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读书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拆解64集BBC纪录片,每天看一集,英语水平超大多数国人.......

50的“世界神作”,不仅浓缩了文学、思想、经济等领域的精华,还汇聚高达90%的日常词汇和口语场景,是不可多得的绝佳学习素材!
2023年9月14日
其他

没遗产,没孩子,“早有算计”的翁帆,在杨振宁101岁时,企图暴露……

作者:秋葵妈来源:秋葵妈妈(ID:QKMM99)杨振宁,作为最早拿到诺贝尔奖的华裔物理学家,比起他在科学上巨大成就,人们更津津乐道于他的婚姻。19年前,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结婚。54岁的年龄差,就像一记重磅炸弹,令舆论哗然。“老夫贪念美色,少妻贪图名利”,甚至还有更多恶毒的语言。人们始终不肯相信,这是一段只关乎爱情的婚姻。如今19年过去,他和翁帆的这段忘年恋,还好吗?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在跟杨振宁产生交集之前,翁帆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她出生于广东沿海城市,从小衣食无忧、家境殷实,在父母的爱和自由中长大。1995年,是她人生中特殊的一年,所有的巧合也在这一年发生。那一年,她考上汕头大学;也是那一年,学校举办了首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恰巧,杨振宁夫妇作为嘉宾出席;更巧的是,19岁的翁帆,正好被学校选为优秀代表,负责接待杨振宁夫妇。缘分,就是从这里开始。夫妻二人对翁帆的印象非常好,于是活动结束后,双方互留联系方式,之后多年也一直保持书信沟通。时光荏苒,转眼,翁帆大学毕业,之后又经历了结婚和离婚。工作多年后,她又重返校园,继续攻读硕士。寥寥数笔,便可概括这个年轻女孩再平凡不过的人生。相比之下,杨振宁的人生,显然更加辽阔,也更富传奇。22岁那一年,他在西南联大附属中学当代课老师,17岁的杜致礼,正好是他的学生。彼时没有擦出火花的二人,直到5年后,两人恰巧在美国普林斯顿唯一一家中餐馆偶遇。师生再重逢,异国遇故知,两个年轻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冥冥之中,一切注定。论学问,一个钻研物理科学,一个沉浸于艺术文学。论家世,一个是书香世家,一个是名门之女。门当户对,大抵就是如此。再后来,杜致礼见证了杨振宁走上诺贝尔的颁奖台,也全力支持他为新中国科学发展做出的一切努力。在这个伟大的爱国科学家背后,是他的妻子杜致礼扛起了家庭的责任。并为他养育出3个非常出色的子女。就这样,他们从青丝走到白头,携手度过了53年的风风雨雨。直到2002年,杜致礼因病离世,这段伉俪情深的婚姻,就此画上句号。彼时,正在念研究生的翁帆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提笔给杨振宁写了一封信予以安慰。杨振宁和翁帆的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有了续集。很多年后,杨澜曾问翁帆:“你对杨老的崇拜,是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爱情?”这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疑问,对此,翁帆的回答是:“不知不觉中。如果一个女人很崇拜一个男人,恰巧这个男人又正好喜欢她或爱她,那么她是很容易爱上这个男人的。”的确,从最初两人的书信交往,到互通电话,再到2004年,两人时隔9年后再次相见。很多都变了,但总有一些东西,始终没变。翁帆还是如当年一样,知书达理、青春率真。杨老也还是精神饱满,思维敏捷,年岁虽长,但心态和精神依旧年轻。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这句话用来形容他们俩,恰如其分。两人相约一起去北海旅行,像所有年轻人一样,他们骑着双人自行车,在椰林小道中快乐地穿行。旅行回来不久后,82岁的杨老就在电话里向28岁的翁帆求婚,翁帆笑着答应。在旁人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横亘在两人之间的巨大年龄差距,是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但在爱情面前,年龄,似乎也可以忽略不计。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里,最后两句是:“我选择了人际更少的一条,从此我的人生如此不同。”这是翁帆最喜欢的一首诗,也是她面对流言蜚语最好的回答。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28岁,已经经历过一次婚姻的女人,她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爱人。她爱杨老的才华,爱他的人品,爱他的情怀,爱他的有趣,爱他从不老去的灵魂。同理,杨老爱翁帆什么?难道只有青春?当然不是。他爱她的纯真烂漫,亦爱她的淡然温婉、气质如兰;他爱她良好的教养,更爱她丰富的灵魂、自由的内心。即便这段婚姻不被世人理解,也没关系。能够得到翁帆的父母,以及杨老3个子女的支持和祝福,对他们来说,就已足够。至于外界的纷纷扰扰,与他们无关。他们要做的,是珍惜当下、过好现在。婚后的生活平静如水,却也温馨浪漫。他们每天早上一起吃早餐,傍晚手牵手,漫步于清华校园。闲暇的日子里,他们一个弹钢琴,一个坐在摇椅里看书。柔和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安静。他们不喜社交、不重物质、三观一致、淡泊名利。两人在一起,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春来冬往,秋收夏藏,岁月静好,安暖相伴。不知不觉中,杨老与翁帆已经携手走过19载。当身边的人结了又离时,反倒是这对不被世人看好的婚姻,却恩爱如初。也让我们相信,这世间或许真的有超越世俗的爱情。作为享誉全球的世界级物理学家,杨老早已过了退休年龄,却依旧坚持工作,为祖国科学事业发光发热。而翁帆,也没有闲着。研究生毕业后,她又考上清华博士,一边读书学习,一边照顾杨老的日常起居。还利用空余时间整理杨老珍贵的著作、散文和笔记。在旁人看来,和一个老人生活在一起,还要做这些枯燥无味的工作,人生实在无趣。可在翁帆看来,一切都甘之如饴。她感恩丈夫给她带来了象牙塔般的宁静生活;她也会为丈夫年轻时写下的文字感动到情不自禁。哪怕他最精彩最辉煌的过去,她全都没有参与,她也不觉得遗憾,只想加倍珍惜。“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有人用这首诗,表达对杨老和翁帆这段感情的惋惜。可小编觉得,此言差矣。9年前的初次相遇,再到9年后的再度重逢,他们是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没有早一点,也没有晚一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正如大翻译家许渊冲先生送给他们的小诗:振宁不老松,扬帆为小翁。岁寒情更热,花好驻春风。杨老曾说,翁帆是上帝恩赐给他的最后一个礼物,将来自己离开后,希望翁帆再嫁。翁帆急了:“你怎么能讲这样的话?”杨老则说:“人生非常复杂,没有绝对的对与不对。赞成你将来再婚,是年老的杨振宁讲的;年轻的杨振宁,希望你不再结婚。”智慧如杨老,在面对自己爱的人时,理性和感性也会发出不同声音。正因为爱她,才希望她过得好,不仅是现在,也包括在他走后的将来。他不止一次地对翁帆说,“我可能没机会见到这个国家的大亮,你替我看。”“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到时候你告诉我一声。”翁帆,已经成为杨老对这个世界的眷恋与延续。可直到现在,还有人在问:这样一段婚姻,值不值?原来有传言说:杨振宁的遗产分割完毕,翁帆没分到一分钱,只获得一套别墅的居住权。真是白瞎了大好青春,亏大发了;也有人说:翁帆很精,早在40岁那一年,就去医院冻了9颗卵子,为自己留好后路……真真假假,无人可知。但即便这些都是事实,那又怎样呢?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世界里。喜欢用自己的经验去指点别人的人生,以为自己的视野就是世界的边界。却不知,人与人境界不同,追求的东西自然也不同。我们作为普通人,可以不理解,但也不要对他人的选择口出恶言。至于这样的人生,到底值不值?杨老和翁帆才最有发言权,毕竟鞋子好不好,只有穿鞋的人才知道。而他们,已经用19年的携手相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时至今日,爱情已经被太多世俗物质的东西所玷污,这段忘年恋的纯真,反而更让人觉得珍贵和可敬。而如何看待他们的感情,不光显示出我们社会的文明水平,也恰恰体现出我们每个人的人性温度。还是那句话,如果做不到理解,至少不要口出恶言。杨老曾说:“不管大家今天对我们的婚姻是什么看法,到三十年四十年以后,一定会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罗曼史。我相信,也期待这一天的到来。点亮【在看】,祝杨老健康长寿,祝他们爱情甜蜜。-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全球第一个被新冠灭亡的国家!网友:见证历史了

