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蔚磊、李宇明|区域国别研究,语言先行@《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年10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了张蔚磊教授和李宇明教授合作文章“区域国别研究,语言先行”,同时,中国社会科学网也全文转载了该文章。

区域国别研究,语言先行

2022年10月11日 08: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蔚磊 李宇明关键词:区域国别;语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创新合作模式,并提出要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即“五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语言则是这“五通”的基础和前提。政策表述要用语言,文化沟通也要用语言,民心相通更要靠语言。“一带一路”涉及的官方语言达50种,加上民族用语,达200多种。这200多种语言,都是“通心”之语。2022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国别与区域研究”。2022年9月区域国别学被正式列为一级学科。国别与区域研究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语言之路的铺设,直接关系到区域国别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信息符号系统,是人类文明与文化建构、阐释和传播的重要载体。语言有两个功能,首先是“通事”。只有懂得某国语言,才能获取相关信息,并对该国进行精准研究。因此,若区域国别研究者不懂目标国家语言,就容易导致信息的失真,进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其次是“通心”。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是民心沟通的心灵锁钥。语言是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工具,在进行区域国别研究时,必须全方位发挥语言的作用,尤其是目标国家语言的作用。高校各语种专业的开设,尤其是非通用语种专业的开设,直接关系到区域国别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及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语言研究,避免同质化倾向。区域国别研究从学科布局上主要依托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这些学科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研究基础。然而,一些高校关于上述学科的教学与研究表现出同质化的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区域国别研究的同质化倾向。当前,区域国别研究的同质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语种的同质化,除外国语类高校外,大多数高校聚焦于英语教学与研究;二是研究国别同质化,高校较多聚焦英、美、法、澳等大国研究,对于小国关注较少;三是研究领域同质化,大多数研究机构更倾向于关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等领域。从2011年我国启动区域国别研究工作起,教育部已设立研究培育基地42个,备案中心411个,研究区域覆盖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这453家研究机构涉及的语种和国家分布并不均匀,研究中心以关键大国为主,以通用语言英语、俄语、法语等为主。其中,绝大部分机构设立在政治学院,偏重研究国际关系;还有一少部分研究基地设立在外语学院,偏重目标国家的文学研究;另外一少部分研究基地设立在历史学院,偏重对象国的历史研究。高校应重点关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同质化问题,以对象国家的语言为媒介,收集一手资料,尽量减少对源信息的二次过滤,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目标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地理等领域研究价值。树立语言意识,警惕中介语风险。近年来,不少研究人员习惯采用中介语开展区域国别研究,这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用中介语作为研究语言,只能表意、难以表情,只能通事、难以通心,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区域国别研究所需的“设身处地”和融入对象国社会。其次,仅通过中介语获取世界各国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信息的获取若是通过中介语进行二次传递,往往会造成信息的失真和不准确,进而影响区域国别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真正做到民心相通。在区域国别研究中,通常有三种身份,即他者、友者和我者。“他者”是一种客观的身份,是对目标区域进行客观冷静的观察,即一种研究者的身份。“友者”是与目标区域的人民成为朋友。“我者”是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分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区域国别研究中,我们要力求实现从客观的“他者”观察,到亲密的“友者”交往,最终成为无间的“我者”认同。要想成为“友者”和“我者”,就应树立语言意识,重视区域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尽量采用当地语言进行研究,增强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区域国别研究,语言要先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并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国际传播是途径,区域国别研究是基础,语言研究是前提。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别与区域高端外语人才培养国际比较研究”(22BYY088)阶段性成果)(作者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蔚磊、李宇明(文章链接):http://www.cssn.cn/zx/202210/t20221011_5546509.shtml



张蔚磊


张蔚磊,博士,教授。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松江区“拔尖人才”、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校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学科带头人、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美国乔治城大学高级研究学者、英国中兰开夏大学访学学者。现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上海市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督导,中国对外贸易经合协会商英专委会副会长、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联盟常务理事、上海市商务英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特聘研究员、重庆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上海海关学院客座教授、国家教育决策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教育部备案爱尔兰研究中心研究员。主持承担国社科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等近20项。主要从事外语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出版专著4部;在CSSCI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以第一作者发文近50篇。主要刊发于《外国语》《外语界》《中国外语》《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转载。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重要报告50余次。担任多家核心期刊审稿人。

本公众号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不一定代表公众号运营者意见,请客观思考。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编辑:刘亿芳

share

扫一扫关注我们

国别与区域语言战略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蔚磊、李宇明|区域国别研究,语言先行@《中国社会科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