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

其他

活动回顾|“亚运文化与文明交流互鉴”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3年6月25日,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浙江大学校团委、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亚运文化与文明交流互鉴”研讨会在紫金港校区顺利举行,会议围绕亚运会与人文交流、文体活动与文明互鉴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开场式由亚洲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华新教授主持。黄华新教授主持
2023年6月27日
其他

活动回顾|我国古代涉外机构与翻译称谓变迁

读书会报道2023年6月5日下午,由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128期“东亚笔谈读书会”以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如期举行。浙江工业大学日语系主任、日本研究所所长任萍教授受王勇教授之邀请,作题为“我国古代涉外机构与翻译称谓变迁”的报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线上参会者达百余人。
2023年6月8日
其他

新书推荐 | 《古代中国与亚洲文明》

978-7-5423-5584-3定价:108.00元今日推荐图书▼《古代中国与亚洲文明》刘迎胜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活动回顾 | “亚洲语言中的量词”国际研讨会顺利举行

“亚洲语言中的量词”国际研讨会顺利举行2023年5月20日,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和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亚洲语言中的量词”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功举办。来自莱斯大学(美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深圳大学、广西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亚洲语言中的量词”主题展开深入探讨。研讨会会场浙江大学程工教授致开幕词柴古方良教授
2023年5月23日
其他

讲座回顾|“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系列讲座第13讲” 孙继民:敦煌本《诸道山河地名要略·兹水》考

浙江大学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系列讲座第13讲敦煌本《诸道山河地名要略·兹水》考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新书推荐 |《丝绸之路南道的历史变迁——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史地考索》

《马蹄寺石窟群汉传佛教图像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发行部0931-87730560931-8435009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城☟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光明日报、中新网、潮新闻等客户端报道了“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国话语建构”跨学科论坛”

4月19日,光明日报、中新网、潮新闻等客户端报道了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省逻辑学会、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承办的浙江省社科联跨学科论坛之“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国话语建构”主题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讲座回顾|“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系列讲座第12讲”楼劲:西向祭天与拓跋鲜卑的形成

主讲人:楼劲研究员2023年4月14日上午,浙江大学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系列讲座第12讲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主讲嘉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楼劲研究员,他演讲的主题是“西向祭天与拓跋鲜卑的形成”。讲座由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冯培红教授主持,中心主任刘进宝教授及成员马娟、罗帅、潘敦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现场聆听,另有百余位同好线上参与。在本次讲座中,楼劲先生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讨论了鲜卑学上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即拓跋鲜卑的形成问题。他以西向祭天为切入视角,梳理了西向祭天的研究史,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研究方法,综合史籍、考古报告、墓志碑刻、民族志等材料,揭示了拓跋鲜卑为何“西向祭天”、拓跋鲜卑西向祭天的时间上下限等问题,并解释了史载南迁传说与帝族世系等疑惑。讲座伊始,楼劲先生指出了论题的缘由,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与中原、江南地区的相互关系,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中国古代民族的性格与构成与此直接相关。第二,拓跋鲜卑早期历史的研究,因缺乏自身的文字,只能借助于考古学资料和有限的汉文记载,考古学与史学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第三,在史学与考古学结合的过程中,因不同的学科特点和认知偏差,关于鲜卑学说留下了很多悬疑,值得历史与考古界同仁共同推进。具体来说,史学界关于早期拓跋鲜卑形成的研究,多以《魏书·序记》为起点去推断其世系,考古学界也以其南迁传说为出发点,甚至还由此勾勒出从嘎仙洞一带往南的南迁路线图。以上皆把传说当史实,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故对于早期鲜卑的形成,仍存在疑问亟待解决。接着,楼劲先生从以下四个部分揭开迷雾,展开了具体讨论。第一部分为“长左而北乡”及北族墓葬的头向问题。楼劲先生指出,以往学界判断早期拓跋鲜卑的墓葬特征、“索头”等皆不够明确,缺乏唯一性,而西向祭天则可视为拓跋鲜卑不同于鲜卑其他各部的最大不同。从史籍及早期石刻、岩画中,可看出秦汉以来的匈奴、乌桓、鲜卑等族大多崇日尚东;在寓有一定宗教文化观念的北族墓葬头向中,亦多体现出“长左而北乡”的观念,但也有少量墓葬头向朝西。楼先生仔细分析了这些头向为西的墓葬,归结出以下现象:头向朝西在“早期拓跋鲜卑”墓葬中零星存在,多见于“早期东部鲜卑”族群墓葬中,且在先秦至两汉的东胡、匈奴等墓葬中早已出现。因此,墓葬头向朝西自先秦以来已与北族的崇日尚东之俗共存,并不是“早期拓跋鲜卑”的特有习俗。他进而指出,西向祭天及拓跋鲜卑作为独特部族形成不应该是上述某个时期,应是个比较晚出的习俗。第二部分是东胡族系的“西归”与西向之祀。关于拓跋鲜卑祭天为何西向,学界有魂归赤山说、受西域宗教文化影响两种说法,楼劲先生认为二说皆存在一定缺陷,并以北族部分成员墓葬头向朝西作为揭示西向的又一条线索,他指出:头向朝西在早期拓跋鲜卑墓葬中虽只零星存在,但晚期在相关墓地中大量出现,到大同北郊墓地中已成为普遍现象,似可表明,“西向祭天”在拓跋鲜卑迁都平城前后已开始流行。在此基础上,楼先生进一步追溯了西向之祀如何从早期零星出现到后期成为具有标志意义的最高祭祀大典。他结合相关史料及人类学民族志对族源、迁徙传说的分析方法,认为今天看到的南迁传说是原来的东胡族群的祖先传说记忆,不符合鲜卑各部长期以来分化西迁的进程,并推测拓跋氏西向祭天,不仅代表了其“西归”东胡故地的执念与美好愿景,亦是其天地祖先神灵的方向指引。第三部分讨论了西向祭天之始及其所寓北族旧俗。在这个部分,楼劲先生结合史籍分析指出,拓跋鲜卑西向祭天的上限在拓跋邻七分国人至其子诘汾传子力微的范围内,形成以“1+7姓”共同祭祀天地祖灵的状态,亦即拓跋氏西迁至匈奴故地发展壮大之时;下限在拓跋力微在位三十九年(259)聚集各部祭天之时。再结合祭天仪式的环节及北族组织结构,认为拓跋氏西向祭天乃是对匈奴、鲜卑等北族共俗的继承和改造。西向祭天即便有刻意“别其异”的部分,但背后原理与内亚和东北地区各族祭祀的共习是相通的。第四部分在总结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了结论,指出考古学界多年以来所用“早期拓跋鲜卑”的提法,落入了《魏书·序纪》所载拓跋族源传说的迷障,需加以反思和讨论。
2023年4月18日
其他

