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中文

其他

会议预告 | “原始闽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研讨会

2024年3月17日—18日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1001室会议议程主办单位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来源
3月15日 下午 5:30
其他

会议通知 | 第十二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第1号通知

以下文章来源于“浙大汉语史研究中心”壹第1号通知为进一步推动吴语及吴语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增进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第十二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拟于2024年10月中下旬在浙江杭州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承办,现诚邀海内外专家学者莅临参会。为了提高会议学术质量,本届会议设立论文审核制度,有意参会者请于2024年6月30日前发回回执并提交论文题目和摘要,筹备组将组织评委会匿名评审,根据论文质量确定参会人员。会议录用通知将于7月30日前寄出。论文提要格式要求:标题用三号宋体,正文用五号宋体,作者姓名用五号宋体置于标题下方居中。字数在1000字以内,以一页A4纸为限。摘要末注明所在单位、通讯地址及邮编、电话、电子邮箱。以电子稿提交会议筹备组邮箱。会议筹备组Email:hyshi@zju.edu.cn联系人:刘老师联系电话:(86)571-88273589第十二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筹备组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2024年1月9日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下载回执来源
1月12日 上午 11:30
其他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布,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3个项目喜获立项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复旦大学共14个项目入选,数量居全国高校之首。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共3个项目获批立项。海外藏中国科举文献整理和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陈维昭所在单位:中国语言文学系人机协同的甲骨分类缀合研究首席专家:蒋玉斌所在单位: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敦煌吐鲁番文献通假资料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张小艳所在单位: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来源
1月2日 下午 4:11
其他

会议预告|社会语音学青年学者工作坊

社会语音学青年学者工作坊社会语音学(sociophonetics)是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和语音学(phonetics)交叉形成的研究领域。该领域旨在观测社会因素引发和控制的语音变异,关注变异产生或感知的社会背景与形成过程。社会语音学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发展迅猛:一方面,社会语言学家开始寻求更为精密的语音学研究工具及手段;另一方面,语音学家逐渐意识到“社会性”对音变的重要影响。中国境内的语言及方言拥有复杂的语音变异,这些语音变异涌现的社会背景及形成过程值得进一步探索与发掘。为此,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澳门大学三校之青年学者联合发起本论坛,希望聚集国内外关心社会语音学相关研究的年轻学人,为大家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本论坛暂定每年举办一次,由三校轮流承办,诚邀世界各地青年学者参与。时间地点2023年12月9日-12月10日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1001室会议议程主办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复旦大学语言学实验室协办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澳门大学人文学院来源
2023年12月4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语言文学研究前沿讲座”系列第二季

“语言文学研究前沿讲座”系列介绍为进一步推动落实本科学生的国际教育培养,积极跟进并切实了解语言文学领域的前沿学术信息及最新研究成果,特推出“复旦中文系本科生学术季·语言文学研究前沿讲座”系列第二季,主题为“汉语语法研究的新视野”。后续信息请关注“复旦中文”公众号。第二季讲座共六讲,邀请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袁毓林教授、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应用语言研究所刘丹青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邓思颖教授三位学者担任主讲人,本次活动也是“大湾区”与“长三角”语言学领域的积极联动。三位主讲人将从认知科学、语言类型学、生成语法的角度,讨论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些核心问题。讲座涉及的问题较广,包括形容词的极性意义、话题和类指、句末助词、形式句法学视域下的方言研究等。主讲人介绍袁毓林袁毓林教授,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主要从事理论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及计算语言学和中文信息处理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汉语否定表达的认知研究和逻辑分析》《汉语句子的焦点结构和语义解释》《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袁毓林卷》等。刘丹青刘丹青教授,原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语文》主编,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深圳大学“鹏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言类型学、汉语句法学和汉语方言学。主要学术著作有《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语言类型学》《话题的结构与功能》(合著)、《语法调查研究手册》(编著)、《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刘丹青卷》《刘丹青语言学文选》等。邓思颖邓思颖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并兼任该校联合书院副院长、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研究兴趣主要是汉语句法学、汉语方言的理论分析、比较语法学。主要学术专著有《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形式汉语句法学》《粤语语法讲义》《语法分析》等。来源
2022年10月9日
其他

