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破与立”到“评与用”——西南大学科研评价改革实践探索

赵倩 中国教育评价 2024-03-07

从“破与立”到“评与用”

——西南大学科研评价改革实践探索

科研评价改革既不同于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也不单指对科学研究或学术成果的评价,它涉及职称评审、人才评价、绩效评价、资源配置等方方面面,多种因素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科研评价改革的目的不止于建立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更重在对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应用。西南大学科研评价改革遵循“质量导向、尊重多样、分类运用”的基本原则,健全完善将分类分级标准运用于职称评审、人才评价、绩效评价、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机制,推动实现从认识上的“唯与要”到操作中的“质与量”的衔接,从制度上的“破与立”到实践中的“评与用”的过渡,以教师评价为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动构建以质量、贡献和影响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标准体系一是尊重学科特色和成果多样性特点,优化项目成果分类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科学研究成果分类分级标准,成果类别设置覆盖不同岗位类型科研业绩发展需求。突出科研活动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研究、国际交流、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工作的支撑和影响。强化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实绩,按照质量、贡献和影响,对研究项目与成果进行分类分级认定。二是探索评价标准科学运用,将职务评聘、导师遴选、人才推荐等与科研评价标准有效衔接。完善多维分类评价,学术评价过程中不限定成果类型与数量,关注人才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更加聚焦基础研究、教学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建立“基础保障+职责约束+业绩激励”三位一体绩效激励机制,引导人才多元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成果质量导向共识,深化以学术质量为导向的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不唯形式与数量,重点从原创性维度评价代表性成果的基本学术价值,从创新性维度评价代表性成果质量,从应用性维度评价代表性成果转化推广价值。完善代表性业绩和标志性成果评价机制,在职务评聘、岗位聘用、人才推荐等环节,推行“代表性业绩+支撑成果”系统评价方式,形成综合性评价意见和发展性建议,更利于科学把握学术方向与成果价值。四是提高第三方评价权重,完善以科学公平为导向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高标准实施学术水平校外同行评审,评价代表性学术业绩及其支撑成果。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增设“教书育人校外同行评审”,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回归本职主责。探索实施校内主审专家评议,创新学术分级评审与主审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校内评审突出学科小同行评价导向,评价权限向第一级同行专家倾斜,学院、学部学术委员会重点关注业绩成果质量、水平和贡献,学校学术委员会重点关注学术评审规范与公正。高校科研评价改革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的系统工程,必须甄选出一种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与内生动力、有益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价值目标与导向。因此,研究探索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更加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对于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发展至关重要。从建立科研评价标准体系出发,到以此为基础深入推进人事制度与绩效分配改革,破立并举打通“评与用”整个链条,才能真正引导高校科技创新活动面向国家需求、强化立德树人、突出质量导向、回归学术本位

作者:赵倩,西南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讲师。

#相关话题

‍1.王殿军:用评价改革引导教育高质量发展

2.清华“钱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项红专:特级教师评选要避免无序竞争

4.突出生本特色 探索校本化评价改革的新路径

欢迎各会员、专家及相关单位提供开展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活动资讯。

投稿邮箱:jypj2020@126.com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 ↓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新媒体“中国教育评价”(微信号:zgjypj)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从“破与立”到“评与用”——西南大学科研评价改革实践探索

赵倩 中国教育评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