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之声

其他

执行标准全市最高!让绿色发展融入副中心城市基因

记者今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建筑专题发布会上获悉,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67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建筑面积约1005万平方米。目前,副中心绿色建筑走在全市前列,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2022年9月15日
其他

鸟类中的“大熊猫”,连续六年在副中心越冬,市政协委员呼吁建保护小区!

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水环境治理、园林绿化过程中兼顾候鸟等野生动物的吃、喝、住、行等需求,使野生动物的种群逐步增长,特别是副中心连续6年出现的大鸨已成为观鸟圈的“明星”。来自科学技术界的孙爱华委员今年就带来了一份《关于为“大鸨”建保护小区的提案》,她呼吁城市副中心应在一些有条件、越冬水鸟聚集的地方,先行建立保护小区,有条件以后再逐渐向全市扩展。孙爱华说,北京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首都之一,仅野生鸟类就达500多种,在G20国家的首都中,排行第二。当下,正值北京冬奥会前夕,为了兑现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对全世界的承诺,北京更应成为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首善之区、表率之区。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前,曾经有一块湿地位于奥运场馆工地,因为湿地有一种澳大利亚特有的两栖动物金铃蛙,所以,澳大利亚政府将原来规划建设奥运场馆的土地,改做了金铃蛙的保护区。此事不大,却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捧,认为澳大利亚办了一届地地道道的绿色奥运。大鸨(图源网络)“大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确定为‘易危级’物种,跟大熊猫同一级别。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甚至是首都,在离城区这么近的地方有大鸨出现,而且是连续六年抵达,并组成种群成为冬候鸟。这样的珍禽能自然迁徙而来,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孙爱华建议,有关部门应保留原有农田和生态环境,留出缓冲区,制定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让这里成为鸟类生存、繁衍的基地,也成为鸟类迁徙的安全中转站。在大鸨越冬的五个月,即当年11月至次年3月,保持原有生态,就地设置保护区,夏季可继续保持种地方式,冬季则休冬,不再打扰大鸨。大鸨(图源网络)孙爱华介绍,目前在北京城市中心区,以城市湿地、小微湿地等为载体的动物栖息地营造与保护工作也正在广泛开展:玉渊潭公园东湖湿地,已经有鸟类68种,各种水生植物21种;北京首个小微湿地示范项目亚运村中心花园,引来了野鸭拖家带口在此定居;亦庄的通明湖湿地公园特地设计的鸟岛,最多的时候聚集野鸭上千只。但目前,副中心还没有规范的鸟类避难所,“目前,我了解到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提出‘生态保育’概念,在园区内划出生态绿岛,方便小动物们栖息迁徙。”她建议,副中心应以绿心公园为代表,建立候鸟保护公园,划定候鸟保护区域。在候鸟活动的湖边种植芦苇、水杉等植物,形成天然植物屏障,隔离游客,降低噪音,避免鸟类受到惊吓。同时,加强对野生鸟类种群监测,建立健全候鸟迁徙档案,定期评估野生鸟类栖息地生态环境。此外,还应完善配套,提升公园品质,建设集观测、摄影、科普于一体的观鸟台和文化长廊,安装观鸟望远镜,满足游人的观鸟需求。相关新闻副中心的大鸨最近过得怎么样?“7:30左右,大鸨被大鵟惊飞,不知去向,直到14:33分,四只大鸨才一起飞回3号地,悬着的心才落下……”去年底开始,由猫盟CFCA、自然之友野鸟会与城市副中心爱鸟会一起成立的护鸨志愿者群里,每天记录着大鸨行踪。最近,副中心的“贵客”大鸨,传来新消息。12月底大鸨又迁移到了1号地块。志愿者们立马为大鸨张罗起了“新家大扫除”。从去年10月起,连续6年选择在副中心落脚的大鸨,在人们的期盼中,又如约出现在台湖镇水南村农田的越冬地。此地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之前大鸨主要栖息地块为北侧的3号地与4号地,但12月底大鸨又迁移到了1号地块。“不知是因为3、4号地的口粮不足了,还是即将通车的北侧地铁噪音有点大,只是想换个安静点的房间,还需要我们继续去观察了解。”城市副中心爱鸟协会工作人员表示。让大家担心的是,12月底的几天大风造成了1号地白色垃圾增多。值守志愿者立马开始捡起了垃圾。说到田地里的垃圾,为减少对大鸨的危害,其实台湖镇环境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从去年12月初就开展了大鸨越冬田地、水南村和周边工地的垃圾大清理。30多人一干就是两天,5辆大垃圾收集车装得满满当当,下大力治理垃圾源头,给大鸨打扫出干净安全的生存空间。不仅如此,通州区园林绿化局野生动物保护科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护鸨志愿者群每天晚上会更新值班表,值班的人要写值班日志,主要记录天气、大鸨情况、其它鸟况、拍鸟人情况等,工作将一直持续到明年3月大鸨离开。大鸨初到,爱鸟群里欢呼雀跃,面对大鸨可能遭遇的困境,爱鸟人士积极交涉,地铁施工方顺应民意主动停工。执法大队每天巡逻,区公安分局森林公安大队不间断巡检,保持大鸨自由生活的状态。为了守护大鸨,方方面面都做足了准备。城市副中心爱鸟会负责人表示,从管理部门加强日常巡逻,再到市民的高度关注,体现的不仅是人们对几只鸟的爱心,更是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冯维静摄影:北京日报
2022年1月6日
其他

