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次世文化陈燕:未来将是数字混生的世界,下一步数字身份平台

共同虚拟 共同虚拟 2022-07-31


虚拟人领域头部公司“次世文化”(以下简称“次世”)宣布于近期完成A3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独家投资。

 

成立于2016年的次世文化在2018年正式入场虚拟人赛道,已在明星虚拟形象、超写实虚拟人、智能化数字人、品牌数字IP形象等维度,以To B为主的商业模式进行虚拟人IP产品布局。

 

次世文化曾在去年三个月内连续完成两轮超千万美金融资,投资方包括网易、创世伙伴CCV、顺为资本等。本轮融资将用于持续提升团队,打造更多全新虚拟人IP的同时,对公司已有虚拟人产品矩阵进行全面升级,探索智能化及场景化的更多应用可能。

 

作为这一计划的前奏,次世此次融资时也首次公开了公司针对未来市场研发的全新战略级产品“VBS拟人”,据悉此产品将在今年二季度正式推出。


次世文化创始人陈燕表示,VBS的使命是打造一个用户数字身份生成系统及可通用开放生态。

 

这将是一个更偏向于平台型的新业务。今年上半年,次世计划推出“用户数字身份生成系统”,借由该系统,普通用户将能自主创造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按照规划,每个人的数字身份将能够跨越不同应用平台间的隔阂,成为用户的通用形象。

 

放眼全球,海外公司已在布局数字身份认证,并基于此链接各种玩法。针对国内市场的空白,陈燕向共同虚拟表示,未来虚拟世界将是数字混生的,最终次世将打通从虚拟人IP到平台,虚拟人则作为虚拟和现实互通的载体。


次世文化创始人 陈燕

 


  


从0.5到1.0 阶段

虚拟人IP的场景化与智能化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关注虚拟人赛道的公司,次世早期从流量集聚的娱乐场景切入,相继推出明星虚拟形象“迪丽热巴”和“韬斯曼”等明星虚拟形象,主要服务于明星本人、粉丝和明星代言产品。

 

近两年,次世文化跳脱出二次元虚拟形象,推出首个超写实国风虚拟人“翎”,随着翎以AI虚拟选手身份登上央视国风创演节目《华彩少年》,国内超写实虚拟人逐渐受到关注。在虚拟人市场不断发展之下,次世还瞄准B端需求,为各品牌打造虚拟资产,包括爱奇艺德漾娱乐的超写实男模ASK等。

 


目前,次世在“明星虚拟形象”(迪丽热巴、黄子韬、欧阳娜娜等)、“超写实虚拟人”(翎、南梦夏、Ask等)、“智能化虚拟人”(Merror、Purple等)及“品牌数字IP形象”(IDo珠宝、花西子、伊利等)等多方向打造了众多行业标杆案例,次世也因此成为国内“虚拟人IP”产品化能力最突出的公司之一。

 

在To B商业模式基本走通的情况下,次世文化加快融资步伐,继续加码技术和IP。2020年10月,次世完成数百万美元的Pre-A轮,资方为顺为资本。

 

然而,在虚拟人市场起势的同时,陈燕认为,单形式感的虚拟人概念热度不会持续太久,深耕于虚拟人“换皮”垂类终将被市场淘汰,虚拟人的意义在于解决真人的需求,与大众建立起情感联系。

 

次世将虚拟人的发展分为1.0阶段和2.0阶段,其中1.0阶段处于偏概念层及依附已有场景辅助需求的虚拟人IP阶段。2.0时代则需要为虚拟人IP开拓或打通更多场景,同时让更多普通人建立起跟虚拟人的关系。


基于这样的认知,去年7月起次世文化相继完成A轮和A+轮融资,获网易、创世伙伴、顺为近千万美元投资。在现金流加持下,次世发力虚拟人应用场景,并以AI赋能的方式将虚拟人智能化。

 

为实现虚拟人智能化,次世选择与国内AI技术公司合作共同打造产品。去年9月与小冰共同推出的全球首位人类观察者“AI MERROR”已初步展现次世文化对赛道未来的思考。MERROR的AI部分采用小冰框架训练生成,并在持续迭代中。

陈燕表示,次世要打造的并不是万能虚拟人,而是切出具体场景,在某个场景中训练AI的专业性,从而实现交互。

 


从MERROR和随身DJ两大产品上看,次世打造的AI虚拟人有明确的功能定位,不同产品分别满足聊天、音乐等需求。

 