中国社会科学网报道“AI for Culture论坛——ChatGPT跨学科研讨会”

黄华新做闭幕总结。他回顾了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和精彩发言,对与会者的积极参加表示感谢,强调跨学科研讨是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希望本次会议能够促进研究者更加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为探索“AI
2023年4月16日
其他

新书推荐 |《鱼国之谜——从葱岭东西到黄河两岸》

《麦积山石窟第4窟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发行部0931-87730560931-8435009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城☟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AI for Culture论坛 —— ChatGPT跨学科研讨会成功举行

Culture”这一主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更多有意义的贡献。文字:王昊晟摄影:余丽赛等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讲座预告|“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系列讲座第12讲” 楼劲:西向祭天与拓跋鲜卑的形成

主办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国家民委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浙江省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研究会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讲座回顾|【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系列讲座第11讲】孟宪实: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浙江大学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系列讲座第11讲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2023年3月3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活动回顾|星辰读书会 第十四期

2023年3月17日下午,“文科+X”中心第十四期“星辰读书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南华园2号楼2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邀请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心2022级导师梁永佳老师作为领读人,带领中心的博士生们共同阅读和探讨法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马塞尔·莫斯的《礼物》一书。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讲座回顾】姚大力:跨区域整合的历史轨迹——中国史被忽略的一个方面

