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万象

其他

郝春文主编丨《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十九卷)出版

归义军节度左都押衙安怀恩并管内三军蕃汉百姓一万人奏请表斯四二七七+Φ二五六+Дx四八五+Дx一三四九
2023年3月6日
其他

集刊导读 |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1年春之卷,总第29卷)

(刘洋,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晋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乔全生,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汉语语音史)
2021年11月22日
其他

直播倒计时 | 谢心阳:问与答——探究互动的奥秘

在、万象讲谈一眼万象,讲谈古今。万象讲谈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文分社联合学术传播中心创办的系列学术活动。讲谈汇聚专业学者,以线上讲座或线下对谈的形式,依托人文学科图书,讲述书外的故事,开掘书内文化价值,弹弦外之音,讲言外之意,以飨读者观众。第三讲嘉宾介绍谢心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和互动语言学。观看方式9月8日19:00
2021年9月8日
其他

书讯 | 谢心阳:《问与答:形式和功能的不对称》出版

pairs)。Schegloff和Sacks(1973)曾对相邻话对做过如下定义:(1)由两个话轮构成;(2)由不同说话者产出;(3)毗邻而置;(4)有相对的顺序,第一对部(first-pair
2021年8月30日
其他

新书 | 宋人著录商周青铜器铭文文字编

宋人著录商周青铜器铭文文字编前言宋人始为彝器款识之学,宋代的古器物、古文字研究,是包括在金石学研究之中的。宋代金石学著作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研究古器物的集中反映,它标志着对古代器物的研究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而受人关注,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作为金石学的研究成果,宋代金石学著作反映了宋代史学研究的状况,对我们研究宋代的史学史、学术史乃至整个金石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宋代金石学著作不仅开拓了金石学的领域,而且它为后代金石著作的编纂提供了一种摹本,为金石学在清代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宋代著录青铜器铭文的一个重要价值,是保存了一些宋代人曾经见到而后来已经散佚的铜器铭文。这些铭文,各书著录的虽然仅是摹本,但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相当珍贵。其中《叔弓镈》共四百九十多字,和《叔弓钟》字数差不多,如此长的铭文,至今罕见。《楚公逆钟》是西周晚期楚国的一件青铜器,铭文四行三十六字,其行款字形别具特色,晚清以来一直受人重视。《戉王旨于赐钟》为战国时越国的铜器,铭文中有鸟书,是研究战国时鸟虫书的重要材料之一。《牧簋》是现在所能见到的铸刻文字最多的簋,虽有的地方摹刻失真,难以全部解释,但仍受学术界重视。《盨》是现在所能见到的铸刻文字最多的盨。《伯宽父盨》再次,宋人著录的青铜器铭文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我们可以从《盨》所记载的内容推断出当时的国人已有放纵作乱的行为而危害着西周王朝,为官者不循法度,周王警告“勿使虐从狱”。这是一条极好的史料。《师訇簋》铭文中有“哀才”,从上下文义可知“才”应读为“哉”,这种用法在金文中比较罕见。西周楚公逆钟《师訇簋》从古文字学的角度看,宋代著录的青铜器铭文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对照宋人著录铜器铭文的情况与科学考古新发现,我们可发现宋人摹写讹误之处,并找出其讹误的规律,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宋人在古文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局限性。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第九卷《趠鼎》中有一字,宋人摹作,不知其形构,传世《厚趠方鼎》铭文(《愙斋集古录》五·一三)与宋人著录铭文全同,其中此字作,可看出宋人将下所从“贝”形摹讹,上所从之形也摹讹为“幺”形。