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法创新与应用研讨会” 精彩集锦(附回放及会议资料下载链接)

外研社国际汉语 外研社国际汉语 2022-09-13

点击海报查看研讨会详情


2022年3月19—20日,由浙江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主办,《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期刊协办,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提供学术支持的“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法创新与应用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办。共有来自国内外数十所高校、语言培训机构和科研机构的近六十位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做报告、发言,吸引了来自中国、法国、巴西、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近千位代表参会。


外研社常务副社长刘捷编审致辞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教授致辞

专家特约报告

第一组代表发言

第二组代表发言

第三组代表发言

第四组代表发言

第五组代表发言

第六组代表发言

第七组代表发言

第八组代表发言

左右滑动查看研讨会精彩瞬间


回放视频


为方便大家交流学习,在征得与会专家及发言嘉宾同意后,部分获得授权的回放视频现已在“外研社汉语教学资源网”www.fltrp-clt.com“外研社国际汉语”微信视频号“外研中文课堂”小鹅通知识店铺三大平台同步上线,欢迎移步观看~


温馨提示:应与会专家及发言嘉宾要求,会议仅提供部分回放,可回放内容已全部上线。


以下三种观看方式可任选其一


“外研社汉语教学资源网”(www.fltrp-clt.com)

扫码或直接访问上述网址搜索“研讨会”

即可在线观看


“外研社国际汉语”微信视频号

扫码关注“外研社国际汉语”视频号观看


“外研中文课堂”小鹅通知识店铺

扫码观看研讨会回放


会议资料下载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登录“外研社汉语教学资源网”(www.fltrp-clt.com)搜索“研讨会”即可下载会议手册及专家发言PPT。


扫码下载会议资料

(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浏览器)



特约报告内容集锦

(按发言顺序排列)



发言嘉宾

赵杨教授

北京大学


中文教学的新变化与新对策


赵杨教授以慕课为例,对国内外慕课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他认为中文教学的新变化主要有“三化”,分别是信息化、资本化、标准化。他还指出国际中文教育对教育政策、国际关系、科技运用、市场变化较为敏感,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在危机和变化中看到机遇。

点击观看赵杨教授特约报告


精彩发言内容

“2021年,慕课平台在课程方面对大学的依赖程度降低,非大学(公司)提供的课程比例大幅升高。如果我们提供中文在线课程,需要对'我们能否与之相竞争'、'课程的专业性该如何界定'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此处课程的‘专业性’,不仅仅指知识的专业化,更是呈现方式的专业化、市场营销的专业化。”

“中国慕课与商业慕课性质不同,是为大学服务,以政府主导、大学参与、打造名师、资源共享为平台建设宗旨。”

“慕课的资本化和市场化,会对来华留学生的留学目的产生影响,给学校内中文教学带来压力,也会对‘专业性’的界定(尤其是知识的专业性方面)产生影响,我们一定要具有危机意识。”

“随着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国际中文教师标准、‘中文+’标准、‘+中文’标准等各种标准的陆续出台,未来几年将会形成国际中文教育的标准矩阵,同时,促进相关的资源研发,教学组织结构将由平行结构发展至金字塔结构。”



发言嘉宾

郑艳群教授

北京语言大学


探索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


郑艳群教授从目的与任务、影响因素、可能路径及相关条件四个方面对教学法创新展开讨论。她指出,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探索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新时代教学法创新的目的和任务可以从效率、效果、教学类型的空白等方面入手。同时她以翻转课堂、线上教学等为例,分析变革与创新的影响因素,并提供了一些创新路径的新思考。

点击观看郑艳群教授特约报告


精彩发言内容

“面对突然到来的、变化较大的新时代教育发展局面,针对外语教学出现的众多教学法流派,我们可以从历史角度来审视其发展历程及发展规律,这才可能得到有益的启发。”

“创新的作用在于解决先前的教学不足问题,把握规律并提供理论方面的指导。”

“教学法创新的可能路径:了解已有教学法之间的差异,把握发展史的特点,总结出相关因素及规律,深入细致分析新教学目标和任务。”

“在探讨教学的变革和创新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成为我们的负担,要学会挖掘、利用好其便利的一面;同时从继承的角度,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好观念、好方法进行创新性继承,并积极关注数字化环境下国际中文教育的新景象、新需求。”



发言嘉宾

朱勇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


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路径


朱勇教授分析了语言教学法创新的必要性,并以自己近几年研究的POA教学法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例,提出要以工程化的思维来指导国际中文教育。

点击观看朱勇教授特约报告


精彩发言内容

“在语言教学法的落地方面,需要编写教材与配套资源来配合理论,不能述而不作、知而不行,有必要引入工程思维,同时,设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重大、超级项目,这样才有助于实现真正的突破。”