2023年3月6日晚,“浙大东方论坛”第244讲、“浙大东方论坛•亚洲文明”系列讲座第6讲“跨区域整合的历史轨迹——中国史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在浙江大学图书馆紫金港校区农医分馆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图书馆主办,浙江大学文学院协办。主讲嘉宾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姚大力教授,主持人为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讲座伊始,姚大力教授引述蔡美彪先生的观点:秦以后“历代统一王朝订立的制度基本上都是沿袭秦制,只是在秦制的基础上有所损益”。不过姚教授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事实上并不是单纯地在沿袭秦汉统治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不是仅靠汉文明从中心不断向外辐射其支配力和影响力,从而将它的覆盖面朝各个方向寸进尺取地渐进拓展的结果。中国文化从最初就不是天然具足、对外闭锁的历史文化单元,它的内部更拥有丰富的多元性。姚大力教授通过展示新石器和铜器时代农作物、家畜与技术等经中部亚洲廊道东传、“马”“牛”“车”等名称的印欧语词源以及现代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成果,有力地说明外来文化因素对汉文明形成和发育的影响。姚教授尤其强调,如今多学科、跨学科研究视角的介入,可以帮助我们更细致、更确定地了解过去难以弄清的诸多历史之谜。接着姚大力教授从唐朝疆域讲起,指出唐朝未能始终控制蒙古高原、西域等地区,在唐朝建立起派出型官僚建置的各个地区之间,其管治强度存在很大差异(东密西疏),在东部地区内部其绵密程度同样有别(北密南疏)。姚教授以浙江、福建等区域为例,展示出南方郡县建制从北到南、由海岸线向内地扩张的历史路径。姚大力教授还通过“南江北河”等生动例证追溯了汉族祖先人群形成和向南拓展的基本线索。他在这一部分总结道,中国历史版图的扩展过程曾产生两类不同的疆域:一类遵循着从孤悬式控制到散点式控制、再到圈网式控制的发展路径,形成被完全“消化”的内扩型疆域;另一类则因止于散点式控制而成为未能被完全“消化”的外悬型疆域,比如西域地区。随后,姚大力教授讨论了汉唐国家之所以无力完全消化外悬型疆域的原因。他揭示出中国版图上的黑河—腾冲线、300—400毫米年等降水量带以及农业区界线走向大致吻合的事实,并对比了黑河—腾冲线与拉铁摩尔提出的“中国的腹地亚洲边疆”界线。他认为,历史上的汉族移民运动止步于不能从事雨养农业的广大西部中国,是汉唐帝国始终没有能力将它们一度拥有的西部版图纳入郡县体制的基本缘由。他并列举历代史书中的史臣议论,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主流见解,对汉文明向外拓展的上述天然局限性已经形成十分明确的意识。在报告最后一部分,姚大力教授强调,诞生于中国北部边疆地域的北亚边疆帝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他指出,历史中国的统一进程,可以分为唐和唐以前,以及十世纪之后这样两大不同阶段。前一个阶段的特征,是构成历史中国的诸多文化-地理板块分别完成了对各自区域的内部统一。后一个阶段中国版图整合的特征则主要表现为各地理-文化板块之间的跨区域整合,而这一阶段整合的驱动力,出自形成于北亚和东北亚板块的辽、金、元、清各朝。姚大力教授将现代学术文献用以指称匈奴等蒙古草原政权的“Shadow
其他

亚洲文明研究院举行新学期师生见面会

2023年2月24日中午,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文科+X研究生师生见面会”在紫金港校区行政大楼会议室顺利举行。亚洲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华新教授、程工教授、王勇教授、贾海生教授、梁永佳教授、张家成副教授、安成浩副教授、周妍副研究员等10位老师与研究院学生共同参加见面会。
其他

讲座预告| 西湖君子会讲·第九讲

教授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法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先秦诸子思想》负责人。主持人:马爱菊
其他

喜讯丨我院贾海生教授课题获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者个人项目立项

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并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已于日前公布。我院贾海生教授课题“出土文献与礼乐文明研究”,获学者个人项目立项。西周初期以来,各个阶层践行的仪式典礼和行为规范,表现了与当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相适应的礼义,形成了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成就了历史上艳称的礼乐文明,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将传世礼书与出土文献结合起来,探讨礼乐文明的真相,涉及不同的学科,体现了学科交叉的特点,既是学术研究的前沿,也是学术研究的焦点,因而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本课题的总体思路是围绕既定的论题,类聚零散的出土文献,立足于传统礼学,进行系统性的研究。若材料不足,也不放弃对一器一铭、一简一文的深入研究。通过对既定论题的深入研究,既呈现出土文献所示各种仪式典礼、行为规范的面貌,更要总结出仪式典礼、行为规范蕴涵的礼义,为充分认识礼乐文明的丰富多样提供实证性的研究结果,进而形成关于文明的思想理论。作者简介贾海生,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礼学文献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考古学报》《农业考古》《考古与文物》《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史》《文献》《中华文史论丛》《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出版《周代礼乐文明实证》《说文解字音证》《先秦文学编年史》等专著,整理点校《仪礼注疏》等古籍,曾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浙江省高等院校优秀成果二等奖。来源:转载自“浙江大学文学院(筹)”。
其他

