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小钢|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筑就人民音乐发展新高峰

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杂志 2022-04-2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把握与系统阐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是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得以发展的思想保证和理论依据,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深入学习、认真领会、自觉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及在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构筑了以“人民为中心”,以“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两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两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扎根”(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为基本方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体系,并深刻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是“人民文艺”,人民音乐是人民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人民音乐话语体系,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事业,是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的时代责任。

下面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的心得体会,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总体框架的音乐工作,结合自己四十多年从事音乐工作的切身体会,从文艺共性和音乐特性,谈谈我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标下的人民音乐(以下简称“新时代人民音乐”)的特点、性质以及未来工作的几点看法。




一、新时代人民音乐的文化品格


新时代人民音乐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艺的主要艺术形式,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共性;也有基于音乐作为声音艺术、情感艺术的个性。将其共性与个性综合,新时代人民音乐凸显以下四重文化品格: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品格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这一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系列重要讲话,我认为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社会主义文艺服务人民的人民文艺导向观;扎根人民、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的人民文艺创作论;鼓舞人民、引导人民、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文艺使命论,以及人民检验、人民喜欢的人民文艺作品评价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的“接受”提高到文艺创作及审美的重要位置,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世界性文艺创作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接受者——“人民”,并将人民是否喜闻乐见作为判断文艺创作和文艺工作成败的重要依据,将“人民”的概念扩大到“中华民族”,进而扩大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人民”,也是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且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这一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新时代人民音乐是新时代人民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抽象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直通内心,反映人的情感真实,因此其必然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引领,扎根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情感,表达人民的心声,为人民“歌唱”,为人民抒情,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性文化品格。  


 (二)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品格 


文艺体现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基本立场。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我认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属性,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性,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旨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磅礴精神力量。新时代人民文艺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和主流,新时代人民音乐作为新时代人民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性,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助力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三)积极现实主义精品文艺的“正雅”品格


坚持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及审美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基本立场。新时代人民文艺必须倡导“积极现实主义”,以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精神力量,激励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新时代人民文艺的精品化是习近平关于文艺创作的具体要求,具体体现于“三精”(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其中,将“制作精良”作为文艺作品质量重要评价指标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评价体系的新发展和完善。  

总之,“积极现实主义”是新时代人民文艺创作及审美的重要特质,文艺精品化是新时代人民文艺创作的重要标准。新时代人民音乐作为新时代人民文艺的一部分,也必须坚持积极现实主义和精品化的价值标准,以推出更多、更好、更积极且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的音乐精品。


(四)和融新时代艺术的时代品性


“和”是音乐最核心、最高的审美境界;“融”是音乐突出的艺术特性。新时代人民音乐必须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体语境相“和融”。在文化媒介高度融合的“融媒体”时代,也只有做到与主流文化融合,与主流艺术媒介融合,才能更加彰显其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更好发挥其为民族培根铸魂的新时代美育功能。因此,新时代人民音乐必将越来越突出其艺术本体的和融性。




二、推进新时代人民音乐向“筑峰”发展


“筑峰”是新时代人民音乐发展的重要使命。“筑峰”的根本目标就是创作推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扛鼎之作与“高峰”作品。从艺术发展角度看,“筑峰”需要特定艺术理想(念)富有才华的艺术家的持续接力,需要不断贡献个体的本质力量,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再经过持续不断的文化累积,不断集前驱之大成,开时代之先河。只有这样,艺术的高度才能不断上升,社会文化影响力才能不断增大,实现不断从“高原”到“高峰”的良性循环和自然增长。“筑峰”需要艺术家反映时代精神,表达人民的心声,实现先进的思想理念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巅峰之作,进而被历史所记录,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表征。一言蔽之,“筑峰”是一个时代文艺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和集体才华之体现。  

如何推进新时代人民音乐的“筑峰”发展?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与造就一支杰出的新时代人民音乐人才队伍


新时代人民音乐的“筑峰”最终取决于体现新时代价值的扛鼎之作。这类作品的创演必须依靠政治坚定、思想活跃、富有才华的音乐家来实现。故“筑峰”的必要前提是拥有杰出的音乐创作人才。何谓杰出的音乐创作人才?我以为,新时代的音乐家应从四个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首先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并将其作为推动新时代人民音乐向“筑峰”发展的思想引领、行动指南和价值追求。特别是要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部署和根本要求,并对新时代人民文艺、新时代人民音乐的性质与特点、内涵与外延、目标与要求进行具体、深入的探讨。这需要新时代全体音乐家的共同努力,并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弄清楚“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最终形成见识,凝聚力量,构建新时代人民音乐的理论体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音乐家首先必须在理论的指导引下进行积极探索,创作出被人民认可、专家认可、历史认可的“三精”力作。其次要砥砺音乐专业技艺,努力成为“庖丁”式的人民音乐家。音乐是一门技巧性很高的艺术,无论是作曲家的一度创作还是表演者的二度创作,如果不能站在音乐专业的高峰,都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创作。所以,人民音乐家必须有开阔的文化视野,不断操习,终生学习,成为能游刃有余驾驭音乐的“庖丁”。  

