看到它与我国文学与文化传统还有水土不服,但是,我们不能由此便忽视外来理论运用者在研究实践中存在的理论素养不足、文本解读能力低下的客观现象,进而忽略经典阅读、文学批评与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理论运用以及我们责无旁贷的理论原创与建设的历史责任。在探讨有关理论问题的基础上,书稿的 "下编" 还对文学的感性与理性之关系、英国小说发展与科学的关系、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层文化动因等理论与文学史现象作了深入探讨。


总体而言,该书稿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视野开阔,有理论深度。作者的理论站位高,对西方文学史中的重要文学现象和重大理论问题有透彻的洞察,并作出深度的阐释,对重写文学史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第二,更新观念,立足前沿。作者站在西方文学研究的前沿,以崭新的理念与方法 "重估经典",对西方文学的经典作家作品和重要文学思潮及文学史现象进行再阐释,提出了诸多富有创见的新观点、新思路,对外国文学研究乃至整个文学研究都富有启迪意义。第三,点面结合,方法多样。基于作者对西方文学研究的长期积累,书稿既能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的使用,对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文学史现象作出宏观的辨析与论述,又能通过具体的文学文本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与阐释;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和文学研究的具体个案图印证紧密结合,既使理论的探讨不显得空泛,又使文本的解读有理论依托和文学史依据。这样的研究本身是一种理念与方法的创新。


作者简介


著作前言


"经典重估" "经典重读" "回归经典",是近年来我国学界的强烈呼声,也是国际学界的呼声。文学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变更、审美趣味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流动的,所以,每个时代都有重估经典的必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经典系统,这几乎是一个常识。对于专业工作者来说,必须在认识到这一点的基础上,探究引发经典流动和调整的深层原因,以期准确把握经典与时代及社会之关系,以便重新评判经典。当今存在关于 "重估"、"回归" 与 "重读" 经典的持续不断的呼声,其原因显然与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不尽相同,因为处在前所未有的瞬息万变的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文学经典正遭遇着极具挑战性的环境条件。


在 "经典重估" 适逢 "理论热" 消退后的 "后理论" 阶段,要求文学研究者冷静地对待理论——包括我们给予了诸多关注的有先天缺陷的西方现代文学理论,不能忽略我们的文学理论建设与文学研究创新对理论的需要;我们既需要对本民族理论传统的继承,又永远需要他民族之理论的 "源头活水",尤其是:我们不能忽视 "理论引领" 对 "经典重估" 和专业化文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20世纪以前西方传统文学的重大文学史现象以及理论经典的 "重估",是我们所说的 "经典重估" 题中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吸纳其合理成分,对全面理解西方文论、重构并创新我们自己的文学理论,形成具有 "中国气派" 的文学理论学科体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意义深远的。