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亚洲文明研究中心博士后禹勇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11月25日上午,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亚洲文明研究中心博士后禹勇开题报告会在绍兴水木湾区科学园3号楼26层会议室顺利举行。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副院长、亚洲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黄华新教授担任评审组组长,亚洲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贾海生、副主任张家成、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关长龙、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特聘研究员李明书担任评审专家。绍兴市越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开发科副科长徐林韵、人才开发科干部章妍参会,浙大绍兴研究院人事与教学管理部负责人宋小航主持。会议以“线上+线下”形式进行。会上,黄华新、贾海生简要介绍了禹勇博士后进站和课题选题情况。禹勇以《绍兴佛教文化史研究》为题,详细阐述了课题的选题缘起、历史脉络、研究现状、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等方面。该选题主要着眼于绍兴地区的佛教历史文化,全面、系统地整理内外典籍、佛教文物和田野调查资料中的绍兴佛教文献,从宗教信仰、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生活方式等维度论述古代绍兴的佛教文化。通过绍兴佛教文献的系统整理与专题研究,为当地佛教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坚实的依据。评审委员会专家认真听取了开题报告,针对其中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经评审委员会专家组评议,一致认为该选题大纲设计合理、内容详实,弥补了中国佛教史、浙江佛教研究的薄弱环节,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均十分突出,同意禹勇开题。徐林韵希望禹勇博士的课题能够成为绍兴佛教文化研究的开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继续做好相关工作,吸引更多人才来到绍兴,助力绍兴文化产业发展。黄华新感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直以来对研究院工作的大力支持,肯定了禹勇博士后在前期进行的细致详实的工作。他强调,绍兴佛教文化史研究任重而道远,希望禹勇博士能够充分发挥浙大绍兴研究院的资源优势,在文献梳理与文物考证中积极结合数字化建设和田野调查让课题研究更加鲜活,在文化传承创新团队中为古代绍兴佛教文献的发掘整理与文明的交流互鉴贡献力量。来源:转载自“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
其他

讲座回顾 | “西湖君子会讲”第五讲顺利举行

2022年11月1日晚,“西湖君子会讲”第五讲“王阳明论君子的道德动力:欲望还是意志?”讲座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主办。讲座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黄勇教授作为主讲嘉宾,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何善蒙教授担任与谈人,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叶达博士后担任主持人。本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参与,反响热烈,获得广泛好评。讲座伊始,黄教授指出道德行动或非道德行动包括两种根据:欲望和意志。两者有所差别:第一,作为情感的欲望是自发性的,而意志是反思性的;第二,根据欲望的行动轻松而自然,而根据意志的行动则需要个体做出巨大努力,特别是当意志要做的事情非其所欲时,或者是当意志不容许做的事情是其所欲时。第三,成功地完成由欲望驱使的行动往往会获得快乐,相反,根据意志的行动因否定欲望而产生心理顿挫。进而,黄教授提出了与弗兰克福特(Felix
其他

绍兴文理学院东亚文化之都研究中心成立,黄华新教授任荣誉主任

10月28日上午,绍兴文理学院东亚文化之都研究中心成立。绍兴文理学院东亚文化之都研究中心由绍兴文理学院副校长寿永明担任主任,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副院长、亚洲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黄华新教授任荣誉主任。寿永明表示,绍兴文理学院东亚文化之都研究中心成立后,将整合校内外资源,把绍兴文化置于东亚文化的坐标乃至国际视野中来系统审视梳理,聚焦东亚文化之都的定位和“大禹、王阳明、鲁迅、黄酒、书法”五张金名片,彰显绍兴文化的国际影响,探讨东亚文化的共同价值,促进世界文明交流和互鉴,并在此过程中总结绍兴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经验,挖掘“浙江罗马”的深厚底蕴。当天,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聘任一批兼职研究员。研究院院长诸凤娟介绍,该院近3年已聘任77名兼职研究员,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兼职研究员队伍,这支队伍中既包括省外知名专家学者,也包括绍兴各地的地方文史研究专家。兼职研究员队伍成立以来,与越文化研究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开拓了越文化研究的视野,丰富了越文化研究的内容,为越文化研究增添活力。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及“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是国内外唯一的专业从事越文化研究及其价值当代化研究的省级学术平台。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汪俊昌说,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越文化研究院始终以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越文化为己任,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近3年来,越文化研究院先后成立了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中心、王阳明研究中心、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越医文化研究中心、越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中心等一批研究机构。东亚文化之都研究中心成立后,将与这些研究中心一起,助力学校进一步拓宽做大越文化研究领域,进一步彰显越文化研究院作为地方文化研究孵化器的功效。期望研究院与兼职研究员进一步加强沟通,开展更多元、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推进越文化研究,推出更多硬核成果,为文化强市建设添砖加瓦。
其他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助推文明交流互鉴”文史专家探寻“名城绍兴与亚洲文明”的渊源

“绍兴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是亚洲文明研究‘立足中国、辐射亚洲、放眼世界’的重要窗口,绍兴文化的完整性、延续性以及当代活力很有必要从中华文脉传承发展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整体视角里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把握……”日前,由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主办的首届“名城绍兴与亚洲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绍兴举行,来自不列颠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基尔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围绕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东亚文化之都绍兴、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与亚洲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智慧。
其他

