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议程丨7.15-7.16第五届跨文化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

语言学 2023-07-17
点击文字立即关注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第五届跨文化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 议 议 程



 项目支持

本次会议得到华中科技大学学术交流与合作专项项目“第五届跨文化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华中科技大学一流文科建设重大学科平台建设项目“数字人文与语言研究创新平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日、韩汉语音义文献集成与汉语音义学研究”(19ZDA318)的支持。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时       间:2023.07.14-18         地       点:华中科技大学梧桐语问学中心



日 程 安 排




会 议 议 程

2023年7月15日,星期六,上午

(一) 

开幕式

地点:梧桐语问学中心明义楼问道厅


主持人:黄仁瑄

08:20-08:40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领导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领导致辞

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运富教授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尉迟治平教授致辞


08:40-09:00


与会代表合影


(二)

大会报告

(每人30分钟,集中讨论10分钟)

地点:梧桐语问学中心明义楼问道厅


第一段  主持人:吴国升

09:00-10:30


1.李运富:“跨文化汉字研究”回顾与前瞻

2.季旭昇:读唐兰《古文字学导论》札记

3.李国英:世界文字分类研究的几个问题


10:30-10:40   讨论时间

10:40-10:50   茶歇


第二段  主持人:何华珍

10:50-11:50


1.河永三:人类诞生神话的汉字考古学阐释:释“{羽能}”

2.尉迟治平:数字时代的汉字和汉字文化


11:50-12:00   讨论时间


2023年7月15日,星期六,下午


第一小组报告

(每人15分钟,集中讨论15分钟)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东五楼322会议室


上半场  主持人:张青松

14:30-15:45


1.刘传鸿、姚洁如:常用词{升}历时用字演变研究

2.朱栋:《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构形系统比较研究

3.李茵茵:出土文献成语用字演变研究

4.张振楠:上古汉语双声符字研究

5.周梦圆:《释名》经典化过程及其特点研究


15:45-16:00   讨论时间

16:00-16:15   茶歇


下半场  主持人:刘传鸿

16:15-17:30


1.张青松、俞绍宏:《康熙字典》古文误植字考辨九则

2.谭飞:《说文》所见之甲骨文重要形体信息考辨

3.吴慧:商承祚《殷虚文字类编》平议

4.孙超杰:古文研读札记

5.黄一村:谈谈出土文献的用字差异现象对于文本断代的意义——以清华简“于”“於”的用字差异为例


17:30-17:45   讨论时间



第二小组报告

(每人15分钟,集中讨论15分钟)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东五楼325会议室


上半场  主持人:贾智

14:30-15:45


1.金玲敬:《新撰字镜》所引《切韵》版本浅考

2.张翔:《新撰字镜》引《玉篇》的若干问题

3.吴海纳: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十行本《大广益会玉篇》版本考

4.王正:《中论疏记》引《玉篇》考

5.马小川:观智院本《类聚名义抄》与《龙龛手镜》文字关系考


15:45-16:00   讨论时间

16:00-16:15   茶歇


下半场  主持人:张翔

16:15-17:30


1.黄诗琴:汉字文化圈视域下的“倭俗字”考察

2.张涛:从日本文献看“茸”的“菌菇”义来源

3.丁鑫美:东亚俗字传播视域下“文”构件功能探析

4.贾智:《切韵》东传与日本佛典音义的编纂

5.金烨:观智院本《类聚名义抄》与大型字典编纂


17:30-17:45   讨论时间



第三小组报告

(每人15分钟,集中讨论15分钟)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东五楼310会议室


上半场  主持人:俞晓红

14:30-15:45


1.王彤伟、黄昱:17世纪朝鲜半岛刻本异体字研究

2.程亚恒、赵晨:《中华正音》系列抄本文字四题

3.陈明娥:从语录解辞书看汉语俗字在日韩的传播和使用

4.俞晓红:韩国藏新罗写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的跋文考释与武后新字调查

5.黄仁瑄、黄娟:《古今释林》研究述略


15:45-16:00   讨论时间

16:00-16:15   茶歇


下半场  主持人:陈明娥

16:15-17:30


1.谢士华、秦可阳:《燕行录》所见的朝韩国义字及其所构成的名物词

2.周妍:汉文笔谈与近代中日跨文化交流

3.黄莹:越南写本变异俗字构形研究

4.陈德裕:越南汉喃古辞书越创汉字词汇初探

5.苏梦雪:越南科举文献中俗字的研究意义


17:30-17:45   讨论时间


2023年7月16日,星期日,上午

第四小组报告

(每人15分钟,集中讨论15分钟)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东五楼322会议室


上半场  主持人:王连旺 

08:30-10:00


1.史大丰:日本室町时代字书的特点

2.刘世琴、池圣女:《英华萃林韵府》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以机械类术语为例

3.张帆:《六韬》在日之流传与研究述要

4.王安琪:试论“倭玉篇”系列字书在疑难字考释方面的作用

5.陈玥霖:日本内阁文库藏《覆载万安方》俗字例释及考源

6.王赫岗:“合”字职用演变及域外传播情况研究


10:00-10:15   讨论时间

10:15-10:25   茶歇


下半场  主持人:王安琪

10:25-11:40


1.王连旺:正平本《论语集解》的东亚环流及其俗字问题

2.张愚:中国学者中日词汇交流史研究综述及问题探讨(1990-2020)