在这轮融资后,次世文化也正进行团队人才梯队的升级,陈燕表示,目前在布局有细分领域智能属性的公司或团队,在进行商业化项目的同时,团队60%-70%的时间向场景化和智能化靠拢。

 



从1.0到2.0

大众数字身份认知

 

在智能化和场景化基础上,虚拟人要从1.0走向2.0阶段,陈燕认为,关键在于平台化和大众虚拟身份认知,一些海外案例已显示出这一趋势。

 

作为次世战投方之一,网易此前曾投资美国3D Avatar公司Genies便是一个参照,其主营业务是利用AI开发自定义虚拟化身系统,用户通过它可打造个性化头像和装扮。Genies曾与吴彦祖、Justin Bieber、Cardi B、蕾哈娜等明星,Gucci、New Balance等品牌合作,推出定制虚拟产品。

 

陈燕表示,可以看到,海外市场Genies和Ready Player Me都在做数字身份生成,虚拟时尚的公司比如RTFKT也在与Ready Player Me合作,而Ready Player Me可以连接到VRChat和各种光电游戏,在里面穿戴RTFKT时装,从而可以链接很多玩法。

 

在陈燕看来,海外各大公司正利用区块链、虚拟人链接场景、明星虚拟形象等玩法,构建一个多场景的数字身份认证市场,而国内市场尚未打开。

 

正如次世此轮投资方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所言,尽管元宇宙相关的基础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现阶段我们还处于元宇宙商业模式爆发的前夜,产品和场景的缺乏成为一个明显痛点。

 

郑庆生认为,次世文化依靠自身对用户和行业的深刻理解,在包括AI、图形引擎等多项技术的整合、文化与科技的跨界融合、多样化场景的搭建和数字身份的融合上都显示了超前的视野和能力。

 

接下来,次世将发力数字身份认证。除了在先前打造的虚拟人IP中加入智能化和场景化,即将推出用户数字身份生成系统VBS拟人,及可通用开放生态。”

 

“2022年我们会推出连带数字身份、数字潮流的平台,主打中国年轻人数字身份。”陈燕表示。

 



布局虚拟人下一阶段,

认知差推动赛道分水岭

 

近年来虚拟人市场不断受到关注,陈燕认为,当下赛道仍处于以流量推动虚拟人IP的阶段。虚拟人IP固然重要,但如果虚拟人停留在IP层面,品牌数字形象对C端的粘性较低,B端对此类虚拟人的需求会逐渐降低。

 

当前,不少虚拟人公司仍在服务B端的“换脸业务”上进行大量投入,这也是行业技术的降级,当前市场对虚拟人的浅层认知可能阻碍行业发展。

 

次世认为,现下要扭转这一局势,行业需要思考C端人群的真实需求,虚拟人要承担人的情感寄托,而不只是一层皮,B端需求要和人的陪伴、寄托等需求相匹配。

 

在陈燕看来,下一阶段,虚拟人会和真人产生交互关系,虚拟人赛道核心将是虚拟IP+智能化+场景化,通过AI赋能虚拟形象智能化,与真人产生一定联系并适配多种场景。

 

陈燕表示,当前技术背景下,行业能做到的是利用AI让虚拟人更好地模仿、学习和判定,由此与人产生交互,以功能性为基础,将使用场景进一步细分,增加可玩性。

 

“我们画了一个图谱,当下驱动整个行业的是三件事,一是商业,二是技术,三是艺术。这三件事从不同的维度和需求,将虚拟人当做有形式感的载体,输出自己的目标,在这一层面中能做好其中两者的融合。”陈燕说。

 

陈燕预计,随着B端市场更为理性,今年上半年可能出现虚拟人赛道的分水岭,具有认知优势的公司将推动国内虚拟人市场进入下一个阶段。

 

在此基础上,陈燕进一步展望未来行业2.0阶段。“虚拟IP智能化和场景化是我们认知的1.0,2.0则是大众用户的数字身份认知,每个人都可能有与现实世界不一样的身份,在多场景里体验。”

 

陈燕表示,我们说的元宇宙也好,下一代互联网也好,未来分工会更加明确,由数字身份、引擎、AI超参数、游戏场景、区块链、VR、AR等领域构建,将各维度串联起来也许就是元宇宙的形态,真正的Meta世界是数字混生的,数字身份则作为虚拟现实互通的载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