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其他

大一新生追问“为什么入党” 党委书记面对面解答

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清华大学“党的知识概论”课上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探微书院的大一学生江承远和他的小组同学们认为只有弄清楚了初心才能回答好这个问题才有资格向党许下誓言他们给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发了一封邮件“我们想要做一个研究课题‘党员形象的时代印记’,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入党,为我们后续继续向成为一名党员做出努力打下思想基础。您是清华大学的党委书记,希望向您请教……”“党的知识概论”是清华大学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开设的一门课程与发展对象学习班、新党员培训班共同构成了学生从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的完整培训链“党的知识概论”课堂江承远和班上的同学们大多出生在2005年和很多“Z世代”青年一样他们成长在一个更加蓬勃发展的中国面对的思潮比过去更加纷繁面对的选择比过去更加多元他们渴望着向党靠拢也比以往更加需要对“意义”的追寻“成为党员意味着什么需要如何去做我们的认知还有些模糊”于是,同学们发起了一项题为“党员形象的时代印记”的调查研究希望通过深度访谈的形式挖掘有理念、有深度的价值观点传递坚定信仰的力量向谁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不约而同地同学们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名字——邱勇“和邱老师的初次‘邂逅’是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上邱老师的讲授有思想也‘解渴’相信他能给我们最好的解答”收到邮件的邱勇和同学们约定了面对面交流同时给大家列出了一份长长的访谈名单期待同学们在与清华园中更多优秀党员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找到答案当得知江承远小组将在“党的知识概论”课堂上进行一次交流讨论、碰撞思想的时候邱勇来到了课堂上看见出现在教室最后一排的邱勇老师同学们直呼“惊喜到了!”课堂上围绕“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学们在生动鲜活的史料中在一位位个性丰满的共产党人形象中启迪思想、碰撞观点、寻找答案江承远作小组分享有人说入党是因为身边优秀的前辈都是共产党员有人说入党是想发挥更大的光和热照亮别人还有人说入党是为了追求理想将“小我”融入“大我”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邱勇认真地听不时提笔记录着信仰是崇高的也是具体的在最后的发言中他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入党经历和求学故事邱勇讲话1983年入学清华1985年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着近40年党龄的邱勇回顾了年少时的入党初心他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同学们追问“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实就是在寻找一种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党组织里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始终求真务实与这样优秀的人相伴同行也会促使自己更好地成长成才谈到党员和非党员的区别邱勇说非党员群体中也有很多朴实真诚善良优秀的人比较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分高下而是为了促进思考思考你要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去做什么样的事追求入党的过程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过程对同学们来说也是不断增强本领砥砺责任担当的过程那些积攒的能量、沉淀的收获都会成为你们向前路上的美丽风景谈到成为党员意味着什么邱勇说理想为人生道路立下坐标信念给予生命无穷的力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和指引坚定理想信念是一辈子的事希望同学们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在大浪淘沙的考验中担起该担的责任扛起该扛的任务以永远奋进的青春为旋律唱响新时代的灿烂华章师生合影没有空洞的说教在你来我往的互动中历史、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渐渐消除“‘信仰’两个字很崇高但邱老师很接地气地与我们讨论一下子就觉得它看得见也摸得着了”江承远说“邱老师的解答很打动我让我认识到成为一名党员是光荣与骄傲也意味着肩上的责任更重了”电子系2023级本科生王浩任说“更加坚定了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向自己心中那个热爱的选择靠近的决心”美术学院2023级本科生岳雅琪说这本是清华园中一门普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为同学们的勇敢发问党委书记的用心回应信仰在青年学子心中落地生根师生间一同编织出了理想中思政课的模样即将到来的暑期江承远小组的同学们将赴井冈山同上“思政实践”课这是清华大学党委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针对青年学生群体特点和成长需求不断拓展思政课教学场域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学生的获得感的又一重要举措同学们期待着在祖国的大地上受教育、见世面、长才干、作贡献进一步坚定前行的步伐他们更加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像无数先辈一样向着鲜红的党旗紧握拳头、高举右手庄严郑重地许下誓言……文
6月27日 下午 3:32
其他

揭晓!最高奖1+一等奖2!三大奖共9项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24日上午在京召开,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0人。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清华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完成单位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9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获奖数量居全国高校首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薛其坤薛其坤,共产党员,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是凝聚态物理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实验物理学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国际引领性重大科学突破的杰出科学家之一。他创造性地发展了分子束外延、扫描隧道显微镜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的超高真空互联系统,成为在量子材料原子尺度可控制备和表征方面国际通用的强大实验技术。在此基础上,他率领团队取得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界面高温超导的两项原创性科学发现。拓扑绝缘体中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一次里程碑性突破,异质结界面高温超导的发现则开启了高温超导的全新研究方向,均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学术影响。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作为首位中国籍科学家荣获国际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奥利弗·巴克利奖(2024)和国际低温物理最高奖—菲列兹·伦敦奖(2022)。清华大学牵头获国家科技三大奖项目一览所获奖项及等级项目第一完成人项目名称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机械工程系路新春集成电路化学机械抛光关键技术与装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吴建平下一代互联网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化学系王训一维尺度亚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质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中国大气成分变化驱动因素及环境健康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朱文武跨媒体大数据图关联表征学习理论与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材料学院林元华铁性材料序参量的调控及器件设计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环境学院刘会娟无机非金属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技术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6月24日 上午 11:59
其他

2024届毕业生,启航!

6月20日上午,清华大学2024届毕业生党员大会暨启航出征仪式在新清华学堂举行。校党委书记邱勇以“涵养清风正气
6月21日 下午 8:50
其他

姚期智的清华20年:生逢其时,当不负盛世

20年前,初夏,美国。飞机穿透云层的那一刻,透过舷窗,姚期智脑海中浮现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内心涌现出五千年历史的壮阔波澜。“回国”二字,是他心中此刻最坚定不移、激昂慷慨的声音。他是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是图灵奖创立以来唯一获奖的华裔学者,也是世界现代密码学基础的奠基人之一。所有的荣誉在这一刻,都没有回国的信念如此铿锵有力。20年后,初夏,清华。姚期智寄出了一封信。这封信写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他汇报了自己回国任教20年来培养人才、科研创新等情况,表达了科技报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6月11日下午,正在办公室工作的他,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向他致以诚挚问候并提出殷切希望。姚期智用“非常激动”来描述收到回信时的心情。“感谢总书记对我回国20年的工作给与高度评价与肯定。回国20年来,我始终怀抱着对祖国发展的坚定信心,丝毫不曾忘却回归家园、建设祖国的初心,在清华大学全身心投身于培养尖端人才、推动学科交叉创新。能为祖国伟大复兴的事业尽个人微薄之力,是我引以为傲的成就,也是我毕生最大的荣幸。”“A+”,姚期智曾用这个关键词概括自己在清华的第一个十年,如今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如果用一句话回顾这20年,我想说的是——生逢其时,当不负盛世。”
6月13日 下午 1:42
其他

清华大学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的重要回信精神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向他致以诚挚问候并提出殷切希望。习近平在回信中说,你回国任教二十年来,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在清华大学潜心耕耘、默默奉献,教书育人、科研创新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向你表示诚挚问候。习近平强调,希望你坚守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姚期智曾长期在美国高校任教,2004年全职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现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近日,姚期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回国任教20年来培养人才、科研创新等情况,表达科技报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姚期智6月11日下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来到清华大学,向姚期智先生转交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并当面听取了姚先生的意见建议。收到回信的姚期智先生十分激动、备受鼓舞,他表示:“感谢总书记对我回国20年的工作给与高度评价与肯定。回国20年来,我始终怀抱着对祖国发展的坚定信心,丝毫不曾忘却回归家园、建设祖国的初心,在清华大学全身心投身于培养尖端人才、推动学科交叉创新。能为祖国伟大复兴的事业尽个人微薄之力,是我引以为傲的成就,也是我毕生最大的荣幸。总书记鼓励我,要坚守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诚如总书记所期待的,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和我的团队必定遵循总书记的指示,开拓创新,全力以赴建立高水平人才竞争优势。总书记鼓励我,要推动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诚如总书记所期待的,我定会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带领团队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聚焦原始创新的科研生态,瞄准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战略高地,再接再厉,为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1日下午,清华大学在收到回信后第一时间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研究部署学校学习贯彻落实工作。校党委书记邱勇主持会议。会议现场邱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给姚期智院士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才的高度重视、高度尊重、高度关爱。总书记的殷切勉励,不仅是对姚先生回国奉献二十年来教书育人成果和科研创新贡献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做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巨大鼓舞。邱勇强调,今年是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先生全职回国工作的第二十个年头。二十年来,姚先生始终怀抱着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潜心教书育人、矢志科研创新,为我国自主培养信息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前瞻布局、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以姚先生为代表的顶尖人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清华的光荣和骄傲。邱勇表示,面向未来,清华大学要强化“旗帜”“标杆”意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定“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自信,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努力培养更多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要心怀“国之大者”、增强使命担当,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大部署,深入推进学科交叉,努力产出更多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的科研创新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清华力量。要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大力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关心和支持,努力把清华园打造成为全球人才向往之地、广大人才心安之处,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贡献。校长李路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给姚期智院士回信是清华大学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全校师生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李路明强调,姚期智先生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学术大师。全职回国任教二十年来,姚先生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为清华建设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我国汇聚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科学人才殚精竭虑。姚先生创办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清华学堂人工智能班培养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吸引以段路明教授为代表的一批海外优秀人才到清华任教,开办讲座为青年教师的学术选择与职业发展答疑解惑。不久前,姚先生出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首任院长,全力建设中国自主的“AI顶尖人才和原始创新基座”。李路明表示,清华大学充分认识到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面向未来,清华大学要牢记嘱托、乘势而上,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全方面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作用,让人才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建功立业,为我国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清华贡献。会上,校领导班子成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内容交流分享了感悟和体会。大家一致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和强大动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原始创新能力,奋力书写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崭新篇章。12日上午,清华大学党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姚期智院士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扎实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激励全校师生员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定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来源|新华社记者|曲田摄影|李派
6月12日 下午 8:17
其他

来清华,预见你的无限可能!

卷合笔落,新程将启伴随着高考的顺利结束我们特别策划的“报国清华人”系列报道也来到了第101期过去,我们共同见证了百余位清华校友怀揣赤子之心扎根祖国各地的精彩故事离梦想越来越近的你是否也向往着未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我们共同回顾“报国清华人”系列报道在清华人追逐梦想的故事中预见属于你的无限可能他们,学成归国左右滑动,查看报国清华人(点击图片查看原文)“清华的学生一定要挑起中国的脊梁。”追随内心的召唤他们放弃海外高薪选择技术报国深耕于电力专业领域的科研创新
6月11日 下午 10:17
其他

在自己研制的飞机上睡着,他说很幸福!

6月1日上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C919国产大飞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抵达香港国际机场当天下午C919执飞的返程包机自香港起飞顺利降落在虹桥机场机上承运了从香港前往上海实习的百余名香港青年学子这是C919首次执飞跨境商业包机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在今年2月举行的2024新加坡航展上C919刚刚完成国际首秀甫一出现,便惊艳全场曾任C919型号副总设计师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89级硕士校友航天航空学院2009级博士校友中国商飞公司三级专家中国商飞复合材料中心常务副主任周良道看着C919飞出国门,飞向世界自豪之情洋溢在心头但对他而言C919的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开端
6月4日 上午 9:01
其他

卓越之路:培养新时代的“红色工程师”