作者:秋雨来源:志愿云之家(ID:zhiyuanyunzhijia)“时代的一粒尘土,落到每个人的身上都是一座大山。”过去3年的疫情,让很多行业受到了冲击,很多人因此失业。而有一个国家也在此期间遭遇“灭国”。这是一个来自澳洲西南部的国家——赫特河公国。一个只有30多位公民,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可,却建国50余年的神奇国度。疫情虽然让这个国度走向灭亡,但它的发展历程却不由得令人称奇。它是如何在澳大利亚政府的眼皮子底下,建立国度?又是如何存在了50多年之久?赫特河公国建立于1970年。这个面积仅75公顷的国家,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南地区。在没有独立成国家之前,仅仅是赫特河省下的几个农场。而这几个农场的主人,名叫伦纳德.乔治.卡勒斯。和很多普普通通的农场主一样,他生而平凡。日常在自己农场里种植小麦,饲养牛羊,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么,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人,是如何完成农场主到“国王”的华丽转身呢?他那小小的农场,又怎样转变成独立的赫特河公国呢?说起赫特河公国的建立,这便不得不提及一下国外的土地私有制度。在国外很多个国家如今还奉行着土地私有制,土地买卖后便归个人占有和支配的土地分配模式,也可以进行世代的继承,政府想要使用也只能购买征用。因为有自行分配的权力,拥有许多田地的农场主便见怪不怪了。地广人稀的澳洲大陆,人均农场主已是普遍现象。上世纪的60年代末,当时澳洲的农业发展已十分成熟,许多粮食都出口到受二战影响严重的国家。但政府制定的一则《小麦配额法案》,打破了这些农场主的平静。本是用于稳定国内的粮食市场,防止市场上的粮食太多而影响粮价,却让当时的农场主濒临崩溃。因为新颁布的政策是根据人口进行粮食划分,而全然不顾农场主们有多少的粮食,超出人口的粮食便只能以每吨2.5澳元或2.8美元的价格由粮食管理局强制收购。相当于0.0025澳元一千克。粮食一夜之间的大跳水对于当时已经在澳洲靠着售卖粮,安居了几十年的卡勒斯一家无疑是惊人的打击。按照政府出台的按人头的算法,卡勒斯一家仅仅只能留40公顷的粮食,而当时他们的粮食已经达到了4000公顷。为了反抗这个政策的实施,伦纳德联合五户土著家庭向当时的州长抗议。但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回应,伦纳德随后向法院提出5200万澳元的索赔,希望能够改变迫低价出售的小麦配额。显然这一举动,政府并未理睬。极度不平衡的政策,政府的不理睬,让卡勒斯开始动了“自立门户”的想法。为了能够合理的建立一个国家,曾经考过律师证的伦纳德花费了一年的时候认真专研当时的律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在“英联邦法律”上找到了能够“合理”建国的方法。在英国古代的法律《帝国叛国法》中这样写到:如果一些人支持一个事实存在的国王,那么他的所作所为就不能被视为叛国。深知周边的农场主对政府不满的伦纳德,游说了附近周边的农场主们加入了这个新国家的建设。就这样,伦纳德在他23名国民的推举下成为了这个新生国家的领导人,自封为“至高无上的赫特君主伦纳德殿下”。在自立为君主的同时,他也表示仍会对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保持忠诚。建国的消息一出,当时澳大利亚政府并没有在意,只当做当时农场主们反抗的一种方式。可未曾想这样一个小小的国家竟然会向澳大利亚宣战。卡勒斯建国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拒绝履行澳大利亚政府提出的《小麦配额法案》,并拒绝给澳大利亚缴纳大量的税务。为了不让澳大利亚其余的农场主抓住这个逃税的方法,澳大利亚政府的最高法院驳回了卡勒斯提出的公国成立的所谓合法性。选择独立的伦纳德早已预料到这一天的发生,面对政府的驳回,他说到:按照宪法,澳联邦没有在两年时间内回应卡斯勒的公国诉求,等同于认可主权。所以后续的时间赫特河公国有权不履行小麦配额的政策,更不用向澳洲政府缴纳税务。因为拒绝缴纳税务,赫特河公国遭到了澳大利亚政府多次的声讨,可是伦纳德仍然不为所动,甚至还向曾经的母国“公然”宣战。虽然声称宣战的时间仅仅持续了一天半,便撤回了声明。但是赫特河的举动仍然引起了澳大利亚政府的注意。双方为此闹得不可开交。本以为会和澳大利亚政府因为农产品交税的事情继续僵持,可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赫特河公国尴尬的状态。这个人,叫凯文.盖尔。他主动投奔,并提出要帮助卡勒斯建设国家。卡勒斯喜出望外,立即封他为摄政王。随后,凯文提出第一举措——发行赫特河公国专有的纸币、邮票、身份证、护照等真正国家的证件,并把这些作为纪念礼品,进行售卖。为了让更多的外国人知道赫特河公国,凯文又提出——免费给外国游客发放护照。当时,他们一下子给欧美国家的游客们发放了14000份护照。令人意外的是,这些护照在美国、法国的一些海关那里竟然可以畅通无阻。同时,凯文还提出在欧洲和北美积极地出售赫特河公国的贵族和爵位头衔,只要你给钱就可以在赫特河公国享受和贵族平等的地位和权力。凯文摄政期间举行了好几次大规模的募捐和庆祝活动,收集了许多的钱财。也是因为凯文的到来,赫特河公国的发展开始进入正轨,也渐渐打开了知名度。他们有模有样建立行政楼、皇宫、旅游部、纪念中心,尽管这些都分布在两栋楼里,但也算是五脏俱全。在中央政府的大楼外,还树立有开国皇帝伦纳德陛下的大头雕像。在赫特河公国的一个神庙牌匾上,甚至还用中文写着:向往自然精神世界之门。很多前往澳大利亚的游客们,都十分好奇这个国家的发展。加之仅需花费4美元便能进入参观,还可以受到国王的亲自接待。因此,很多游客纷至沓来,只为一睹究竟。进入参观后,国王会亲自讲述自己当年与澳洲政府对抗以及赫特河公国的历史,邮票货币的价值等。其体验自然是前所未闻,迅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虽然凯文只参政了几年就病逝了,但近十几年互联网的发展,仍然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去参观。据统计,该国每年接待的游客人数高达几十万,每年的收入高达上百万美元。收入越来越高的赫特河公国,从未向澳大利亚政府缴纳过一分钱的税务。在赫特河公国之后,许多农场主看到了独立建国的甜头开始纷纷效仿,可惜无一成功。赫特河公国能坚持如此之久,与凯文提出的一些政策和改革息息相关。值得一提的是,赫特河公国成立之初,一直没有得到澳大利亚政府的认可。但在其建国46年国庆期间,英国女王给该国的国王“卡勒斯陛下”写信,祝贺赫特河公国的国庆。当时这一举动引发强烈热议。赫特河公国把这封信收藏于博物馆内当作被国际认可的标志。所谓“欲戴皇冠,必先承其重”。赫特河公国的运转虽然逐渐走向正轨,但经营一个国家并不是那么容易。2017年,由于长期不缴纳税务,澳大利亚政府一纸将赫特河公国告上了法庭,法院最终判处公国需缴清300万澳元欠款。2018年,执政了48年的伦纳德已经体力不支,宣布退位,让位给他的儿子格雷姆继位,继位伦纳德还要邀请澳大利亚当时的总理前往参加。虽然总理以“事务繁忙”婉拒了伦纳德,但这一炒作博得了十足的眼球。本以为能继续借着这些博得一波热度,但不料这已经是赫特河公国最后的辉煌。2019年,伦纳德因病去世,享年94岁。2020年,受新冠病毒的影响,全球的旅游业受到严重的影响,赫特河公国也不例外。大量的欠款,加上没有了旅游收入。赫特河公国的国民只能靠售卖土地、农场等偿还账务。而土地和农场的流失,致使该国陷入了“瘫痪”。同年,格雷姆只能宣布布赫特河公国灭亡,“回归”澳洲。灭国后的格雷姆面对记者时这样说到:“爸爸成立了50年的国家,现在我不得不把它解散,太可悲了。因为疫情,全球经济和健康形势都处在艰难时期,我们也有同样的感觉。”格雷姆也表示他为父亲兰纳德亲王的成就“感到自豪”,并希望后代能记住这段历史。虽然赫特河公国已经灭国,但在一些平台上还可以看见网友分享的关于“赫特河公国”的游记。“赫特河公国”,这个神奇国度虽然仅仅存在了50余年,但关于它的故事无疑是充满着神奇色彩。从一个农场,演变成一个独立公国。虽然没有得到澳大利亚政府承认,但却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原来在西方法律体系下,还能做到如此“别致”。令人感慨“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或许,这就是多样世界的魅力所在。在这个世界某个未知的角落,总是有着奇妙的事情正在发生......-
2023年2月18日
其他