文科智库建设研讨会顺利举行

6月25日,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文科智库建设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举行。来自社会科学院、亚洲文明研究院、西部发展研究院、科教战略研究院、人文高等研究院、文学院、哲学院、历史学院、亚洲研究中心、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城市学院等单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受邀齐聚一堂,围绕文科智库建设的整体思路以及具体目标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亚洲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华新主持会议。
其他

“中韩建交“而立之年”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中韩建交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由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东国大学东亚海洋文明及宗教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韩建交‘而立之年’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其他

“亚洲文明研究高端学术论坛”在杭州举行光明日报客户端报道亚洲文明研究高端学术论坛

5月17日,光明日报客户端报道了近日由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亚洲文明研究高端学术论坛”。
其他

活动预告 |2022年亚洲文明研究高端论坛

我们专门邀请了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就“亚洲文明的特质以及人类文明多样性”这一主题做跨学科、多维度的沟通交流,以进一步深化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活动议程壹上午8:30-8:40
其他

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将携手东亚文化之都绍兴 共谋文化发展新篇章

2月17日上午,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华新等一行五人到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就市政府与浙江大学战略合作共建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亚洲文明研究中心”开展首次工作对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旅游局局长何俊杰,副局长杨坚祥、周宏亮,市文旅集团副总经理胡坚锋及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参加对接会。对接会现场会上,大家就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亚洲文明研究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工作版块、重点工作以及进一步擦亮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两张金名片进行深入交流。黄华新院长介绍了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亚洲文明研究中心”筹建情况以及2022年工作设想,表达了与绍兴文化旅游部门共同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和东亚文化之都金名片,为绍兴立足亚洲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提供浙大方案、贡献浙大智慧的意愿,希望双方未来有长期深入的合作。何俊杰局长对黄华新院长一行表示欢迎。何局长表示,绍兴市政府与浙大共建研究院是市委市政府对绍兴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院设立三个研究中心,将人文交流列入其中一个中心,并立足亚洲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充分体现了绍兴做大做强文化转化、文化出海的信心和决心。他认为,应依托绍兴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通过浙江大学在研究领域的优势,打造独有影响力的研究学术成果来厚植绍兴城市文化内涵特质,为加快绍兴形成具有辨识度的文化标志性成果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他说,绍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文化走出去是绍兴城市国际化的重要一环,我们可围绕大禹、王阳明、鲁迅、书法、黄酒等在亚洲特别是日韩有影响力的五张金名片,充分发挥绍兴文化底蕴深厚及文旅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化拓展与日韩国家的人文交流,在亚运之年绍兴文化展示,优化全域文态格局,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鲜明文化IP等方面精准选题、深入破题。不断提升绍兴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向世界讲好绍兴故事,为绍兴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助力。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据悉,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11月19日,依托绍兴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和浙江大学科技研究、人才培育、文化传承等方面资源,面向科技发展前沿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文化产业等领域,开展前沿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及产业化推广,引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孵化一批高科技产业项目,打造集科技研发、人才培育、成果转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内一流新型研究机构。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亚洲文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亚洲文明研究中心”将立足亚洲文明互鉴、文化交流和文旅融合发展,聚焦绍兴地域特色的文化金名片,着力彰显越文化、宋韵文化、江南文化的独特价值,从名城、名人、名物、名胜四个维度提升绍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的品质品位,进而提高绍兴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品牌辨识度和独特影响力。本文原文转载自绍兴文旅发布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其他

“亚洲文明特质以及人类文明多样性研究”开题报告会暨亚洲文明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12月25日,由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亚洲文明特质以及人类文明多样性研究”开题报告会暨亚洲文明学术研讨会在紫金港校区顺利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校外专家学者和校内相关学科的师生代表参会,会议围绕亚洲文明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与重点工作展开深入探讨。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莲珍出席会议,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周江洪教授主持会议。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华新教授做重大项目的开题汇报:从引领性、学理性、时代性、开放性四个方面介绍课题立项的总体要求;从内容阐述、理论表述、框架构建、创新之处四个方面展开研究设想;从学术思想、学科建设、咨询服务三个方面提出预期目标,并就相应的保障机制做了说明。他指出,本课题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总结和提炼“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和现实经验,提出“新亚洲文明观”的理论构想,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中华文明国际形象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支撑。紧接着,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副院长程工教授做了十大学术问题汇报:从宏观性的概念梳理到微观性的具体阐述,跨领域、多角度地分析亚洲文明相关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与重点方向,主要对亚洲文明特质、文明多样性、文明交流互动的方式和相关的重要元素做了阐述。
其他

