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 | “亚洲语言中的量词”国际研讨会顺利举行

“亚洲语言中的量词”国际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3年5月20日,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和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亚洲语言中的量词”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功举办。来自莱斯大学(美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深圳大学、广西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亚洲语言中的量词”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研讨会会场


浙江大学程工教授致开幕词


柴古方良教授 报告在主旨演讲“Genders and Classifiers in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Functional Typology“中,莱斯大学柴古方良教授(Masayoshi Shibatani)指出性别和量词标记是一种名物化过程,并提出性别和量词标记在功能和形式两个维度的结构层级,该层级可应用于跨语言的共时和历时分析。

江豪文博士 报告在“Nominalization-Classifer Continua and Overlaps in Languages of China“主题报告中,莱斯大学博士江豪文基于量词标记中的连续体和重叠现象,证实了柴古方良教授提出的量词标记层级;并基于闽南语、台湾客家话等方言,展示了量词演变为名物化标记的过程。


黄成龙研究员 报告在“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nouns Into Classifiers: Evidence from Tibeto-Burman Languages“主题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黄成龙研究员深入讨论了表植物、形状的名词通过名词拷贝发展为量词的过程,该过程由象似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类比和隐喻扩展等驱动。

刘丹青教授 报告在“量词与类指”主题报告中,深圳大学刘丹青教授以汉语及其方言为材料,深入探讨了量词与类指的关系。个体化、去类指化的量词和去个体化的类指本是对立项,而来自吴语和粤语的证据却表明,量词显赫是类指范畴形成的重要条件。


陈玉洁副教授 报告在“汉语中的量词:部分化标记”主题报告中,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玉洁借助K-modes聚类算法发现,名词的个体性特征在汉语中的范畴化是汉语可数-不可数对立的表现,该对立不表现在名词和量词中,而是体现在数量名结构中。这种可数-不可数范畴的对立是基于基本的“类-部分”对立的次要范畴对立。


叶婧婷博士 报告在“Classifiers in Adnominal Possessive Constructions”主题报告中,复旦大学青年副研究员叶婧婷通过跨语言的比较,论证了名词性领属结构中的量词都呈现回指和个体化等功能。


吴越博士 报告在“Classifiers in the Rui’an Dialect: A Case of Southeast Chinese Dialects”主题报告中,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吴越观察了瑞安方言中量词表定指、实指的现象,指出南北方言中指称和量词/指示词显赫的关联。

李旭平教授 报告在“跨方言视域下汉语量词小称的形态句法变异”主题报告中,浙江大学文学院李旭平教授探讨了名词性短语内的小称标记,指出小称标记具有跨范畴性和主观性,实现在nP,ClP,NumP等不同句法层的主观投射EvaP。


李昱博士 报告在“Genericity in Numeral Classifier Languages: The Case of Zauzou”主题报告中,武汉大学文学院讲师李昱总结了柔若语(Zauzou)中不同句法位置类指的编码方式,并发现柔若语通过量词区分回指性定指和回指性类指两种回指,为统一分析类指的形式和意义提供了实证论据。

韦焕干博士 报告在“壮语中的评价性量词”主题报告中,广西大学文学院助理教授韦焕干对壮语中的评价性量词进行了观察和描写,并在句法、语义等方面对评价性量词与其他个体量词作了比较。

集体合影最后,深圳大学刘丹青教授作结束语,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广度和深度,指出量词显赫是亚洲语言的重要特点,中国学者应勇担量词研究重任,从多样的语料中捕捉、提炼理论规律。
文字:卜小珂
摄影: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