曾国藩: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

-作者:儒风君,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国学爱好者聚集地,超优质国学内容原创号。有温度,有价值,有趣味,伴你读懂中国文化。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格物君
2023年2月6日
其他

2022再见,挺过一场疫情才明白:人这一生,最该悟透的3条扎心真相

作者:格物·格物君来源:格物读书(gewuliangzhi)2022,终于接近尾声了。这一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健康码和行程码取消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一年,又是极其魔幻的一年,在这最后的一个月,我们中大多数都成了“小阳人”,经历了“阳过”到“阳康”。这一年,“严防死守”模式正式宣告结束,可病毒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消失,而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与我们共存。生活虽然开始慢慢恢复,但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次,挺过一场疫情,让我顿悟了3个人生真相,分享给朋友们。无病,是一个人最高级的炫富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身边的朋友都“阳”了。那天,“阳过”的朋友在群里一起讨论:“阳了之后,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结合所有人的回答,得出了一个统一答案:“平时哪里弱,这次哪里的抵抗能力就弱,哪里的症状就会越明显。”所以,这次病毒考验的是我们的身体基础。很多人病倒了,躺在床上才醒悟:有车有房,不如无病无痛。深以为然。生活中,一些人,总是仗着自己年轻,每天熬夜工作,忽视小病小痛;一些人,为了多挣一点小钱,拿健康做筹码,最后付出更大的代价;更有甚者,不惜透支自己的身体,最终只能提前结束了生命.....正如有人说:人一生可以干很多蠢事,但最蠢的一件事,就是忽视健康。不知,你是否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张身体价值表:“肺,70万;心脏,75万元;肝脏,99万元;肾脏,165万元;一只眼角膜15万元;每更换1克骨髓需要花费14万元;……
2022年12月31日
其他

