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堪布卡塔仁波切 | 如何运用三乘的不同方法降服烦恼

噶举法幢 2024-05-02


摘选:堪布卡塔仁波切著《休息在阴影中》

整理:【噶举法幢】编辑组



一旦认出了伤害来自于烦恼,这就表示降伏烦恼的时机到了。佛法中能够细分出来的门派不胜枚举,而降伏烦恼的方法基本上也是不可胜数。根据每一个人的敏锐和精进度的不同,对治烦恼也有不同的方法。


小乘的方法:保持距离


就基础修持小乘佛法的观点而言,我们必须从看见烦恼的过患着手。接着,我们才能够主要藉由身体与语言上的谨言慎行,而逐渐脱离烦恼的掌控。这就好像是我们在面对一个有点容易失控的敌人,我们会竭尽全力地避免与这样的敌人作对。同样地,为了不激发、点燃自己的烦恼,我们也要非常谨慎于自己身体与言语上的行为。


例如,在小乘佛法中,我们会离弃每件可能激起烦恼的事物,成为一个无家的游民、出离世间的人,基于出离心而离家,且不再寻求成立另一个家。我们可能会离群索居,不在乎自己的衣食。这种方法基本上就像是逃离一个我们极度害怕的敌人。事实上这个方法既有效又恰当,因为当我们免于烦恼敌人的直接伤害时,我们就会有时间逐渐地去克服它们,并且绝对能够防止它们对我们形成更强的控制。这个方法一开始是基于希望自身由烦恼中解脱出来,并获得永久的平静与快乐。这即是小乘修心的方法。


大乘的方法:直观烦恼


接下来是大乘的方法,其特点在于运用非凡的洞见与善巧,来对治烦恼。基本上,这里的洞见包括了认识到烦恼只是事件,而非本俱存在的事物。它们不过是因缘和合下,在内心发生的事件。当这些因缘条件具足时,我们所谓的烦恼生起了。但这些因缘条件不在时,烦恼就完全消失地一干二净,好像从来也没有发生过一般。


寂天菩萨曾经说过:“只要没有运用对治法来降伏自心的话,烦恼就绝无止息,就会持续不断。”但是,当我们直接看着烦恼的本质、直观烦恼时,我们会发现它根本不具任何的本质。它没有任何本具的特质,完全是依因缘而起,完全依赖周遭正在发生的事情。对世界上一般的敌人,虽然我们可能会远离他们,并舍弃与其仇恨的互动,但他们仍可能会攻击我们。但是,若我们放弃对烦恼的胁迫牟取,放任它去的话,它是什么也做不了,因为它并不存在,烦恼只是藉由我们自身的力量,而发生在我们内心中的事件罢了,它没有自己的力量,它自己不具能够打扰我们的本质,除非我们尝试着去摆布它。

   

因此,从大乘佛法的观点,问题只是在于我们未将称之为“烦恼”的这些事件,认出完全是因缘所生而非真实的存在。或者,我们认出了它只是某种心智上的产物,无法对我们如何经验世界产生影响。所以,大乘的方法是去看见烦恼的本质,并因此而超越烦恼的力量。


大乘佛法面对烦恼的另一层面则是善巧。这里的善巧指的是悲心的培养。因为当我们认出烦恼的本质,亦即烦恼不具任何的自性这个事实时,此认证与其后超越它的动机,在于思维我们并不孤单,我们并非唯一因烦恼而受苦的人,事实上,其他每一个人都一直遭受到跟我们一样的痛苦。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亦即一切众生有着同样的苦因——烦恼时,我们的勇气与力量就会倍增。这也就是说,之前我们逃离开烦恼,现在,藉由我们的悲心,我们获得了这样的认证,并且直接将烦恼看穿。


因此,大乘的方法便是认出“烦恼只是因缘和合”的洞见,并结合悲心的运用与生起的善巧。此认证与动机的结合,会带给我们一种信心,而这信心实际上会开始成熟为欢欣与不造作的喜悦,将烦恼的狭隘断除。


