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乎这部职场纪录片,真的戳到我了!

云宇say 云宇的异想国 2024-03-29

大家好,我是云宇。

虽然离开职场多年,但每每看到关于职场的话题,还是会有很多感慨。

最近刷某乎,发现一部关于职场人的纪录片。短短四集,看得我五味杂陈。

这其中,有无力,有压抑,也有热血和感动,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却又全力以赴的感同身受。

这部纪录片叫《这届职人》,一共四集,每集一个打工人故事,短短十几分钟,很适合吃饭或通勤时用来打发时间。

第一集:《上班“玩游戏”,下班“演喜剧”》

36岁的张秀宇,白天是大厂游戏策划师,晚上是即兴喜剧演员。

他的人生规划很丰满,为了出国进修游戏设计学德语,和朋友一起创作戏剧游戏,晚上还有喜剧排练和演出。

他的兴趣更是多元,摩托、播客、小众游戏……

或许你会羡慕这看似精彩的人生,但他自己却陷在打工-创业-打工的循环里,焦虑到需要心理咨询。

曾经,我们意气风发,誓要改变这个世界。最后才发现我们什么都改变不了,甚至改变不了自己只是个普通人的事实。

第二集:《北漂16年月薪5万,这对夫妻选择回老家务农》

当你成为全村的希望,是否有勇气放弃一切回家?

妻子转兰从14岁就闯荡北京,从保姆、前台、文员到设计师,她用16年让工资翻了60倍;

丈夫小攀是家中老六,上面有5个姐姐,全家努力供他上大学、去大城市闯荡。

在北京,两夫妻每月薪资加起来超过5万元,如果继续拼,或许能有更高的收入。但就在孩子出生后不久,他们决定辞去工作,回老家做新农民。

从大城市回来当农民,他们成了邻居眼中的失败者,就连父母也不理解。

他们无奈,却也满怀希望。

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并不能得到亲人认同,是坚持自我还是妥协,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第三集:《39岁放弃百万年薪后,我送外卖、卖窗帘,重新投简历》

39岁的胡尕峰曾经成功创业,作为创业合伙人,他曾年薪百万。

但2021年,他失业并成了全职奶爸。这期间,送过外卖、在宜家卖过窗帘,从未放弃求职的脚步。

失业两年,胡尕峰的自信心早已被磨灭殆尽,就连投简历得到了对方的回复,都能让他激动得想哭。

虽然,那仅仅是一个露营地管家的职位。

中年危机早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职场年轻化的背后,是中年打工人的大规模失业。

我周围也有不少朋友在步入30岁后产生了年龄焦虑,害怕因为年龄被职场优化,又不敢改变安稳的现状。

短片里,胡尕峰正尝试二次创业,当他将线下活动的策划落地执行,一直纠缠他的焦虑情绪也渐渐减轻。

当我们步入中年,当我们为未知的职场危机而焦虑,或许可以先看看别人如何应对。

第四集:《上班搞科研下班当健身教练,她不想做活在框架里的人》

你可能永远想不到,自己的健身团课教练居然是社科院的科研人员。

34岁的牛天一直活在框架里,从小好好学习,25岁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28岁入职社科院,从此每天过着稳定却无聊的生活。

但她并不想从此安稳下去,于是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牛天走到人前,成了一名健身团课教练,并在教授团课过程中认可自己、找到价值感。

在这里,她也认识了一大波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各方面都要优秀、要规范,当我们一步步按部就班长大,却忘了去看看框架外的世界。

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不满意自己当下的工作,有的人持续抱怨,有的人则选择改变。

像牛天这样做一个斜杠青年,需要对副业的热情,更需要做出改变的勇气。

四集纪录片,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一群人的影子。

我们常常在日复一日的职场变得焦虑、厌倦、迷茫,想尝试不同的人生,却又害怕失去当下的稳定。

未来何去何从,或许这部纪录片,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以上。

往期精彩内容:

当代年轻人的数字焦虑

写作干货丨写文时,怎么把脑洞变成文字

浪费时间的10种行为,大部分人每天都在做

作者介绍:

云宇,努力靠码字养活自己的自媒体人,用文字分享成长与经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