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场 | 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翻译与教书育人理念

刘晓旭 陈瑜 文汇学人 2022-10-22


今年是陈望道先生诞辰130周年。他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为我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作出重要贡献;他也是一位学者、语言学家和教育家。近日,《共产党宣言》与中共百年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与会学者指出,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出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源。要更好地传承这份“红色基因”,将“这些珍贵的史料研究好、保护好”,加强对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党宣言》的理论阐释和学术研究,进一步深化对陈望道老校长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的解读,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普及。


【《共产党宣言》翻译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百年来,《共产党宣言》催生了中国共产党,我国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与《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有关。”正如复旦大学教授、陈望道之子陈振新所说,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翻译,《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话题,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焦点问题。

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鲁品越从中国西学东渐的三次思潮谈起,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与中国革命道路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选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勾连起来,指出《共产党宣言》带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让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格局中谋划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宁和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石丹阳的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践行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历史使命,这三大历史使命引领中国人民向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迈进,与《共产党宣言》宣布的共产党人的三重历史使命紧密契合。

在探讨《共产党宣言》意义的宏观叙事之外,更多的学者聚焦微观视角,还原历史细节,以小见大、寓理于史。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陈雁教授从探究中共一大会议究竟由谁承担会议翻译工作入手,梳理了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译介马克思主义文献的能力,中共发起人的国际视野、外国语学社的干部培养模式等问题,指出正因为有着杰出的外语能力与广阔的国际视野,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时,有能力“嫁接”东西方,有能力迅速而准确地译介马克思主义思想,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壮大的重大基础。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徐光寿分析了陈望道《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陈独秀因素,指出陈独秀提供英译本的《共产党宣言》作为翻译的主要依据,以及其同意《星期评论》提出以陈望道为翻译人选,参与了校对工作,助力《共产党宣言》出版发行。

陈望道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也是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发起者。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高维宏从1920年底陈望道担任共产主义小组劳工部长时期的工人运动理论翻译切入,追本溯源,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人群众路线,以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的初步探索。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江文君分析陈望道、《新青年》上海编辑部与中共建党的关系:由陈望道担任负责人的《新青年》上海编辑部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基础;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发起组。而后正是由上海发起组牵头组织召开了中共一大。复旦大学图书馆馆员陈丙杰分析了陈望道参与刊物《微音》的“复活”与编辑过程,理解其如何将基督教内的进步力量团结到党的周围,为1930 年代初左翼文化阵营的壮大做出贡献。

《共产党宣言》译本的各类版本考证也备受学者们关注。上海市档案馆副研究馆员彭晓亮与上海社科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高明考证了上海社科院图书馆藏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的流布,指出目前所见的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12 册藏本中,仅有上海社科院图书馆藏本是陈望道亲笔签赠本。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郭海龙探究了《共产党宣言》广饶孤本的特殊价值,指出广饶本的传奇经历是中国农民阶级直接根据《宣言》揭示的真理开展革命的缩影,证实了《宣言》中文首译本问世的确切月份。

论坛现场 陈炼摄


【教书育人理念:“古今中外法,学术中国化”】

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的光环之外,陈望道还有诸多身份:他是复旦大学首任校长,是我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还是著名的新闻教育家。论坛上,陈望道的教书育人理念也成为学者们热议的话题。“对望老的研究视角越来越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翻译观、诗学观、对望老的研究、对《宣言》的研究等,形成系统集成的研究阶段。”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李冉这样说。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瑚梳理了陈望道在新闻教育方面的工作与教育理念。黄瑚指出,在中国新闻教育史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办学历史最长、社会影响最大,对此,陈望道居功至伟。陈望道自1924 年起就开始参与复旦大学新闻教育建设,1941 年起全面主持复旦大学新闻学系工作达9年之久,把复旦大学新闻学系建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记者家”,为复旦大学新闻教育、同时也为中国新闻教育的建设作出了诸多创新性贡献。

陈望道第一位研究生、中国修辞学会会长陈光磊在《术业秉本心,为学求化境》一文中通过立志、倡新、求化三个方面,指出陈望道为中国语文的现代化、规范化和中国语言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体现了陈望道进行修辞学发展背后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价值追求。在他看来,陈望道主张的“古今中外法,学术中国化”对当下学界具有重要启迪。“我们所期待、所追求的是文化学术上国际化与民族化的接合与融通、现代性和传统性的接合与融通。陈望道先生的学术研究取向,正是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启发和导引。”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潘庆云认为,陈望道的革命生涯和语言学业相辅相成,没有对审美人生的追求,就没有陈望道《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陈望道从法科到社会学,再转向修辞学、语言学的学术路径,揭示了其背后对于推进民族国家现代文明进程的心路历程。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霍四通从语言学角度,对陈望道的翻译观进行了总结。复旦大学档案馆馆员刘晓旭从陈望道新诗创作实绩,及其与刘大白的交往出发,分析了陈望道的诗学观。复旦大学档案馆馆员孟瑶则从“陈望道与立达学会”的小切口进入,分析陈望道的教育理念。

编辑:晨文

更多推荐:


礼赞大师 | 陈望道:一位语言学家的本心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用了什么底本

宣言、《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关联

《共产党宣言》陈瘦石译本的若干考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wenhuixueren@139.com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