讲座报道 | “东亚笔谈文献新成果专题讲座”顺利举行

2021年11月19日,由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主办,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承办的“东亚笔谈文献新成果专题讲座”顺利举行。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日本二松学舍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的东亚笔谈文献研究团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副院长、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勇教授担任主持。日本二松学舍大学研究团队魏茂堂(Vigouroux
其他

讲座预告 | 对话:东亚视域下的“语言接触”

Chirkova(齐卡佳)研究员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
其他

讲座纪要 | 【浙江大学亚洲文明讲坛系列17】钱江:波斯商贾、波斯舶与泰国湾沉船

2021年11月1日下午,“亚洲文明”系列讲座第十七讲“波斯商贾、波斯舶与泰国湾沉船”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人文学院319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主办,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协办。主讲嘉宾为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钱江教授。钱江教授致力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史、海外华人、跨国移民研究,出版与他人合编中英文专著14部,发表中英文论文近百篇,成果丰硕、影响广泛。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历史学系韩琦教授主持。1998年9月,印尼勿里洞(Belitung)附近水域发现了一艘满载着湖南长沙窑瓷器的唐代阿拉伯缝合帆船,我国学者一般将这艘阿拉伯缝合木船称为“黑石号”沉船(Batu
其他

活动报道|“犍陀罗与丝绸之路国家文化合作新概观” 线上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为庆祝中巴建交70周年,加强和扩大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学术交流、文化合作与文明互鉴,2021年9月20—21日,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清华大学巴基斯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巴基斯坦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真纳大学塔克西拉亚洲文明研究所和(巴基斯坦)丝绸之路中心联合举办了为期两天的线上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其他

“亚洲文明·中韩文化交流年”系列讲座第五讲 朴泰均:中韩关系30年的经验与未来30年展望 ——后疫情时代东亚文明未来的建言

2021年5月28日下午,“亚洲文明·中韩文化交流年”系列讲座第五讲“中韩关系30年的经验与未来30年展望——后疫情时代东亚文明未来的建言”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5-201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主办,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浙江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承办,浙江大学图书馆协办。主讲嘉宾为首尔大学国际大学院院长朴泰均教授。朴教授现任总统直属政策计划委员会未来政策研究团长、民主平统常任咨询顾问、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韩国学事业本部咨询委员,曾多次赴欧美国家以及中国、日本等国访问研修。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副院长程工主持。
其他

讲座纪要|【亚洲文明·中韩文化交流年04】白永瑞:东亚知识分子的的亚洲观与相互认识——以史为鉴

2021年5月24日下午,“亚洲文明·中韩文化交流年”系列讲座第四讲“东亚知识分子的的亚洲观与相互认识——以史为鉴”在浙江大学古籍图书馆一楼103室举办。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主办,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浙江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承办,浙江大学图书馆协办。主讲嘉宾为韩国延世大学白永瑞教授,白教授历任延世大学博物馆馆长、国学研究院院长、文学院院长、韩国现代中国学会会长等职,目前致力于东亚细亚论述比较研究、当代中国思想研究等领域。讲座由浙江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健人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历史系陈红民教授担任与谈人。
其他

讲座预告 | 亚洲文明·中韩文化交流年系列讲座第五讲 中韩关系30年的经验与未来30年展望 --后疫情时代东亚文明未来的建言

Civilization中韩关系30年的经验与未来30年展望--后疫情时代东亚文明未来的建言(本讲座使用语言为英语)主持人程工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
其他

亚洲文明·中韩文化交流年02 李熙玉:中韩关系与文明的交流——窗户和镜子

2021年5月11日下午,“亚洲文明·中韩文化交流年”系列讲座第二讲“中韩关系与文明的交流——窗户和镜子”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429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主办,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浙江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承办,浙江大学图书馆协办。主讲嘉宾为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教授。李熙玉教授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中韩关系研究,撰写了40多本著作及70多篇论文。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千勇副教授主持。讲座伊始,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华新教授发表致辞,他代表亚洲文明研究院衷心感谢李熙玉教授,感谢参加报告会的老师和同学,欢迎广大师生参加亚洲文明研究院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李熙玉教授以一口流利的中文,亲切问候参加这次讲座的全体师生,他表示明年是中韩两国建交30周年,以此为契机,希望通过此次讲座,共同探讨面向未来的中韩关系。
其他

讲座预告|浙江大学亚洲文明讲坛系列07:刘进宝——“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提出及其反响

