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月 | 《大气污染控制》教学案例

宋春风 天津大学教务处 2023-01-05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辐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天津大学将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月,陆续推出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以期营造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 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

·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 教学对象:环境工程专业——大三本科生

· 总学时:56

· 主讲人:宋春风、刘庆岭、马德刚

· 所在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教学设计:

大气课程教学团队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特色,整体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路是:依据学情分析,按照模块化进行了教学内容重构,实现课程内容课程思政案例库的有机融合,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专业热忱、科学精神的核心育人目标(如图1)。


图1 课程内容“八大模块”与课程思政“三大案例库”的有机融合


具体思路包括:第一,教学知识点与课程思政的无缝衔接。挖掘课程思政与具体章节知识点的潜在关联,通过引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二者的自然衔接与过渡,从而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第二,不同种类课程思政案例库与专业知识匹配。针对“大气污染控制”授课及各章节内容特点,建设除尘、脱硫、脱硝、脱碳等大气污染物净化工程案例思政库、中国大气污染净化技术发展历史思政案例库、以及大气污染净化领域杰出科学家人物思政案例库。形成与专业知识结构相匹配的课程思政课件及案例库体系。


(一)案例名称

“碳中和”进程中的大国风范及科学精神


(二)案例教学目标

将学科交叉的思想与方法融入教学,通过“气候变化应对”“碳中和”专业知识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历史案例”“碳捕集及资源化工程案例”“碳减排领域人物案例”三类思政案例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价值取向、环保情怀(如图2)。


图2 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将历史、工程、人物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


(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1.设置问题导向。为什么出现气候变化?如何有效缓解?如何实现碳资源的有效捕集及资源化?导入部分将本节内容用连环相扣的问句串联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前,对本节课要接触什么样的新知识了然于心。


2.知识点引入。对于气候变化及相关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典型案例,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引起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形象地学习知识点。


3.延续课堂中的思路并布置课后思考题。


4.在学习方法上,注意引导学生按照认识事物规律学习新知识,即“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如何实现可持续”的思路对新知识加以梳理。在学生的思维方式上,以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历史演变为例,引导学生从环境、材料、化工能源多学科交叉角度思考:在完善的理论基础,完备的技术手段基础上注重创新,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具体举措:

(1)引入历史思政素材。由“气候变化→碳中和→碳捕集及资源化”的思路导入课程思政。通过融入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等推动碳减排政策、技术应用等内容,自然引导学生反思,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价值取向、环保情怀”的思政育人效果及目的(如图3)。


图3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风范(历史案例)


(2)延伸课程思政内容。介绍我国在推行“双碳”目标过程中的大国经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图4)。


图4 我国在“碳中和”进程中的宏伟目标


(3)结合人物思政案例。介绍我校杰出校友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严晋跃教授以及本教学团队核心成员(宋春风)在碳捕集及资源化前沿技术及公益科普领域的突出贡献,通过严老师、宋老师等人物案例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价值取向、工匠精神、环保情怀(如图5)。


图5 教学团队成员宋春风教授做客CCTV科普碳中和前沿技术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1) 校内督导组评价:

课堂效果好,同学准备认真,分组讨论热烈,参与度高,教师组织较好。教师启发学生思维,课堂互动交流好。教师精神饱满,思路清晰,点评讲解流畅,重点突出。

(2) 学生评价:

学生对教学效果给出了较好的反馈及评价,多数学生认为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接触到环境及大气学科的前沿热点,增强了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如图6)。同时,通过实验等实践创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环保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较好能力基础。


图6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情况


与此同时,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及资源(典型历史、工程、人物案例库),对全国高校环境及相关学科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及教学思路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强化新工科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提供理论支撑,为培育国际环境领域顶尖人才提供体系保障,为打造世界一流环境学科提供模式参考,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3) 教学反思:

在后续教学改革过程中,将进一步丰富大气课程中“历史”、“工程”、“人物”思政案例素材。例如,在“工程”思政案例库中,将天大教学团队在碳中和进程中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热忱(如图7)。在“人物”思政案例库中,将丰富优秀学生在大气课程专业学习、学科竞赛以及实践交流过程中的杰出表现及经验(如图8)。


图 7 科研成果与教学有机融合(工程案例)


图8 学生多维度培养(四类课堂贯通)与教学融合


图文来源:宋春风

图文编辑:王贺婷

图文审核:刘洁、张娉婷、杨佳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