最后要扎根人民生活、扎根中国文化,不断加强与提升自身文化修养、道德水平和审美境界。唯乐不可以为伪。只有创作者对人民、对国家有一颗赤子之心,有真诚的爱,才有可能创作出情感真挚的音乐作品。知之愈深,爱之愈切,只有到人民生活中去扎根,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构成、基本内涵,并对表现对象有了最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最深切的理解和认同,与人民视野同域、文化共情、情感共鸣,让自己的内心情感真正共鸣于人民的心声,才可能创作出真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人民音乐”经典。


(二)建设和形成富有生机的新时代人民音乐文化生态 


新时代人民音乐事业是一项伟大、光荣、艰巨的工程。从根本特质看,新时代人民音乐是构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文艺类型。要实现音乐的“筑峰”,不仅要有“供给侧”的发展,创作出“三精”力作,也需要“需求侧”的文化提升。这是因为,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新时代人民音乐的评价者,作品的质量首先需要人民的接受和认可。剑走偏锋的小众音乐难以引起人民的情感共鸣,曲高和寡的作品不能称为新时代人民音乐的“高峰”;低俗媚俗、没有精深思想、精湛艺术、精良制作的作品也不能成为新时代人民音乐的“高峰”。铸就新时代人民音乐的“高峰”,必须建设和形成富有生机的新时代人民音乐文化生态。既需要有服务人民、扎根人民的杰出音乐创作者,也需要有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音乐传播者,还需要有引领人民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音乐理论评论人才、普及音乐知识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最终建成和形成健康而富有生机的文化生态。我们相信,人民对精品化“高原”“高峰”音乐作品的接受和追求与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是一致的,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将不断需要我们奉献更多、更好的“高峰”力作。

“广博易良,乐教也”(《礼记·经解》);“乐以安德”(《左传》);“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孝经·广要道》)。我们相信,当新时代人民音乐真正发展到“高峰”时,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将得到人民的普遍接受,整个社会的道德境界、艺术素养、文化修养也将会全面提升,道德失范、价值滑坡、信仰缺失的现象也会自然减少,人民将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也就更能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最终助力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由此可见,建设和形成富有生机的新时代人民音乐文化生态至关重要。


(三)构建与完善助力新时代人民音乐事业的发展机制


新时代人民音乐的发展机制是新时代人民音乐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如何构建和完善这一机制,可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从创作端构建和完善“三精”力作的孵化与培育机制。比如,建立“优秀音乐原创作品试奏试演机制+基金资助机制”,目的是通过征集、评选等方式让具有优秀品质但又有演出困难的原创音乐作品得以面世;建立“扎根人民生活的音乐创作采风机制”,目的是组织音乐家集中参与并深入到具有时代典型意义的群众生活中去;通过挂职、调研、志愿服务与采风相结合的机制,让音乐家融入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声,发掘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孵育音乐创作等。  

二是从传播端构建和完善“三精”力作的评价与传播机制。比如,建立“人民与音乐家们最喜爱的音乐作品评比”,目的是通过大众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选拔出相对优秀的音乐原创作品和那种尚未得以充分传播且质量较高的作品予以推广;创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文化共建,实行广泛、深入的常态化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与传播;加入国际音乐版权保护与出版推广组织(如国际ISMN中心),将中国原创音乐作品纳入国际音乐版权保护和传播系统;建立新时代人民音乐网络平台,将优秀音乐作品融入网络传播的主渠道。  

三是从接受端构建与完善“三精”力作的普及与提高机制。比如,在“学习强国”平台创建“人民音乐厅”,每周展播优秀原创音乐作品,开展“人民音乐慕课教育”,面向大众推广新时代人民音乐;创办“人民音乐艺术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演学校、工厂、社区等社会音乐团体创演的音乐作品,以加强大众对新时代人民音乐实践的参与和体验,更广泛、深入地传播新时代人民音乐作品。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中国正在崛起腾飞的时代,一个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家有责任、有决心,高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反映人民的生活,表达人民的心声,为人民抒怀,为人民抒情,谱写新时代人民音乐的新篇章,奉献无愧于新时代、代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高度的精品力作,筑就新时代人民音乐新高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磅礴的精神力量。



*本文原载《人民音乐》2021年第2期

叶小钢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责任编辑  张萌排版 盛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