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语言学

致辞丨杨永龙:“汉语史与西北地区语言接触问题”研究论坛致辞

杨永龙 语言学 2023-07-1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编者按:2023年7月15日,“汉语史与西北地区语言接触问题”研究论坛(2023)在兰州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二室和兰州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二室主任杨永龙研究员致辞,现经杨老师授权,把致辞全文分享如下。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感谢大家拨冗参加兰州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历史二室合办的这次论坛!



语言接触是语言演变最重要的外部动因。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对此都很关注。无论功能语言学派还是形式语言学派,都有人把语言接触或由此引发的“借用”“干扰”看作语言变化或变异的重要动因或机制。


如果说任何母语都是一门语言,任何形式的语言变体也都是一门语言,那么可以说语言接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既有不同语言间的接触,也有同一语言不同变体之间的接触;既有直接接触,也有间接接触;既有历史上的语言接触,也有现实中正在发生的语言接触。


从甲骨文算起,三千多年来,汉语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与周边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尤其是北方民族曾经多次入主中原,建立过北魏、辽、金、元、清等王朝,统治北部中国甚至全中国。历史上北方汉语与阿尔泰语系的语言深度接触,其最终结果是造成了深度的民族和语言融合。语言方面的表现是:一方面,入主中原的阿尔泰民族转用了汉语,导致了原来语言在中原甚至北部中国的消亡;另一方面,随着阿尔泰母语使用者转用汉语,也会带来母语的干扰,使北方汉语发生一系列演变,以至于在北方地区形成了有着阿尔泰语言干扰特征的汉语变体,即所谓“汉儿言语”。


这是历史上语言间的直接接触及其影响,与此同时,历史上还发生过对汉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间接的语言接触,比如汉译佛经对汉语的影响。在座的朱庆之教授是这个领域的倡导者领军者。


上个世纪70年代一些海外学者开始关注汉语的类型特征与语言接触的关系,如戴浩一(Tai 1976)指出,汉语之所以越往南越表现出更多的SVO特征,而越往北越表现出更多的SOV特征,是因为从SVO到SOV的变化开始于北方而扩展到南方;北方汉语因为与阿尔泰语言的接触而发生了这些变化。他甚至认为,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西北地区的周朝征服了东部地区的商朝,在他们迁移到东部地区之前周人就已经与阿尔泰民族的人们发生了语言接触。


有不少人认为,汉语在历史上一直是优势语言,不大可能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但接触引起的演变并不限于借用,还有转用干扰。汉语中因为语言接触而引起的演变,词汇方面借用较多,如“葡萄”“狮子”“逻辑”“幽默”等;但语法方面主要是转用干扰,如第一人称代词包括式和排除式在北方话中的出现(梅祖麟1988),方所词“行”“根前/根底”“上”等用作后置词(余志鸿1983;江蓝生1998;祖生利2004)等。


与此同时,现实世界的语言接触也是无时不在,尤其是中国西部地区,不同民族语言的接触处于正在进行状态,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的关注。


中国西部甘肃青海两省的河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交融的地区。藏缅语族的羌人、吐蕃人等,阿尔泰语系的吐谷浑、鲜卑人等,以及说不同时期汉语的人们,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此消彼长、分化融合。唐诗中的著名诗句“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杜牧《河湟》),“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司空图《河湟有感》),都是民族融合与语言接触的忠实写照。时至今日,甘青河湟地区及其周边仍然分布着不同语系的十来种语言,分属于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的四个语族:(1)河湟汉语方言,(2)安多藏语,(3)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蒙古语、东乡语、保安族、土族语、东部裕固语,(4)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撒拉语。这些不同的语言长期接触融合,演化出一系列共同的特征,如SOV语序、格标记等。形成了一系列语言区域特征,和接触性语言特征。对这些特征以往学者有很多关注。如咱们西北地区的张文轩教授、谢小安教授、王森教授、张成材教授等老一辈优秀的学者,也包括在座陈元龙教授、莫超教授、敏春芳教授、阿错教授、王双成教授等年轻学者。


以往学者对这一语言区域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汉语的视角看具有独特性,许多特征不同于其他汉语方言却与周边阿尔泰语言或藏缅语言相同,近年来经过学者在这些领域进一步深耕,无论涉及的语言现象的广度还是讨论的深度都有了进一步拓展,尤其是从区域类型学的视角、从历史语言学的视角、从接触语言学视角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还一个是队伍明显壮大,最初由曹广顺老师发起这个语言接触会议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我们看到这次会议来了很多年轻学者,未来语言学事业的发展靠的就是年轻人。


在这么一个酷暑难耐的季节,我们欢聚在清凉宜人的兰州大学,共同探讨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也是人生乐事。感谢敏春芳老师和会务团队!祝各位代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大会圆满成功!

推荐阅读


简讯 | 国家“十四五”重大学术和文化工程《汉语大字典》修订高端论坛暨赵振铎教授、向熹教授95华诞学术思想研讨会成功举办


议程丨7.15-7.16第五届跨文化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


论文辅导 | 别再死磕C刊了,聪明人都开始发SSCI了!


会议议程丨7月15-16日 “汉语史与西北地区语言接触问题”研究论坛


访谈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青年学者访谈015:陈侃理


重点讲座丨10场:朱庆之:“床”在中古汉语中兼表坐具与卧具的原因;战国竹简文字新释二题;《左传》人物的姓氏名字


看哭!40岁才博士毕业,安徽省省长写了篇博士论文后记



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语言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语言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END

编辑:陈晓梅

审核:刘玉婷

























扫描关注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