3.王志军:中日常用汉字计量研究——以对应关系和字形比较为主

4.牛振:近代日本译词对中国地理学译词的影响探微

5.谢梦可:论汉字在日本文字史上的重要作用


11:40-11:55   讨论时间



第五小组报告

(每人15分钟,集中讨论15分钟)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东五楼325会议室


上半场  主持人:黄卓明

08:30-10:00


1.闫翠科、朱遥玲:《方言》“誺,不知也”辨证

2.应燕平:甲骨文“以”的表义功能及其来源

3.王丽娟:刍议中日“电气”概念受容

4.刘雅:词汇化、语法化与主观化:“不如”的句法语义探源

5.裴晓雷:释“天诱其衷”

6.阳湘:佛缘词“因缘”的俗解异构


10:00-10:15   讨论时间

10:15-10:25   茶歇


下半场  主持人:闫翠科

10:25-11:40


1.黄卓明、冯晓瑞:简析法国《说文》学家蒲芳莎的甲骨文研究

2.李凡:朝鲜朝字书《第五游》标题字小篆研究

3.刘华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汉字字形分析与汉字理论的推进

4.金梦婷:西方学者对汉字字量的认识与研究

5.高苏、刘凤钦:纵横缅甸:“一带一路”下汉字的域外扬帆与文化交融


11:40-11:55   讨论时间



第六小组报告

(每人15分钟,集中讨论15分钟)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东五楼310会议室


上半场  主持人:陶曲勇

08:30-09:45


1.舒韶雄:中古墓志异体字的处理问题——以“嫕、瘱、嬺、嫟、”为例

2.黎周佳:说地名用字“屿”

3.高魏、王丹:论壮族古籍中的增笔俗字

4.李晓亮:汉字与纳西哥巴文、傈僳竹书的关系研究

5.马乾、周艳红:跨文化视野下中医古籍用字整理的价值


09:45-10:00   讨论时间

10:00-10:10   茶歇


下半场  主持人:刘祖国

10:10-11:25


1.陶曲勇:《篆隶万象名义》同形字成因略论

2.温敏:《篆隶万象名义》“古今字”材料及表述用语探析

3.王亚平、赵家栋:《经律异相》所引《大智度论》与其原经异文类型及比较研究

4.刘祖国:道经故训材料与汉字形训

5.李洪财:《风俗通义·怪神第九》异文辨析一则


11:25-11:40   讨论时间


2023年7月16日,星期日,下午

(一) 

大会报告

(每人30分钟,集中讨论10分钟)

地点:梧桐语问学中心明义楼问道厅


第一段  主持人:史大丰

14:30-15:30


1.曾良:杂字俗写音义考三则

2.吴国升:出土春秋文献材料中多字对应一音义现象的初步考察

3.张玉梅:文心练字:以域外汉籍古典诠释学文本《轻世金书》语料为中心


15:30-15:40   讨论时间

15:40-15:50   茶歇


第二段  主持人:王彤伟

15:50-17:20


1.梁晓虹:则天文字在日本的流传

2.何华珍:汉字文化圈视域下的“国别俗字”研究

3.程邦雄:郭店简《唐虞之道》里的“孝之殺”


17:20-17:30   讨论时间


(二)

闭幕式

地点:梧桐语问学中心明义楼问道厅


主持人:温敏

17:30-18:00

小组讨论发言

谭   飞(第一小组)

贾   智(第二小组)

陈明娥(第三小组)

王连旺(第四小组)

黄卓明(第五小组)

李晓亮(第六小组)


18:00-18:05

何华珍:大会总结发言


18:05-18:10

李国英:下届承办单位发言




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语言学”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会议议程丨7月15-16日 “汉语史与西北地区语言接触问题”研究论坛


《汉语大字典》修订工作进展如何?项目执行负责人透露最新进展


论文辅导 | 别再死磕C刊了,聪明人都开始发SSCI了!


重点讲座丨10场:朱庆之:“床”在中古汉语中兼表坐具与卧具的原因;战国竹简文字新释二题;《左传》人物的姓氏名字


公示|第九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语言学)申报材料审核结果公示


祝贺!颜宁教授,当选!


董志翘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兼谈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教学法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语言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语言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END

编辑:刘玉婷

审核:邱淑梅

来源:“汉字文明”公众号

欢迎关注
“语言学”公众号!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