44岁河南快递小哥累死他乡:一天送556件快递,死后被踢出工作群…

作者:馆长凯先生来源:志愿云(ID:zhiyuanyun)前两天,有位在北京工作的快递员赵武涛,突然离世了。这位独自在外打拼的河南男子,平时也没什么朋友,走的时候,甚至没有人能陪在身边。他在那家快递公司工作了十年,曾一天送过556件快递,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在他出事后,单位的反应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11月,北京已入深秋。夏季的火热早已褪去,冬天的寒意正在一点点袭来。一场双11购物狂欢正在上演。大批量的交易,除了让商家喜笑颜开外,也让快递行业在此时变得异常的忙碌。赵武涛是一名快递员,每年到这个时候,他都会很开心。因为相比于平常,往往能够获得更高几倍的收入。但这也意味着,要付出更多几倍的辛劳。对于他们这样的劳动者来说就是这样,赚钱没有投机取巧,多一份汗水,就多一份报酬。今年,是他来到北京的第10个年头。说来,如今44岁的他过得并不是那么如意。同他这个年纪的,基本上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可他至今孤身一人。早年倒是结过一次婚,但却以失败告终,也未给他留下一儿半女。所以,只能与老父母相依为命。可不幸的是,去年,他的父亲查出胆囊恶性肿瘤,后来转为胰腺癌。为了给自己父亲赚取治疗费,他唯有更加努力地工作。赵武涛的妹妹后来在采访中说:“哥哥这辈子没过上好日子,他太辛苦了,一打电话就是在送快递,平时很少回老家。”或许正是因为长期高强度的工作,逐渐拖垮了他的身体。而双十一的忙碌,则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各地的快递公司而言,双十一,是一场硬仗。赵武涛所在的快递公司也不例外,早早便开始做准备。10月底,公司经理便在工作群里下命令:“所有人明天早班5.30上班,不准迟到。”到了11月初,又在群里要求:“所有人明天早上5点上班,不准迟到,请假!”命令很严,但快递员早已习以为常。11月2日,清晨4:30分。伴随着一声闹钟声响,赵武涛准时醒来。这天,北京多云,东北风,微寒。这是赵武涛去世的前一天。当死亡快要来临时,往往会有征兆。5点,赵武涛准时上班。今天,他照例是在丰台区范围内送快递。在工作期间,他突然感觉到胸闷气短,并且还咳出了粉红色的痰。这些异常的信号,无疑是身体在抗议和警告。可赵武涛并没有特别在意。和大多数普通的劳动者一样,他并不觉得自己的身体有多么金贵。只要不会影响到工作,便也算不了什么大事,熬一熬就过去了。工作还要继续,今天还有很多单快递没送完。赵武涛继续开着他的快递车,在北京这座城的一角奔波。11月3日,清晨4:30分。闹钟再一次准时响起,赵武涛再一次醒来。昨天身体的警告,无疑在今早加剧。身体的强烈不适,令赵武涛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早上8点51分,他骑着快递车来到北京市丰台区中医医院,挂了一个急诊内科的号。当时他的意识还算清醒,还能够向医生描述前一天的身体状况。并且还做了心电图、肺部CT等检查。大概上午11点42分左右,医院给出了诊断:1.咳嗽咳粉红色痰,胸闷气短;2.充血性心力衰竭;3.重症肺炎。医生郑重交代赵武涛:“有严重生命危险,建议住院治疗。”北京,作为首都,医疗资源那是没的说。在这里医治,理论上是最好的选择。现在的医院,不会因为费用拒绝救治病人,但在赵武涛这样的外来打工者看来,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也是大得不可承受。他不想在这住院,所以拒绝了接下来的检查,并坚持要回河南老家治疗。11点46分,赵武涛给远在850公里外的父亲打电话。他说:“爸,我不太舒服,想回家。”那会,重病在身的老父亲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赵武涛的母亲。可当母亲回过电话时,赵武涛那边却并没有接听。因为,他正在接受这治疗。是,医院还是强行把他留了下来。12点24分,赵武涛躺在病床上。此时病重的他,还惦记着自己的工作。他在微信上跟自己的经理说:“医生不让我动弹,下午得输液,你看谁来南苑医院把三轮车骑回去,车还是那个有甲一号的快递。今天下午要找人将快递送过去,在我这已经第二天了。”说完,母亲这边也再次来了电话。赵武涛心里还是想回家,他对母亲说:“不想在北京住院,太贵了,也没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能报销。”说完,便挂了电话。下午2点左右,赵武涛唯一的妹妹联系上他。在电话里,赵武涛说自己有点咳嗽,浑身没劲,等输完液就回老家。妹妹心里很担心哥哥,她叮嘱他安心在北京看病,还说会转些钱过去。