六月的清华园绿草如茵,有一支队伍脚步坚定,将从水木清华走向大江南北、走进大国重器、走入工程一线。他们是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第二批开展专业实践的工程硕博士生,在学校完成一至两年的课程学习后,将在企业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干中学、事上练,以青春之火淬炼真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清华大学有着优良的工程教育传统。上世纪五十年代,清华大学倡导“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开创了“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培养新时代的“红色工程师”?如何作好工程教育时代命题的清华答卷?2022年8月,清华大学成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以下简称“工程师学院”),是首批18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之一。工程师学院以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为切入点,聚焦国家战略急需,围绕12个关键领域,协同30余家企业、6家国家实验室、3个国家创新中心开展有组织联合培养,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新时代“红色工程师”培养体系。用课程教学浇灌工程梦想在加快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的征程中,如何坚守课程建设“主战场”、打好课堂教学“阵地战”,是保障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为了在课程育人过程中强化系统思维、工程伦理、国际视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工程师学院以工程需求为导向,特别设置了卓越工程师职业素养模块课程,目前已开设“工程领域前沿讲座”“工程伦理”“系统工程”3门必修课程及“工程经济学”等多门选修课程。“‘工程伦理’是工程学科领域一门重要的通识课程。通过伦理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处置能力,当学生成为工程师后,能够以负责任的行动维护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工程伦理”授课教师雷毅说,“卓越工程师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更要忠诚于事业,要有理想、有情怀、有格局。”“在我的课堂上,一开始我就会抛出一个实际的工程场景,以此为案例请大家思考。”工业工程系副教授、“工程经济学”授课教师白茜文说,“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是解决复杂问题,所以我尝试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同学们主动去思考一些工程经济学原理,而这些原理都是解决复杂工程项目中的经济性评估问题时所需要的。”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清华课堂中,以工程问题为主线、以实际案例为载体的课堂设计并不少见。2023年4月起,工程师学院按照教育部安排,以“一校牵头、多校协同、校企共建”的模式,开展核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和网络安全3个关键领域的核心课程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首批38门核心课程建设。其中,核科学与技术关键领域的核心课程“工程应用中的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就包含大量的工程一线案例,这门课由清华大学工物系教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杨祎罡牵头建设。“工程经济学”教学课堂“我会尝试在原理和实践案例之间建立更多联系,理解底层原理才更有可能在实践层面产生颠覆性创新。”杨祎罡说,“同时,我们也会主动和企业沟通,向企业了解学生入企后会面临什么样的课题或者应用场景,再将其提炼为课程案例在课堂中进行讲授。”“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评价课堂的意义,精心打造的课程教学将浇灌一批又一批专项学生的工程梦想。与企业共同跑好卓越工程师培养“接力赛”卓越工程师培养是清华和联培企业的“双向奔赴”,工程师学院建立校企协同的“四共”“四通”机制,让产教供需双方直接见面、有效匹配、共融共进,力争与企业携手跑好卓越工程师培养“接力赛”。学校成立工程师学院理事会,凝聚起校企协同育人的合力;成立校企招生工作组,引入企业专家力量把关生源质量,推动“工程项目”为牵引的招生选拔;成立工程师学院教学委员会,邀请院系、全国重点实验室及企业专家加入,共同指导学院培养工作;成立工程专业学位评定分委会,不断明晰以工程技术创新性、工程应用价值或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为核心的工程专业学位评价理念。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是校企协同的鲜明亮色。2023年12月,清华大学与中国大唐集团成立绿色与智慧能源技术联合研究院,围绕能源领域开展研究,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校企协同育人。专项学生接受校企导师共同指导,企业导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真正将实践水平高、指导能力强的导师选拔出来?学校不断完善工程专业学位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要求,强调工博导师应具备重大工程经历,严格落实校企导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优秀的导师培养卓越的工程师。同时,建立企业导师信息库,一线总师或型号总师超过100位。“企业导师的必备素养一是政治素质过硬;二是综合素质优秀,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三是热心育人工作,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大唐集团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心常务副主任、大唐集团科研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院长李国华说:“大唐集团通过申报、审核、答辩等环节遴选企业导师。在进行导师学生配对时,还要根据企业导师科研项目和专业方向,结合学生专业、校内导师研究方向、校企地域分布等因素,一人一策精准配对。”“2023年,我成为清华专项博士生的企业导师。为了落实学生高质量培养目标,我所在的石油化工研究院专门成立工程硕博士培养工作组,定期开展专业学习进度和项目执行进度对接工作。”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总工程师、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杨卫胜介绍:“从学生入学开始,我作为企业导师多次和清华导师沟通协商学生培养相关事宜,我也结合新能源材料重大需求,和清华导师共同帮助选定学生的研究课题。”2023年12月专项校企导师研修会现场如何更好帮助企业导师适应新角色?工程师学院积极举办校企导师研修会,探索校企导师研修内容与形式,开启“校企导学思政”试点工作,设立导学空间,举办“卓越·微沙龙”搭建校企导学互动平台,传递清华“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中石油国际管道公司副总经理张鹏说:“在导师培训班上,我学习了解到清华的育人经验。作为企业导师,从思想认知上、育人技巧上、课题研究等方面都做了充分准备。”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创新公司副总经理杨琳谈到:“校企导师共同指导可以实现‘1+1>2’的效果。通过参加导师培训,我系统学习了清华关于研究生培养的政策要求、指导方法和注意事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清华大学正在成为各种创新要素发挥集聚效应的广阔平台,迸发出卓越工程人才培育的澎湃动能。工程师学院与联培企业携手站立在起跑线上,以昂扬姿态,为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而奋力冲刺。从水木清华走向工程一线如何避免“工程”与“工学”培养同质化?专业实践是关键——在真实的工程场景中树立工程观念、提高工程意识、涵养工程文化。工程师学院落实“工学交替”培养模式,2023年,100余名专项学生进入企业开展专业实践,项目分布75家单位、16个省市。一年的时间中,同学们努力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就是大国重器!”回想起第一次站在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反应堆厂房门口,面对这个庞然大物时的场景,2022级专项硕士生何磊依然心潮澎湃。2023年9月,何磊进入石岛湾核电站进行专业实践,开展关于高温气冷堆燃料装卸系统优化研究。“入企专业实践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的,直接接触到企业的业务和流程,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提前适应工程师的角色。”2022级专项硕士生何磊(右)学习操作技术“大山中的这片现代化厂区,凝聚着先辈工程师们建设祖国的热情。”2023年8月,2022级专项硕士生王泽铭奔赴陕西洋县大爷山下的小山沟,这里藏着我国第一座采用离心法生产浓缩铀的工厂,中核陕铀,代号“405厂”,“我的研究方向是对级联中的电动调节阀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我的论文题目和专业实践的内容高度匹配,我希望自己的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现有控制系统进行改良。”“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实践不一样,最大的差异在于面对问题时更加注重工程实际。”2022级专项博士生李杭龙说,他正在嘉峪关中核四0四公司开展专业实践,这里是“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入企实践使学生有机会广泛接触工程实际,对于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专项学生在宁德核电实践现场“我的课题就是针对航空发动机的数字化这一‘卡脖子’问题的。”2022级专项硕士生杨郁豪说,他正在位于西安阎良的航空工业试飞院开展专业实践,这是我国唯一经国家授权的军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等航空产品国家级鉴定试飞机构。他说,“把自己的理想融入祖国的前途命运,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奋斗的才是卓越工程师。”工程师学院师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据了解,工程师学院面向专项试点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征集,组建校企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库,包含拟研或在研项目600余个,依据关键领域能力需求,为学生进行项目匹配,鼓励学生深入重大工程现场、参与解决“卡脖子”问题。工程师学院还发起“卓越·启航”系列实践,组织专项学生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甘肃玉门油田、深中通道等大国重器一线,将“大思政课”开至工程前沿。“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专项学生们怀揣着埋头工程的笃定,坚守着创新开拓的决心,踏上卓越工程师的成长之路,在解决问题中磨砺真本领,在提升能力中解决真问题。一年多的创新实践,昭示奋进未来。清华大学副校长、工程师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培学说:“工程师学院将持续做好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加强校企导师、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强化工程实践环节与校企合作,提高学生专业实践和解决真问题的能力,完善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机制,保障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满足党和国家对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前浪奔腾澎湃,后浪生生不息。第二批两百余名专项学生即将入企开展专业实践,首批专项毕业生的十位同学已与联培企业签订就业协议、选择继续深耕工程一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卓越工程师培养追求的“卓越”终要体现在对国家、对民族的卓越贡献上。清华大学将继续发扬清华工程教育优良传统,探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文|龚阳玉洁图片设计|李娜排版|董欣悦编辑|彭稳平责编|苑洁审核|许亮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往期精选清华,第17次夺冠!点击图片查看原文同一天2篇Nature!清华两团队最新科研突破!点击图片查看原文说少了!3天5篇Nature
6月3日 上午 9:05
其他

清华,第17次夺冠!

你听说了吗?清华园里那群永不放弃的破壁少年又夺冠啦!德国当地时间5月15日下午在2024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ISC24)总决赛上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再次夺得现场总冠军同时获得LINPACK基准测试最高性能奖以及之前举行的在线比赛亚军这是清华大学自ISC超算竞赛2012年创办以来获得的第7次冠军也是在三大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中累计获得的第17个冠军一腔热血追寻极致性能他们在超算的领域里破壁启新程!“冠军!属于……”ISC24总决赛颁奖典礼上,来自7个国家的8支参赛队伍正在屏息等待结果宣布。“一个第7次夺冠的队伍……”观众们尚在疑惑,台上身着紫色队服的清华学生超算团队队员,却立即相互致以肯定的眼神。果然,下一秒——“恭喜!清华团队!”一瞬间,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清华大学致理书院本科生张闰清、单敬博、袁兴业、杨恺,计算机系本科生薛志宇和交叉信息院本科生潘佳奇,肩并肩站在聚光灯下,共同望向三座奖杯,绽放出青涩而喜悦的笑容。迎难而上,“插曲”挑战迎刃解自2月大赛组委会公布赛题以来,清华学生超算团队便紧锣密鼓地进入备赛期——每周一次例会交流进展、一次集体开发攻克难题,尽可能在赛前充分准备。超算团队例会“但肯定还是会有突发状况,这才是比赛。”队长张闰清说。5月13日开始的现场决赛里,大赛要求各参赛队伍用3天不到的时间,在6千瓦功率的限制条件下自行搭建计算机集群系统。考查内容包括基准测试程序LINPACK、HPCG和HPCC,科学计算应用高阶光谱元素流动模拟应用Neko、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Conquest、区域大气模式应用RegCM,以及前期无法知晓、现场才会公布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模拟应用OpenLB。清华学生超算团队在ISC24决赛现场“要跑通测试的应用程序,要考虑如何控制功耗以达到最优性能……”袁兴业回忆,尽管赛前已做了大量准备,决赛现场调试集群时,还是遇到了一个“绝不算小的插曲”。“我们原本预计使用6台机器,现场却发现,机器的静息功耗很大,不得不考虑临时调整机器数量。”杨恺说,这意味着此前团队准备的多个优化策略都需要进行迭代调整。要在功耗和性能的组合上寻找一个最优解,大家最初心里“也有点没底”。但好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多年深耕性能评测和应用优化,性能调优也一直是超算团队的强项。加急测试、汇总使用不同数量机器条件下各个应用的运行情况、集体讨论……最终,队员们发现,当把机器数量减少为4台时,在规定功耗内的性能提升了!问题迎刃而解。届届传承,团结一心聚力量创办于2007年的全球大学生超算竞赛(SC)、创办于2012年的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ISC)与创办于2012年的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ASC),并称为世界最具权威性的三大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清华学生超算团队在2012年成立,是国内高校最早成立的学生超算团队之一。团队从2012年首次参赛以来从未间断、届届传承。“超算团队有点像一棵大树。每年参赛的同学是露出地面的枝条与果实,蕴含更大力量的是如同根系一般的整个集体,大家都在默默支持团队的前进与成长。”指导教师、计算机系博士后金煜阳回忆,团队在本次比赛中使用的机器,是2014年加入的老队员蒋林浩所创办的公司提供的。线下比赛需要提前将机器设备空运至赛场,如今已研究生在读的陈晟祺等老队员放心不下,一直帮助跟进物流动态,力保团队稳定发挥,老队员翟明书也随队辅助指导。决赛现场组装机器机器到位,赛前最后一天,各团队必须将集群重新组装到位。6位队员两两一组,你拧螺丝、我装部件,你插网线和电源线、我上电测试机器能否正常运行……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赛程,每位队员都依据过往项目经历和技能点,分到了本人最擅长的题目。“我们就像电脑CPU里的‘流水线’!大家配合默契、专注高效地完成各自的任务。”薛志宇说。乘风破浪,奋楫而行创佳绩“当然会紧张!”回想站在颁奖台上等待奖项宣读的时刻,潘佳奇笑道:“其实赛后和其他团队交流时,感到成果都很不错,同学们内心不由忐忑。直到听到‘7次’,心里一下就有底了!”ISC超算竞赛奖杯5月19日凌晨落地北京,团队把机器设备妥善安置后才沉沉睡下,次日醒来,便又继续投入到日常的科研、学习当中了。“其实每一年参赛,清华超算团队都非常努力,但同时,大家也都是抱着一种开放友好的心态去参加比赛和学习交流的。”金煜阳说,比赛之余,同学们会利用休息时间前往同期举办的国际超算大会(ISC)听报告、看展览,积极与专家学者、其他高校参赛同学交流。对于同学们来说,收获不止奖项本身。指导教师、计算机系讲师韩文弢指出,超算竞赛的综合性很强,既需要参赛学生专业能力过关,还要能够团队协作应对各类突发状况、在极短时间内作出最优决策。“我们之前的指导模式是‘以赛代练’,现在还响应学校‘赛课结合’的工作思路申请开设了实践课程,鼓励更多学生加入进来,并推动超算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发挥更大作用。”竞赛前期筹备工作“此前我没有摸过服务器的硬件,加入超算团队后,我填补了很多这方面经验的空白。”大四年级的单敬博即将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计算研究所深造。未来,他希望自己能够在超算领域继续深入研究,作出贡献。“挑战、拼搏、意外、惊喜”是张闰清对这场比赛最大的感受,“我们始终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清华学生超算团队的前行之路充满挑战不懈拼搏终得惊喜他们并肩而行,一次次逐梦启程他们勇敢探索,一次次闪耀国际这是清华超算人的青春身影更是中国青年的响亮声音破壁少年的未来永远值得期待!出品|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春苗计划文|杨帆指导老师|黄思南
5月24日 下午 11:02
其他

诗词大会总冠军是清华工科博士!

