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君宏观】社融数据与降准形式的超预期碰撞——央行全面降准与6月金融数据点评

董琦、陈礼清 国君宏观研究 2022-06-24


导读


6月金融数据超市场预期,全面降准同时落地,呈现出“经济没那么差,政策又进一步松”的矛盾感,我们从流动性对冲、经济与政策节奏等角度给予解读。本次全面而非定向降准,信号意义显著,政策边际趋松,但大基调仍然以稳为主。关注三季度末广义财政周期反弹,对信用与广义流动性环境的影响。


摘要


事件:7月9号公布的6月信贷、社融、M2数据均超市场预期,央行全面降准,在时间上与我们的判断一致,但方式超出市场与我们的预期。


6月社融数据的最大特点是“表外拖累,表内支撑”:

1)数据热:社融增速在较高基数的前提下仍下行“刹车”,企稳在11%。其中新增信贷是超预期的最主要根源。


2)但是经济实则延续趋缓:一是企业中长贷同比多增连续两个月出现边际减少;二是居民中长贷回落,预示地产销售走弱,未来地产投资逐渐承压;三是票据融资超季节性多增,更多体现银行季末冲规模;四是政府债、企业债同比多增平淡,信用债市场没有趋势性回暖;五是M2-M1剪刀差再次扩大,印证企业经营活跃度在下降。


为什么降准落地节奏比较快?

MLF到期与税期叠加在7月15日,以及7月政府债券放量较多,总体流动性缺口大约6000多亿,因此操作符合历史操作比较快的规律,会后两天落地。


为什么是全面?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1)从流动性对冲角度MLF到期和税期因素对大型、中型机构影响更大,全面降准可以直接帮助缓解大中型银行的流动性缺口。

2)核心因素还是经济。政策定调当前处在重滞不重胀。6月超预期的信贷与社融数据结构其实依然体现出需求在走弱的迹象。政策在提前应对下行压力。

3)政策节奏调整中美政策差初显苗头,在美联储全面收紧前,应对国内需求走弱的同时,预留出政策空间。

此外,碳中和推进的成本端压力,以及政府发债体量与资管新规下半年非标表外转表内的隐性压力,会对狭义流动性造成冲击,上述因素也是边际趋松的考虑。


全面降准的力度有多大?影响是什么?

1)此次全面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排除7月流动性缺口,预计净投放规模在3000-4000亿元左右,比较有限。若仅考虑MLF到期量,则额外流动性释放6000亿元。与历次相比规模属于中等偏上,信号意义更大。

2)对经济的核心影响是通过降银行负债成本,进而带动贷款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3)资产价格上,全面而非定向,更体现政策边际信号,股债支撑总体延续,但靴子落地的形式对股利好相对强于债。


未来紧信用会发生改变吗? 

1)全球经济格局大概率是类滞胀特征的接力,接力棒未来会交到美国手中,国内的紧信用阶段短期还会延续。

2)抓住“比滞不比胀”阶段。全球政策阶段性重“滞”,一方面意味着政策稳中趋松大方向确定,另一方面意味着高景气与持续性强的赛道更加珍贵。“紧信用”向“稳信用”的转化会出现在三季度末期到四季度初,这背后是广义财政周期的触底反弹与广义流动性环境的趋势性修复。


目录




正文


1.  五点信号看“热”社融背后的经济趋缓

6月社融、新增贷款及M2均超预期之际,迎来了全面降准的落地,市场普遍预期本轮是定向降准或置换MLF降准,数据和政策似乎呈现出“经济没那么差,政策又进一步松”的矛盾感觉。但是我们从五点信号来看,金融数据背后依然是经济边际趋弱的信号。

1.1  看似超预期的数据,实则需求在延续转弱

6月社融数据的最大特点是“表外拖累,表内支撑”:

1)社融同比多增2019亿,规模达3.67万亿,存量增速在较高基数的前提下仍然下行“刹车”,企稳在11%。其中新增信贷是超预期的最主要根源,其次企业债融和政府债融也转为小幅同比多增。

2)信贷当月新增2.1万亿元,同比多增3086亿元,社融口径当月新增2.3万亿,同比多增4131亿元,信贷增速小反弹至12.3%。

实则指向实体经济需求趋弱:

1)一是企业中长贷同比多增连续两个月出现边际减少,企业融资需求在走弱。中长期占比64%,延续5月的下降,较5月下降9个百分点;

