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画廊展览标记了不平凡的2022

王姝 99艺术网 2023-06-22


在一言难尽的2022年,展览延期、机构闭馆以霸屏的姿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上一波。与之相配合的是从跌宕起伏逐渐崩了的心态,转为无可奈何的接受和等待。


这一年中,留给画廊们的功课是前所未有的,不断更改的档期,让画廊主们练就了一身随机应变的本领——毕竟,不管有多难,日子还得继续过。虽然每个月都在期待与失落、肯定与不确定的交替循环中度过,但挤牙膏似的展览却也让大家体会到了物以稀为贵的精髓。


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奔赴艺术的热情并没有被社交距离所消磨,或许是因为,自身的不确定性让大家更趋向于构架精神世界的稳定与丰盈,在这个混乱和迷茫的世界,艺术永远是片安放灵魂的净土。


2022年,国内画廊举办的展览在数量上虽然与前些年不能同日而语,但每一场都值得被看到。




独辟蹊径的画廊周年特展


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

静水流深


自1982年在台北成立,2022年亚洲艺术中心迎来了它的四十年周年。同时,今年也是亚洲艺术中心北京空间成立的第十六年(2006~)。亚洲艺术中心为此举办了名为“静水流深”的主题特展,参展的二十余位艺术家皆为亚洲艺术中心多年来代理合作具有代表性及独特艺术面貌的重要艺术家。


“静水流深”意寓表面不动声色,胸中却有万千丘壑与人生智慧,以此为展览主题,是基于亚洲艺术中心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广当代语境下探讨中国文脉的艺术家,以及东方美学精神的探寻,以静水流深的艺术情怀持续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展览共分为三个章节——“新生”、“开放”、“无限”,以二十世纪初叶中国现代绘画变革为开端,到新中国成立;从十年风波到七〇年代末改革开放再到新世纪。以时代发展为背景,呈现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缩影。



静水流深——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 海报

亚洲艺术中心,2022



静水流深——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现场

亚洲艺术中心,2022




東京画廊+BTAP(北京)成立二十周年特展

堆叠

策展人:冯博一


東京画廊+BTAP(北京)周年特展的形式则有些不同于常规的展览模式。


2022年是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成立的二十周年。特展“堆叠”在作品入场节奏被疫情打乱数次之后,经过六周陆续、分别的接龙进场,共有17位艺术家的19件(组)作品在東京画廊+BTAP空间有序地完成了“堆叠”过程。


这种介于十分接地气与十分观念性之间的展览形式,突出体现了策展人冯博一对“强策展”的强调,正如他所说:“如果像常规的展览一样,只是找一些艺术家摆摆作品,挺无聊的,所以我老强调要‘强策展’,我规定游戏规则,艺术家要是接受,就按这个规则走,要不接受你就甭参展。”



東京画廊+BTAP2002年外景



“堆叠”海报题图摄影 摄影:高文建、赵天翔



“堆叠”展览现场  摄影:高文建、赵天翔




艺·凯旋画廊十五周年

系列特别展


艺·凯旋画廊用艺术家系列个展的形式,标记了其创立至今的十五周年。


特别展包括“杨黎明:无相之像”、“关音夫:肉眼重力”、“维尔纳·巴特纳 - 人类境遇:比拟、寓言及隐喻”、“许宏翔:错图”、“丙烯一层皮儿——季大纯近作”等。


几场展览呈现了不同代际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在创作方法和语言风格上的丰富性。其中季大纯、关音夫为艺·凯旋画廊今年宣布代理的艺术家。



  艺·凯旋画廊十五周年系列特别展海报




K空间十五周年特展

寅纪元:中国当代艺术的十个面孔


K空间以艺术家群展的形式推出十五周年特展“寅纪元”。


展览邀请罗中立、周春芽、李津、郭伟、方力钧、张大力、范勃、陈文令、尹朝阳、刘可十位艺术家参展,这些艺术家都是当代艺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他们虽然代际不同、创作视角不同、所运用的创作媒介也不同,但是恰恰是这种多元视角让观众感受到了当代艺术的丰富多元,与当下发展迅猛的世界的紧密关联。