《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由于宋代金石学著作具有如此重要之价值,对于宋代金石学形成的原因及其学术遗存,自清末以来,学界做过不少探讨和总结,如王国维等就曾对金石学的兴起和形成做过理论上的讨论。王国维先生早在一九一四年就编制了《宋代金文著录表》;一九二八年容庚先生又在王表的基础上加以修订,重编了《宋代金文著录表》,对宋人著录的青铜器数目进行了清理;容庚先生的《宋代吉金书籍述评》对宋代学者所著录的金石书籍进行了整理研究;郭沫若、唐兰、于省吾、杨树达等学者对宋人著录的重要青铜器铭文进行了考释和断代。近几十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了不少可与宋代学者著录的青铜器铭文相比照的新材料,使宋代著录的青铜器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热点。在宋人著录青铜器数目的整理方面,张亚初先生在王、容的基础上剔除秦汉铜器铭文,编制了《宋代所见金文著录表》;在校释方面,刘昭瑞先生把科学考古发掘与宋代学者著录的青铜器铭文相比照,著成《宋代著录金文校释》《简论宋人古器物学研究》《宋人著录商周青铜器铭文笺证》等;在讨论金石学取得的成就方面,傅振伦《宋代的金石学》、夏超雄《宋代金石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兴起的原因》、吴伟华《宋代金石学著作的学术价值》、刘克明《宋代金石学著作中的图学成就》等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虽然相关成果很丰硕,但至今未见有对宋人著录的铜器铭文字形进行系统整理的论著。实际上早在六七十年前,容庚先生就曾著文提出了全面清理宋人所著录青铜器及其铭文的主张,因此全面清理宋人所著录青铜器及其铭文,编制宋人著录商周青铜器铭文文字编就更加必要了。宋代著录青铜器多是以摹本形式,而要通读铭文以了解其中所反映的思想内容,首先要认识铜器上的文字。文字编是可供查询的工具书,是广大文史工作者阅读铭文的重要参考。其次,摹本本身属于第二手材料,最典型的是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第十卷所著录的穆公鼎。后来出土的一件同铭之器,可证明宋人穆公鼎摹本文字失误颇多。文字编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现了宋人摹写的全貌,更便于研究。再次,一本摹写精美的文字编(如《金文编》)还可以给书法爱好者一定的帮助。现在的文字编大多是由计算机处理的,我们也采用这种方法,对扫描的图片进行处理,尽量保存字形的原貌,以避免摹写失真的弊病。因此,文字编无论对历史考古学界、古文字学界,还是书法艺术学界等,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宋人著录的先秦有铭文青铜器,近人做过不少整理和研究工作。宋人著录青铜器基本成书的有十一种: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吕大临的《考古图》、赵明诚的《金石录》、王黼等的《宣和博古图》、董逌的《广川书跋》、黄伯思的《东观余论》、赵九成的《续考古图》、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张伦的《绍兴内府古器评》、王厚之的《钟鼎款识》、王俅的《啸堂集古录》。除此之外,散见于宋人笔记小说中的青铜器亦不少,要精确统计出宋人所著商周青铜器及其铭文的数量几乎是不可能的。据刘昭瑞先生的统计,宋人著录的有铭文摹本传世而又确信不伪的青铜器铭文共四百六十四种,但他将大夫始鼎作为伪器处理,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本文字编共收录宋人著录的青铜器铭文四百六十五种。这足以做成一部为学界提供参考的工具书。《集古录跋尾》有鉴于此,笔者选择编纂宋人著录的商周青铜器铭文文字编。本字表收录宋人著录商周青铜器铭文,包括商周金文八百四十七文,附录上一百二十二文,附录下一百三十文。正编中《金文编》未收一百三十五文,更改《金文编》原有九个字头,正编已识字中,经宋人考释正确四百七十三文。本文字编的编写,可大体了解宋人研究金文的情况。《宋人著录商周青铜器铭文文字编》刘秋瑞
2021年5月22日
其他

书讯 | 曹利华《吐鲁番地区民族交往与语言接触》出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RenWenWanXiang吐鲁番地区历史悠久,自有记载以来便是民族往来交流之地。吐鲁番地区在先秦至西汉时期属于姑师国范围,西汉时期姑师国一分为八,车师前国居姑师国旧地且统领其他七国,一般称为车师国。西汉与匈奴“五争车师”,后车师归汉,中原汉族开始进入该地区。公元前48年西汉王朝设置戊己校尉,同时或稍后在此设置了诸多军事壁垒,“高昌壁”是其中一个,且为戊己校尉治所。高昌便逐渐发展,魏晋之际初具城市规模。其后,高昌又经历了高昌郡、高昌国、唐西州诸时期,直至回鹘、蒙元到清代的吐鲁番至今。吐鲁番地区诸族
2021年4月28日
其他