“教学法具有层次性、普适性和系统性。其系统性体现在宏观层面的理论、中观层面的方法和微观层面的手段,目前很多学生出现了偏爱‘干货’、停留在手段层面的现象,从教师的角度看,自身教学理论的构建应是自上而下的。”

“理想的教学法研究,其研究视角应该具有系统观,研究问题具有现实性、层次性,研究过程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双轮驱动,研究结果可操作性强,不仅限于论文发表。”

“教学法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人的因素,单纯追求教学技术没有意义。教学信念是复合的、动态的,教学法的使用是有限制条件的。”



发言嘉宾

宋继华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字生态视角下的品牌资源建设与应用


宋继华教授通过分析数字技术对国际中文教育整体趋势的影响,剖析国内外数字生态系统,指出需要加快教育数字一体化进程。针对国内数字教育资源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宋老师以《长城汉语》为例,分析了教学生态的构建内容及多元教学模式。


精彩发言内容

“工程化的问题已经开始受到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重视,这将是系统解决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有效措施。科学是研究发现的,技术是研究发明的,工程是用科学的方法加上技术手段再加上材料做出来的,资源、平台甚至生态都是可以由这种方式进行构建的。”

“国内数字教育资源发展的趋势:①数字教育资源的呈现形态愈加开放;②学科领域的资源建设已进入深度融合阶段;③数字化教学资源趋向‘碎片化’、概念趋向‘模糊化’;④资源孤岛现象和配置不均影响资源应用与服务;⑤市场化的数字教育产品领跑数字教育资源与发展。”

“教学模式是宏观方法论和微观教学技巧的折中,过于宏观则难以落地。同时,教学模式是可以迁移的,其最大作用不是让教师照搬,而是予教师以启发。”

“教师既需要关注技术发展趋势,也要关注学习理论变革趋势,同时还要关注我们所在领域的前沿问题。找出瓶颈问题、认识事物本质,和时间赛跑、防止盲人摸象。”



发言嘉宾

姜丽萍教授

北京语言大学


基于汉语拼音资源库的语音教学模式建构


姜丽萍教授就如何结合语料库、课程和智能平台进行语音教学这一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思考。她首先从语音教学现实问题出发,详细介绍了汉语拼音知识点查询系统的研发背景、基本情况、查询模式等,又结合具体实例从语音、字词等方面分类示范使用方法。此外,姜老师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材编写实践和语音教学经验分享了“30天突破汉语拼音”这一教学模式的构建情况。


精彩发言内容

“30天对语音学习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的时间节点。”

汉语拼音知识点查询系统

http://47.94.155.105:9604/#/

该系统主要面向海内外中文教师、普通话培训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等,服务于中文教学、教材编写、汉语语音研究以及普通话测试练习等领域。系统已实现单字、汉语拼音、声母和韵母语音特征、双音节及多音节组合、音变等5种不同方式的搜索查询,并可通过限定音节数、音节位置、词汇来源等对字词进行更为具体的搜索查询,此外还可以在查询结果中进行二次搜索。

《30天突破汉语拼音》

(姜丽萍等著,外研社即将出版)


本书由北京语言大学具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团队编写,旨在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快、更好、更扎实地学习汉语语音,养成正确的发音习惯,为学好汉语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书主要讲练声母、韵母、轻声、儿化、变调、连读、重音、句调、停顿等汉语语音知识。全书共分为30天的学习内容,每天的内容包括“学一学”“练一练”“辨一辨”“用一用”四个板块。通过学习本书,汉语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扎实地掌握汉语发音要领,切实提高自己的汉语发音水平。



发言嘉宾

吴中伟教授

复旦大学


从听/读活动看技能培养


与知识教学的关系


吴中伟教授分别从听、读活动设计分析了教学技能培养和语言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围绕“理解”与“输入”,“表达”和“输出”的关系和区别展开论述,最后就听、读教学活动的不同定位对于相关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精泛结合、质量兼顾的教学理念为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听/读活动中输入功能和理解性技能训练功能的相互作用。

点击观看吴中伟教授特约报告


精彩发言内容

“实际教学中听/读活动的学生语言心理加工过程跟真实交际中的听/读活动的语言加工过程不完全是一回事。”

“‘精’与 ‘泛’并不是对立的,没有必要截然分开。精还是泛只是一个程度问题。就一篇文章而言,这篇文章本身可以是精和泛结合的。这篇文章这一段我要求精一点,那一段要求泛一点,所以不一定将两者截然分开,要做到精泛结合,质量兼顾。”

