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nghuaNLP

其他

新华访谈|对话人工智能专家孙茂松教授:AI将会带我们去向何方?

近日,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程序火爆出圈。它不仅能与人流畅对话,还能完成写论文、写诗、作曲、翻译等各种具体任务,引发各界极大关注。新华访谈专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教授。孙茂松教授认为人工智能的作用本质上还是启发和帮助人类,预计未来几十年内不会改变。那么,问题来了!ChatGPT为何具有超强的对话能力?未来哪些工作或将被人工智能替代?AI将如何改变人类生活?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来源:新华网
2023年2月24日
其他

CAIL 2022获奖名单公布!快来看看榜上都有谁?

2022中国法律智能技术评测新增来自海内外高校、企业和组织的2053支队伍参赛,所有赛道总报名用户数3330人,参赛人数再创历史新高。CAIL
2023年1月16日
其他

孙茂松教授接受经济日报采访表示“AI+”正当其时

新一代人工智能高歌猛进发展,日益成为推动生产力跃升的驱动力量。今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经济日报就此展开专题报道,孙茂松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对此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主持人:作为人工智能专业研究者,您如何看待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应用?孙茂松(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957年钱学森先生在《科学通报》上发表题为“论技术科学”的文章,首次明确阐释了自然科学(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个重要概念间的关键区别和内在联系。根据这一概念体系,人工智能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如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及其基本模型的建立)、技术科学(如近些年大行其道的深度学习模型、AlphaGo、GPT-3等的设计与实现)以及技术应用(如线上购物推荐、智慧城市等各行各业的落地应用)三个层次。借用老子《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属于“从0到1”的问题,技术科学内部也有品类划分,按照创新程度不同分别包含“从1到2”和“从2到3”的问题,技术应用则属于“3+”的问题。在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我国成熟的“3+”类创新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已有一些处于领先水平并引领产业潮流,“从2到3”类研究总体上做得也很不错,不过目前我们取得的“从0到1”类原始创新成果几乎是空缺的,“从1到2”类创新成果也为数不多。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发展要走到世界引领位置,我们依然面临很大挑战,最大的挑战在于谋求“从0到1”类的突破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较为长期的探索奋斗。人工智能第一代和第二代分别由小知识和大数据驱动,前者没有走出研究的“象牙塔”,后者则走到了蔚为可观的技术社会应用阶段,但其理论框架实源于学界过去几十年研究的厚积薄发。当前人工智能正谋求从以深度学习为标志、以大数据为主要驱动的第二代向具有更高智能的下一代跃迁,若想取得实质性突破,关键仍在重大理论创新。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拥有强大威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有巨大潜力。但同时也要看到,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突出标志的深度学习模型仍存在可解释性差、鲁棒性弱、泛化能力不强、推理能力欠缺等缺陷,使得其面对各行各业实际场景时,由于场景的天然复杂性而常常力不从心,这需要人工智能专家与各领域专家密切合作、联合攻关。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是人工智能单向作用于各行各业,同时也对人工智能技术科学自身发展构成动力,或在基础理论层面上凝练出新的深刻问题。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可考虑建立一个全局性策略:以“人工智能+各行各业”为契机和抓手,通过脚踏实地的创新性工作,在大力推动各行各业技术与应用变革的同时,积极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科学新发展,不断扩大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整体优势。在此路径上,“人工智能+各行各业”,正当其时。本期还邀请了梅建平(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刘刚(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保平(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作为特邀嘉宾进行探讨。更多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2022年8月10日
其他

我组本科生白钰卓作为毕业生代表在202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 探索中寻找前进的方向

2022年6月25日上午,清华大学举行202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其中我组本科生白钰卓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发言。学生风采白钰卓,2018年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曾任计83班团支书、计83班班长、计算机系体协主席(负责联络系代表队并负责马杯事务)、清华大学中长跑二队(C类代表队)队员、计算机系中长跑队、飞盘队、啦啦操队队员。曾获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首都挑战杯一等奖、CCF(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大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曾代表学校参加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获得4×400米接力银牌曾获小马杯3000米冠军、4×800米接力冠军、400米季军等奖项。毕业后将在我组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孙茂松教授。探索中寻找前进的方向——在202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计算机系2018级本科生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在线课程通知 | 大模型技术与交叉应用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进入大模型时代,参数规模指数增长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为广阔的学科交叉应用提供了新的强大工具。因此,实验室为清华学生全新开设《大模型技术与交叉应用》暑期在线课程,手把手带领同学从深度学习开始,快速上手大模型的方法和实践进行前沿探索。因为本次课程通过在线授课,为了更广泛地普及大模型技术,在此也公开直播,欢迎广大同学报名观看学习。课程主要团队刘知远,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智源青年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和社会计算。在人工智能领域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Google
2022年6月25日
其他

ACL 2022 | KPT: 文本分类中融入知识的Prompt Verbalizer

在少样本实验中,我们可以为每个标签词赋予一个可学习的权重,因此每个标签词的重要性就变成:公式3:可学习的标签词权重。04基于上下文的校准在零样本实验中不同标签词的先验概率可能差得很多,例如预测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第二十届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CCL 2021)将于12月3-5日在线召开!

2020国际语义评测“检测反事实陈述”任务第一名。担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秘书、常务委员,语言与知识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清华大学NLP实验室与华为合作招聘博士后

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拓宽清华大学与华为联合科研的通道,进一步促进双方的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加强基础研究工作,探索提升联合科研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本实验室和华为业务部门开展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工作,欢迎有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研究经验的青年学者加入我们的队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人文计算实验室成立于
2021年9月8日
其他

精彩抢先看|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CCL 2020)特邀报告篇

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CCL)聚焦于中国境内各类语言的智能计算和信息处理,为研讨和传播计算语言学最新学术和技术成果提供了最广泛的高层次交流平台。CCL是中国中文信息学会(CIPS)的重要会议,是中国最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学者和专家的社区。CCL从1991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从2013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CCL被广泛认为是最权威的,全国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NLP会议。第十九届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The
2020年10月9日
其他

预告丨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CCL 2020)将于10月底在线召开

Suphx,在知名麻将平台“天凤”上荣升十段,稳定段位显著超越人类顶级选手。近年来他还与多个行业进行了战略研究合作(如华夏基金、东方海外、中国太平、顺丰、远传电信等)成功助力合作伙伴实现智能化转型。
2020年9月28日
其他

第十九届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CCL 2020)征稿启事!

2020首次引入论文辅导老师制度。程序委员会将邀请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学术水平高、写作经验丰富的学者作为辅导老师(Mentor)为投稿CCL
2020年3月2日
其他

深度分享:世界顶级神经科学家王小勤教授CCL 2018主旨报告(PPT全文,经报告人同意发布)

https://stu.cs.tsinghua.edu.cn/wiki/images/3/3d/2018-10-21_CCL2018_Xaoqin.pdf
2018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