主题《“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提出及其反响》主持人孙英刚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讲人刘进宝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时间地点2021年4月28日(周三)15:00浙大紫金港校区人文学院历史系319会议室
其他

讲座报道 |【 “亚洲文明·中韩文化交流年”01】邢丽菊——中韩人文交流:历史与现实的视角

4月22日下午,“亚洲文明·中韩文化交流年”系列讲座第一讲“中韩人文交流:历史与现实的视角”在浙江大学图书馆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举办。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主办,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浙江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承办,浙江大学图书馆协办。主讲人为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副主任邢丽菊教授,主持人为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院长助理安成浩副教授。
其他

讲座预告|亚洲文明·中韩文化交流库01:邢丽菊:中韩人文交流——历史与现实的视角

主题《中韩人文交流——历史与现实的视角》主持人安成浩浙江大学副教授
其他

​亚洲文明·中韩文化交流年系列讲座即将启动

亚洲文明·中韩文化交流年系列讲座中韩两国都是亚洲重要国家,建交30年来,在各领域深化合作,增进友好互信,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两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保持协调与合作。2022年,中韩即迎来建交30周年,进一步深化中韩友好,全面推进各领域互惠合作,将为两国关系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促进地区的和平、发展与繁荣作出贡献。2021年1月26日,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启动中韩文化交流年。以文化为媒,进一步推动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有着重要的历史基础。在古代史的长河中,中韩两国形成了相通相融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15世纪以来东亚世界开始以海为界,独立意识逐步强化,近代经西方之冲击、东亚世界之裂变,构成了延续至今的各自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空间边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两国关系正面临深化发展的重要机遇,以文化交流为契机,推动中韩民间交流,倡导寻找两国共通的人类知识和智慧,营造和平的发展环境,对于中韩两国,乃至亚洲各国的交流与互鉴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致力于推进亚洲国家文明交流互鉴,倾力推动亚洲各国间的人文交流。今年计划推出“亚洲文明·中韩文化交流年”系列讲座。该讲座由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浙江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承办,邀请中韩两国学界相关领域学者,围绕亚洲文明与中韩文化展开对话,通过哲学、历史、地缘政治等不同领域、不同视角阐释和探寻中韩两国交流与互鉴,友好发展的途径。具体讲座信息将在亚洲文明研究院微信公众号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其他

刘迎胜:历史研究的亚洲文明视角

2021年4月8日晚,“浙大东方论坛·亚洲文明”系列讲座第2讲“历史研究的亚洲文明视角”在浙江大学图书馆紫金港校区农医分馆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图书馆主办。主讲嘉宾为浙江大学中西书院刘迎胜教授。
其他

讲座预告|浙江大学亚洲文明讲坛系列06:童岭——隋唐帝国征讨高句丽、百济战争研究

主题《隋唐帝国征讨高句丽、百济战争研究——六至七世纪东亚汉籍的周边》主持人孙英刚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讲人童岭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时间地点2021年4月8日(周四)15:00浙大紫金港校区人文学院319会议室
其他

