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州的野心 不止“新能源之都”

陈亚辉 搜狐城市 2024-01-13

“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97%,基本实现自主可控。涵盖电池材料、电池单体、电池系统、技术研发等产业链31个关键环节。全市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国五分之一。”
常州建设“新能源之都”的底气何在?印在当地规划展示馆展墙上的这句话可以给出部分答案。
从2010年左右至今,常州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跻身多个“全国第一”。以动力电池为关键突破口,不断扩大的新能源版图驳斥了“苏锡无常”的唱衰。

常州新能源产业覆盖“发-储-送-用”全产业链 图/搜狐城市

在GDP即将突破万亿的当口,这座骑在风口上的苏南城市,有哪些“新能源之都”的新故事发生,“新能源之都”之后,常州更深远的未来在哪里?
100万辆
近日,常州市工信局最新数据公布,截至10月18日,常州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累计达100.18万辆。
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出现波动的2023年,整车成为常州新能源产业极为亮眼的增长极。
根据最新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常州新能源制造业领域增长19.9%,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30.7%,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三大新能源行业产值分别增长146.8%、8.5%和11.0%。
也就是说,新能源产业仍是全市工业中最强的存在,而新能源领域增长最快的为新能源整车,产值增速比传统强项动力电池高出了138个百分点。
而这100万辆的新能源整车成绩单中,光理想一家就贡献过半。
截至今年9月,理想常州基地产量累计超过50万辆。10月初,理想负责人李斌称,其位于常州智能制造基地已完成产能升级,交付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但就在7年前,理想汽车还停留在构想阶段,是常州武进区将李斌的“三页PPT”变为现实。当时的武进区以“厂房代建+招投结合”的创新模式,外加武进产业基金7.8亿元融资让理想汽车常州工厂落地。
如今的理想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市值第二的车企,常州敢为天下先的精准投资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常州工信局产业政策处处长孙志宏将常州和理想的关系描述为“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孙志宏还向搜狐城市透露,到2025年,理想常州基地预计实现百万辆整车的生产目标。另外,理想将加大常州研发中心理想实验室的投入,并尝试开发一些具有全球开创性的新品,未来还可能涉足智能物流、无人驾驶等领域。
除了理想,另一家明星企业比亚迪也为常州的新能源整车生产贡献颇多。
2022年投产的比亚迪常州基地整车产量已经累计突破33万辆。其去年产值达280亿元,成为常州最快跨入百亿级规模俱乐部的工业企业。
此外,北汽新能源重卡也将在明年初入市,常州金坛的汽车“老兵”——金坛大乘将携纯电车型全新回归。
历史上的常州虽然以工业发达著称,但是由于长时间未获得轿车生产资质,其在汽车版图上的存在感一直不强,常州第一辆轿车整车下线要等到2015年。但新能源时代的常州,正在实现换道超车。
100家
自称“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城市有很多,常州的护城河是什么?先看一组数据。
10月23日,常州第95家上市公司登陆上交所主板。此外,当地另有6家企业过会待发、16家申报在审。依照这样的态势,常州今年“100家上市企业”的目标冲线在即。
而已经上市的95家企业中,新能源产业链上市公司38家,占比40%,总市值占比超过6成。新能源产业链上市后备企业83家,其中3家过会、7家申报IPO在审。
常州上市企业“新”气十足。
上市企业+隐形冠军组成的优质企业矩阵,就是常州版“新能源之都”最深的护城河。
在海目星激光(江苏)公司调研过程中,当搜狐城市问及为什么选择常州,企业内部人员称,就是因为常州的新能源企业多,为了更接近上下游公司。
海目星激光(江苏)于2017年7月在常州金坛区成立,其主营业通俗来讲就是为光伏和动力电池提供制造技术和设备。该公司目前是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的设备和方案供应商,而后者是常州动力电池企业的两张王牌。
海目星集团于2020年在A股上市,据悉,该公司还是比亚迪、宁德时代、特斯拉和美国苹果公司的供应商。
和江苏海目星类似的故事在常州还有很多,文章开头提到的动力电池97%的产业链完整度,和常州新能源产业链3400多家企业的招牌,正吸引着更多“自来水”。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常州的新能源研发力量正在扩大。
今年8月29日,天目先导溧阳总部基地暨研发中心正式启用。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公司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常州溧阳创立,出生自带科研光环——纳米硅基负极材料专利。而硅基负极材料的锂电池相比目前市面上石墨负极锂电池,有着极大的优势。
如今石墨负极能量密度发展已接近极限(比容量372mAh/g),而硅基负极的理论比容量为4,200mAh/g,后者的能量密度是前者的11倍还多。加之硅基负极有着更长的寿命,因此其为市场公认的下一代负极。
天目先导的硅基负极材料实际产能12000吨/年,产能和性能均位于市场头部。目前该公司已经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和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
该公司工作人员对搜狐城市表示,目前其北京研究院和溧阳总部均有研发业务,但溧阳总部规模更大,且研发和生产结合更加紧密,转化较高。而北京多涉及基础和未来领域研究。
发展至今,常州新能源的产业实力之强已毋庸置疑,但是其过去精于制造,疏于研发的属性也让不少人质疑它“新能源之都”的牌子是否立得住。而如今,多点开花的科研力量正在常州迅速成长。
两湖
2023年,常州GDP总量突破万亿已经毫无悬念。在这个新起点上,常州如何提升城市的能级?
年初官宣的“新能源之都”的建设目标当然是其一,但在“两湖”创新规划馆,可以窥见常州更大的野心。

“两湖”的位置 底图源网 制图/搜狐城市

所谓“两湖”就是滆湖(又称西太湖)、长荡湖,常州的“两湖”创新区就位于两处水域之间,横跨武进区、金坛区、钟楼区和溧阳市。根据规划,“两湖”创新区规划总面积约148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56平方公里。
这里规划的产业有哪些呢?

“两湖”创新区空间规划 图/常州发布

根据官方文件,“两湖”创新区将“围绕科技策源和高端商务两大主要方向,发展科研机构、实验研发、企业总部、金融贸易等核心功能”。
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些功能正是一线城市的常见配置。
拿总部经济为例,目前国内总部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为北上深广,而位于“两湖”核心区所在的滆湖北岸将规划建设28栋总部大楼,“打造世界一流总部经济区”。
但众所周知,从规划到完全落地,中间还差100个努力,常州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不是在单纯“画饼”。

“两湖”规划馆里新能源之都的标语 常州市网信办供图
拿“两湖”创新区的核心区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为例,其56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已经聚集了7600户市场主体,规上企业190家,上市企业10家。
除新智造产业(光伏、动力/储能电池领域智能装备为代表)、新材料(石墨烯、碳纤维碳纳米管为代表)、新能源(动力电池、氢能、光伏、储能为代表)这些“意料之中”的产业外,该园区的高端医疗健康产业2022年产值突破了100亿元,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达到了386家。
实干的常州人,正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硅谷”。根据其“五年成势、十年成形、十五年成城”的进度条,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座立足长三角,超越“新能源之都”的中国名城将会诞生。

出品:搜狐城市

作者:陈亚辉

编辑:赖颢宁


-end-
关注小号防走失 ↓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常州的野心 不止“新能源之都”

陈亚辉 搜狐城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