可是赵武涛依然很坚决,因为他还怕自己攒的钱很快就花完。“那样就没法给爸看病了。”妹妹坚持不让他回,并说自己在了解北京疫情政策后,就订票过来。可她并没有想到,等到她再一次见到自己哥哥的时候。已经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而赵武涛也没有见到自己亲人的最后一面。孤身在外,无依无靠。去世前,赵武涛或许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自己的老板。然而对这位勤恳的员工,他的态度却让人寒心。下午16点13分,赵武涛在微信上电话联系老板。可对方的微信一直显示处于忙线中,于是他只好留言说:“我现在在急诊室”,老板也没有回。甚至到后来,赵武涛的意识已然模糊。医生只好用他的手机联系,老板仍旧是处于忙线当中。最后,医生发过去一张赵武涛抢救的照片。这位老板方才回了一句:“这是什么情况?”17点02分,医生再一次给他打电话,但他依旧不接听。医生无奈,只能打字告知:赵武涛病危抢救,北京没有他亲属,需要公司领导马上派人来医院。老板嘴里依旧含糊,说:我不明白你发的什么意思。正在抢救病人的医生没有功夫和他掰扯,直言:“我是大夫,我需要和你打电话说,没时间,一直打字,抢救呢。”这下,这位老板才答应通话。医生和他交谈了大概1分多钟,并且给他发送了医院地址。至于他最后有没有去,并不清楚。倒是赵武涛死后,公司的经理过来送过一件寿衣。11月4日晚上7点,赵武涛的家人赶至南苑医院。此时,赵武涛已经去世近24小时,尸体静静地躺在了冰冷的太平间。按照医院的诊断:赵武涛死因是“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而这种病,劳累是一大诱因。他出事这几天,究竟有多操劳,送过多少快递,赵武涛的家人并不清楚。但是从稍早的一部分派送量来看,他的工作并不轻松。如:10月22日赵武涛送了135件,10月23日送了150件,10月24日254件、10月25日566件、10月26日410件。自己的亲人在工作期间死亡,按理,死者所在的公司,应该好好地配合死者家人的询问。可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公司的老板一直没有出面解释。甚至,他的家人想为他收拾遗物。公司也不告诉赵武涛的宿舍在哪。直到后面几天,他们打听到是在离公司2公里左右一个公寓的三楼。可当他们前去后,却发现赵武涛的遗物都已经不见了。只剩下一床被子。而看到赵武涛家人的到来,公司经理很生气,而且还在宿舍发生了言语冲突。他们没辙,只能试图从赵武涛的同事里打听出什么来时,可却也处处碰壁。赵武涛的一名同事在微信里回复说:“不要再为难我了。”更令人无语的是,赵武涛去世第二天,他就被踢出了工作群。而他平常登录的系统APP的账号也被公司连夜注销。如此一来,赵武涛在这家公司工作过的痕迹,也在一点点消失。人情冷暖,莫过于此。赵武涛这半生,过得太苦了。活着的时候,没有过过什么好日子。临死前,也没来得及看亲人最后一面,最终客死他乡。在他妹妹的记忆中,自打哥哥做了快递员,就一直很忙。平日里想打电话和他聊聊天,他也总是说:“我正在送快递,没事的话回头聊。”赵武涛的母亲透露,自己儿子离婚后,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工作上。家里的开销,基本上全靠他。这几年,自己老伴患上胆囊恶性肿瘤,前前后后的治疗费就花了10万元左右。而这些,大多是赵武涛在负担。赵武涛的妹妹曾问过自己的哥哥,问他这辈子有没有什么追求。赵武涛笑了笑说:就是多挣钱,给爸爸看病,然后结个婚。很平凡的愿景,但对于他来说,却也是一种奢望。还没来得及实现,便撒手人寰。而对于他这样的打工人来说,死后也无保障。因为据他妹妹了解,他所在的公司只给了5个人参保,赵武涛并不在其中。如今想要去证明劳动关系,却困难重重。赵武涛的妹妹说:这两天,她通过搜索发现,他哥哥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往往很难申请工伤。而他们又是千里迢迢赶至北京,不可能一直在北京处理这件事。一来他们对相关法律法规不太了解,二来北京的生活成本也让他们为难。所以,只能先带着赵武涛的遗体回家。最后,究竟能不能申请工伤成功,不得而知。生活还在继续,这个世界上,在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依旧有无数人在负重前行。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希望当我们回头看,再多的苦和累,都值得。点亮【赞】+【在看】,人生多艰,愿我们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2022年11月17日
其他