K空间十五周年特展“寅纪元” 海报



K空间十五周年特展“寅纪元” 展览现场




国外艺术家个展


在艺术全球化的时代,跨国际、跨语言成为了一种不可回避的“趋势”。在文化流动的大环境下,艺术与艺术之间的交流也并没有因为病毒造成的交通阻断而陷入僵局。同时,在日益蓬勃的中国艺术市场和藏家强大的购买力加持下,越来越多的国际艺术家进入到中国的画廊系统中。除了国际画廊在中国地区的空间持续推出国外艺术家展览外,中国本土的画廊也在积极拓展与国外艺术家的合作。在今年画廊举办的国外艺术家个展中,很多均为艺术家在内地画廊的首展。



乔瓦尼·欧祖拉:风之痕

托⽐亚斯·雷⻉格:我是我 - 除⾮假装⾃⼰是她

常青画廊北京空间


常青画廊在2022年年初呈现的意大利艺术家乔瓦尼·欧祖拉个展《风之痕》,让被疫情限制出行的人们在画廊里踏上了一段抵达诗意远方的旅程。


乔瓦尼·欧祖拉将常青画廊转化成了一个岛屿, 并将远在西班牙加纳利岛上的星空和大西洋的海面搬到了这座三层楼的空间。观众进入一场旅程,历经大西洋小岛上的日出与黄昏,历经时间之风吹过生命。



“风之痕”展览现场, ©️艺术家与常青画廊,摄影:董林



展览“我是我 – 除⾮假装⾃⼰是她”是德国艺术家托⽐亚斯·雷⻉格在常⻘画廊的⾸个个展。受疫情影响该展览于今年6月份先以预展的⽅式举办,艺术家在欧洲创作的所有作品于9月份抵达中国后,才正式举办了开幕式。


展览着重于⾝份和镜像的概念,并试图融合两种元素。画廊空间中所呈现的作品展⽰了两个⾝体之间的关系,它们如何相互作⽤并成为⼀体,以及这种关系的意义。
此次展览展⽰了⼀系列作品,其中包括⼀座为常⻘画廊北京展览特制的巨⼤暹罗灯塔。作品中体现的⼆元性贯穿于所有展出的系列,从连体灯塔到⼀层的炫彩厨房,再到画廊顶层的炫目酒吧。



“我是我 - 除⾮假装⾃⼰是她”, 常青画廊北京展览现场

©️艺术家与常青画廊,摄影:董林




安尼施·卡普尔个展

朱利安·奥培个展

里森画廊北京空间


位于北京市区东北部顺义区天竺保税区的里森画廊北京空间在今年呈现了两位国际艺术家的个展项目,分别是安尼施·卡普尔个展和朱利安·奥培个展。在画廊多年来不遗余力的推介下,这两位艺术家在中国艺术圈里算的上是老面孔,但今年在里森画廊北京空间的个展,突出表现了两位艺术家不为大家所熟知的新面貌。


作为里森画廊在北京的首个永久空间的揭幕展,安尼施·卡普尔的一系列全新绘画作品引领中国观众走进了艺术家的另一片精神圣地。本次展览是卡普尔在里森中国的首次个展,也标志着他再度回归中国。



安尼施·卡普尔个展现场,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8月20日 - 10月30日© 安尼施·卡普尔. 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11月19日,朱利安·奥培在里森画廊北京空间的首次个展开幕,呈现了一系列2022年创作的全新作品。本次展览通过不同媒介呈现奥培最标志性的艺术元素和突出他使用的全新技术,展出作品包括风景灯箱、全新不锈钢人体雕塑系列,及以 LED 动画、乙烯基和马赛克瓷砖呈现的舞蹈人像,它们共同彰显艺术家对当代生活体验的持续探索——无论这种体验是发生在城市、乡村还是虚拟世界。


除了我们所熟悉的扁平化风格,朱利安·奥培首次呈现了一系列全新的立体作品。这些由不锈钢管组合拼装而成的如真人般大小的雕塑散落在画廊的南侧展厅中。它们或坐立、或卧躺,形态悠闲。这些雕塑虽然与写实雕塑相距甚远,但却有着有机体的情绪状态。这批立体作品是朱利安·奥培的最新创作,也是首次向公众展出。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 朱利安·奥培 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弗朗西斯科·罗德里格斯

空白空间


弗朗西斯科·罗德里格斯于空白空间的首次个展“城市与狗”2022年11月5日于空白空间(顺义)空间开幕。弗朗西斯科·罗德里格斯1989年出生于智利圣地亚哥,现生活工作于伦敦。


罗德里格斯的绘画创作像是其智利生活经验、现代拉美文学、西方绘画传统以及东方视觉(尤其是浮世绘以及动漫)的奇妙融合体。在他那具有强烈叙事倾向的绘画中,挣扎于成长困境的少年们总是在狗狼暮色之时开始躁动,歇斯底里症候则如瘟疫般在人群中迅速蔓延。



