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NCC专题论坛 | 群智感知计算前沿

2016-10-22 中国计算机学会

10月21日, CNCC2016 “群智感知计算前沿”专题论坛在山西国际会议中心湖滨华夏厅一、二火热举行。论坛主席由CCF理事、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於志文担任,浙江大学教授潘纲和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郭斌共同主持了本次论坛。


群智感知(Crowdsensing)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大规模感知模式,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它通过群体的移动性、参与性和协作性完成复杂的感知任务,实现人在回路(Man-in-the-loop)的感知系统,在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群智感知在感知方式、任务分配、节点参与激励、传输方式、数据质量、隐私保护等方面与传感器网络感知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研究挑战。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学者和IT专家开展主题报告和Panel研讨,优质的学术报告和丰富的研讨内容,吸引了近300名来自高校和IT企业的研究人员和学生到场参加。


论坛首先由於志文致开幕辞,随后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华东、清华大学教授刘云浩、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过敏意、北京大学教授张大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教授任奎和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於志文分别针对群智感知的当前进展及未来发展发表了主题报告。


马华东的报告主题为《移动群智感知网络:问题及探索》,他重点分析移动群智感知的“感知、激励、传输”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结合物联网的发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刘云浩带来了《从群智到无源:网络计算的智慧革命》的报告,他从无处不在的感知网络讲起,分享了他们近些年的一些感知应用成果,从crowdsourcing感知能力、能量到通信能力,群智感知的本质是得到非专业的专业智慧,并提出“互联与网络所带来的,不只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而是一次智慧的革命”。


过敏意作了题为《城市大数据协同计算》的报告,着重介绍了物理空间、信息空间和社会空间之间的三元空间协同感知和协同认知,阐述当前城市大数据的知识和价值蕴藏于一个“人、机、物”三元空间。


张大庆以《稀疏群智感知:一种新兴的群智感知模式》为题作了报告,针对当前群智感知中存在的“感知力量紧缺、数据收集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保证数据质量并降低数据收集成本的“稀疏群智感知”。


任奎的报告主题为《基于群体感知的室内场景重建:平面图,室内全景图,及展望》,讲述了利用“群智感知”完成室内三维建模,并详细介绍了实现的方法和过程。

於志文作了题为《信息物理社会跨空间群智感知》的报告,针对群智感知中对“智”的体现,提出利用三元空间里人与事物之间的交互发现“隐式智能”和利用跨空间感知实现更“智能”的感知,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主题报告结束后,郭斌首先总结了群智感知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贾维嘉、IBMT. J.Watson研究中心的Raghu Ganti博士和浙江大学教授潘纲发表了演讲。

贾维嘉演讲的题目是《‘朝阳群众’与群智协同感知》,他阐述了利用群智感知从事“寻找失踪儿童”和“监控突发事件”的设想和一些解决方案。

RaghuGanti发表题为《Mobile CrowdSensing: An Industry Perspective》的演讲,分享了以车辆互联为基础的群智感知成果和与新加坡海事港务局合作的群智感知项目。

潘纲作了题为“Urban sensing for building smarter bike sharing systems”的演讲,重点阐述了群智感知在构建智能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时发挥的作用。

最后的Panel环节,过敏意、张大庆、贾维嘉、任奎、Raghu Ganti、於志文和潘纲与在场的听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包括群智感知系统部署与应用、隐私保护机制、群智感知激励等问题。论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於志文供稿)


更多CNCC精彩报道请关注中国计算机学会公众号

中国计算机学会为计算领域的专业人士服务


投稿:fancc@ccf.org.cn

授权:jyang@ccf.org.cn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计算机学会


【CNCC相关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