当今社会10大反常现象,值得反思!

作者:儒风君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不知道您发现没有,社会上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怪现象”。说出来,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得了,多数人甚至还习以为常。不知是社会变化快,还是人心跟从前不一样。现如今,很多人都把日子过反了。这10大反常现象,值得我们警惕!-01-卖菜的不吃自己卖的菜,厨师不吃自己饭店的饭。有农民说:“城里人都是傻子,就爱吃孬菜。”买菜只知道看卖相:卖相好的,都是打了药的菜;卖相不好,菜再好也卖不上价。好东西都出口国外,次一点的自家留下,不好的才卖到市场上去。出口国外的食品,没有任何添加剂;国内的一看配料表,含有大量添加剂。后厨之脏,厨师自己都觉得恶心。污水横流,蟑螂、老鼠满地跑,剩油添上点新油接着用。老厨师都知道,外面的饭不干净,自己从来都不吃。-02-当今社会最大的悲哀:男不男,女不女。《西游记》里有句名言:“天无阴阳,日月不明;人无阴阳,男女不分。”男人像女人一样娘们儿,被人称作“小鲜肉”;女人像男人一样爷们儿,被人称作“女汉子”。乾坤错乱,审美畸形,阳刚之气荡然无存,各路伪娘争奇斗艳。-03-大城市里“剩女”多,农村“剩男”多在农村,数千万未婚小伙,讨不到老婆。大城市里,单身大龄女青年,泛滥成灾。大城市里“剩女”多,农村“剩男”多。农村很多家庭,生不出儿子不罢休。等到儿子大了找对象,发现村里没女孩,父母着急也没用。城里的男女更现实,找对象就像谈生意。双方明码标价,挑长相、挑工作、挑学历,有的还得挑爸妈。现在的年轻人,心里受不了委屈,身体受不了劳累。宁愿自己一个人,过一天算一天,没人为老了以后做打算。全都不肯吃亏,不愿付出,催他结婚,他还委屈。-04-养老院门口,空无一人;幼儿园门口,家长成群。有些子女,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不见得有多孝顺。父母生病卧床了,兄弟姊妹都在相互算计:谁家多出几个钱,谁家多出几个人,每个人轮流照顾几天,生怕自己吃一点亏。娇生惯养的孩子,反倒越来越多。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爷爷活得像孙子,孙子活得像祖宗。社会上到处都是“巨婴”,很多孩子从小到大,都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05-以前说谁是老实人,那是夸奖;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人过五十,关好身后的门(深度好文)

