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科学

STTT | 四川大学魏霞蔚等团队合作发现BA.5感染后针对XBB奥密克戎亚变异株的低水平中和抗体

iMedicines 2023-06-22


iMedicines


由于奥密克戎(Omicron)亚变异体的致病性降低和感染性增强,中国大陆的新冠肺炎应对策略最近进行了调整。在中国成都,感染波主要由BA.5亚变体引起。至关重要的是要确定BA.5感染后的混合抗SARS-CoV-2免疫力,加上各种免疫背景,是否足以形成针对新出现的奥密克戎亚变异株的免疫反应,特别是对XBB谱系。

2023年6月19日,四川大学魏霞蔚、石华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桂珍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鲁帅尧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在线发表了题为“Low levels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XBB Omicron subvariants after BA.5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收集了108名在BA.5感染浪潮中感染的参与者的血清和鼻拭子样本,并评估了对假病毒的中和作用。

结果表明,来自个体的恢复期血清,无论疫苗接种史如何,对新出现的XBB和XBB1.5亚变体的中和能力都显著受损。尽管接种BA.5突破性感染后,血浆中针对部分假病毒的中和抗体略有升高,但XBB谱系的中和活性明显受损。此外,研究者还分析了接种次数、年龄和性别对BA.5感染后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总之,研究结果表明,BA.5感染后当前杂交免疫诱导的对XBB血统的中和作用仍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迫切需要开发基于XBB亚血统和其他未来变体设计的下一代新冠肺炎疫苗


自2021年11月在南非首次出现以来,B.1.1.529(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刺突蛋白中有大量突变,一直在世界各地传播,同时迅速进化为许多后代亚变异株。最初的BA.1很快被BA.2取代,并进一步进化成多种亚变体,包括BA.2.75、BA2.75.2、BA.4/5、BA4.6和BA.7。继BA.5的优势之后,由BA.5进化而来的新奥密克戎亚变体BQ.1和BQ.1.1在许多国家急剧扩大。最近,在印度首次发现了一个新的亚变体XBB谱系,该谱系是由两个BA.2谱系(BA.2.10.1和BA.2.75)之间的重组事件引起的。它有多个对免疫逃避功能至关重要的突变,包括R346T、G446S和F486S。4 XBB.1.5是XBB的后代,具有额外的取代(S486P),已在几个国家被报道,并成为世界上的主要变体。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截至2023年4月1日,XBB.1.5占美国目前流行毒株的87.9%,预计很快还会在其他许多国家出现类似的上升趋势。
尽管XBB谱系的致病性仍然相对较低,但其增强的传播性和更高程度的免疫逃逸引起了人们的严重担忧,即这些亚变体可以显著抵抗先前感染和疫苗接种工作诱导的中和作用。最近的研究报告称,XBB谱系具有非凡的免疫逃逸特性,在接受了第四次信使核糖核酸加强针或奥密克戎BA.2和BA.5突破性感染的个体中,针对这些亚变体的中和抗体滴度显著较低。靶向祖先野生型(D614G)和BA.4/5刺突蛋白的二价疫苗已被授权用于紧急使用,以提供对新出现的奥密克戎亚变体的保护。与亲本疫苗相比,这种二价加强剂表现出更强的能力,对BA.5衍生的亚变体产生更高的中和反应。然而,二价疫苗不能产生针对XBB谱系的强大中和抗体。
由于接触不同的疫苗,无论是否感染不同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变异株,特别是奥密克戎及其亚变异株,人群的免疫状态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异质。奥密克戎突破性感染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足够的加强剂,显著提高免疫前人群的血浆中和抗体滴度,而不是未接种疫苗的人。然而,突破性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取决于之前的疫苗接种和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暴露史,因为可能会发生免疫印迹。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BA.5突破性感染显著降低了中和抗体的表位多样性,这表明BA.5突破引发的体液免疫系统可能无法有效地多样化来中和未来出现的亚变体。这些研究强烈强调,需要调查不同奥密克戎亚变异株的突破性感染如何影响对XBB谱系等进一步传播变异株的中和
BA.5波感染康复者恢复期血清对多种奥密克戎亚变异株的中和作用(图源自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该研究从中国成都招募了108名参与者,他们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感染了BA.5变体。这些参与者具有不同的灭活疫苗的接种史。在康复期收集血清和鼻拭子样本,以确定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反应。研究者还评估了以前的感染和疫苗接种所诱发的T细胞反应。本研究旨在确定由BA.5感染形成的免疫反应,结合灭活疫苗的接种,是否足以抵御新出现的XBB亚变体,并强调开发下一代XBB系特异性COVID-19疫苗的意义。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3-01495-4


内容为【iMedicines】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出处
iMedicines,专注于生物医学科研报道。
投稿事宜ilovehainan@foxmail.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