2)二是居民中长贷回落,预示地产销售走弱,未来投资逐渐承压;

3)三是票据融资超季节性多增,更多体现的是需求较弱的情况下,银行季末冲规模。

4)四是政府债、企业债同比多增平淡,信用债市场并没有趋势性回暖;

5)五是M2-M1剪刀差再次扩大,印证企业经济活跃度在下降。

1.2  信号1:企业中长贷连续两月边际趋弱

此次信贷是社融最主要的支撑项,我们首先聚焦分析新增贷款。而信贷多增常被视为经济需求旺盛,而我们认为,此次贷款各分项透露的信息却是信贷资源“供给偏强、需求偏弱”。


第一,表内信贷上,企业中长贷虽仍是同比多增,但连续两月边际趋弱。中长贷对其余信用收缩的对冲力度边际减弱,表明需求边际趋弱。


信贷分项中,企业中长贷表现平稳,同比多增仅仅为1000亿元,占比继5月首次下降之后再次下降,并且下行的幅度从1.4个百分点扩大至5个百分点,当前占比不足四成。

按此节奏发展,该项目对信贷社融同比正贡献的强度也在消退,企业中长期贷款对其他“收缩”项目的对冲作用会在下半年变小。这背后既存在经济下半年边际走弱后,后续优质的企业项目不多,也存在年初信贷额度比较松,年末较紧张的因素。若按照往年规律,三四季度企业中长贷可能将拖累整体信贷和社融增速。

1.3  信号2:居民中长贷体现严控地产政策基调

第二,居民中长贷继续演绎房贷监管逐渐显现成效的逻辑,同比少增进一步扩大至1200亿元左右。居民短贷同比多增100亿元,表现平稳。


居民中长贷新增规模虽然仍达5000多亿,没有出现陡峭化下行,但同比少增1193亿,少增额在5月下滑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所扩大。5月以来,各银行纷纷上调房贷利率,6月这一趋势并没有改变,72城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52%,二套利率为5.77%,比5月进一步上浮5个、4个基点。预计即便“全面”降准落地,但是对居民购房需求不会产生很大激励,反而在严控的地产政策下,这一部分需求会被持续压制。

1.4  信号3:表内短期票融回暖,但未贴票回落明显

第三,表内信贷上票据融资超季节性显著回暖,M2-M1剪刀差再次扩大至3%以上,同样印证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企业经济活跃度在下降。


企业短贷延续5月继续少增,而票据融资同比多增却近5000亿元,占据了整个企业信贷融资的大头。而与此同时,更能反映实际企业票据业务需求的表外项目——未贴票却同比少增2410亿元,我们认为这种背离背后指向的是实体信贷需求不足。

从信贷供给角度上,这是银行做大了表内票据项目。正是因为央行对银行支持实体制造业的信贷投放引导,叠加半年末时点MPA考核,银行6月的信贷额度相对实体经济中的企业信贷需求更多,银行利用票据项目充作信贷投放,票据融资才会在其他项目表现平平时出现超季节性的明显回升。

1.5  信号4:政府债、企业债同比多增平淡,信用债市场并没有趋势性回暖

社融中的企业债券虽然有所改善,新增3702亿元,但同比多增仅为16亿元。并且信用债市场并没出现趋势性的回暖,目前取消和发行失败的仍然不少。截止2021年7月8日,目前共有2032只信用债推迟或取消发行,涉及金额共计7624亿元。而2020年同期为1849只,涉及金额共计6896亿元,发行数量同比上涨了9.9%,融资规模同比上涨10.6%。


此外,我们也看到,信用市场的分化仍然较为严重,发行失败和取消的仍然主要是一些隐性债务风险较大的弱资质区域,比如云南、天津等。推迟或取消发行的发行主体为地方国企的达到了1530只,金额为6005亿元,分别占总体的73.8%和78.8%。其中,AAA级以下的债券为1275只,涉及金额为4762亿元。


政府债券方面,虽然6月新增7475亿元,但同比多增平淡,体现地方发债有所加快,但节奏仍不算快。

1.6  信号5:M2-M1剪刀差再次扩大,印证企业经济活跃度在下降

M2增速在高基数下仍然上行0.3个百分点至8.6%,而M1却回落幅度扩大至5.5%,M2-M1剪刀差再次扩大至3%以上,同样印证实体经济需求的减缓,企业经济活跃度在下降。