作者:格物君来源:格物读书(ID:gewuliangzhi)劳合·乔治是英国的第53任首相,他有一个奇怪的行为:不管去哪,都会随手关好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朋友很纳闷,皱着眉头问乔治:“你有必要把这些门都关上吗?”他说:“当然有必要。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生活中,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可惜的遗憾,当你太过执着,注定是一场灾难。人过五十,记得随手关好身后的门,要学会往前看,懂得随时翻篇,才会拥有崭新的生活。关上成就的门,学会归零阿里巴巴有一句土话:昨天最好的成绩,就是今天的最低要求。也就是说,昨天再好的成绩,都要把它当作零来开始。阿里巴巴能不断发展,不断攀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与它不断提出高绩效目标有莫大关系。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只拥有过去的人是可悲的。他们花了太多时间,用来回忆过去的荣誉,也就无法经营现在。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在14年运动生涯中获奖无数。有一位长者问过邓亚萍:“你的奖杯都是怎么处理的?”邓亚萍回道:“我父母把一间屋子作为荣誉室,专门放那些奖杯、奖牌。”长者淡淡一笑,说,你应该把它们都收起来。邓亚萍听了长者的话,若有所思,于是,她收起往日的荣誉。退役后,她没有留在运动场,而是将以往的成就翻篇,去了清华大学读书学习。她怀着空杯心态,一切从零开始,努力尝试和学习新的内容。从清华毕业后,她仍旧继续深造,并最终取得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从此,邓亚萍不再只是一个世界冠军,还是企业家、主持人……著名作家刘震云指出:“归零心态就是把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经拥有的一切剥除,一切归于零的心态。”学会将成就清零,能让你保持头脑清醒,才能更好地前行,不会停止成长的脚步。关上恩怨的门,学会释然自媒体作者布衣粗食曾写过一个故事。有一年夏天,我的家乡下大雨。夜里,父亲一直睡不着,觉得家里很不安全。父亲认为,我们村和溪流很近,可能因为溪水猛涨,倒灌进来。到了后半夜,父亲起来,站在门口观望,他发现溪水已经开始靠近邻居家了。父亲二话没说,就敲响了邻居家的门。过了几天,母亲责怪父亲:“你真的多事。上个月,邻居老五挖我们家的菜土的事情,你忘记了,你还去敲他们的门。”父亲说:“过去的事情,就算了。要是我不敲门,要是他们家真的被水淹了,我怎么心安?”人与人交往,要懂得“化干戈为玉帛”,仇恨终究需要化解,而不是牢记。王尔德曾说过一句话:“为了自己,我们必须饶恕一些事。因为一个人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毕淑敏上小学时,遇到过一个音乐老师。那时她大约十一岁,学校组织歌咏比赛,她很荣幸被选中。有一天练歌的时候,一位长辫子的音乐老师,突然把指挥棒一丢,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上海疫情下的致贫人群

