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万套保障房来袭!

大渔 米宅珠三角 2023-06-13


1



昨天,深圳住建局发布了《深圳市住房发展2023年度实施计划》,今年要供应8万多套保障房。


这个事情很多人写了,我来写点不一样的。


深圳政府今年计划供地330公顷,其中商品住房用地205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125公顷。


今年计划批准预售和现售商品住房6万套,建筑面积约600万平米,平均每套100平米。


今年计划供应分配保障性住宅87470套(间),建筑面积约419.04万平米,平均每套48平米。


两个疑问:


1、保障住房比商品住房数量多,供地面积反而少,为什么?


2、保障房套均面积48平米,低于过往保障房的平均面积,为什么?


先不忙给答案,咱们一点一点往下捋。


2



保障房分为公共租赁住房、出售型公共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需筹集项目四个类型。


出售型公共住房,包括已批待售的安居房、人才房,和即将上市的共有产权房。


政府4月份官宣取消安居房和人才房,这一批将会是绝版,出售型保障房以后会是共有产权房的天下。


这四个类别的数量和占比,我借用一个现成的表格。




看完会发现一个问题,需筹集项目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7%。


什么是需筹集项目?


我的第一理解是在政府控盘或旧改地块上新建的项目,但看了各区的保障房计划分配项目表,我认为并非如此。








3



我再做一个表格大家就明白了。



看完这个表格的数据,会发现一个很矛盾的现象。


土地资源最紧张的南山、福田和罗湖,需筹集的保障房共计20025套,占比高达68-89%。如果是新建,地从哪里来?


土地资源最充裕的光明、坪山和盐田,需筹集的保障房只有6228套,占比35-37%。如果是新建,这几个土地资源丰富的区为什么数量最少?


结合文章开头的两个为什么,为什么保障房的供地比商品房少,为什么保障房的平均面积只有48平,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需筹集保障房的主要来源并非新建,而是城中村的征集和改造。


从57%的占比推断,今年的保障房有一半来源于城中村改造。


写到这里,我要普及第二个知识点:安居微棠。


4



今年2月10日,深圳安居微棠住房租赁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公司注资人是深圳人才安居集团,持股51%,剩下49%由贝壳注资7亿的愿景明创集团持股。


安居微棠的主营业务是开展城中村规模化租赁改造,大规模提供“小户型、高品质、低租金、可持续”的保障型租赁住房。


安居微棠成立之后,大规模收租农民房,为了顺利拿房,给出了非常诱人的租金条件,在满租的基础上租金增加30%。


目前微棠主力在南山、罗湖、福田和宝安收房,和表格中的数据对上了。拿房条件不低于400平米的独栋,总体目标签约60万平。


安居微棠拿到的农民房,经改造之后,一部分做市场化的长租公寓,一部分纳入保障房体系。


安居微棠的盈利模式有三:


1、长租公寓的租金差;


2、政府部门的装修和运营补贴;


3、保障房的租客可获得住建部最高50%的租金补贴。


5



微棠已有部分试点运营项目,以龙华大浪的元芬为例,部分楼栋被改造成彩虹社区。





改造升级后的城中村,配建了图书馆、自习室、休闲广场、篮球场,变身为青年社区。


改造后的元芬农民房,单套价格1300-1500元,远低于改造前的租金,原因是50%的政府补贴。


综上所述,安居微棠正在推进的大规模城中村收购改造,才是今年保障房需筹集项目的重要来源。


6



城中村只能长租不能购买,所以需筹集保障房主要是租赁型。


57%的需筹集占比,加上4%的公共租赁住房和19%的保障型租赁房,共计80%。


今年8万多套保障房,租赁占比80%,出售占比20%。


深圳未来供应的保障房,应该也会延续8:2的租售比例,等最后一批安居房和人才房售完,出售型保障房会被共有产权房一统天下。


未来的租赁型保障房,至少半数会由城中村改造提供。


最后说说保障房的大力建设,对商品房的影响:


1、大规模城中村的改造和降租,能有效平抑商品房的租金(利空)


2、保障房中租赁占了大头,出售又以共有产权为主,难以对商品房价格形成有效压制(利多)


3、保障房解决了一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减少了商品房的潜在购买需求(利空)


目前的局面是利空压制利多,对房价和租金都不利。


但保障房缺乏赚钱效应,深圳又是搞钱之都,等到利空稀释,经济启稳,商品房再现赚钱效应,自然会再次吸引大量购买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