他在《2024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凭借深厚的诗词素养和出色的现场表现荣获本年度诗词大会总冠军在决胜关头的最后一题抢答中题还没有读完就给出正确答案“开挂”般地摘得总冠军网友惊呼“我还在听题,学霸已经答完了!”他还是国机工程集团工程师多年派驻巴基斯坦奋战在海外项目一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挥洒汗水
5月23日 上午 9:00
其他

清华人治水!一年再生“100个昆明湖”

做好水文章,幸福一座城从清华园出发的李艺指着规划图畅想“城市供排水关系民生福祉要不断进行工程创新打造宜居宜业的绿色之城”为实现这一愿景他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主持参与百余项大中型市政工程项目足迹遍布全国30余个省市及海外用40年奋斗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李艺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1979级校友曾任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6年获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让我们一起走近“报国清华人”系列报道共同感受清华人在各行各业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拳拳报国志!从无到有,为市政工程探路40年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17岁的少年李艺考入有着“红色工程师摇篮”之称的清华大学内心充满着建设祖国的澎湃热情五年的清华时光李艺加倍学习,勤勉刻苦不仅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穿起蓝大褂走进各个实习车间、水厂、工地“去接触实际的工程问题了解工程设计与实操之间的差距培养工程师所需的素质技能”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是李艺的第一个工作单位也是他几十年来唯一的工作单位咨询、科研、设计、施工、设备调试及培训等方方面面他都有参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李艺参加的第一个项目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为100万立方米/天为同期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量占北京市城区总污水量的四分之一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该项目全国首次采用渐减曝气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污泥厌氧处理产沼气发电技术提供全厂三分之一的用电量沼气综合利用效率为国内领先水平“那段时间很艰辛但也在实践中学到很多东西”在没有成熟技术的情况下摸索、学习、研究就成为李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也为他后期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艺(前排右二)勘察项目现场海外深造,把先进技术带回祖国1989年李艺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剑桥大学研修并获得英国工程师培训证书一年后李艺出色地完成了英国部分城市供水厂和污水厂的设计调试参与设计巴基斯坦卡拉奇城市供水工程项目南非博茨瓦纳喀布罗内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天40000立方米让世界环境工程领域听到中国的声音展示清华人的实干精神和工程能力1993年李艺学成归国相继担任市政总院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领导2000余名员工“自豪是不必说的责任与压力要比荣誉更多一些”随着项目不断推进各类风险挑战接踵而至李艺带领团队执着坚守、兢兢业业、扎根一线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用心服务把匠心精神贯穿工程始终足迹遍布全国30余个省市在这期间李艺参加及主持设计了北京市几乎所有污水处理厂工程他的工作经历见证了中国污水处理设施从无到有、资源化利用工程项目建设与环境和谐相融的全过程“7·21”北京特大暴雨后李艺和团队提出汛期合理的河道调控运行方案研究成果用于北京市实施的40余处下凹式立交桥区的排蓄工程北京市酒仙桥污水处理厂“虽然忙碌,但对于工程师来说项目是对我们劳动成果最好的证明”回顾起他所设计的各个市政项目李艺满脸自豪“城市供排水关系民生福祉让百姓更宜居必须不断进行工程创新”在李艺看来一个好的工程师脱离了工地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好的市政项目要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从有到优,每年节水10亿立方米2008年对于北京市政来说是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是北京奥运中心区水环境重点项目要在4万立方米/天处理规模的用地范围完成10万立方米/天处理规模的改扩建工作并实现水质满足再生水回用标准过程还需要保证现有设施正常运行设计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不管多难坚持下去自然水到渠成”作为技术负责人李艺将生物处理与膜处理相结合的MBR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厂设计采用反渗透(RO)技术生产高品质再生水在工程设计中充分体现了科技、绿色、人文奥运理念北京槐房再生水厂2011年李艺采用BIM技术和BioWin仿真模拟完成大型厂站槐房再生水厂全地下、工厂式、花园式的工程设计污水处理采用“预处理+MBR+臭氧+紫外”工艺主要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IV类标准每年提供2亿立方米再生水相当于100个昆明湖的储水量污泥处理采用“预脱水+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深度脱水”工艺降低能耗、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打造出一座资源充分利用、生态和谐的绿色水厂由他主持完成的7座污水厂升级改造工程率先在国内实现污水100%资源化利用每年节约清洁水源10亿立方米一个个数据,一项项成绩着实可以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以概之身为市政总院的专业技术带头人李艺夙夜在公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年轻人传授经验更传递信念“城市的数字化转型要落实在一个个具体场景中”“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用在最合适的地方”“从失败中学知识,从实践中积经验”李艺(左)获2012年度“中国水业人物”——工程与技术贡献奖他的出色设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016年12月李艺被授予全国勘察设计大师称号由他带领团队完成的工程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项、银奖2项、詹天佑大奖3项获国家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成果奖35项工程设计之外李艺十分重视科研和工程建设的标准化工作先后主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10余项完成国家863、“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等系列课题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李艺主编的《给排水设计手册》已成为设计人员必备的工具书40年青葱少年成大国工匠40年默默无闻到言传身教李艺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一砖一瓦、一桥一路、一城一墙换来“水到渠成”坚守的情分里交织着使命感“科技赋能城市更新是趋势所在加快数智化建设步伐推动宜居宜业的新时代城市建设”是李艺扎根城市建设40年的初心也是作为一名清华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誓约更是对更多科研“后浪”的期许更多报国清华人的成长故事我们将继续为你讲述……(点击下图查看更多故事)统筹
5月22日 上午 8:57
其他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思政课教师学术沙龙

用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六要”“八个相统一”要求
5月20日 下午 10:27
其他

上好这门大课,这是清华答卷!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5月11日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5月13日下午,校党委书记邱勇主持召开清华大学思政课建设座谈会,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如何推进新形势新任务下清华思政课建设不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进行交流研讨。校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副校长彭刚、姜培学出席座谈会。近年来,清华大学党委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全校“一盘棋”,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汇聚“大师资”,推进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学院-课组-教师”四级联动思政课工作体系,组织跨院系力量成立思政课教学委员会,推动课程评价、听课督导、教师培训等重点任务落实。清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堂现场“形势与政策”课中的专家名师:邱勇、聂建国、戴琼海胡钰、彭凯平、贺克斌、白重恩(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按照授课顺序排列)专家大课之后,与之匹配的小班研讨课上讨论气氛热烈以“八个相统一”为指引,着力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深化课程改革,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国内高校率先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创新“思政实践”课程建设,将建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作为重中之重,率先从2019级本科生开始实现必修全覆盖。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蕉与学生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合影2019年参加工作的“90后”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牧云分享清华90后思政课教师成长的五年按照“六要”要求,选优配强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专兼结合统筹用好各方面师资力量,通过全覆盖配备青年教师发展顾问、开展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专家听课点对点反馈指导等多种方式,培养青年教师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创新生力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题组2024年春季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会清华大学开展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化、学理化和分领域、分专题研究,构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的自主知识体系,有机融入、全面贯穿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体系。2018年建设独立教学机构“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当年9月面向本科生一年级正式推出“写作与沟通”课,开全国之先的同时,创造了“为一门课成立一个中心”的清华历史纪录清华大学思政实践课支队赴河北沧州开展社会实践原创校园话剧《马兰花开》历经11载完成99场演出学校党委将切实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加大统筹力度,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评价保障机制,激励更多教师成为潜心育人的思政课“大先生”,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文|曲田
5月13日 下午 11:21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他!清华博士/劳模/工程师/健美达人/跆拳道黑带……

周襄楠海报设计|贺茂藤封面设计|周千林排版|常潇予编辑|江盛盈责编|苑洁审核|许亮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往期精选
5月10日 上午 9:00
其他

归来!清华毕业→执教海外→全职回国

如今徐明也和他的榜样钱易院士一样都在清华这片教育的沃土和环境科学的科研工作中找到了值得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更多报国清华人的成长故事我们将继续为你讲述……(点击下图查看更多故事)统筹|刘蓓文|刘蓓
5月8日 上午 9:00
其他

回家!清华→宾大→麻省理工→清华

十年磨一剑回归清华园的董岩皓希望在未来的十年能够教出一门自己满意的课程做出几项满意的科研工作“为国家作一点贡献也让世界变得更好”这是董岩皓的心愿和目标也是他作为清华人的使命和初心统筹|刘蓓文案|刘蓓
5月7日 上午 9:00
其他

陕西女娃→清华学子→首席专家

“十里崎岖半里平九山微水一分田”山城重庆重峦叠嶂山区的百姓常年受到饮水问题的困扰水质、水量长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有一位科学家2005年与重庆邂逅凭借扎实的治水专业基础和多年在水务领域的研究成果成功将国外先进的净水技术带到重庆大大改善了山区居民的饮水状况她就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1986级本科校友、1991级硕士校友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雷晓玲学成归国,是为了学以致用雷晓玲在陕西澄城一个小村庄长大山区只能靠在河边打井解决水源问题一到雨天水就会变混水井的天然过滤作用无法根治水质问题雷晓玲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看着家人每天多次从家里走到山沟里的河边挑水对山区农村饮水困难感触颇深雷晓玲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保送攻读研究生师从治水大师张晓健教授怀着对先进专业技术的孜孜渴求2002年她辞掉公务员工作出国深造继续学习环境工程完成学业后她进入一家世界500强外企水务公司全面了解了行业市场运作“搞科研必须知道如何转化否则研究出来的东西容易成为空中楼阁”
5月6日 上午 9:00
其他

清华喊你一起追“星”

星辰闪烁繁星如璀璨的珠链是夜空中跳动的音符是照亮寻梦旅人的时间碎片逢流星兮问路顾我指兮从左所有晦暗都留给过往宇宙与你为伴星光为你祝礼不必借光而行你我亦是星辰有菱有角
5月5日 下午 7:30
其他

他们说:要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4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第67届“马约翰杯”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在东大操场隆重举行早上8时伴着学生艺术团军乐队激昂的乐声国旗仪仗队、校旗方阵、裁判员方阵体育社团方阵、各院系运动员方阵和校友代表方阵依次入场他们整齐划一昂首阔步、自信满满走过看台彰显着清华人积极向上、拼搏奋进的风采自2015年起校友方阵已逐渐成为“马约翰杯”入场式的传统项目邂逅微风与汗水400米中长跑的坚韧100米冲刺的激情跳高、跳远的轻盈60米×20迎面接力的紧张刺激生动诠释着清华体育精神时间为循光者作序胜利为勇毅者歌唱运动不止步清华人的青春永不落幕开幕式还邀请了来自全国重点中学34位中学校长和北京17所高中1000名中学生代表近距离感受清华大学深厚的体育传统“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鼓励中学生们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无体育,不清华”一代代清华学子将体育精神薪火相传努力成长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摄影|钟豪
4月28日 下午 5:13
其他

当清华人自远方归来,再次谈起“远方”

紫荆有盛会,游子归家时。4月26日,在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来临之际,近百位扎根在全国各地基层的校友代表相约回家,齐聚清华园。15年、10年、5年、3年前……他们从清华园启程,奔赴远方。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行前路于阡陌桑梓、乡间田野;传薪火于雪域高原、大漠深处。在服务与奉献中,践行大地清华的理想。而今他们自远方归来,共同参加清华大学2024年基层校友论坛暨“唐仲英计划”年会,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基层探索与实践”主题,分享基层治理感悟,展望高质量发展前景。当清华人再次谈起“远方”,答案尽在心中,答案尽在路上。校党委书记邱勇在开幕式致辞中向长期以来支持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的唐仲英基金会表示感谢,对扎根基层的广大校友回到母校表示欢迎。他说,清华大学党委一直以来大力倡导青年学子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过去15年,学校累计输送3000余名毕业生扎根公共部门,其中有超55%的选调生到中西部、东北地区工作,还有90余名同学长期扎根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展现了奋斗在基层的清华人的风采。基层校友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今年的主题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基层探索与实践”,期待校友们积极分享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故事和深度思考,共同探索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邱勇致辞邱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110周年校庆前夕来校考察,对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三年来,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制定实施三个2030中长期战略规划,召开第十五次党代会对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制定实施《清华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行动方案》,推动各项事业开新局、展新貌。希望校友们与时代共进步、与学校同发展,在基层和艰苦地区磨砺成长,多向群众学习、多向实践学习,研究真问题,促进真发展。同时要继承发扬清华优良传统,做到风清气正、敢于担当,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选择:清华——远方——故乡当一名清华毕业生面对23个就业机会,他会作何选择?十年前,刚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硕士毕业的谈梦泽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他果断放弃大城市专业对口的高薪工作,选择奔赴西部基层,成为首批四川省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回想当年的抉择,谈梦泽坦言:“像是感受到了清华人的感召,自己只是踏上了许多校友共同选择的道路。”时至今日,谈梦泽仍对在校时参加的一次基层校友座谈会记忆犹新。会上,“西藏村官”胡建平校友和当地藏民一起守护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魏华伟校友勇闯“艾滋病村”坚守七年的热血经历……恰似一团萤火,点燃了他的逐梦热忱。十年,谈梦泽先后在省市县乡村5个层级,历经9个岗位锻炼,至今在基层县市工作已逾七年,其中有近两年时间在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从未考虑基层,到认识基层、理解基层、成为基层干部,至今我从未后悔。”谈梦泽在贫困村组织村民召开“坝坝会”无独有偶,另一位清华人的十年在同步上演。2014届工程物理系博士校友韩朱旸是“唐仲英计划”一期学员,十年间在4个省份、8个单位、11个岗位工作过。面对发达地区重要岗位的留任机会,坚定选择了扎根贵州,将在校多年培养的学习能力与大数据应用推广工作相结合,为贵州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什么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会愿意到西部去?“到公共部门为社会服务,在欠发达地区推动均衡化发展,是我们这一代清华人的使命和责任。”这是韩朱旸心中最响亮的答案。用实干回应时代需求,韩朱旸完成了从“外地人”到“本地人”的转变,于他而言,“远方”如今已成了“故乡”。韩朱旸(左)在基层推动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从西藏到北京再到西藏,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仁增顿珠抱着“走出青藏高原是为了更好地回去”的信念,选择回到西藏做一名大学生村官,为当地父老乡亲做些实事。于他而言,“远方”难抵“故乡”的呼唤。仁增顿珠(左)与姑姑(中)、妈妈(右)在西藏牧场的合影从校园到社会,站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众多个体的选择,汇聚成为清华人面对重要选择时的集体思考——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坚守:不忘初心,无问西东时间的长河见证奉献和担当,奔赴祖国河山的清华人,带着各自的初心,与岁月为伴,投身每个人的“大事业”。选择易,坚守难。当清华人义无反顾奔赴远方,会以怎样的心态与姿态坚守?2023年社会科学学院毕业典礼上,2011届硕士毕业生、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党委书记张昭源关于“大事业”的理解赢得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在扎根重庆基层12年,辗转四个乡镇工作的他看来,国家需要“治千里”之人才,同样需要“治百里”和“治十里”之人才。“我在村里工作时,带着群众种百亩柑橘,百人增收,这是我的‘大事业’;我在镇里工作时,带着20个村种万亩花椒,万人增收,这也是我的‘大事业’。”在距离重庆1200公里的青藏高原,2014届法学院校友张丰怀揣一份“扎根青海、奉献青海”的坚持和热爱,坚守了十年。“这份坚持和热爱,源于母校清华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关怀。”在张丰看来,从初出校门的“启航奖学金”,到2022年首次开展的“笃行励业奖”评选,这些无不是母校对坚守基层校友的殷切关心,也是最强大的动力来源。“这份坚持和热爱,源于对‘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宏伟而朴素的目标的追求。”藏区高原极端天气下冲在最前线保障安全生产,急牧民之所急“一对一”帮助家庭式农场度过经营危机……张丰在基层大舞台上,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干好老百姓心中的“大事业”,行健不息,实干为民。工作中的张丰(左二)“毕业多年,再次回到母校感到分外亲切。正是母校持续的支持和关心,增强了我们扎根西部、安心工作的志气和底气,为我们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干事创业动力。”张丰道出了所有基层校友的心声。论坛现场归来,从清华园再出发!心中是立志报国的理想,眼里是红心向党的光芒,脚下是义无反顾的远方。你看,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场紫荆花的接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字&排版&编辑
4月27日 下午 3:59
其他