“从教材编写策略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增加输入量,并保证输入材料中重点语言现象的复现率和适当的凸显度。而且在过程当中,我们要重视伴随性习得的效果,训练和强化学习者的听/读微技能。”

“教学初期就应培养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监控。高级阶段每位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储备差异尤其明显,每课的收获也不尽相同,更要尊重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精泛结合’的模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



学术支持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于 1987 年 8 月 14 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国际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性民间学术团体,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秘书处设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11 年 10 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学会会员遍布全球 79 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由世界各地从事汉语教学、研究和推广的人士及相关机构组成。学会宗旨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促进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和推广;加强世界各地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者之间、机构之间的联系;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本研讨会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全球中文教育主题学术活动资助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SH20H09。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成立于2006年,下设新闻系、国际文化学系、新媒体与影视系、策略传播学系,开设新闻学与传播学两大本科专业,拥有2个博士学位点(美学、新闻传播学),4个学科硕士点(新闻学、传播学、电视电影与视听传播学、美学),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 新闻与传播、汉语国际教育、艺术(广播电视)]。其中,新闻学科于1958年创办,是国内最早开设新闻教育的单位之一。学院遵循“创新驱动、以人为本、交叉取胜、主流引领”的发展思路,致力于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传媒创新创业的人才摇篮、科技引擎和智库基地。作为国内传媒教育的重镇之一,近年来,学院在海内外的声誉和影响不断提升。2021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浙江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专业排名全球前150名,在中国大陆名列第四,学术成果和学者影响力等硬指标方面更是位居国内榜首。浙江大学于2007年开设全国第一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点,至今已经培养了13届、几百名中外毕业生。学位点留学生来自欧、美、亚、澳、非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为全球中文教育及跨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是浙江大学直属单位,负责全校国际学生的招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归口管理,并承担国际学生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工作。国际教育学院下设综合事务办公室、招生事务办公室、教学事务办公室、学生事务办公室、国际中文教育办公室、教学中心和外国专家留学生服务中心。浙江大学的国际学生教育规模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2019年浙江大学国际学生总规模达到7131人。这些学生来自全球157个国家,分别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攻读博士、硕士、本科学位或进修。2019年攻读学位的国际学生达到4747人,位居C9高校第一;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815人,比上年增加3.7%,本科生2932人,比上年增加10.3%。近年来,国际教育学院不断强化学科意识,加强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认知与习得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以及现代科技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围绕国际学生教育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规划,国际教育学院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创建了一批精品课、特色课。同时,学院跟国内的一流出版社合作,编写并出版了相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课程改革与科研工作连续几年取得佳绩。


外研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年创建并主办,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外研社以“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为使命,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术优势,经过40余年的艰苦创业、拼搏创新,现每年以80多种语言出版类别丰富的图书和期刊,并积极探索教育服务转型与数字化融合创新,有力推动国际化布局与中外文化交流,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被国内媒体称为中国外语图书市场上“真正意义的产业领导者”,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出版改革与发展的缩影”。外研社已在全球11个国家创立海外机构,在英国牛津设立孔子学院,发起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为中外文化融通与文明互鉴搭建了交流与合作平台。中文出版方面,外研社坚持以高品质的知识创造和文化传播引领读者、服务教学、推动科研,为中文教学与学科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及中华文化传播贡献力量。中文出版以精品化、立体化、国际化、数字化为发展方向,现拥有80个语种的出版能力和专业化出版发行队伍,出版领域涵盖中文教材、分级读物及文化读物、工具书、考试辅导用书、教师培养与发展用书、学术著作等,出色完成《汉语900句》《汉语800字》等重大出版项目,出版的《走遍中国》《学在中国》《长城汉语(第2版)》《新时代汉语口语》《七色龙》《我爱汉语》等品牌教材与读物相继进入数十个国家与地区的主流中文课堂。


协办单位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处共同承办的学术刊物。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718/H,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 ISSN2096—9716。季刊,16 开,公开发行。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办刊宗旨为: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报道国内外中文教育教学政策和现状,反映国际中文教育推广的优秀成果和经验,探索总结科学有效的师资培养模式和语言学习推广政策,打造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平台,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事业。本刊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首批认定学术期刊,是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单位刊物、《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往期精选

1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法创新与应用研讨会顺利举办

2

会议议程丨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法创新与应用研讨会(3.19~3.20)

3

资源集锦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系列教材及配套资源

4

论文写作必备丨如何做好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

5

专题系列课程丨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工具与案例


       编辑 | 安琪  刘智贤 何纯洁(实习)

美术编辑 | 杨立梦(实习)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外研社国际汉语   

欢迎分享与转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教学资源网

教师发展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研讨会回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