作者:格物君来源:格物读书(ID:gewuliangzhi)-01-先从前从三个普通人说起吧。第一个:一位居家隔离的单亲妈妈,在上海背井离乡,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外边租房子住,以前都是在夜市摆摊,卖点东西做点小生意,赚钱小孩的学费和生活费。由于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所有的街道都没有人走动了,她和儿子两人已经呆在出租房,一个多月没有出去了,哎,真希望疫情早点过去,不然娘俩就要活不下去了,天天为了无米下锅发愁真的想早点出去工作,赚点母子的生活费,现在最怕孩子生病,到时候怎么办。。。-02-第二个:一个一念成佛的网友,她老公是出租车司机,这次疫情蔓延,街上每天都没有人。别说是赚生活费了,每天给公司上缴的钱,都赚不出来,都是赔着本往外掏,一家人支出都等着老公出钱,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过去,现在上有老的,下有小的,时间要是长的话,压力真的很大,生活怎么就那么难呢。-03-阿依32岁,在一家商场做销售员她所在的城市并没有封城但因为疫情的原因,几乎没有人去商场,每天到店的客人,还没有营业员多,她要每天坚持上班,坚持在门口招揽客户,每天的销售额。还不够老板给他发工资的,商场不放假,也不免租金,店里月底又要交租金了,她最怕的是,老板突然关门不干了现在一分钱也没有,出去也找不到工作不知道以后的路怎么走。-04-为什么要从三个普通人说起呢?因为他们就是身边的你我他。疫情第三年了,今年奥米克戎传染性更高,造成包括上海在内的,90余座城市不能正常生活生产,民生愈发艰辛。封城封路导致大量的中低收入者出现困难,一个个冷冰冰的枯燥数据,背后是多少家庭的悲观离合。它们的背后,是一个个有温度的家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我们每个人的身影。-05-城市是繁华的,有着各种各样的机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城市又是拥挤而脆弱的,都经不起一场严重的流感,外面的世界太无奈。赫拉利在《文明简史》中说到“由川流不息的商人、官员和朝圣者所联结起来的繁华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也是病菌滋生的温床”这些年,很多低收入人群,背井离乡涌入城市,为这个城市默默贡献者,但在生活成本的压力下,加上疫情的封锁对工作的真真切切的影响他们现在实际非常的脆弱,紧绷绷的现金流,孤独的生活,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在那默默等待明天。-06-这次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且不说那些染上病毒需要自掏腰包的家庭,就是重疫区外的一般工薪阶层和个体户,若疫情再持续一个月,两个月,不能正常开工,无法按时获得收入,将有大量的城市边缘群体、低收入阶层、高债务人群,走入艰难的“破产境地”,成为这场灾难后的“疫情致贫人群”。他们在这个庞大的城市,但又不属于这个城市;他们默默无闻的为这个城市付出,但稍有变数就会被抛弃。却无法发出任何声音。这场疫情风暴,正在猛烈的冲击着他们本就孱弱的生存状态。-07-他们有靠计时薪酬取得不稳定收入的人群,比如家政、出租车司机、修理工等,因为疫情期间业务基本停止,所以这个期间没有收入。对于向公司租借生产和运营资料的工种,比如从租车公司租赁出租车和网约车的司机,不仅没有收入或者收入锐减,如果还在合同期内,还需要继续向租车公司缴纳不菲的租赁费用。单纯依靠劳动力或技术的“轻资产”行业压力相对较少,但也损失了较大的服务收入。无法经得起长时间他们有停工停业的小企业及临时就业人员。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冗余,可以用空间置换时间,基本撑不过两个月,缺乏稳定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主要依靠临时项目取得收入的企业更是如此。没有建立长期就业关系的就业人员,也会在这段时期停发收入甚至解聘。-08-他们有小本经营的私人企业主或个体户。没有社保和固定收入来源,需要人流导入计件和灵活订单的小商小贩、小型餐饮、理发店、小型教育培训和文娱机构、农村小型养殖场和小型项目承包企业等类型,疫情解除之前以及之后一段时间,都很难有收入来源。他们如果没有足够的积蓄,或者借债经营,非常容易因为资金链断裂成为贫困人群。他们有高生活成本负担的单人就业低收入家庭。如果家庭有一个和两个小孩,全职主妇,只有一人在外打工赚钱,可能更容易因为这场疫情的生意清单、收入降低、负担加重引致贫困。-09-这个繁华的都市终将会以什么样的凄美,送走春天,迎来夏天,把一城数不尽的悲伤,埋葬在残酷的春天里?生活是具体的,再宏大的画面也是由一个个微小的像素组成。这些小商小贩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低收入人群,他们卑微坚韧默默无闻的为整个社会的运转做着贡献。当风暴来临,疫病蔓延,需要社会屏息静心倾听他们无助微弱的呼求。衡量大国崛起的,不是重器巍峨、灯火辉煌话语铿锵,而是让最微弱的个体都能感到安全、看到希望、听到回声。-10-这一场史诗级的疫病,虽然现在仍然看不到尽头,但注定在许多年后,会成为历史沉重的一笔他们有刚毕业的大学生现在流离失所,他们有失业的农民工在露宿街头,他们有新婚夫妇就可能因断贷而失去家。疫情的背后是无数人的汗水、泪水、奋斗、失败、梦想、希望和光!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他是有温度的,有情感的。我们困在疫情里了,但是困不住一颗向往自由的心,一颗奋斗的心。“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危机、瘟疫和萧条,在人类社会的至暗时刻,总有人站出来,建立愿景,经营希望,点燃未来,激发勇气。我们相信大家一起努力,定能共渡难关!参考资料:赵建:压伤的芦苇——关注疫情致贫人群,西泽研究院任泽平:宏观上是数据,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泽平宏观-
2022年4月26日
其他

人到中年,才发现:人这一生,真有因果

中年以后,越发觉得:让一个人越过越好的,不是财富,而是自己的品德;让一个家族越来越兴旺的,不是资本,而是每个人的善行。点亮【在看】,愿你永怀一颗善良之心,坐拥好风水,永远记得:人这一生,自有因果。-
2022年3月13日
其他

《肖申克的救赎》:生活是每个人最大的囚牢,唯有希望方能得救

作者:格物·立早来源:格物读书(gewuliangzhi)提起《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有些人可能没看过,但相信大家都听过。这部影片改编自斯蒂芬·埃德温·金的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主要讲述了男主角银行家安迪因枪杀妻子及其情人的罪名入狱后,与能为狱友走私各种违禁商品的埃利斯成为了朋友,安迪不动声色、步步为营地谋划自我拯救并最终成功越狱,重获自由的故事。如果去在各大平台搜索最值得推荐的高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一定位列其中。
2022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