书讯 | 周广干《<左传><国语>文献关系考辨研究》出版

点击蓝字|关注RenWenWanXiang《左传》《国语》虚词系统的异同在学术史上,《左传》和《国语》之间的关系一直聚讼未决,只有少数学者从语言学和汉语史角度对两书的关系进行了考证,相对于实词而言,作为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虚词更能体现因作者、地域和时代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差异。
2021年4月13日
其他

李运富 | 古文字应用于语文教育很有必要

点击蓝字关注RenWenWanXiang古文字应用于语文教育很有必要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9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18年在原中心基础上建成国家语委科研机构,机构名称为“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名称中之所以要加入“教育”二字,一方面是因为河南有悠久的汉字教育历史,《仓颉篇》《千字文》《三字经》《说文解字》等汉字教育类的经典大都出自河南或与河南相关;另一方面该中心多名教师具有中小学语文教学经历或汉语国际教育经历,于是“汉字教育”从一开始就确定为该中心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该中心的张素凤老师具有14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经历,在原单位一直从事各类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是河北省国培专家库和高教社国培专家库成员。她对汉字教育非常感兴趣、有想法,与很多中小学名师有密切联系,了解汉字教育发展动向。此前,她已经在中华书局出版过三本汉字科普著作。(张素凤老师)2020年又是她的一个丰收年,专著《古文字与语文教育》《说字解诗》分别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华文出版社出版,编著的《小学语文中的说文解字》(共十二册)、《HSK考试必备》(上下册)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说字解诗》以字为线索,通过字形构意抽绎出词的隐含义,再用隐含义赏析含有该字的诗词,开辟了诗词赏析的新途径;《小学语文中的说文解字》用“造字智慧解析”“单字分析”“趣味识字”“以字解词”“以字解文”“文化链接”等板块将每篇课文涉及的汉字规律、造字智慧和文化信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出来;《HSK考试必备》以HSK词汇等级大纲为依据,以部首为线索,以字带词,对一至四级词汇的语素义和词义进行说解,并结合真题解析和相关文化链接,为外国留学生和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汉字汉语学习资料。如果说这三套书侧重汉字在语文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那么,《古文字与语文教育》则从多角度对汉字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总结概括和理论提升。该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可概括为以下几点。有助于增强字词教学的科学性No.1第二章“古文字与字词教学”从“词义解析”“近义词辨析”“多音多义字辨析”“形近字辨析”等角度说明古文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紧扣中小学字词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比如对于“多音字”成因从“同源兼用”“近音借用”“字符同形”三个角度进行解释,有助于读者掌握多音字的成因和规律,从而科学地进行多音字的教与学。该书还利用部首表意功能和声符示音功能,说明汉字构形系统的规律,帮助读者以简驭繁地掌握汉字。为课文解析开辟新途径No.2利用文眼字或题眼字解析课文是语文教学中早已有之的教学方法。该书的特别之处在于根据关键字的字形构意抽绎出词的隐含义,通过隐含义显性化来解析课文,这是以前语文教学中没有用过的新方法。(“启”的词义系统及用例一览)这种方法使原来只能意会的炼字之妙变得可以言传,增强了诗文赏析的学理性和可操作性。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五十弦翻塞外声”和白居易《琵琶行》“为君翻作《琵琶行》”中的“翻”字,《汉语大字典》解释为“演奏”。“翻”为什么有演奏义?作者从“翻”的义符“羽”和声符“番”(有轮番更代的意思)推断出“翻”本义“飞”中隐含着“反复变动”的特点,即在飞时具有上下左右不断变化的特点。而演奏弦乐时,手指要上下左右的变化,与“翻”的隐含义素具有共同特点,这样不仅解释了“翻”的“演奏”义的来源,也揭示了“翻”的演奏义中隐含着手指上下左右不断变化的特点。把“翻”的隐含义素显性化,融入对“五十弦翻塞外声”“为君翻作《琵琶行》”的理解,则相关意象在读者眼前动起来、活起来,仿佛看到演奏时手指上下左右不断变化的意象,形象表现了演奏者的高超技艺。这种方法为诗文赏析开辟了新途径,对语文教学很有启发。挖掘汉字创造智慧,有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No.3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造性人才已然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创造性思维能力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朝”的字形构意与词义引申脉络)该书把蕴含在古文字形体中的创造智慧依据词性和造字方法进行梳理,揭示了古人造字的思维规律和方法,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没有古文字基础的中小学教师学习。不仅如此,该书还具体说明了利用汉字教学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步骤和方法,实用性强。这样既提供素材又说明训练方法,便于小学教师直接拿来使用。为写作构思教学提供参考方法No.4甲骨文等古文字用简单符号表现客观世界,表现出高超的创造智慧,这种创造智慧对写作构思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写作与造字一样,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都要对相关素材进行选择和加工,都要涉及选材、详略、立意、结构等技巧。然而以前没有人注意两者之间的联系,该书首次阐释了造字方法对写作布局谋篇技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为写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新范例,开辟了一条启发学生创作构思的新途径。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o.5教育部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称作“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如何让传统文化进校园,什么文化可以进校园?该书从理论上阐释了汉字教学可以作为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并对汉字蕴含的文化信息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梳理,为教师汉字文化教学提供了素材。同时,针对如何在汉字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信息给出了建议。显然,该书内容符合国家建设“文化强国”战略,有助于传统文化进校园,使语文教育有效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熏陶作用。总之,该书对古文字在现代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充分阐发,不仅有助于科学高效地进行字词教学和深入解析课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写作构思,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等。古文字虽然遥远而艰深,但其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流传至今,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工具,就能发掘出古文字资源中一切有价值的因素来为现代教育服务。张素凤《古文字与语文教育》的成功探索说明古文字资源应用于当代语文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希望能有更多这方面的成果问世。——李运富The
2021年3月9日
其他