讲座纪要|【浙江大学亚洲文明讲坛系列05】朱浒:东汉佛教入华的图像学研究

【主持人语】各位老师、同学,今天特别高兴请到华东师范大学朱浒老师为大家做讲座,同时非常感谢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对本讲座的支持,亚洲文明研究院成立之后推动了非常多的学术进步,尤其是跨学科的研究。佛教传入中国、传入东亚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事。朱浒老师主要从事考古和艺术研究,今天他将从这些方面给我们展现一些新的图像和文献资料。朱浒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老师,现任美术史论研究所的副所长,上海市曙光学者,也是《中国美术研究》编辑部主任。代表作包括《汉画像胡人图像研究》(2017年)、《东汉佛教入华的图像学研究》(2020年)等,在《文艺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等重要期刊发表了很多文章,非常勤奋。下面我们欢迎朱老师开始他的报告。浙江大学历史系杜正贞老师、新闻学院张佳峰老师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内容】非常荣幸!非常感谢孙英刚教授的邀请!借此机会向各位介绍我的一些前沿的学术成果,讲座的题目就是我最近出版的书的名字《东汉佛教入华的图像学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看。这是我2013年教育部项目立项的名字,2017年结项之后我不太满足,觉得还没有研究透。于是在2018年的时候又写了两篇文章,附在后面,2019年交给出版社,去年出版出来就有了这本书,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这本书共10章,因为时间关系,我今天就择其要者与大家分享。主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应该能够讨论的比较充分。第一是关于贵霜帝国,我看到讲座的主办方是亚洲文明研究院,正好和这个主题契合;孙老师又是研究犍陀罗的专家,与这个主题也非常吻合,密切相关。第二是我发现贵霜钱币与汉代艺术主要是汉画像艺术之间有一些关联,于是我尝试作了一篇论文,后来发到《民族艺术》杂志上,自认为还有一点新意。第三是我在2018年写的一篇关于“舍利”问题的长论文。一、贵霜王朝及其艺术概况贵霜帝国是当时世界四大帝国中唯一与我们汉帝国有直接领土连接的帝国,与东汉关系密切,在中外交流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次,贵霜是大月氏的直接继承者,而汉代中国与大月氏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再次,贵霜是一个佛教发达的国家,以犍陀罗和秣菟罗为中心的贵霜佛教对中国西域和本土的佛教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整体来说对贵霜的研究非常重要,尤其是研究东汉佛教必须要对贵霜非常熟悉。贵霜鼎盛时期的范围大概包括今阿富汗全境、巴基斯坦大部分、北印度的大部分、粟特地区的南部,与中国新疆的喀什、和田接壤,最强大的时候势力可能一度渗透到和田地区。汉文史籍里记载了大月氏西迁乌孙又南迁至大夏(巴克特里亚)的事件。大月氏征服大夏之后,将大夏分为五部翕侯,其中就有贵霜翕侯。大概到了相当于东汉初年的时候,贵霜翕侯统一五部翕侯,建立了贵霜帝国,并且不断扩张,占领了北印度的大量土地。到了2世纪前半期迦腻色伽执政时期,贵霜王朝达到了鼎盛,迦腻色伽成为继孔雀王朝阿育王之后又一个法王,其势力已达以秣菟罗为中心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一个纵贯中亚和南亚的庞大帝国,首都也从中亚迁到了今天的白沙瓦地区。也就是说到了公元2世纪,贵霜王朝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国。贵霜王朝的王系关于贵霜王朝的王系,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下面我从西方钱币学和印度考古学的视野来简述一下其早期王系的发展。据《后汉书》记载在公元1世纪中叶贵霜翕侯丘就却建立了贵霜王朝,丘就却之后是一位钱币铭文上记载的无名王,这个王究竟是谁国际学界有很大的争议。再后一位是阎膏珍,亦见于《后汉书》,其在位时间约在公约1世纪末,在他的治下,贵霜王朝向南征服了印度西北部地区,向北势力到达了中亚的花剌子模。在考古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位国王的形象,尽管有些可能存在争议。首先是贵霜翕侯赫拉欧斯,他在位时期贵霜开始入侵印度,他的银币有强烈的希腊化风格,刻有希腊文铭文还有表示希腊女神尼克的花环。丘就却是赫拉欧斯的继承者,目前发现了一些关于他的钱币,正面一般是一个王者的侧面形象,背面是手拿竖棒的赫拉克勒斯;还有一些正面是瘤牛背面是骆驼,上面都有丘就却王铭,可以确定无疑。关于阎膏珍的身份,尽管1993年阿富汗发现的腊跋闼柯(Rabatak)铭文,但他到底是迦腻色伽的祖父Vima
其他

讲座纪要|【浙江大学亚洲文明讲坛系列04】孙砚菲:前现代帝国与宗教宽容

【主持人语】本次讲座是支遁人文讲座的第四讲,亚洲文明系列讲座的第三讲。孙砚菲老师是浙江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并曾在哈佛大学做过客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宗教社会学与政治社会学,涉及宗教变迁、宗教运动、宗教/族群冲突、帝国和民族国家。在American
其他

讲座预告|浙江大学亚洲文明讲坛系列05:朱浒——东汉佛教入华的图像学研究

主题《东汉佛教入华的图像学研究》主持人孙英刚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讲人朱浒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时间地点2021年3月31日(周三)15:00浙大紫金港校区人文学院319会议室
其他

讲座预告|浙江大学亚洲文明讲坛系列04:孙砚菲——前现代帝国与它们的宗教政策

主题《前现代帝国与它们的宗教政策》主持人孙英刚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讲人孙砚菲浙江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时间地点2021年3月23日(周二)15:00浙大紫金港校区人文学院319会议室
其他

讲座预告|浙江大学亚洲文明讲坛系列03:冯国栋——石刻文献与佛教研究

主题《石刻文献与佛教研究》主持人孙英刚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讲人冯国栋浙江大学古籍所教授时间地点2021年3月17日(周三)15:00浙大紫金港校区人文学院319会议室
其他

讲座预告|浙江大学亚洲文明讲坛系列02:仇鹿鸣——重返事件史的可能

主题《重返事件史的可能——近年来中古政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主持人孙英刚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讲人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时间地点2021年3月12日(周五)15:00浙大紫金港校区人文学院319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