著作前言


著作目录


绪论 经典重估与理论呼唤
上编  作家作品研究与方法创新
第一章   “诗性”的经典第一节  人的起源与人性隐喻第二节  个体本位、群体本位及博爱主义第三节  远去的野性与永久的魅力第四节  "人性解放" 的限度第五节  人性欲求对宗教生活的质疑第六节  博大与精深 平和与宁静第七节  "黑夜诗人" 对生命的执着第八节  生命的血色与人性的光辉第九节  仅仅是 "妇女解放" 问题吗?第十节  希望在 "等待" 之中
第二章  阿里斯托芬喜剧的风格第一节  主题的现实性第二节  政治讽刺的尖锐性第三节  情节的荒诞性
第三章  "拜伦式英雄" 与 "超人" 原型第一节  心理秉性与文化人格的非道德倾向第二节  "拜伦式英雄" 与 "超人" 原型第三节  "一个彻底的浪漫主义者"
第四章  狄更斯小说经典性的别一种重读第一节  阅读趣味、故事性与娱乐性第二节  儿童心理、童话式叙述与通俗性三节   "别一种重读" 的启示
第五章  《简·爱》经典化过程考论第一节  多元融合:哥特式小说、成长小说和浪漫小说第二节  阅读评论:经典地位的提升三节  媒介传播:经典性的拓展与延伸
第六章  马克·吐温之中国百年传播考论一节  选择性接受与中国式译介第二节  历史文化语境与中国式呈像
第七章  安徒生童话之中国百年传播考论第一节  "儿童本位" 的热与冷第二节  "现实性" "批判性" 对 "童心" 的遮蔽第三节  "童心" 的回归与 "安徒生印记"
第八章  《儿子与情人》的现代主义倾向第一节  心灵最神秘内容的展示第二节  情节的淡化和暗示性第三节  象征的神秘性第四节  语言的意象化
第九章  劳伦斯《虹》的多重复合式叙述结构第一节  外部现实与内在历程的“对位”关系第二节  复合式叙述的意义旨归
第十章  劳伦斯《爱恋中的女人》的深度对话第一节  从作者叙述分析到戏剧呈现第二节  深度对话的基本框架第三节  人物的深度对话
中编文学思潮研究与方法创新
第十一章  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的历史境遇第一节  选择性接受与研究的非均衡性第二节  19世纪文学思潮研究在西方第三节  代表性研究成果举隅
第十二章  浪漫主义之中国百年传播考论第一节  "浪漫" 的华夏之旅:时代风潮中的沉浮第二节  浪漫派与启蒙运动及法国大革命:传承抑或反叛?第三节   "自由" 内涵之多义性辨析
第十三章  "主义" 的纠结与纠缠第一节  作为 "创作倾向" 的现实主义第二节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第十四章  19世纪现实主义“写实”传统及其当代价值第一节  "变数" 的 "写实"第二节  "复数" 的 "主义"第三节  "写实" 传统与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之关系第四节  现实主义及其“写实”传统的当代价值
第十五章  现实主义中国 70年传播考论第一节  从 "功利性" 到 "工具" 与 "口号"第二节  现实主义被 "独尊" 了吗?第三节  拓展现实主义传播的空间
十六章  唯美主义思潮之理论与创作关系考论第一节  "艺术高于生活" 与 "逆反自然"第二节  "艺术自律" 与 "为艺术而艺术"第三节  "形式" 的自觉与 "感觉" 的描写第四节  "艺术拯救世俗人生" 与 "感性解放"结语
第十七章  文化渊源与文学价值:西方颓废派文学再认识 第一节  颓废派与宗教领域的 "世俗化"第二节  颓废派与知识领域的 "内在化"第三节  颓废派与社会领域的 "工业化"
第十八章  象征主义之中国百年传播考论第一节  象征主义传播的发生第二节  象征主义传播的调整第三节  象征主义传播的滞缓与扩展第四节  象征主义传播的复兴第五节  象征主义传播的未来展望
第十九章  本质主义诗学的瓦解与现代文学本体论的重构第一节  "屏" 对 "镜" 的扬弃第二节  "屏" 对 "灯" 的矫正第三节  "显现":"体验" 的直呈第四节  "显现":"再现" 与 "表现" 的融合第五节  "显现":西方现代文学本体论的重构
二十章 人文交流 "深度" 说第一节  接受的选择性与传播的非均衡性第二节  认知误区与问题举隅第三节  深化传播与研究的价值及意义结语
第二十一章  五四以降外来文化接受之俄苏 "情结"第一节  文化亲和力与文学的接受与传播第二节  俄苏现实主义的中国式变体结语
下编理论研究与方法创新
第二十二章  走向融合与融通:跨文化比较与外国文学研究方法更新第一节  两个 "二级学科" 之内涵比较第二节  方法论意义的深度思考第三节  融合、融通与文学世界主义
第二十三章  现当代西方文论中国接受之再反思第一节  "理论热" 与理论失范第二节  "理论热" 与理论匮乏第三节  "主观预设" 与理论引领第四节  "回归文学" 与 "场外征用"
第二十四章  "世界文学" 不是文学的 "世界主义"第一节  何谓 "世界文学的时代"?第二节  何谓 "世界的文学"?第三节  "世界文学"是遥不可及的 "乌托邦"?第四节  "网络化—全球化" 意味着文化 "一体化"?第五节  "比较文学" 抗拒 "世界主义"?
第二十五章  感性与理性 娱乐与良知——文学 "能量" 说第一节  文学在传播负能量?第二节  "游戏" "娱乐" 是 "负能量"?第三节  "寓教于乐" 是正能量?
第二十六章  文艺复兴运动的潜文化意义第一节  人性的二元对立第二节  两种文化的对立与互补第三节  人本与神本的冲突第四节  冲撞中的互补
第二十七章  18世纪以降英国小说演变之跨学科考察第一节  市民阶层的兴起与 "市民大众的史诗"第二节  传播媒介变革与 "小说的世纪"第三节  科学理念渗透与 "真实性" 审美品格之嬗变
第二十八章  批评家与作家的 "恩怨" 及其启示第一节  别林斯基与果戈理第二节  别林斯基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考文献后 记


著作目录


推荐语


以 "经典重估" 理念对西方文学经典作家作品、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及理论问题作新的阐释,在观念与方法上给你以新的启迪。


推荐语


出版信息


书名:经典重估与西方文学研究方法创新

作者:蒋承勇

出版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书号:ISBN978-7-5203-7295-4

定价:198元

页数:551页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出版信息



【赠书规则】

如果您喜欢本书,请在文末留言处写下您的评论,我们将向评论获赞最多的前3名读者提供包邮赠书1本;另外,我们会选出获赞数未进入前3但最走心的1条留言,也包邮赠书1本。

统计截止日期:2021年7月26日下午18点。




附言如果您想得到包邮赠书,请在文后留言,我们为符合条件的读者包邮赠书如果您想先睹为快,阅读 “购书方式”。

购书方式


您可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购书方式



相关推文推荐

好书推荐 | 蒲若茜教授等著《亚裔美国文学批评范式与理论关键词研究》

好书推荐 | 外研社 “外国文学研究文库第三辑” 新书出版!

好书推荐 | 南京大学出版社《激情如初:凡·高、普鲁斯特、伍尔夫等》【互动赠书】

好书推荐 | 上海三联书店《梵语佛经汉译的传统》【互动赠书】

好书推荐 | 江苏人民出版社《文化研究关键词》(修订版)【互动赠书】

好书推荐 | 上海译文出版社《苏珊·桑塔格全传》【互动赠书】

好书推荐 | 上海交大出版社《布宁小说诗学研究》

好书推荐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英语诗歌名篇鉴赏》

好书推荐 | 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出品、张翎著《三种爱》

好书推荐 | 外研社出版、刘岩教授等著《性别》【互动赠书】

好书推荐 | 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阿根廷小说《七个疯子》【互动赠书】

好书推荐 |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澳大利亚作家罗伯特·麦克林著《黑暗天堂》【互动赠书】

好书推荐 | 上海交大出版社《如何指导博士生学术写作》【互动赠书】

好书推荐 | 外研社出版、韦清琦教授与李家銮博士著《生态女性主义》【互动赠书】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