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月 | 《设计工作坊——参与式设计联合工作坊专题》教学案例

赵迪 天津大学教务处 2023-01-05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辐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天津大学将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月,陆续推出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以期营造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 课程名称:设计工作坊——参与式设计联合工作坊专题

·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 教学对象:建筑学、风景园林专业,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本科生

· 总学时:32学时

· 主讲人:赵迪

· 所在学院:建筑学院


(一)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突出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结合、多学科合作的新工科课程建设两大特色,将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课程中,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培育学生构建专业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

(1)以“专业伦理”作为教育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

(2)明确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包括党及国家的重大需求、为民服务、科普公益、乡村振兴和帮扶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3)构建“一课一书一实践”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一课即建立思政示范课程,邀请优秀专家或思政课程教师进行合作教学或教学指导;一书即编写 “课程思政”案例教材,实现资源共享;一实践即在教学内容中开展参与式设计的实践项目。

(4)采用项目制教学和“做中学”的新工科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课程工工、工文等专业的交叉渗透,注重学生的综合性项目训练。


课程特色


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框架


课程获得2021年天津市一流课程、天津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天津大学新工科项目制课程示范课建设、天津大学首届新工科项目式课程设计大赛优秀奖。课程实践成果获得光明网、新浪、网易、澎湃、国家乡村振兴局、天津云等多家媒体报道。学生课程实践成果获2021天津市挑战杯特等奖与天津大学优秀实践队等荣誉。


(一)案例名称

课程内容:参与式设计工作坊组织流程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分组讨论

指导课程实践:2021年“共建大寨村”参与式设计工作坊


(二)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参与式设计和社区营造的内涵和意义、掌握参与式设计工作坊的组织方式与流程、掌握基地踏查调研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开展策划编写训练,学生能较好的组织完整的参与式工作坊活动策划,具备参与式设计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讲解公众参与视角下的社区营造和参与式工作坊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了解国家战略需求和乡村发展现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专业自豪感,增强其人文关怀和创新能力。


(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1.课程思政点的挖掘和融入:挖掘课程的思政资源,发挥“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围绕合格城乡建设人才必须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构建教学目标。具体思政点分析如下:

①核心——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教学实践环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操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树立从“学生”逐步向“社会人”的思想转化,引导学生践行专业所学,维护小到个人、大到民族、国家的核心利益。



②国家重大需求——乡村振兴和西部帮扶:以社会发展、产业创新驱动思政教育优化。大学生作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在高校接受专业理论技术学习的同时,还应积极关注社会发展及变化,以社会发展趋势及现状驱动学习创新、提升自我。



③国家发展——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有效融合思政资源,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协同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课程鼓励学生走进社区,作为社会的一员、社区的居民,共享与社群生活有关的目标、需求和利益,形成社会、心理及文化等关系的共同体。



2.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内容:

(1)核心理念讲授:社区营造与参与式设计

社区营造由早期仅是对空间环境的关注,逐渐扩展到社会人文、弱势关怀、文化保护甚至是公共卫生等众多议题,从对“对象”的关注转变成对于“人”的关怀。参与式设计帮助设计方与人交流,探寻使用者的信息和感受,帮助我们获得与使用者的共感能力从使用者的角度看世界,双方都可以获得不容易通过文字表达而获取的相关信息,建立连接。



理论结合案例式教学:多元理论启发学生的专业服务社会意识,帮助学生理解人文关怀、社会公平。结合社区营造案例梳理,讲解台北罗斯福路绿生活轴线建设项目的参与式工作坊案例,丰富的共建成果启发学生讨论工作坊的流程,锻炼学生自主研学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社会服务的兴趣。

(2)案例分享学习:工作坊组织

多媒体结合案例式教学:以2019-2020年天津静海区付家村参与式设计理念与实践联合工作坊为例,向学生展示以真实场地开展的工作坊,按照工作坊流程的12个步骤开展村民参与式设计实践。与村民共同进行乡村调研,通过口述史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方法了解村民的意愿和生活日常,和村民一同进行广场景观的设计和红砖景墙改造活动、乡村声音地图活动、大地艺术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案例的了解、思考、分析中,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科学与人文素养。



(3)问题讨论分析:工作坊组织

针对课程实践环节,对天津大学对口帮扶乡村——甘肃宕昌大寨村进行工作坊组织讨论。学生从专业视角和使用者角度两个方面初步认识场地,通过团队讨论,制定参与式设计工作坊活动策划,对村内公园设计方案与参与式营建活动进行初步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运用情景代入式教学,采用图片虚拟情景形象化展示:现状调研环节培养对场地的共同认识,鼓励学生代入村民、参访者等多种角色来演练深入大寨村的参与式访谈调查工作,了解乡村情况关注基层生活状况,感受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场地规划目标愿景的共识阶段以公众参与的方式讨论乡村老人在村内活动形式与设计需求,鼓励学生注重人文关怀、社会公平;为达成具体的规划目标进行设计实践阶段,学生将与村民携手共大寨村的新景观,以提高学生先进专业理念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能力。以专业所学融入公共事务领域,协同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模式的建立。