推荐 | 《古文字与语文教育》研究概述

点击蓝字关注RenWenWanXiang古文字与语文教育甲骨文已经发现120多年。甲骨文的发现,对古文字研究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对相关领域如历史、哲学等研究也会产生一定促进作用。但对一般大众来说,甲骨文等古文字还是一个高深莫测的神秘领域,其研究成果只有专业人士能够看懂,只能封存在学术象牙塔中,可望而不可即。甲骨文等古文字在语文教育中拥有巨大潜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汉字形体所蕴含的创造智慧和历史文化信息对现代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素材和案例。使古汉字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研究领域可以分为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研究现状阐述如下。本体研究一、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自甲骨文发现至今120多年来,在几代学人的辛勤努力下,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成果日益丰富完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古文字考释、甲骨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期、商代史研究以及数字化等。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是古文字的收集与整理,字形考释与构意说解等成果。古文字的收集整理成果主要有《甲骨文合集》《新甲骨文编》《殷周金文集成》《新金文编》《战国文字编》等断代古文字汇编,还有《古文字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等通史性的古文字汇编,这些字编是本书提取字形的主要依据和参考。汉字构意说解成果非常丰富。《说文解字》把汉字分为540部,以部首字为统领,对9353个汉字逐个进行说解,揭示了汉字形体与音义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汉字系统的结构规律,为字理教学提供了典型而系统的材料。(《说文解字系传》及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版本《说文解字》)同样,《甲骨文字典》《甲骨文字集释》《甲骨文字诂林》《甲骨文常用字字典》《金文诂林》《金文常用字典》《战国古文字典》等断代性质的工具书,《古文字诂林》《汉语大字典》等具有通史性质的大型工具书,都对汉字构意进行说解。这些工具书不仅为字词教学提供依据,还为进一步研究汉字创造智慧、词汇隐含义素以及汉字文化等提供线索,是研究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成果在现代教育中应用的重要基础。不同工具书对于古文字形与现代汉字的对应关系、字形构意说解还有一些分歧,对于有分歧的观点,本书择善而从,即采用符合汉字系统、历史文化以及逻辑真实的观点,对于难定正误的汉字形体及其构意说解,本书尽量回避。二、造字智慧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5):“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把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都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我们民族一个重要的智慧体现就是创造了极具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汉字,然而,对造字智慧进行阐释和研究的成果非常少。王作新的《汉字结构系统与传统思维方式》对汉字创造中体现的意象思维进行阐释,分析它不同于逻辑思维的特点,指出意象思维是一种有助于创造的思维方式。孔刃非的《汉字创造心理学》从心理学、人类文化学、哲学与全息学等角度研究了“汉字创造”所需要的“文化平台”和“心理特征”,对汉字创造的性质、特征与各种技巧进行了系统论证。姚淦铭的《汉字文化思维》对汉字形体所体现的思维方式进行了解读,阐释了中国人“以字为本”,对汉字的“以形为本”和“内存思维”方式进行了解读,阐释了其中蕴含的创造智慧。詹绪佐、朱良志的《汉字与中国文化教程》其中一讲是“汉字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分析了汉字形体所体现的直观认知方式,分析了其中蕴含的朴素辩证与具象思维模式。孙雍长的《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根据汉字构形的心智特征,归纳出“绘画象物”“烘托显物”“标记指物”“借形寓意”“符号示意”“比形象事”“合字会意”“加注意符”“加注声符”“音义合成”十种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这些论文论著大都针对整个汉字系统所体现的总体思维特征进行阐释,这对本课题分析汉字创造智慧具有一定启发和指导意义。