高质量发展|副中心速度

重大工程项目突飞猛进,创下副中心速度;园林绿化只争朝夕,绿色如地毯般豁然铺开;政府服务力争“秒办”,让群众只跑一次;接诉即办主动治理,解决百姓身边事……城市副中心,正在以时不我待、日新月异的速度,打造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典范。项目建设只争朝夕在张家湾设计小镇,一座由北京铜牛厂老厂房改造成的北京未来设计园,从规划设计到投入使用,仅用了180天,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运营”。项目EPC经理郭少山和团队用手机记录下了园区“变身”的全过程,并剪辑成了时长1分半的视频。外墙拆除、结构加固、屋面底板铺装、屋面造型钢构架完成、管廊钢架完成、东侧箱式房钢架……一帧帧镜头快速播放,从夏日艳阳到冬雪皑皑,从黎明将至到夜幕降临,时光流转,在工人们的手中,老厂房像变魔术一样,一天一个模样。“这是我非常自豪的一段经历,北京建院与北京建工密切配合,在有限的工期内完成了园区一期厂房改造的高品质呈现。我们也是城市副中心首例设计师牵头的EPC模式试点,为今后的工程打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样板。”郭少山说。虽然工期短,北京未来设计园区的工程质量和呈现效果却丝毫不打折扣。走进园区参观的人无不惊叹于这里的今昔对比,工业气息浓厚、设计与科技交织,透明玻璃巨幕上映着遨游深海的蓝色巨鲸,大厅里“接地气儿”种着三棵元宝枫,阳光透过玻璃房顶照在地上,厚重的工业风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整个空间散发出“未来”气息。“特别震撼,特别是观看了两分钟小视频,设计师和工人与时间赛跑的一幕幕让我非常感动。”参观完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后,通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彭静感慨。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快速崛起只是一个缩影,在城市副中心各个地块上,一座座绿色、智能的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拥有古老历史底蕴的新城,正焕发勃勃生机。机器轰鸣,运输车辆来往穿梭……在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首都博物馆东馆项目现场,火热的建设热潮扑面而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是副中心最具亮点的民生工程之一,在绿心郁郁葱葱的林海中,三座外形别致的建筑初绽芳容。虽然开工几个月就赶上疫情,但建设方北投集团最大限度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做到“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懈怠”,每个项目部都鼓足干劲,比学赶超,加压奋进,掀起一轮又一轮项目建设热潮。“开工2个月我们就完成了1544根工程桩的施工。105天就完成了十万平方米的主结构施工,还是在冬季施工期,在以往的工程中是不可想象的,几乎创造了一个奇迹。”北京城建集团首都博物馆东馆工程总承包部经理贾成亮颇为自豪地介绍。形如“赤印”的图书馆,“帆船”模样的博物馆,“粮仓”构造的剧院,明年底,这三座建筑就将竣工,成为城市副中心充满活力的市民中心。园林绿化日新月异广袤大地上,同建筑一起拔节生长的,还有城市副中心无处不在的绿色。空中俯瞰,城市副中心的园林绿化像毯子一样铺开。林地绿地的蔓延速度大大超过了楼房建筑拔地而起的速度,副中心成为北京平原地区首个“生长在森林里的城市”。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区森林总面积达到46.8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三五”初期的28.39%提高到34.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2.82平方米/人提高到19.31平方米/人;居住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由72.53%提高到91.46%;绿化覆盖率由32.29%提升至51.02%。连续几年的大规模绿化造林,让规划图上的“两带、一环、一心”逐步变换着色彩——绿的色块越来越多,一个个大尺度林带逐渐连接成片。新建公园里,规模最大、最富盛名的当数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经过仅一年零九个月的建设周期,公园一期5.39平方公里于2020年9月底向市民开放,如今已成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城市副中心的公园绿地建设进入有史以来投资力度最大、速度最快的时期。我们实施了西海子公园、减河公园等9个城市公园的提升改造工程,建设了口袋公园、休闲公园以及小微绿地68处,改造提升海绵城市试点绿地空间21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张家湾公园等高质量城市森林的迅速落成,也创下了副中心速度。”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公园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务服务争分夺秒在政务服务大厅,张家湾设计小镇入驻企业易兰国际集团副总姜学林刚提交了企业开办登记材料,后台的打照设备就开始打印了。“早就听说城市副中心登记业务能实现‘秒批’,名不虚传,效率非常高了!”为加快构建副中心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城市副中心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来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自2020年起,城市副中心精简企业开办审批流程,办事人对市场主体的名称、经营范围、住所等登记事项实行自主申报,登记机关不再对办事人提交的章程、协议、决议等文件内容进行实质审查,而是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和信用承诺即时通过登记,通过市场主体告知承诺制度,实现了许多人所称的“秒批”。“流程非常顺畅!我真没想到这么快!”西集华鑫液化气站工作人员张先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了燃气经营许可证核发事项。在窗口工作人员和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后台人员的紧密配合下,他提交的材料被第一时间流转至审批部门,通过审批后将很快领到燃气经营许可证。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云上服贸】时尚与历史碰撞,科技让尘封复生,看人工智能将怎样改变普通人的生活

机器人送餐、导医是怎样的场景?二十四节气如何成为了网红?百年前的故宫又传来了哪些奇妙声音?这些话题吸引了9月8日来服贸会参观的游客,在北京广播电视台位于“服务机器人·智能科技”专题展区的广播直播间外,围起人墙。当天,特别节目“我在服贸会等你”继续推出4场现场音视频直播,涉及智慧物流、智慧医疗、节气文化的现代创意、古声音修复等内容。首场直播犹如一场关于“智慧科技”的竞技展示,2个小时的直播里,先后6位嘉宾走进直播间,面对交通广播主持人盛博、李莉的接连提问,逐一作答。“为了让疫情期间复工员工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我们把无人物流车研制成了无人送餐车”长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向京结合疫情,描述智能物流生活。随后,北京先优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