4.1万人次捐赠!资助学生1.8万余人次

资助受困学子积极倡导“助困励学、爱校育人”的理念作为清华精神的一种传承也是校友参与和支持母校人才培养的一个直接渠道“清华校友励学金工程”自2006年启动,截至2023年底参与励学金捐赠的校友约4.1万人次共设立446项冠名励学金资助学生1.8万余人次靠近光,成为光2024年4月25日下午两位年龄差距近30岁的校友在2023-2024学年度清华大学校友励学金大会上相遇分别讲述着他们心路历程让在场的师生校友为之动容校友张帆(左)、校友单小龙(右)他经历过辍学做过农民,干过各种农活20岁时从湖南湘西大山深处最基层的生产队走出成为沅陵县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上清华的人他是张帆清华水利系1989级本科生张帆(左二)幼时在家乡的照片他家境贫寒却始终被父母兄长呵护着长大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走上工地亲身感受哥哥从事了七八年的工作来来回回地、手脚并用地爬上脚手架从早到晚将被太阳烤得烫手的钢管递给工友直到有一天快递员在工地上把清华录取通知书递到他的手上他是单小龙清华电子系2018级本科生单小龙在工地工作进入大学前学费和生活费的压力也曾让他们窘迫不安但清华“绝不让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给予了他们迈入校门的底气初到清华时,张帆的个子很瘦小水利系的老师们对他倍加照顾大一获得助学金、大二获得奖学金大三开始在学校做勤工俭学经济上实现了“基本独立”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他尤其是做辅导员“双肩挑”的经历让他终身受益“是清华真正改变了像我这样一个贫困乡村孩子的命运”单小龙(左三)被清华大学录取后和亲友合影新生报到时“绿色通道”让单小龙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自行车清华校友零零励学金清华校友-传信励学金清华校友-张维国励学金等多项校友励学金的资助让他能够更加坚定地去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在“鸿雁计划”的支持下他首次前往中国澳门看到了珠江两岸的灯火与南海升起的霞光“天格计划”让他亲眼目睹卫星发射观测伽马暴他还参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在清华,我真正看到了很多从前未曾设想的、更大的世界”相似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让张帆和单小龙都深感幸运怀有感恩之心并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份感激和爱意传递张帆走访他资助的桑植县官地坪镇中学(2016年)
4月26日 下午 9:19
其他

最新预告!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系列活动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024年4月28日清华大学将迎来113岁生日丰富多彩的校庆活动快来看看都有哪些?综合类、秩年类、学术类展览类、艺术类、体育类、开放类共7类校庆活动包括:纪念大会、学术论坛艺术展览、校庆嘉年华体育赛事、系馆参观……等你打卡!一起来看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春意熙熙、其乐融融欢迎广大校友回家!敬请期待!综合类活动名称时间地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4月25日14:00-16:00主楼接待厅2023-2024学年度清华大学校友励学金大会4月25日14:00-17:00主楼后厅、主楼327会议室力学与工程交叉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力学与多学科交叉研讨会4月26日9:00-12:30主楼接待厅2024年基层校友论坛暨“唐仲英计划”年会4月26日9:00-15:30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生物系复系40周年纪念大会4月26日15:00-17:00大礼堂教育基金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4月26日16:00-17:30自强科技楼环境学院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4月27日8:30-12:00主楼后厅第十七届张光斗优秀学生奖学金颁奖仪式暨第二届“张光斗讲座”4月27日8:30-11:30新水利馆407报告厅社会科学系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4月27日9:30-12:00人文楼413报告厅经管学院建院40周年庆祝大会4月27日10:00-11:30新清华学堂2024“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4月27日15:00-16:30人文楼B206会议室秩年类活动名称时间地点1994级入学30周年纪念大会4月27日9:00-11:40建馆报告厅2010级毕业10周年纪念大会4月27日9:30-11:30音乐厅2000级毕业20周年纪念大会4月27日10:00-12:00大礼堂1979级毕业40周年嘉年华4月27日13:30校外博士后校友秩年座谈会4月27日14:00-17:00甲所第三会议室1989级毕业30周年纪念大会4月27日15:30-18:30新清华学堂1984级入学40周年纪念大会4月28日9:00-11:00主楼后厅1970级毕业50周年纪念大会4月28日9:30-10:30大礼堂1979级毕业40周年纪念大会4月28日10:00-11:30新清华学堂学术类活动名称时间地点人文清华讲坛4月23日19:00-21:00新清华学堂教师发展云沙龙(第五期)4月24日9:00-11:00教师发展中心“打造战略导向、全球视角、交叉创新的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学术论坛4月24日9:00-17:30主楼接待厅第二届能源智库高质量发展论坛4月24日13:30-17:30西主楼217报告厅清华三农讲坛4月24日19:00-21:30公管学院报告厅生物科学与技术校友学术论坛4月25日8:40-18:004月26日8:40-12:00生命科学馆143报告厅清华大学技术转移与创新发展论坛4月25日9:00-12:0014:00-17:00紫清大厦女教师沙龙——高质量发展中的“她”力量4月25日14:00-15:30教师发展中心金融强国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2024清华五道口校友发展论坛4月26日9:00五道口金融学院创新创业战略前沿研究展望及学科发展研讨会4月26日9:00-17:00经管新楼A201会议室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30周年座谈活动4月26日9:00-12:00西体育馆清华校友能源发展论坛4月26日14:00-18:00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厅第九届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论坛4月27日8:30公管学院620会议室第六届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际研讨会4月27日9:00经管西楼418报告厅《双碳目标下能源与动力发展》校友学术论坛4月27日8:30文津酒店2024年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创新论坛4月27日-28日8:30-17:30科技大楼iCenter训练中心第十届清华大学“政治科学前沿理论与方法”研讨会4月27日9:00校外第一届清华大学生命健康产业论坛4月27日9:00生命科学馆143报告厅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讲坛4月27日9:00-12:00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厅第二届全国环境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研讨会4月27日13:20-17:00环境学院报告厅清华校友总会碳中和专委会(筹)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首届清华校友碳中和大会4月27日14:00-17:30启迪国际会议中心2024清华国际肝癌诊疗论坛暨钇90国际交流论坛4月27日14:30-18:00主楼后厅《灰娃诗全编》首发式暨诗歌分享会4月27日15:30-17:00美术学院大楼美术馆1号厅首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论坛4月28日9:00主楼接待厅清华校友HiTC(科技与创意中的人文)演讲大会4月28日14:00-16:30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厅展览类活动名称时间地点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2023年7月13日-2024年5月10日艺术博物馆明灯:从威廉·莫里斯到麦金托什2月1日-5月26日艺术博物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3月1日-11月30日人文楼B204-205展厅有窗户的画室:潘玉良、周思聪、肖惠祥艺术作品展3月8日-5月5日艺术博物馆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3月16日-6月12日艺术博物馆胡小唐先生度量衡藏品展3月-7月人文楼B2公共空间珍品柜抟埴之工:古代中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4月2日-7月31日艺术博物馆《我们的清华》2024校友校庆摄影展4月19日-5月10日第三教室楼“泰戈尔与清华人的无问西东”专题展4月20日-5月31日校史馆、图书馆《美的追寻》校友艺术研究与实践学习班作品展4月23日-5月3日美术学院大楼A区大厅万卷琳琅:馆藏经部善本特展4月25日图书馆北馆教职工校庆摄影展4月25日-5月5日美术学院大楼A区大厅教职工校庆插花展4月27日-28日北体育馆一层大厅教职工校庆书法展4月26日-5月5日主楼二层前厅樊启祥标本捐赠展4月27日新水利馆二层第42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4月27日-28日北体育馆室外篮球场殷商甲骨在清华:图书馆藏甲骨珍品展4月27日-28日图书馆北馆G071979级校友绘画摄影展4月23日-5月4日图书馆北馆第九届清华史料和名人档案捐赠精品展4月27日-2025年4月25日校史馆二层展厅第四届清华信息创新成果展4月-7月信息科学技术大楼清华大学校史展览常设展览校史馆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常设展览人文楼B207展厅清华藏珍·丝绣华章: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织绣部分常设展览艺术博物馆清华藏珍·随方制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家具部分常设展览艺术博物馆艺术类活动名称时间地点学生艺术团美术社艺术体验活动4月27日10:30-13:30学生服务中心(C楼)前广场校庆民族音乐会4月27日19:00-21:00理科楼北侧下沉广场校庆草坪音乐会4月27日-28日10:00-16:00北院草坪(27日)、大礼堂前广场(28日)学生艺术团曲艺队校庆露天演出4月27日-28日19:00-20:30北院草坪(27日)、学生服务中心(C楼)前广场(28日)校庆游园会4月28日10:00-11:30中央主楼-新清华学堂-大礼堂学生社团校庆嘉年华4月28日10:00-21:00紫荆操场、新清华学堂天大广场校庆集体舞联欢4月28日10:30-12:00大礼堂前广场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专场演出4月28日14:30-15:30新清华学堂体育类活动名称时间地点校庆接力跑步113圈活动4月27日7:30-12:00西大操场第十三届清华校友乒乓球比赛4月27日8:00-18:00北体育馆第五届“校友京华杯”清华北大围棋友谊赛4月27日9:00-18:00清华科技园阳光厅第二届清华校友桥牌比赛4月27日9:00-17:00东区体育活动中心1989级足球友谊赛4月27日13:00-14:30西大操场校友棒球友谊赛4月27日14:00-16:00东棒垒球场经管2000级与校女足队足球友谊赛4月27日14:30-16:30西大操场1994级足球友谊赛4月27日16:30-18:30西大操场第八届清华校友羽毛球联谊赛4月27日-28日8:00-18:00综合体育馆、气膜体育馆2024清华校友网球联赛4月27日-28日8:00-18:00紫荆网球场、北体育馆第67届“马约翰杯”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4月28日8:00-9:00东大操场1991级足球友谊赛4月28日8:30-10:00西大操场1988级与教工足球队友谊赛4月28日10:00-12:00西大操场1979级与经管女足联队足球友谊赛4月28日13:00-15:00西大操场1984级足球友谊赛4月28日15:00-17:00西大操场第67届“马约翰杯”学生运动会闭幕式4月28日16:30-17:30东大操场1992级足球友谊赛4月28日17:00-19:00西大操场开放类活动名称时间地点113周年校庆日升旗仪式4月28日7:00-7:30主楼前广场图书馆老馆大库开放参观4月27日-28日8:00-17:00图书馆教学楼开放参观4月27日-28日8:00-17:00第一教室楼、第二教室楼、第三教室楼、第四教室楼(一层)、清华学堂、西阶梯教室(其他教室开放以实际情况为准)校庆成分血献血专场4月27日-28日8:00-13:30学生服务中心(C楼)工字厅开放参观4月27日-28日8:00-12:0013:00-17:00工字厅实验室开放参观4月27日-28日8:30-16:00校内各实验室生命学院标本馆开放参观4月27日-28日9:00-16:00生物馆苏世民书院开放参观4月27日-28日9:00-11:3014:00-17:00苏世民书院体育馆开放参观4月27日-28日9:00-17:00西体育馆(体育荣誉室)、北体育馆李学勤先生纪念室开放参观4月27日-28日9:00-12:0013:30-16:30人文楼434学生宿舍开放参观4月27日-28日9:30-11:3014:00-16:00学生公寓区校庆校园志愿讲解4月27日-5月5日日晷、新清华学堂天大广场、西体育馆南侧、生物馆南侧*以上活动信息供校友们参考请以主办单位发布的实际活动信息为准风雨兼程一百一十三载育国之栋梁明朝更进水木春光满园启清华新章期待与你相聚生日快乐,盼你回家!来源
4月23日 下午 5:51
其他