由于这些著作侧重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分析和总体概括,很难直接融入汉字教学,所以,要把汉字造字智慧应用到汉字教学中,还要对常用字的创造智慧进行具体分析,以便一线教师在汉字教学中直接“拿来”应用。应用研究一、在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甲骨文等古文字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部分:字词教学,诗文炼字赏析,创造性思维训练,传统文化熏陶等。识字教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当然也有过一些偏颇。从启蒙识字教材看,早期的识字教学主要是把常用字编成灵活多样的韵语,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背诵和记忆。这种通过具体语境把识字与文化学习融为一体的识字方法延续了几千年,不管是最早的《史籀篇》,还是被概括为“三仓”的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和胡毋敬的《博学篇》,还是西汉史游的《急就篇》和南北朝时梁周兴嗣所作的《千字文》,以及后来的《百家姓》《三字经》等,这些识字教材都是韵语形式,内容广博,目的是让儿童在背诵中逐渐掌握所用汉字和相关文化知识。与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成果关系最为密切的识字教学法是字理教学。字理教学是一种利用汉字特点和结构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科学方法。字理教学法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被有识之士提出,陈独秀的《小学识字教本》(未完成)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在这本书的《自叙》中说:“昔之塾师课童,授徒而不释义,盲诵如习符咒,学童苦之。今之学校诵书释义矣,而识字仍如习符咒,且盲记漫无统纪之符咒至二三千字,其戕贼学童之脑力为何如耶!即使中学初级生,犹以记字之繁难,累及学习国文,多耗日力,其他科目,咸受其损,此中小学习国文识国字之法亟待改良,不可一日缓矣。”指出了“漫无统纪”学习汉字的危害,指出汉字难学并不是汉字固有的属性,而是教学方法问题;如果认识正确,方法得当,就可化难为易,提高汉字识字效率。他主张遵循汉字的特点和汉字系统结构的内在规律进行字理教学,用字根法、字原法、理据法来代替一般的机械识记法,以提高学习兴趣、帮助记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近年来,字理教学得到越来越多教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认同,王宁先生根据汉字规律和教学特点,提出“汉字教学不但要注重教法,更要注重学理,也就是要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接受科学汉字学的指导”。从理论高度阐述了字理教学的科学原理,提倡“用科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规律的思维训练为前提去探索如何生动活泼地教学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用更高的境界去看待汉字教学的意义,规定汉字教学的目标,汉字教学才可以真正承担‘教育的基石’这个重要的任务”。随着古文字研究成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甲骨文等古文字逐渐走入中小学课本和教辅材料中,目前王宁先生领衔的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开发的“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正式上线,为中小学字理学习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为教师利用甲骨文等古文字进行字理教学提供了依据。二、在诗文炼字赏析中的应用研究利用汉字进行诗文炼字赏析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是本课题负责人张素凤的部分成果,专著《说字解诗》以23组具有近义关系的46个字为主线,通过字形构意抽绎出词语的隐含义素,并通过隐含义素显性化辨析近义词,以隐含义素为抓手,对相关诗词炼字之妙和思想内涵进行解析,为诗词赏析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此外还有一些相关论文,如《谈字理分析在课文解析中的应用》从题眼字、文眼字、修辞用字三个角度总体阐述古文字构意在课文解析中的作用和价值。《汉字构意在古诗赏析中的应用价值——以小学一年级课文〈小池〉为例》对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文《小池》进行了解析,具体说明了汉字构意在诗词解析中的应用方法。