6月新增存款在5月延续的基础上延续同比多增近万亿,新增规模达到38600亿元。在企业债券融回暖、表内信贷支撑的前提下,非金融企业存款新增2.5万亿元,同比多增10276亿元,是M2回升的主要因素。

但M1进一步回落,并且降幅扩大,与M2呈现更明显的背离,说明短期经济形势和实体部门活跃度其实正在下降,企业愿意拿在手中的活期存款金额进一步减少。这种M2-M1剪刀差的扩大一方面反映了目前企业对未来经济预期并不佳,另一方面也与表内信贷数据相互印证,说明票融多增等并不是信贷需求强,而是银行供给端做大规模所致。

2.  此次降准为什么落地节奏偏快,而且是全面降准?

为什么落地节奏这么快?MLF到期与税期叠加在7月15日,以及7月政府债券放量较多,大体缺口6000-7000亿元。因此,基本符合历史上操作比较快的规律,会后两天政策落地。


为什么是全面?全面降准的目的,我们认为有三点:

1)从流动性对冲角度,MLF到期和税期因素对大型、中型机构影响更大,全面降准可以直接帮助缓解大中型银行的流动性缺口。

2)核心因素还是经济。政策定调当前处在重滞不重胀。6月超预期的信贷与社融数据结构其实依然体现出需求在走弱的迹象。虽然经济只是在趋弱,并未体现下行风险,但政策提前对经济下行进行应对。

3)政策节奏调整:中美政策差初显苗头,在美联储全面收紧前,应对国内需求走弱的同时,预留出政策空间。在两国经济周期不同步、未来国内政策有约束的情况下(汇率、CPI),政策空间上以今天的“松”换取未来可能的“紧”。

此外,碳中和、政府发债体量与资管新规下半年表外转表内的隐性压力:

1)碳中和在未来的推进,大概率仍将对上游原材料价格带来支撑,特别是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通胀中枢可能面临一定的抬升可能,那么进一步带动贷款利率下行,以应对短期其他成本的冲击,在经济趋弱过程中必要性进一步加强;

2)下半年政府发债体量按照全年7.2万亿的政府债券净融资额推算,下半年整体还将剩余近5万亿的体量,占比达到67%,其中国债方面还剩余2万亿的净融资量,地方债还剩余3万亿的净融资量。新增专项债还需发行2.6万亿,新增一般债还需发行3500亿。同时,作为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下半年非标表外转表内料将继续,且压力加大,上述因素都会对狭义流动性造成冲击。

3.  全面降准的力度有多大?影响是什么?

此次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排除7月流动性缺口,预计净投放规模在3000-4000亿元左右。若仅考虑MLF到期量,则额外流动性释放6000亿元。与历次相比规模属于居中偏上。对经济的核心影响是压降银行负债成本,进而带动贷款利率下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本次降准,我们明显的感受是基于地产调控依然在趋严的背景,特别是下半年可能落地的房产税试点悬在头上。我们前期提过随着一系列调控政策落地,“金融-地产”闭环被打破,地产回归消费属性,金融资源对于制造业的流向未来将进一步扩张。


资产价格上,在国常会当天公布信息的点评中,我们提到对股债均有支撑,但对债利好强于股。本次落地,股债支撑延续,但采用全面而非定向降准,信号意义显著,靴子落地的形式大概率对股利好将强于债。

4.  未来紧信用会发生改变吗?

我们提出未来全球经济格局是类滞胀的接力,接力棒即将交到美国手中,而在联储政策趋于常态化后,比胀不比滞的逻辑会面临走强,通胀因素可能会重回视野。

眼前抓住“比滞不比胀”的窗口期。全球在疫情尾部阶段性重“滞”,一方面意味着政策稳中趋松大方向确定,另一方面意味着高景气与持续性强的赛道更加珍贵。国内“紧信用”虽然最快的阶段已过,但依然在紧缩通道之中,“紧信用”向“稳信用”的转化我们认为会出现在三季度末期到四季度初,这背后是广义财政周期的触底反弹。广义财政周期从2020年3月上行至今,已经经历一轮完整周期接近触底阶段,后续面临再度扩张。财政周期触底反弹也意味着广义流动性(M2)的再度扩张和稳信用的到来。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