你一定也看过!清华同学最爱借的书是______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清华篇章|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献辞点击图片查看原文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抢先看!点击图片查看原文清华园花开,可缓缓归矣点击图片查看原文喜欢清华,请点在看
4月22日 下午 10:10
其他

清华园花开,可缓缓归矣

风传花信,芬芳何寻循光而行,盼君归矣用文字记录“生命力独享风流”的诗意季节用美味留住食堂里的香椿和青团藏着春的味道这个春天,回家的你可以怎样收藏满园春色?影光影流动,岁月悠长万物随风醒来共书一首青春的影像诗重拾往昔悠长岁月花开如梦,相逢有时春日闯入镜头在不经意间定格时间与你共忆求学时光镜杏花疏影,杨柳新晴你说四月芳菲娇妩春天就用镜子照了照自己照了照齐聚一堂的你们花影姗姗,春光倾泻你用镜子盛接随身携带灿烂的瞬间来绵延陪伴往后的漫漫征途绘一点一线,一花一叶借一块风的画布提笔落笔皆是四月天的模样奇思妙想,天马行空用一方春的墨色给万物填上一笔你的浪漫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春日手绘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春日手绘剪花叶裁就,枝丫生长盎然景致交织绘出生命的轨迹与成长的温度纸影翩跹,一剪一刻捕捉风的行踪裁剪出暖意的轮廓乐清风入怀,繁华盛开携一枝春色赴一场明媚阳光下的音乐会你我归来,仍如初见春天是个盛大的形容词而重逢亦是这时节里最美好珍贵的一部分心有山海,不负春光用不同的方式把清华园的春天收藏以发芽的心情将希冀存档清华园花开,可缓缓归矣等你回家!统筹
4月21日 下午 1:26
其他

阻断蚊虫传病毒!清华团队上新招

随着气温回升大量不想重逢的“老朋友”——蚊子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如何更好地防控蚊媒病毒感染让传染病“退退退”?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程功教授团队领衔在《科学》发表论文“一种天然定植的伊蚊肠道共生菌阻断蚊媒黄病毒传播”程功教授团队合影
4月19日 上午 9:12
其他

16岁上清华!你肯定听说过他主持建设的项目

“人一辈子只要做一个大的项目就很幸福了”他却做了三个!他先后作为总工程师主持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二期、三期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三大重大工程建设他就是被誉为“上海交通建设中心的灵魂人物”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校友刘武君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国重器中的清华人”系列报道为你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清华人为铸就国之重器默默耕耘的奋斗故事“以后我们的国家也要建设成这个样子”1979年,刘武君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清华硕士毕业后公派留学分配到日本1988年,第一次出国的他被深深震撼“从东京成田机场一出来就是一片繁华景象高速公路有七八个车道很多集装箱卡车和小汽车在路上跑高速铁路灯火通明当时我们国家还很落后相比之下差距太大了”刘武君的心底涌上一个念头“以后我们的国家也要建设成这个样子”这也成为了他学习的动力从未接触过日语的他用两年时间突破了语言关博士毕业后在日本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最初看到差距只是想好好学习逐渐地了解到他们的交通规划之后才会想到我们能做些什么”1994年,刘武君再次踏上祖国的热土眼前的上海浦东正是一片热火朝天打桩机的轰鸣不绝于耳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他心潮澎湃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上海浦东当他还在犹豫如果此时回国工作自己所学是否有用武之地时导师吴良镛先生寄来一封信“浦东正在开发开放国家现在正是需要你的时候”导师的鼓励让刘武君下定决心毅然辞去日本的高薪工作回到祖国从机场的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做起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他坚定地说“从一个外方的高级打工仔变成了自己国家的主人我才真正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4月17日 下午 7:06
其他

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抢先看!

四时流转,岁月翩跹2024年4月28日清华大学将迎来113岁生日丰富多彩的校庆活动快来看看都有哪些?综合类、秩年类、学术类展览类、艺术类、体育类、开放类共7类校庆活动包括:纪念大会、学术论坛艺术展览、校庆嘉年华体育赛事、系馆参观……等你打卡!一起来看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系列活动花开有期,春光再续盼君归,共话青春岁月望君还,同叙重逢佳话敬请期待!综合类活动名称时间地点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成立大会暨心理学科发展研讨会4月18日9:30-12:00主楼接待厅第六届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研讨会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大会4月23日8:30-12:00大礼堂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4月25日14:00-16:00主楼接待厅2023-2024学年度清华大学校友励学金大会4月25日14:00-17:00主楼后厅、主楼327会议室力学与工程交叉研究院成立仪式4月26日9:00-12:30主楼接待厅2024年基层校友论坛暨“唐仲英计划”年会4月26日9:00-15:30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生物系复系40周年纪念大会4月26日14:00-18:00大礼堂教育基金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4月26日16:00-17:30自强科技楼环境学院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暨绿色低碳发展论坛4月27日9:00-12:00主楼后厅社会科学系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4月27日9:30-12:00人文楼413报告厅经管学院建院40周年庆祝大会4月27日10:00-11:30新清华学堂2024“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4月27日15:00-16:30人文楼B206会议室秩年类活动名称时间地点1994级入学30周年纪念大会4月27日9:00-12:00建馆报告厅2010级毕业10周年纪念大会4月27日9:30-11:30音乐厅2000级毕业20周年纪念大会4月27日10:00-12:00大礼堂1979级毕业40周年嘉年华4月27日13:30校外博士后校友秩年座谈会4月27日14:00-17:00甲所第三会议室1989级毕业30周年纪念大会4月27日15:30-18:00新清华学堂1984级入学40周年纪念大会4月28日9:00-11:00主楼后厅1970级毕业50周年纪念大会4月28日9:30-12:00大礼堂1979级毕业40周年纪念大会4月28日10:00-11:30新清华学堂学术类活动名称时间地点第七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青年学者论坛4月19日-20日公管学院比较公共政策国际学术会议4月19日-21日公管学院第四届清华信息前沿交叉论坛4月20日9:00-12:30信息科学技术大楼第六届清华科学博物馆学论坛4月20日13:30-17:30人文楼B206会议室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研讨会暨2024年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论坛4月21日
4月14日 上午 9:00
其他

开新局  展新貌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清华篇章|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献辞

)暖鸭先知点击图片查看原文她在深圳开“盲河”!点击图片查看原文喜欢清华,请点在看
4月13日 上午 8:53
其他

清华交叉团队在Science发布中国AI光芯片“太极”

随着各类大模型和深度神经网络涌现如何制造出满足人工智能发展、兼具大算力和高能效的下一代AI芯片已成为国际前沿热点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方璐副教授课题组、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课题组摒弃传统电子深度计算范式另辟蹊径首创分布式广度智能光计算架构研制全球首款大规模干涉衍射异构集成芯片太极(Taichi)实现160
4月12日 下午 3:39
其他

清华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发布

清华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清华大学2024年继续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以下简称“强基计划”)。基于我校“为国选材、厚植强基、拔尖领军、创新未来”的强基人才选拔培养定位,结合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选拔一批肩负使命、志趣坚定、禀赋优异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基础学科和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一、机构与原则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在清华大学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强基计划招生及录取工作按照综合评价、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择优确定录取名单,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二、招收对象各省(区、市)符合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志向远大、追求卓越、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三、招生专业2024年我校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计划以我校报名系统公布为准。我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分为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和基础文科类专业。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旨在选拔并培养在基础理科领域有突出特长且有志于从事相关基础研究的学生。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包括: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旨在选拔并培养在基础理科领域有特长,且有志于从事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研究的学生。基础文科类专业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类、哲学类专业,旨在选拔并培养在基础文科领域有特长且有志于从事相关研究的学生。学科类包含专业及对应的选考科目要求如下:四、报名方式4月11日至4月30日,考生可登录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003)及强基计划综合素质材料提交平台(https://admission.join-tsinghua.edu.cn),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填写申请表并提交(未在上述两个平台同时完成报名视为无效报名)。1.志愿填报(1)非高考改革省份考生需根据自身文理分科进行学科类申请,学科类不允许兼报,学科类内最多允许填报8个专业志愿。(2)高考改革省份考生需根据高考选科情况进行学科类申请,学科类不允许兼报,学科类内最多允许填报8个专业志愿,专业志愿需满足选考科目要求。(3)4月11日至4月24日,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须在强基计划报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003)及强基计划综合素质材料提交平台(https://admission.join-tsinghua.edu.cn),提交破格资格申请,报考专业原则上须与学科特长相一致(未在上述两个平台同时完成报名视为无效报名)。2.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五、选拔程序1.入围:依据考生高考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下同),按照生源所在省份各学科类的强基计划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入围高校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同时入围),并公布入围分数线。我校将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报名考生审核其相关学科领域的突出才能和综合表现,审核通过后可以破格入围,审核不通过者仍依据高考成绩确定入围资格。入围考生高考成绩总分不得低于各省份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省份以该省份单独划定的相应控制分数线为准)。入围结果将在报名系统内公布。2.考核:我校强基计划考核工作将采取综合考核的方式,全面、深入地考查考生的能力和素养。综合考核包括基础能力测试、综合素质面试和身体素质测试等环节,主要考查考生的兴趣志向、创新能力、科学思维、思辨精神等综合素质及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1)基础能力测试包含学业水平考核和专业志趣考核两项考核内容,面向所有依据高考成绩入围的考生进行。学业水平考核以笔试方式进行,理科类专业测试科目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文科类专业测试科目包含数学、语文、历史等科目。专业志趣考核通过笔试等形式考核考生是否对我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根据基础能力测试成绩确定参加综合素质面试及身体素质测试环节的考生名单。未通过基础能力测试的考生不参与后续环节及录取成绩排队。(2)综合素质面试注重对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问题意识、质疑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考查,参考使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等材料考查学生专业志趣及综合素养。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3)身体素质考核将以体质测试方式进行,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运动试验、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等。身体素质考核结果不计入高校测试成绩,入选但无故不参加者将取消其录取资格。(4)考生综合素质档案等材料在综合考核过程中参考使用。(5)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且破格入围的考生,我校将对其单独组织考核环节。3.综合成绩折算:综合成绩按照高考总分(按满分85分折算)+高校测试成绩(由基础能力测试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构成,按满分15分折算)计算形成(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则按单项顺序及分数高低排序,单项顺序排列依次为:高校测试成绩、高考总分)。其中:(1)高考总分折算方法:考生高考成绩/本省高考满分×85(四舍五入取2位小数)(2)高校测试成绩折算方法:高校测试成绩按照满分15分进行核算(四舍五入取2位小数)4.确定录取:依据高考成绩入围的考生,按照考生的综合成绩分省分学科类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预录取名单,并公布录取分数线。在专业志趣考核环节认定到具体专业的考生按照考核结果确定其录取专业,其他考生在学科类内按“综合成绩优先”及“专业志愿平行”的原则确定录取专业。对达到综合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但未达到所填报专业志愿要求、且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调剂录取,高考改革省份调剂录取时将参考考生高考选科情况。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且破格入围的考生,综合成绩达到本省分学科类录取分数线时方可被录取。破格考生录取专业主要参照面试环节表现进行确定,我校将对达到综合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但未达到所填报专业志愿要求、且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破格考生作调剂录取,破格生录取时不占用本省公布的强基计划招生计划。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由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报送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并办理录取手续。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环节;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环节。六、培养环节1.设立书院,统筹推进强基计划。学校高度重视强基计划的招生与培养工作。为更好地落实强基计划,同时更好地建立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学体系,保持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优势,学校依托致理、日新、未央、行健、探微五个书院作为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单位。书院针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设计专门培养方案并匹配相关资源。2.因材施教,改革学生培养模式。针对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单独编班,配备有热情、高水平的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针对强基计划学生定制高水平通识教育课程,提高专业核心课程质量,同时鼓励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性学习,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条件,鼓励学生表现特长、发展潜质,追求卓越。3.科教融合,加强学生使命驱动。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强基计划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培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家国天下的远大志向,不仅使学生在学术上有所收获,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报效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4.本研衔接,贯通不同阶段培养。我校将对符合培养要求与国家强基政策的强基计划学生实行本研衔接培养。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培养,也可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交叉培养。具体本研衔接专业范围和招生规则以当年度学校公布的工作方案为准。5.开放交流,提升国际交流水平。发挥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优势,聘请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科学家给予指导、来校授课,参与前沿讲座、论文指导等教学活动。通过开展联合培养、交换生项目、实验室研究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强基计划学生选派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学术自信,培养创新精神。6.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学校将加强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七、日程安排2024年4月11日-4月30日,强基计划招生报名。2024年4月11日-4月24日,强基计划考生破格资格申请及审核。2024年4月26日,公布考生破格资格审核结果,考生可在综合素质材料提交平台内查询。未获得破格资格认定的考生可以选择取消我校强基计划报名。2024年6月26日前,公布入围结果,考生可在报名系统内查询。2024年6月27日左右,开放准考证打印,考生可在报名系统内查询。2024年6月28日-7月3日,综合考核(测试环节及时间以报名系统内公布为准)。2024年7月5日,公布综合成绩与录取结果,并按规定公示相应录取标准,考生可在报名系统内查询。2024年7月6日-7月10日,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衔接方向确定。八、其他1.我校高度重视对强基计划招生的规范管理,严肃强基计划招生工作纪律和执纪问责。加强考核过程管理,完善招生决策机制;认真落实强基计划招生监管责任,加强报名、考核、录取的全过程监督。2.学生应本着诚信的原则提供真实准确的报名申请材料,若存在虚假内容或隐匿可能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事实,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资格并向学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通报;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3.我校强基计划招生的报名及测试不收取任何费用。学生因家庭经济原因参加强基测试存在困难的,可以向我校申请资助。4.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录取及入学培养工作按照教育部相关政策执行。若政策调整,则按照新的规定执行。5.如遇有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可能影响招生考试过程的情况发生,我校可根据情况修改及调整招生简章,本简章解释权归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所有。特别提示:我校不举办或委托他人及中介举办任何与强基计划相关的营利性培训活动。请中学生相关群体警惕虚假宣传,以免自身利益受损。九、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100084咨询电话:010-62770334/62782051传真号码:010-62782061电子信箱:zsb@tsinghua.edu.cn本科招生网址:http://join-tsinghua.edu.cn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2024年4月来源
4月11日 下午 6:33
其他