会议预告 | 第二届吴方言语法研讨会

2021)由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和德国洪堡大学联合主办,已于2021年7月在线上顺利召开。来源
2022年9月13日
其他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座谈会召开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座谈会举行9月8日上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座谈会在光华楼西主楼1001会议室举行。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中文系系主任朱刚,系党委书记岳娟娟,教务处副处长苏葵、徐珂,中文系副系主任段怀清、陶寰,教务处资深项目主管陈力奋以及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中文系各学科教师代表与会。会议由朱刚主持。徐雷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基础学科的发展,着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中文系作为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要充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他充分肯定了中文系多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的积极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强调要在此基础上,结合中文学科特点,贴近学生需求,进一步加强对本科生专业素养、表达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培养,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探索出一种具有复旦中文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成效积累,形成教学成果。会上,段怀清作题为《荣誉项目、荣誉课程与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的汇报,介绍了中文系以“原典精读”依托,以荣誉课程建设为抓手,实施本科荣誉项目和“拔尖计划学生”培养的具体举措。各学科教师代表结合各自教学实践,围绕如何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科创实践,搭建学生国际交流平台,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等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在教师座谈会召开的前一天,教务处处长蒋最敏、副处长孙兴文也与中文系学生进行了座谈。来源
2022年9月9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全球史尤其东亚史视域下的汉语白话文(下)

教授讲座时间:2022年5月25日(周三)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全球史尤其东亚史视域下的汉语白话文(上)

教授讲座时间:2022年5月18日(周三)
2022年5月16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文学的国语与科学的国语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语言文学研究前沿讲座”系列介
2022年4月18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语言学前沿论坛五则

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时间、地点时间:10月10日(周日)13:30—15:00腾讯会议房间号:530
2021年10月8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从“Vernehmen”到“觉知”的多重语际翻译

讲座预告:从“Vernehmen”到“觉知”的多重语际翻译——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照面意义所界分的同一性与差异性讲座信息时间2021年6月23日(星期三)18:00—21:00地点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光华楼西主楼1001会议室主讲人杨乃乔主持人郭西安与谈人杨若尧、李盛、陈永江、康添俊、丁艳、王涵、吴雪凝、胡雨玭、吕祉萩、徐依凡、张宁、彭嘉一、杨沛隆、马千紫主讲人简介杨乃乔,男,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台湾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博导,曾去香港、美国、日本、新西兰、加拿大、韩国、台湾、德国等高校讲学与访学。专著:《悖立与整合:东方儒道诗学与西方诗学的本体论、语言论比较》(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比较诗学与他者视域》(学苑出版社),《比较诗学与跨界立场》(复旦大学出版社)。教材:《比较文学概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被教育部选为研究生指定教材,2004年获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奖,2006年被列入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主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商务印书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乐黛云教授七十华诞纪念特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上下集,复旦大学出版社),《比较诗学读本》(中国卷与西方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经学诠释学与西方诠释学》(中西书局),《中西文学艺术思潮及跨界思考:文学与美术、音乐、戏剧、电影的对话》(复旦大学出版社)。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讲座摘要在西方诠释学的发展逻辑上,形而上学及神学传统作为对世界本源的统摄,为现象界及其道德秩序的构成设定了先验的终极意义。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所挑战的标靶,是对源发于巴门尼德“Sein”(存在)的先验意义给予解构。在《存在与时间》之后,海德格尔于《同一与差异》中进一步论述了他的存在论诠释学思想,以深化地讨论“Sein”与“Dasein”(此在)照面意义所界分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海德格尔把巴门尼德那句著名的古希腊文表达其中的“νοεῖν”,德译为“Vernehmen”,并以“Denken”——“思想(思)”作为同位语给予意义的限定性解释,以充分求证了“νοεῖν”“Vernehmen”“Denken”这三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同一性。国内学者又把“Vernehmen”汉译为“觉知”,而“觉知”则是一个来自于佛经《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翻译的汉语译入语概念。事实上,“Vernehmen”与“觉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荷载词,后者对前者的转码是译者在自觉的误读中呈现出意义改写的创新性。需要提醒文学阐释学研究者的是,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所照面的对象,是具有同一性或差异性的意义,而不是文本,尤其不是文学文本。腾讯会议线上直播会议ID510
2021年6月17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英美诗歌中的风景与旅行

MacMillan等出版社出版,曾获省级科研奖。主要学术兼职: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广西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与谈人与谈人1:陆扬
2021年5月19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复旦大学中文系学术会议:北京大学出版社《比较文学概论》20周年纪念暨比较文学理论研讨会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协办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复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月刊》、《汉学研究》。会议议程2021年5月14日(星期五)10:00起
202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