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月 | 《高分子化学》教学案例

潘莉 天津大学教务处 2023-01-05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辐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天津大学将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月,陆续推出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以期营造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 课程名称:高分子化学

·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 教学对象:本科三年级、高分子专业

· 总学时:64学时

· 主讲人:潘莉

· 所在学院:材料学院


(一)整体思路

《高分子化学》这一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材料化学、应用化学、纺织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我们针对高分子化学的授课内容,除了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优化和完善实现对课程教学“广度”和“深度”的提升,还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注重提升课程的“温度”,使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不仅入眼、入耳、入脑,还要入“心”,使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到课程学习内容中并不断优化和提炼,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打造课程思政与高分子化学专业结合的“金课”课堂。通过结合《高分子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反馈,在授课过程中的全方面的课程思政元素渗透,结合高分子化学领域发展过程中著名人物的事迹和人格魅力、高分子化学与先进材料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及通过作业、讨论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课程教学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方式,通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教学尝试,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的和谐统一,不仅实现学生对本门专业基础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优化,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高分子化学的积极性与好奇心,提升学生民族自信、胸怀祖国未来发展及为祖国科学事业积极奉献的爱国情怀。进一步通过学生的当堂或课后作业反馈、网上问卷调研等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反馈,以明确专业课授课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效果、不足和改进方案,为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一)案例名称

第七章“配位聚合” 第一节 配位聚合机理及丙烯等规聚合中的课程思政案例

聚烯烃材料占了所有高分子材料的一半以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而相对于缩合聚合、开环聚合、离子聚合等聚合方式,配位聚合的机理更为复杂,往年不少同学反映这章内容比较枯燥难懂,提不起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选择了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结合紧密而且影响巨大的配位聚合产品为例进行深入展开,由材料的重要应用追溯到其结构特征再到合成方法,从而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把枯燥的基础知识与学生们关注的问题联系起来,学习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二)案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掌握聚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配位聚合、定向聚合、等规度等基本概念,掌握配位聚合的基本原理以及典型的配位聚合反应实例。

教学能力目标:具备判断与分析聚合机理与产物结构关联及不同等规度聚合物结构性能分析的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党、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明确国家繁荣富强与个人息息相关,激励学生以振兴祖国、为我国高分子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力量的主人翁意识,树立为实现技术突破和发展自主产权的顶尖技术而勇于进取、努力拼搏的信心。


(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四)案例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案例,把书本上枯燥的基础原理与生活中同学们感受深切的事例密切联系,确实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与好奇心的作用,学生们学习知识和探索未知的情绪高涨,相关课程的学习内容得到很好的掌握。同时,同学们爱国热情澎湃,也有了切实的危机感和责任心,纷纷表示身在福中会感恩,会积极贡献自己力量,为了我国高分子材料事业的进一步蓬勃发展和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检验,可利用课后调研作业之后的讨论与学期末的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切实感受反馈接受思政教育的体会和建议。


图文来源:潘莉

图文编辑:王敏

图文审核:刘洁、张娉婷、杨佳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