清华大学发布2024年自强计划招生简章

清华大学2024年自强计划招生简章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校将围绕“综合评价、多元择优、因材施招、促进公平”的人才选拔理念,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需要,继续开展2024年自强计划招生工作。一、机构与原则我校自强计划招生工作在清华大学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自强计划招生认定及录取工作按照综合评价、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择优确定认定及录取名单,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二、招收对象及申请条件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自强不息、德才兼备、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确定。申请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基本条件:(1)符合2024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申请学生的户籍、学籍资格审核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完成。三、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2024年我校自强计划录取人数不低于教育部规定的高校专项计划招生规模。各学科类型及对应的初试测试科目和专业类(专业类名称以高考填报志愿系统公布为准)如下:四、报名方式请登录“阳光高考平台报名系统”(http://gaokao.chsi.com.cn/gxzxbm),注册并登录后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填写申请表,并打印、签字后扫描或拍照上传。1.报考类型及志愿填报要求(1)学生需在“招生类型”中选择“高校专项”,在“报考类型”中选择“自强计划”。(2)学生可不受自身文理分科限制进行学科类型申请,每人最多允许填报3个专业类。2.申请表填写要求请按照以下要求网上填写并提交申请材料,未按要求填写并提交者视为无效申请,申请材料无需邮寄。(1)申请表中的“成绩信息”需完整填写,并由中学审核盖章以证明成绩真实。(2)申请表中的“综合信息”需逐项填写,并上传相应的证明材料的扫描件或照片。在“综合信息”-“高中期间参与的社会活动”一栏可填写:高中阶段参与的科学研究、文学创作、创新设计、学习实践等情况;高中阶段参与的志愿服务、社团活动、学校或班团学生工作等情况。在“综合信息”-“高中期间的获奖记录”一栏可填写:高中阶段获得的省级(含)以上学科竞赛奖励情况;高中阶段获得的校级(含)以上个人荣誉情况;本人所具备的文艺、体育特长情况。“综合信息”填写方法请见填写说明。(3)申请表中的“专业申请理由”仅针对学生申请的第一专业志愿填写。(4)申请表中的“个人陈述”需明确表述学生的家庭及经济状况,学习成长经历及主要事迹,个人理想及申请我校的理由。(5)可由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和特殊事迹的推荐人为其撰写至多1封推荐信,需按报名系统内要求完成填写并上传。五、选拔程序1.初评:我校将组织专家组进行初评。专家组将从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自强精神,高中学习发展的特点及全过程表现,包括平时学业成绩、学科获奖情况、参与课外研究或学习的情况、参与社会工作/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公益活动的情况、综合获奖及突出事迹的情况、个人陈述及推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审。初评结果分为:优秀、通过、不通过三档。“优秀”的学生可免于参加初试,直接进入复试,“通过”的学生可参加初试,“不通过”学生不能进入之后的考核评价环节。初评结果将在报名系统内公布并按相关要求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初评结果生效。2.初试:初评“通过”的学生需参加我校组织的初试。初试采用笔试形式,考试科目为:数学与逻辑、理科基础(物化综合)或文科基础(文史综合),学生依据填报的学科类型参加其中两个科目的考试。我校将根据学生初试成绩分省、分科类确定初试通过名单。初试结果将在报名系统内公布。3.复试:复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综合面试、体质测试等。复试结果将在报名系统内公布。4.认定:自强计划招生认定结果由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在报名系统内公布,并按相关要求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认定结果生效。六、认定办法及优惠政策1.我校将根据学生的初评情况、初试情况和复试情况择优给予学生自强计划降分录取优惠认定,具体降分幅度由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2.获得认定学生的高考成绩(含政策加分)应不低于本省同科类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以该省份单独划定的相应特殊类型控制分数线为准),高考填报志愿时需填报本省的相应批次,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需与被认定的学科类型保持一致。3.获得认定的学生可被邀请参与以下部分后续特殊培养环节:(1)为学生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在工作中锻炼动手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减轻求学压力和家庭负担;(2)为学生安排专门的学习与发展指导,帮助其顺利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3)为学生配备优秀校友担任个人导师,指导其个人发展。4.自强计划认定的优惠分值在高考录取时参照我校在各省的本科一批(或各省规定的相应批次)最终模拟投档线,最终模拟投档线由生源地省级招办测算生成,高考改革省份学生优惠分数将视情况进行换算,换算办法另行公布。5.我校2024年自强计划的认定结果不寄送书面认定协议,报名系统内公布的认定结果及说明将是自强计划录取的最终依据,请学生务必仔细阅读。七、日程安排2024年4月10日-4月25日,自强计划报名。2024年5月30日左右,公布初评结果并公示,学生可在报名系统内查询。2024年6月11日左右,初试(具体测试时间以初试准考证为准)。2024年6月18日左右,复试(具体测试时间以报名系统内公布为准)。2024年6月22日,公布认定结果并公示,学生可在报名系统内查询。八、其他1.我校将高度重视对自强计划招生的规范管理,严肃自强计划招生工作纪律和执纪问责。加强考核过程管理,完善招生决策机制;认真落实自强计划招生监管责任,加强报名、考核、录取的全过程监督。2.学生应本着诚信的原则提供真实准确的报名申请材料,若存在虚假内容或隐匿可能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事实,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资格并向学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通报;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3.我校自强计划的报名及测试不收取任何费用。学生因家庭经济原因参加测试存在困难的,可以向我校申请资助,资助申请表请登录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下载。4.本简章由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特别提示:我校从不举办或委托他人及中介举办任何与自强计划招生相关的营利性培训活动。请中学生相关群体警惕虚假宣传,以免自身利益受损。九、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100084咨询电话:010-62770334/62782051传真号码:010-62782061电子信箱:zsb@tsinghua.edu.cn招生网址:http://join-tsinghua.edu.cn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2024年4月来源
4月10日 下午 6:01
其他

国内首款!让患者皮肤“浴火重生”!

近年来国内一款“双层人工真皮”问世为真皮修复的治疗问题提供了“简单解”由于车祸、工伤、烧伤等导致的皮肤缺损的患者皮肤的完整性和有序性遭受了破坏在治疗过程中容易面临极高的感染风险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从身体的其他部位移植皮肤组织但存在较多局限性比如修复慢、操作复杂、损伤大等清华大学材料学院2000级本科校友佘振定研发的双层人工真皮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他推出的口腔可吸收生物膜打破了国外进口垄断的局面让我们一起走近“报国清华人”系列报道共同感受清华人在各行各业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拳拳报国志!拒绝“躺在论文里”受家人影响佘振定对医疗行业有一定了解考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后便选择了生物材料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作为清华大学与解放军总医院联合培养的博士佘振定在医院待了3年在实践中与医护人员交流的过程中他了解到我国生物材料实验室中的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部分还很小当时国内临床使用的医用耗材大多还要依靠国外进口而这些进口医用耗材的价格常常比国产产品高出数倍最初佘振定的博士课题是人工肝脏研究当时导师提醒他国内的人工皮肤研究尚且没有发展出成熟的制造技术人工肝技术想要落地会更加复杂佘振定及团队这让佘振定一度陷入沉思“中国的生物材料研究目前处于世界第一梯队真正欠缺的是把实验室成果转换为产品的转化环节”自己研究出来的东西只能“躺在论文里”无法投入使用这些掣肘让佘振定萌生了创业的想法2009年26岁的佘振定博士毕业于2010年初创建深圳兰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兰度的英文名是Land+Do取“脚踏实地,务实有为”之意佘振定的用意也很明确就是要将产品做到极致双层人工真皮,国内首个!人工真皮是引导皮肤有序再生与重建的材料这项技术涉及的专业知识覆盖了生物、化学、材料、医学……更要攻克细胞免疫、材料降解等技术难关研究周期非常长佘振定团队研发的人工真皮分上下两层上层可阻菌、透气、防水下层引导血管和真皮细胞快速长入并随人体自身皮肤的再生而逐渐降解最终形成柔软的真皮组织对车祸、工伤、慢创、烧伤等导致的真皮缺损患者来说堪称福音双层人工真皮简介仅仅是为了保证材料的高品质和稳定性团队就花了3年多时间通过8年时间的潜心钻研和不断试错这款人工真皮在2017年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认证同时开始在全国大范围临床使用而在此前只有欧美少数国家掌握这项核心技术可以说这项产品填补了真皮修复领域产品的空白人工真皮的研究只是一个起点在口腔、神经、肌腱、消化道私密整形、面部美学等细分领域生物材料都大有可为我国口腔疾病患病率高达97.6%蛀牙、牙周病极为常见多发在这方面口腔可吸收生物膜有广泛的应用但中国研发起步较晚进口产品长期主导着国内市场佘振定团队建立了一整套口腔可吸收生物膜规模化生产技术多个关键指标优于进口产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有望在中国市场全面替代进口垄断产品佘振定团队生产的口腔可吸收生物膜截至目前,佘振定团队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110余项已获得授权80余项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共建了清华研究院兰度生物材料研发中心具备国际一流的研发和检测平台2023年12月佘振定团队又推出骨填充材料与口腔可吸收生物膜打成一套“组合拳”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口腔骨再生解决方案如今
4月9日 下午 2:01
其他

开往春天的清华校车,一路有他!

“学生们在我眼里就像自己的姑娘儿子”9年如一日他每天驾驶清华校车穿行过一个个站点将一批批师生送达终点循环往复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
4月8日 下午 4:14
其他

从零起步,他为火箭发射“一键加速”!

初出茅庐的李权很幸运地赶上了中国航天快速发展的机遇火箭发射次数翻番新型航天装备层出不穷航天装备的零件具有批量小、品种多的特点高密度发射带来的快速研制需求愈加迫切制造技术的变革迫在眉睫
4月7日 下午 2:58
其他

早知道

四月,花肆意地开迎风肆意奔跑不问时光深几许安然浅笑春风起清华园美景如画更有纷呈的演出融合科学与艺术的各个展览下周精彩,尽在「早知道」快和三两好友一起来看看吧~艺术展览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策展人杜鹏飞
4月6日 上午 10:30
其他

请填空!春江( )暖鸭先知

22岁:在学习摄影,期待万物复苏,记录水木清华,珍惜在园子里的每一天;在研读专业课书籍,感叹前辈赤子之心、运筹帷幄,探索自己的可能性和未来;在听蒙曼老师讲唐诗和红楼梦,那是我自己另外一个小天地。
4月5日 上午 8:30
其他

她在深圳开“盲河”!

她扎根深圳16年奋力奔跑在治污工作第一线茅洲河,仅用五年时间告别了“黑臭”的代名词从曾经“深圳脸上的一道疤”到如今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她既是这场治污战役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和奉献者她就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环境学院校友深圳市宝安区水务技术监管中心副主任王凌云
4月3日 上午 9:21
其他

“最美”的他,获得这个最高奖!

将石头和羽毛同时释放两者在真空管中同时落地高中物理课上的一次“神奇实验”为他日后的研究埋下“梦想的种子”清华大学1983级无线电电子学系本科校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冯进军30多年致力于真空微电子领域研究制作的器件广泛用于卫星导航、星际数传北斗导航地面站等凭借在专业领域的卓越贡献他作为首位亚洲科学家获得“皮尔斯奖”这是国际真空电子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冯进军(左三)获得皮尔斯奖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国重器中的清华人”系列报道为您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清华人为铸就国之重器默默耕耘的奋斗故事30余年深耕真空微电子学“他只知攀登,在千仞深渊之上”青少年时期的冯进军立志像陈景润一样为国家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冯进军(左)和本科期间的授课教师张克潜(右)1983年秋季带着从事科研的懵懂梦想冯进军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攻读电子物理与激光专业在清华五年的本科学习中他不仅掌握了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也深受清华体育精神的影响将长跑作为终身的爱好
3月29日 上午 10:49
其他

春日正是读书天

是学姐,是清华老师,也是“反焦好友”!点击图片查看原文从清华到新疆,他给电网“看病”点击图片查看原文清华核能人:许你万分安全!点击图片查看原文喜欢清华,请点在看
3月28日 下午 12:15
其他

是学姐,是清华老师,也是“反焦好友”!