正如之前所言,烦恼是我们所有问题的肇因,因而降伏烦恼其实是修持佛法的唯一目的。因为修持佛法没有其他目的,我们所要做的,唯有降伏烦恼的修持,别无其他的修持;我们没有其他的功德特质要获得,除了我们正尝试做的这种修持(降伏烦恼的修持)之外,没有其他特别的修持要做。真的,传统上如法修持的唯一征兆,便是烦恼“愈来愈少”。


若问:“如果真的降伏了烦恼会怎样?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基本上,我们会变得快乐。有两种快乐被开展出来:短暂的快乐,以及究竟长久的快乐。如果我们现在觉得快乐,这是因为没有烦恼,烦恼开始消逝。如果我们现在没有烦恼,我们不可能不快乐,因为不快乐即是烦恼。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历长久的快乐,是因为长久不快乐的因是恶行的印记,而我们唯有在烦恼的驱使下才会造作恶行。而所有对烦恼的平息与其所获得的快乐,其最终的结果便是成就自利,也成就利他。

    

通常我们在说到自利时,多数人会以为那是自私的心态。事实上,自私绝对不是对自己的利益,因为真正让我们有益的,是让我们自己快乐,而我们了解到唯有平息、降伏我们的烦恼,才能让自己快乐。但是一般人所谈的自利却绝对不是自利,事实上,它是藉由增长烦恼、受烦恼的诱陷,而将获得自身利益的任何可能性摧毁。因此,如果我们希望修学佛法,我们必须藉由看穿这一切来下手。寂天菩萨曾说:“虽然一切众生希求快乐,他们却全心投向自身的毁灭与悲惨之因。”


这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的想要一件事:快乐。但是,因为无知而没有认出快乐与痛苦的原因,我们藉由增长贪、嗔、痴而希望获得快乐。除非我们能够认出贪、嗔、痴不是快乐,而是痛苦的因,否则我们的目标与行为仍会是彼此争战对立。这是因为根据我们目前的知见,我们愈是要快乐,我们反而愈会努力地成就自身的恶业。


因此,我们有必要无误地认出此点:学会分辨快乐真正的因,以及痛苦实际的因。如果我们对正发生的事有这种正确的知见,那么我们所培育的善业就仍会是既真且诚。由于我们知道实情,因此不论善业的大小,我们仍然维持在正道上。如此,大小乘一切佛法的根本,即在于降伏烦恼;这是所有佛法的共法,就此点而言,一切佛法无异。大乘与小乘的唯一差别,在于我们发心的大小、动机的大小不同。如果我们主要关心的是一已的解脱,将自己由痛苦中脱离出来,这即是小乘;如果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将一切的众生由自身所经历的同样痛苦中解脱出来,那么这即是大乘。但在认清我们必须超越烦恼的力量这个事实上,它们是相同的。


金刚乘的方法:洞见与虔敬


佛法中还有第三乘——金刚乘。但我没有任何可以说的,因为我对它并不了解。我知道它很深奥,有各种修行的方法,看上去非常有效益。它“看起来”是这样子的,但我能够说得并不多。能够肯定的是,修持金刚乘需要有超凡的洞见,并且要非常、非常地小心谨慎,同时必须要有很强烈的虔敬心。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能够区分法教所具有的功德特质,以及我们身为一个修行者的实际能力。例如,我们不能说一架飞机没有功德特质,因为在驾驶员的手中,飞机是一个极其复杂有效的工具。但是如果有人给我们一架飞机,我们坐在驾驶舱中试着驾驶它的话,这可能会有问题。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佛法的功德特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了解,为了将不同法教的功用完全发挥出来,循序渐进的修学是有必要的。之后,我们才可能是一个好的驾驶者。




圆满佛陀意趣的步伐 

一步也不可延迟退转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