此外,金文伟的《〈伯牙绝弦〉字词的科学解析——古诗文课的“科学识字”之一》利用“绝”的甲骨文构意解析“绝”在课文中的意义,并进一步阐释了《伯牙绝弦》的思想内涵。李岐在《解字析词——字理解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第四章专门探讨字理解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虽未涉及古文构意,但其从字词入手进行阅读分析的方法对本课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的应用研究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探究如何利用汉字创造智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该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利用汉字创造智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是以具体字的创造方法为素材和案例,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抽象、联想、想象、判断、选择等思维方法。目前尚未发现相关研究成果。第二是用造字方法和造字智慧启发学生布局谋篇的作文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詹绪佐、朱良志的《汉字与中国文学的意象创造特征》,文章揭示了汉字与文学意象之间的联系,该文指出“汉字中实际上也存在一个意象结构,每一个字均有意象两极,意是表达的概念,象是具体的符号”。“汉字创造中深埋着一种借物写心的比喻创造原则”“汉字是现今唯一还在使用的‘诗性文字’,它是一种具象符号,具象符号不指谓世界,而显示世界。显示世界就是将客观世界直接移入到符号世界中,不去割裂自然的内在生命,不是用一小打人为的符码去规范组合宇宙,而是力求保护自然生命的完满性和原初形态,让生命自身去自然的呈露”。这些论述对本书深入研究甲骨文等古文字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功能之一——造字智慧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无疑具有启发和参考价值。四、在传统文化熏陶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教语文,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汉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把汉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这样不仅使汉字教学课堂更加丰富、有趣,同时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也会使学生逐渐受到民族历史文化的熏染,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得以传承和延续。李运富的《汉字教育的泛文化意识》强调语文教育应该担负起传承优秀文化的重担,强调汉字教育应有“文化意识”。大量相关论文说明,已有很多教师在实践中体会到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信息融合的必要性,也从侧面证明了本课题的可行性。但是,这些文章对于汉字文化信息的说解大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有些说法还非常牵强,缺乏科学性;但足以证明识字教学中融进文化信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识字教学与文化的融合方式还有进一步探索和提升的空间。总之,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大都停留在学术象牙塔内,与语文教育实践结合得还很不够,其在语文教育中的许多功能还有待开发。本课题的目标就是在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语文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古文字研究成果“拿来”为语文教育服务。内容简介古文字与语文教育张素凤
2021年2月24日
其他

书单 | “中国民族语言语法标注文本丛书”陆续出版

尼族居住。哈尼语主要分为哈-雅、碧-卡和豪-白等三个方言,各方言内部有若干个次方言或土语。本书以哈尼语哈-雅方言哈尼次方言绿春县大兴镇大寨村哈尼话为标准语音、标注了哈尼族民间较为广泛流传20篇。
2020年8月19日
其他

新书推荐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出版

政务文书的环节性形态与唐代地方官府政务运行——以开元二年西州蒲昌府文书为中心
2016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