是冬日暖阳是夏日微风在担任班主任的十几年里从学姐到老师、从同学到班主任解锁的人生角色里是她和学生共同的成长时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石宗英的故事相比课业成绩更关心学生整体发展自1987年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石宗英便深耕所学领域,毕业后留校任教。“我始终觉得教书育人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职业,所以在工作中一直带着敬畏之心。”回首30年的教育生涯,石宗英如是说。但因性格内向,所以“直到40岁之前,上台讲课都会感到紧张。”文静内敛的石宗英在最初并不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硕士毕业后便留校当过一年班主任,尽管当时阅历尚浅,但却很有热情。彼时,面对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学生,石宗英觉得相处下来更像是朋友。而这些年伴随着年龄差距的拉大,石宗英一直在思考如何适应角色的转变——从学姐到真正的老师。观察、聆听、一对一地交谈,是她与学生相处时最常用的方式,她非常能理解青春时期的迷茫与敏感,所以不强求频繁的交谈,她会等待一个适合的时机,用最温柔的耐心去打开一个个心结。而在需要“充分输出”的课堂上,石宗英也渐渐游刃有余起来,“就事论事,一同思考”,与学生一起耐心探讨一道道难题。伴随着年岁的增长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她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里都逐渐变得坦然、自如。成为班主任后,石宗英最大的转变是:不再只关心学生的某一门课程如何,而是更关心学生个人的状态和整体的发展。“我觉得能够获评优秀班主任是沾了自动化93班学生们的光。”石宗英谦虚地说,“主要因为班里有几位非常优秀的同学去带动整个班级,大家跟着一起,班级氛围团结向上,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自动化系2019级自93班合影石宗英润物无声般引领着整个班集体,她的努力也被学生们铭记在心。让学习委员李可伊印象深刻的是,每到学期末石老师都会化身“反焦好友”安慰大家不用过于焦虑成绩的好坏,将考试看成对平时积累的一次检验,对于未来也不必感到过度焦虑。李可伊回忆起本科时与老师的交谈不由感慨:“石老师总是很温柔地站在我们的角度去沟通,每次的开导都是身心的安慰。”每一次的角色转变,对于石宗英而言都是一次蜕变,在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时光里,她渐渐找到了与学生相处的最好方式。迷茫的时候也可以迈出下一步“自动化这个学科,越深入越能感受到学科的魅力。”自动化学科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核心,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交叉性,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下有八个二级学科方向,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经济金融、生物信息学等,十分广泛。广泛的应用方向让自动化系的学生在求职就业和人生选择上有了更多的选择,而这样的学科优势也成了学生迷茫的原因之一。时代的浪潮瞬息万变,遇到纠结选择热门行业与否的同学时,石宗英总会劝解道:“同学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不要只看三五年内某个领域的热火朝天。如果你真的喜欢,那就请深耕。从我作为过来人的角度讲,能在一个领域长时间积累,往往到最后都能做得比较好。”如果同学们对于未来的发展还没有想清楚,石宗英就跟大家讨论:“主见是要在阅历中磨砺出来的,有时候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但至少可以走出下一步,下一步就在脚下。”此外,“建立、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是石宗英认为最重要的,“只要信心不倒,一切就都有可能。”让石宗英印象深刻的一位本科生,刚进清华的时候成绩并不理想,对将来的选择、发展也没有明确的想法。迷茫之中,加上成绩的下滑以及家庭原因一直打击着他的信心。石宗英安慰他:“有差异是很正常的,只要愿意花精力学就一定能学好。”石宗英也用身边人的例子去开解他:“有些科研做得很出色的老师,其实他们不一定一开始就是成绩很好的。但真心喜欢自己做的专业方向,往往能坚持到最后。”在她的鼓励下,这位同学逐渐坚定信心,专业成绩也实现了稳步上升,于本科毕业前顺利保研,在所学方向继续深耕。同学们提起石宗英,总是绕不开温柔、亲和的印象。她平易近人,不张扬、不严厉,有着春风般和煦内敛的性格底色,“总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出现”。她用温柔和耐心,指导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来源
3月27日 下午 2:44
其他

从清华到新疆,他给电网“看病”

站在辽阔的戈壁滩一座座“风车”矗立在蓝天白云下地尼亚尔脑海中不由得浮起“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旋律风与阳光是新疆大地的日常也是这里丰富的资源更是新疆作为电力大省的重要支撑
3月26日 上午 11:47
其他

ꕥꕥꕥꕥꕥ过敏?清华专家教你这样做

吡嘧司特钾滴眼液、奥洛他定滴眼液、色甘酸钠滴眼液5.吸入性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或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来源|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清华大学工会漫画文案|岳红红漫画绘制|王婉超封面图
3月25日 下午 12:59
其他

清华核能人:许你万分安全!

20世纪60年代在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时由于条件落后邓稼先和他的团队成员只能用最简单的手摇计算器计算各种资料和数据现如今中国核能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在建机组规模保持全球第一核电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一张重要名片从“两弹一星”元勋中的14位清华校友到“核工业功勋榜”上榜人员28位清华校友再到实现“双碳”目标的新时代清华人始终是中国核工业发展中闪闪发亮的群体让我们一起走近“清华毕业生去哪儿”之“行业篇”系列报道为你讲述各行各业新一代清华人铸就国之重器的奋斗故事自1996年,清华大学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开展定向生培养以来,清华大学每年为中核集团培养输送60名左右核专业本科定向生,90%以上都选择了核工业重点领域。目前,中核集团有十余名院士和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与一百余名党组管理干部学成于清华。建国时期,中国核工业领域一穷二白。从核工业领域的起步到跟跑,再到在部分先进核电领域领跑,新中国用了70年时间。风云际会,大浪淘沙。清华力量崛起支撑了中国核工业的发展,每个清华人的选择和奉献,交汇成历史的洪流,在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和壮大中奏响时代最强音。破局:艰难的起步1954年,前苏联建成电力功率为五千千瓦的实验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自此开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进行发电的历史。经中央批准,1956年10月27日清华大学成立工程物理系,由何东昌同志担任系主任。王大中院士正在清华工程物理系(以下简称“工物系”)读书的王大中,在一部奥布灵斯克核电站科教片的影响下,毫不犹豫选择反应堆工程专业,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反应堆工程专业大学生。随后,来自江苏的徐銤和来自上海的李冠兴分别考入清华工物系。1958年,清华大学向上级建议,自行设计和建造一座功率为2000千瓦的屏蔽试验反应堆,并以此为依托,建设中国核能事业急需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这个基地自诞生以来有过一系列的名字,如试验化工厂、核能技术研究所、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核研院”)。最响亮的名字还是它的工程代号,即“200号”。清华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创建核学科,因此王大中毕业留校加入屏蔽实验反应堆建设。在屏蔽堆建成的前一年,时任工物系同位素分离教研组主任、34岁的刘广均(1952届物理)被调到兰州国营五〇四厂,参与浓缩铀的生产工作。20世纪60年代末,第二代核电厂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崭露头角,实现商业化、标准化,而中国的核工业还在创业的道路上苦苦求索。1963年,正在北京石油学院工作的曹本熹(1938届化学)接到国务院紧急调令,紧急赴第二机械工业部(后改称“核工业部”)担任核燃料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在第二机械工业部,他出色地领导核燃料的科研攻关、中试、生产线的投产和运行以及技术改造。在曹本熹到第二机械工业部之后,李冠兴在硕士毕业后也将核燃料作为毕生奋斗的事业,一头扎进包头二〇二厂,一待就是40年。1966年,汪家鼎、滕藤、朱永(贝睿)领导完成了712任务,实现了利用溶剂萃取法对核燃料进行后处理,使我国核燃料后处理工艺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68年,濮继龙从清华工物系毕业后,参加中国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试验反应堆的设计、建造和试运行。徐銤(中)在工作中历史的年轮走到70年代。徐銤参加了中国第一个快堆零功率装置——东风六号的启动实验,但是“零的突破”以后,快堆研究陷入了困境。徐銤没有放弃,毅然选择坚守。跟跑:不懈地奋斗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发生堆芯熔化事故,世界核工业陷入低谷。核事故没有让王大中放弃,反而是让他更清晰地意识到,安全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在这一年,张作义考入清华能动系(当时名为“热能系”),开启求学生涯。1981年,王大中作为访问学者到德国于利希核研究中心进修,师从“球床堆之父”苏尔登教授,开展“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设计”课题研究。期间王大中提出了“环形堆芯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新概念并依托此获得了德、美、英、法、日、意、苏等多国专利授权。1982年10月,王大中回国,不久后相继被任命为“200号”副所长、所长,主持低温核供热堆研发工作。同年,39岁的濮继龙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从事核安全研究。次年,余剑锋考入清华工物系,本科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985年,秦山一期核电站正式破土动工,于1991年建成投运,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站的历史。余剑锋在清华大学核研院建院60周年大会上讲话余剑锋成为秦山核电的设计和建造工作的亲历者。从原子能院到秦山核电站,再到田湾核电站……从中国核工业的参与者,逐渐成为领军者。秦山核电站同样锻造了众多投身核工业的清华人。核电秦山联营公司副总工程师黄坚持(1965届工物系)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落地;焊接界泰斗潘际銮院士(1948届机械系)出任秦山核电的工程顾问,主攻让核电站“密不透风”。彼时,刚刚出任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刘锡才(1966届土建系)带领团队参与到秦山核电的建设中。历经磨炼,他相继任广东核电投资公司、广东核电合营公司、中国广核集团公司的总经理,成为中国核电运营和管理的重要操盘手之一。超越:领先世界核能技术水平1989年,王大中主持的低温核供热试验堆建成,是世界上首座投入运行的“一体化自然循环壳式供热堆”,具有良好的非能动安全性。王大中在2020年为核研院建院60周年题写“为了和平与安全”,简短又蕴含深意。超越的底气来自前瞻的眼界。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王大中带领团队开展高温气冷堆技术的研发,徐銤带着团队进行快堆预研,目标对准国际上尚属于超前的第四代核电技术。跟随秦山核电站的脚步,1987年,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破土动工。1991年,濮继龙接到调令,开拔大亚湾核电站,自此,他的命运与大亚湾核电站紧紧交织。1997年,他从法方厂长手里接过大亚湾核电站厂长的职务,成为第一任中方厂长。李冠兴在包头二〇二厂筹建核工业唯一一个建在工厂里的重点实验室,建成中国首条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也在这里攻克了众多核材料元件生产中悬而未决的技术难题。他的部分研究成果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1992年,国务院批准立项,王大中带领200号团队开始建设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并于2000年建成,2003年并网发电,是世界首座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实验堆,标志着中国掌握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建造技术。王大中的学生张作义成为“200号”第一届博士生,并成长为这支优秀团队中的重要一员。1994年,张作义从德国回到清华,继续投入核反应堆研究,逐渐走上领导岗位。2001年,他开始担任院长,带领核研院师生接下导师王大中提出的两个新挑战:实现实验反应堆向工业规模原型堆的跨越;实现老一代科研工作者向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的传承。核研院高温气冷堆三位领军人物从左至右:吴宗鑫、王大中、张作义2006年,“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被列为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时年44岁的张作义被国家任命为该重大专项中高温气冷堆分项的总设计师和专职技术责任人,全力攻坚全球首座工业规模的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即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工程。2010年,中国实验快堆实现临界,次年并网发电。在此基础上,7年后,中核集团在福建省霞浦县宣布示范快堆工程土建开工。2018年,余剑锋任中核集团的董事长、党组书记。而在此之前,“华龙一号”——中国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陆续落地福建福清、广西防城港和巴基斯坦。一批清华学子与“华龙一号”等中国三代核能技术共同成长。刘凯(左三)在巴基斯坦开展工作石秀安(核研院2008届)作为“华龙一号”反应堆堆芯设计专项技术负责人深度参与其中;汪量子(工物系2011届)工作伊始就参与“华龙一号”的研发,32岁成为中核集团最年轻的正高级工程师之一;杨林(核研院2010届)参与中国另一个主力自研技术
3月24日 下午 4:39
其他

清华电力人:许你万家灯火!

万家灯火长明只因有人默默守护在中国电力行业版图上清华人是格外耀眼的存在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用智慧和奉献点亮一方家园从供电、输电到保电面对高空、高温、高压他们倾心聚力,全力以赴从行业领军人物、技术专家再到一线工作者他们埋头苦干,深耕不辍用实际行动彰显清华精神底色让我们一起走近“清华毕业生去哪儿”之“行业篇”系列报道为你讲述各行各业新一代清华人铸就国之重器的奋斗故事01
3月22日 下午 3:26
其他

清华水利人:许你万江安澜!