师生互动,展开集体讨论,激发全体学生关于融合思政点的乡村环境提升议题的讨论热情。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1.案例教学效果

(1)在案例讲解中结合国家乡村振兴的背景,对乡村社区营造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使讲授专业的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以此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爱国主义情怀。课堂参与式工作坊策划实践以真实村镇为选址,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塑造学生脚踏实地、团结奋进的作风。

(2)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小组完成的参与式设计工作坊策划直接用于指导“共建大寨村”课程实践。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开展村镇实地营建活动,与村民携手共建大寨村的新景观。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他们对乡村建设的了解,还塑造了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之中。

2.案例教学反思

(1)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在方法方式上与专业思政课教师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何有效的融合教学内容与思政知识而不是生硬的说教,润物细无声的进行思政引导,需要增加教学评估,不断反馈并优化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

(2)课程思政要保证教学育人效果,需要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课程思政的方法和形式要吸引人,二是道理和内容要说服人。解决两个问题,需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真实全面的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理解学生思路,以此引导和创造需求。


附-课程指导下的大寨村实践报告:

2021年参与式设计联合工作坊实践报告

工作坊在甘肃宕昌大寨村展开,以参与式设计为基础,并将活动过程充分融入到乡村生活中去。工作坊活动内容包括乡村全方位调研和系列访谈、与村民共商公园设计方案和乡村发展议题、组织乡村儿童自然教育及校园参与式微花园营建、助农爱心义卖等系列活动。团队通过开展一系列高度参与性的工作,形成社区共识,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工作坊流程


步骤一:培养对场地的共同认识

掌握资讯—进入现场—聆听互动—观察记录

在实地开展工作坊前,同学们通过线上资料查询以及与当地村委会对接,获取大寨村历史沿革与村内信息等情况。根据收集的信息制定工作坊活动内容,并设计logo、海报、与相关文创产品用于后续活动开展,通过发放文创产品对大寨村进行直接的帮扶。


宣传海报、工作坊logo 、文创产品


在到达大寨村以后,首先为了对当地整体环境以及历史底蕴进行了解,当地村干部带领团队踏查整个大寨村村域范围,学生们对较为有名的历史建筑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老旧民居进行重点记录,并对其背后的背景故事进行收集。


村镇实景


为进一步深挖大寨村特色文化,工作坊师生联系到大寨村马主任进行口述史访谈。通过马主任的讲述,同学们记载并归纳出大寨村的历史沿革。通过了解大寨村历史文化,进一步感受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乡村地域文化认同。


口述史、历史沿革


为进一步获取准确居民需求信息,保障后期设计工作良性开展,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分别对三组不同类型的家庭进行入户调研,通过跟随居民一天的行程,参与到居民的日常活动中,直观体验居民需求,并在其中找到可以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进行改善调节的部分。同时在设计场地附近进行定点观察,以了解居民在场地附近的行为活动。通过与居民进行交流,让学生真实感受乡村生活,建立学生与乡村之间的情感纽带。

入户调研


步骤二:场地规划目标愿景的共识

拟定策略—确定目标—发现议题—回馈对话

经过对前期调研内容的汇总分析,与村民代表合作探讨并梳理规整,共初步给出了三个公园设计方案,并在村委会向村民展示并征集改进意见。

在方案汇报前,各小组事先进行将前期成果进行整理,排出展板向村民展示参与式设计理念、往年的参与式设计案例、前期的整体调研结果以及供村民选择的设计意向参考;并事先准备好场地模型与模型材料,以方便村民通过模型摆放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准备了可供村民留言表达想法的留言板,在方案交流时能够更好的收集意见。


滑动查看更多

汇报前准备


整个过程中,有许多村民积极参与沟通,尤其是设计与白龙江如何联系、与大寨村当地文化的结合等方面贡献了很多独特的想法与意见。师生充分尊重居民意见,收集汇总完建议后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并根据建议修改完善设计方案,保持从村民角度进行设计的初心,做到真正的为村民设计。


与村民进行沟通


步骤三:为达成具体的规划目标进行设计实践

替选方案—评估回顾—整合方案—发表回馈

基于前期的调研信息,与村民意见整理,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最终完成三版方案,在村委会进行成果汇报。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方案


三个设计方案形式略有不同,但与村民需求紧密相关。同学们汇报结束后,大寨村杨帆书记以及村民代表积极参加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村民们积极的态度印证了参与式设计理念在乡村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同时契合“共建大寨村”的活动主题,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模式的发展。


结营仪式


村干部杨书记表示:“十分感谢这次天津大学与中原大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大寨村做出的贡献。这次的联合设计工作坊为乡村帮扶工作打开了新思路,参与式设计、文创产品等都是我们之前所不了解的新型振兴模式,而且从民众的反应来看,是十分受欢迎的。我们对这个公园的设计非常满意,很期待能够看到它建成的样子!也希望各位同学再来大寨。”


图文来源:赵迪

图文编辑:王贺婷

图文审核:刘洁、张娉婷、杨佳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