在中国我们的日常用电中约五分之一来自奔流的江河强大的电网背后是超4万座水电站和近10万座大坝的中国全球最大规模水电站在中国最高坝在中国最强水电“心脏”单机容量百万千瓦水电机组也在中国……这些突破性进展凝聚着中国水利人不断攀登技术高峰的努力同样记录着众多清华人的奋斗足迹几乎哪里有水利枢纽工程哪里就有清华人让我们一起走近“清华毕业生去哪儿”之“行业篇”系列报道为你讲述各行各业新一代清华人铸就国之重器的奋斗故事01
3月21日 下午 5:24
其他

院士10年上青藏高原30余次 这是总行程10万公里的双向奔赴

他穿越肝胆禁区创新世界领先的“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技术攻克令人闻之色变的“虫癌”(泡型包虫病)他不惧高原反应10余年带领团队30余次深入青海、西藏等高海拔地区开展义诊团队总行程超过100000公里累计筛查18000余人次开展复杂包虫病手术500余台次助力当地肝包虫病流行态势的有效控制他说“我们就是要保证每一个就医病人都得到最高质量和最佳效果的治疗”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
3月19日 上午 11:15
其他

五周年,这是,清华答卷!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发
3月18日 下午 8:15
其他

从他们到我们,从星火到烈焰

“在清华,遇到了一位让我惊叹马克思主义如此有趣的老师,这也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每节课都会认真听的政治课”……近些年,这样“远超预期”的思政课,在欣欣向荣的清华园不断更新迭代。星光璀璨的背后,是一代代思政课教师薪火相传的初心和坚守。他们中,有备受尊敬、荣誉等身的资深教授、榜样教师,有守正创新、勇挑重担的领军人才、骨干力量,有崭露头角、求新求变的新锐“青椒”,有热爱思政、活力四射的跨界助教。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正在清华园发展壮大……给人以星火者,心怀火炬“再有十几天我就满88岁了。现在我常常感到精力大不如前,但是只要我一站上讲台,面对聚精会神的青年学生,就会和过去一样有精神。”2019年12月20日,在全国政协礼堂,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获得者林泰受邀作报告,台上的耄耋老者,声音老迈而沧桑,朴实真切地诉说着自己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令在场观众深受感动。当年的3月1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林泰作为教师代表第一个发言,向总书记汇报自己讲思政课的心得体会。1954年,林泰成为清华大学第二批学生政治辅导员。1959年,正式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此后六十余载光阴,他坚守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一线,始终把答时代之问、解学生之惑、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采取质疑启发讨论的方式方法,润物无声地将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洒入学生心田。他曾坚持22年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新生党员讲党课,累计听课超过5万人次,在思政讲台坚守到80岁。2021年12月,89岁高龄的林泰出现在清华大学第21届“求索杯”理论知识竞赛现场,这是他担任清华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指导教师的第26年。他总说,“希望自己能再为同学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同学们也同样期待着“林爷爷”的出现。白首青葱,演绎着清华校园里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新风尚,也映照出一代思政课教师擎旗领青年的勃勃生机。2021年,第21届“求索杯”理论知识竞赛现场,林泰(一排左二)、冯虞章(一排左三)与参赛选手合影2023年9月,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吴潜涛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与信马学马、追梦筑梦的青年学子共享开学的愉悦。“你们的加盟,为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善斋增添了新的生机,为‘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的马院教师们增添了新的快乐。”也正是在那个迎新的秋天,与共和国同龄的吴潜涛教授又照例完成了一年一度为本科生完整地教授一门思政课的任务。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他,已为祖国健康工作了55年,始终战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同战友们一起“摸爬滚打”、拼搏奋斗。他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练习太极拳的体验,并语重心长地说,新时代有志青年,要加强体育锻炼,让自己拥有“为祖国至少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强健体魄,更要练就跑好民族复兴接力赛的“看家本领”,在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时代脉搏,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中,不畏艰难险阻,不断攀登高峰。吴潜涛作为教师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把信仰课程讲得不苍白。在清华的思政课讲台上,从来不乏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他们行胜于言,坚守三尺讲台,以拳拳之心诠释信仰的力量,用情感和力量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让信仰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因时而进,守正创新“嗞——咚咚咚——嗞——”这是一段从宇宙深处传来的神秘声音,这些声音来自“中国天眼”捕捉到的脉冲星信号。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虚拟仿真实验课上,这段犹如婴儿心跳般的声音,真切地传到同学们的耳中。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同学们仿佛置身于贵州大山深处,而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的南仁东先生的虚拟形象正与同学们席地而坐、共同仰望苍穹,将“天眼”建造的二十余载非凡历程娓娓道来。“新奇”“鲜活”“真实”!这是于2022年起开设的清华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虚拟仿真实验课给同学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这门课的授课教师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瑜。他采用“虚拟仿真+小班研讨”的教学方式。在以南仁东事迹为背景,创新地使用虚拟仿真技术让同学们沉浸式感受的同时,采取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小组研讨、互评等方式,增强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情感认同、实现价值塑造。虚拟仿真实验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成为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为了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活”起来,清华大学从2014年起探索思政课慕课教学,在线开放课程、专题教学、小班研讨……当时张瑜开授的“思修”课就开始尝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更投入,对社会、人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张桂梅现象、丁真现象某种程度反映了区域发展不平衡”“要做出各种味道的蛋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主讲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上,他尝试将课堂讲授与雨课堂互动模式相结合,授课脉络清晰,“金句”频出,并不时抛出问题鼓励大家发弹幕实时交流,积极引导同学们从思政课的“客人”转变为“主人”。2020年12月15日,冯务中在进行教学展示2017年,冯务中被中央电视台和教育部推选为“2017年度最美教师”。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辞是:“扫二维码上课,发弹幕参与教学的先行者。他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解读中国梦。”2015年秋季学期,冯务中主讲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受邀登录哈佛大学和MIT合办的国际知名慕课平台edX,成为中国第一门走向世界的思政类慕课,同时也是中国思政课教师在国际上讲述中国故事、阐述中国理论的重要尝试。走进另一位主讲人张维副教授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基于专业领域的国际前沿探究话题时常被发起,《自然》《科学》《柳叶刀》等顶级期刊的最新科研数据被广泛应用于思政课程素材。时至今日,张维仍记得2017年初入清华园的一幕。当时她即将开始自己执教生涯的第一门思政课教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何建宇一起在食堂用餐,何老师看出了“思政新人”张维的担忧,主动分享道:“清华的学生是不怕困难的,在清华的课堂上需要多讲干货!”也正是这次看似不经意的经验传授,启发张维基于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为传统思政课堂带来更多国际视野和前瞻性的表达。张维给学生们上课在清华,“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打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等限制,把思政课置于更广阔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虚拟空间,把机械灌输式、空洞说教式教学变成现场体验式、问题启发式、互动研讨式教育,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学生的获得感,从而落实“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因时而进、守正创新。当“90后”思政课教师遇上“00”后大学生“90后”教师与“00后”大学生都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青年一代。如何给和自己年龄相差不大的大学生上好思政课?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牧云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探索。她坚持开展研究型教学,秉承思政课“内容为王”,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引导学生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作为2019年参加工作的“90后”思政课教师,张牧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所指出的,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张牧云荣获2022年度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对00后青年学生而言,他们并不需要我们一味地‘硬灌输’,而是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张牧云在思政课教学中注重从内外联系、中外对比中揭示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在更加开阔的国际共运史视野下凸显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幽默而不失深刻,是另一位“90后”思政课教师刘恩至的授课风格。他为本科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为博士生开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已经成为同学们争相选修的宝藏课程,连续多次在清华大学教学评估中位列课评前5%。有同学甚至评价说:“刘老师是一位让人惊叹马克思主义如此有趣的老师,这是从小到大第一次每节课都会认真听的政治课。”刘恩至采用标“旧”立异的课堂形式,将严肃的学理问题与社会批判融入到“传统的”板书授课法中,让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锁定在教学内容上,也促使学生及时有效地动手记录讲授要点和课堂思考,构建教师和学生高度融合的教学场域。刘恩至参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教学示范当代中国青年的心态和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原住民”,思想活跃而多样,价值包容而多元;他们是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Z世代”,自信且敢于质疑,自强且勇于挑战。世情国情民情之变,青年思想理念行为之变,必然呼唤思想教育模式之变。在前辈的带领与指引下,青年教师们也在变与不变之间,积极探索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场域边界,与青年学生们一同书写一个又一个关于“教学相长”的生动故事。“像学生一样思考,像老师一样教”“我从来没有想过能在一门思政课上讨论这么深入”“跟我以前上过的思政课完全不一样”“在讨论后我对参加过的乡村振兴实践有了新的理解”……在清华,思政课已经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质课程。在“大课+小课”的翻转课堂中,大助教与课管助教、导读助教共同组成了“助教天团”,为同学们的学习保驾护航。因此,大助教既需要做好大课的“后勤保障”,对助教分工、课程管理进行统筹安排,也需要参与小班讨论环节,做好课堂教学的辅助工作,服务于老师课程教学体系的完整建构。截至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共设思政课助教岗351个并实现全额配备,平均每个课堂可配备1.5名助教。2023年清华大学杰出助教奖10名获奖者当中有两名出自思政课助教,他们是张家臻和洪响晨。张家臻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蕉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大助教。身为大助教的她拥有多重身份,既要当好“大管家”,又要成为“影分身”,还得做好“技术活”。在大助教之外,张家臻还是两个班级、六个小组的导读助教。为了帮助小组同学更好地理解导读书目,她常常会反复阅读材料并复盘研讨过程,为同学们查漏补缺。“像学生一样思考,像老师一样教”,学与教的过程也是她不断同新的自我对话的过程。张家臻(左一)和小组同学合影自2018年首次担任小班助教以来,化学系博士研究生洪响晨专注“做好一件事,六年如一日”。这份坚守始于个人对小班讨论课程的理想探究,如今却“出乎意料”地落子在清华大学思政课助教团队建设的开拓性课题中。从建立核心助教团队到制订思政课助教手册,从立足教研根本到培训制度探索,洪响晨致力于建立完善可靠的助教培养机制,实现思政课助教队伍良性循环。在洪响晨看来,思政课的持续迭代就是一个给定边界条件的动态优化问题。社会在进步,学生在变化,课程和队伍也需要与时俱进。洪响晨在助教培训课上分享经验曾经有助教把小班研讨比作思想政治教育走入人心的“最后一公里”,那么助教团队就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先锋队。五年间,这支队伍在传承中萃取绵绵不断地力量,制度日趋完善,结构日趋合理,静水深流,活力迸发。历史上的清华一批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构成了校园里闪耀的灿烂群星如今的清华一代代年轻思政课教师在前辈的影响下热爱学术、倾心育人尊师重教蔚然成风,队伍建设欣欣向荣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在清华园引发勃勃生机又是一年春到时这方热土花开枝头万象新封面图
3月18日 下午 8:15
其他

清华“村长”村超现场整活!爆燃全场!

“跟我一起回榕江!”灯光、音响、全场欢呼的歌迷3月16日下午“村超”总决赛在贵州榕江爆燃开启!台上演绎原创新歌《回榕江》的是这样一位清华人——他是水木年华的歌手助农平台创办者也是晚寨村的“荣誉村长”让我们一起走近缪杰的故事!2015年缪杰带领团队在京成立“家乡来客”助农组织8年多来去到我国200多个县的田间地头,帮助上万农户实现增收“决定我言行的,始终是‘清华人’身份”清华大学1993级电子系校友缪杰说“独善其身算不上合格的清华人只有胸怀天下才是”让我们一起走近“报国清华人”系列报道共同感受清华人在各行各业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拳拳报国志!
3月17日 下午 1:31
其他

清华有位笑容灿烂的积极心理学家!

在肖像照里,在课堂上在面对面交谈中他总是面带微笑极富亲和力这温暖人心的微笑他称之为“廸香式微笑”也是他的幸福奥秘在教学岗位上,他曾获第十六届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先进教师”等称号所授课程获得教育部精品课和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等荣誉他就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2023“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彭凯平教学中的“全能手”20世纪80年代,彭凯平作为北京大学第一批心理学学生毕业,留校任教。90年代,他留洋求学,后来一步步成长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及人格心理学专业主任。十几年前,在清华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推动之下,彭凯平受邀归国,帮助复建清华心理学系。2008年5月,彭凯平正式受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并任首任系主任。复建心理学系,工作量巨大,然而就在这样庞杂的事务中,彭凯平依然担纲多门课程的主讲人,在教学一线和学生面对面,培养并见证他们在心理学界成长成才。清华心理学系复建以来,彭凯平教过的课涵盖了从心理学概论、普通心理学到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门课程,近年才逐渐聚焦到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这样的情况不仅源自学科需要,更得益于彭凯平的渊博学识。心理学系2022级博士生鲁雨晴说:“心理学的方向非常多,但彭老师几乎没有不知道的,无论哪个研究方向,他都能够和同学们讨论得透彻、深入。在与同学们交流科研思路时,彭老师会结合具体的方向提出专业的建议,丰富研究视角。”彭凯平和同学们在一起鲁雨晴在本学期作为助教参与了课程。彭凯平严谨治学又鼓励讨论的教学特色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期前,他的教学大纲中列举了详细的课程要求和参考文献。每节课后,他也会与助教讨论课程组织形式,及时调整。而在课堂上,彭凯平鼓励学生分享,并及时点评、进行想法的碰撞。他用幽默风趣、温柔有力的话语,与学生一起在知识的殿堂中“从游”。守社科情怀,做天下文章彭凯平在社科学院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寄语新生在2023年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研究生新生的入学典礼上,彭凯平向青年学生们寄语:“我们的学术、科研与教育要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类全面的福祉服务提高到显著的位置上来……我更加希望,我们的同学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业、人生和我们生活的社会、国家与世界。”求知明德,以身垂范,彭凯平一直以来都在引导学生贡献社会,做天下文章。彭凯平是国际文化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也是把积极心理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事实上,在本世纪初,彭凯平经历了研究方向上的转向——从回国前的“没觉得积极心理学有什么特殊的,我觉得让人开心不算特别有专业性的一个工作,也谈不上富有智慧”,到成为“积极心理学的领军人”,他的转向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当下中国社会的需要。在求索中,“积极心理学”就成为了彭凯平建设“走向人民”的心理学的答案之一。积极心理学强调挖掘人内在积极心理的力量,改善生活,提高健康和幸福感。这与中国传统理学哲学中,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不谋而合。从此,他从一名人格社会心理学家逐渐转变成了一名社会文化积极心理学家。走出课堂,彭凯平带领学生团队为全校心理热线提供学术支持,通过新媒体途径进行心理学知识科普,建设积极心理体验中心……他既在做接地气的积极心理学推广,也在作“人民心理健康”这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文章。彭凯平指导的2019级博士生胡宸豪分享道,在新冠疫情刚暴发不久时,彭凯平和其他几位教师就意识到了心理援助工作的重要性,迅速地组建了团队,鼓励课题组中的大家一起以各种方式投身心理援助工作。疫情三年里紧急心理援助热线总拨打量超一百万次,
3月16日 上午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