弗朗西斯科·罗德里格斯

墙后的男孩,2022,布面油画,230 × 200 cm

空白空间



弗朗西斯科·罗德里格斯

操场,2022,布面油画,170 × 420 cm

空白空间




雷诺·奥德霍恩中国大陆首展:1.65

BlueriderART上海·外滩


2022年10月29日-12月25日,BlueriderART上海·外滩呈现了荷兰艺术家雷诺·奥德霍恩个展“1.65”,此次展览是雷诺在中国大陆的首展。


雷诺以构筑空间的极简雕塑著称,通过数十年实践在雕塑和非雕塑之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展览全面呈现了艺术家基于“视觉灭点”的雕塑美学,以其代表作、最新作品和手稿,引领观众经由透视空间步入深邃诗意的精神世界。



雷诺·奥德霍恩个展“1.65”展览现场,2022 年,Bluerider ART 上海·外滩




恩里科·巴赫个展:100/100

偏锋画廊 北京

策展人:方志凌


“100/100”是德国艺术家恩里科·巴赫在偏锋画廊举办的第三次个展,呈现其2020年以来的创作。


恩里科·巴赫出生于1980年,在他的创作中,几何抽象艺术显示出了其自身的魅力——一种纯粹的、视觉的力量。他主张用冷峻的线条和干脆的几何形状来构筑画面,也善于借由这样的方式在绘画中不断突破画面与边界之间的局限和张力。



恩里科·巴赫“100/100” 展览现场

偏锋画廊




西方艺术家系列个展

池社 上海


池社在今年举办了数个国外年轻艺术家个展,从安娜·帕克到劳伦·奎因,均为近两年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热度持续上涨的超当代艺术家。



Objects for Comfort in the Afterlife - 多米尼克·冯 (Dominique Fung)

展览现场,池社,2022.12.17 - 2023.1.15



STOPOVER - 路德维克·恩科斯(Ludovic Nkoth)

展览现场,池社,2022.11.7-2022.12.10



Sagittal Fours - 劳伦·奎因(Lauren Quin)

展览现场,池社,2022.9.24 - 2022.10.31



Anna Park(安娜·帕克)同名个展 

展览现场,池社,2022.9.2-2022.9.18




法比安·梅洛:墨道法

HdM 画廊 北京


“墨道法”是法国艺术家法比安·梅洛在北京的首个个展。此次是继2011年群展后,艺术家与画廊的第二次合作,展出十余件纸本作品及两件雕塑。


法比安·梅洛1981年生于法国。以墨水和铅笔绘制极其精细的画面,这种个人化的语言风格始终贯穿在法比安·梅洛的艺术实践之中。艺术家不断敲打自身的绘画技巧和思考维度,使其创作变得更为宏大、细致且富有想象力。与笔触粗旷肆意的巨幅作品相反,梅洛的作品与观众是亲密无间的,需要我们走近再走近,细细去观看。



法比安·梅洛“墨道法”展览现场

©HdM GALLERY




多萝西娅·里斯 - 汉姆:巴别图书馆

户尔空间 北京


此次具有回顾性质的展览是里斯汉姆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展品跨越这位德国艺术家三十年的职业生涯。“巴别图书馆”将户尔空间改造为一间实验性的图书馆。展览呈现的灵感来自西班牙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的同名短篇小说,该小说将宇宙描述为一个完全由六角形房间组成的图书馆,里面摆满了生活必需品和四面书架墙,包含的内容由22个字母和三个标点符号构成,其中有无穷的变化。在这些难以理解的文本中,可以找到世界上所有伟大书籍的内容。就像博尔赫斯图书馆里的书一样,里斯汉姆的作品在连贯与不连贯之间的空间中运作。



“多萝西娅·里斯-汉姆 巴别图书馆”,展览现场

图片摄影:海洋

户尔空间,2022





艺术“老”将们的“新”面貌


2022年,在90后、甚至是00后艺术家不断涌现的同时,很多业已功成名就的老将们也在各地的美术馆、画廊里呈现其创作生涯的回顾展或者新作展。新科技的发展、国际艺术环境的变化,以及三年疫情催化的心态上的新旧更迭,不仅影响了年轻艺术家们的思考角度和作品面貌,也让老将们在不断深耕其稳固的作品系统的同时,持续迸发鲜活的创造力。



李津:“大荤”走向“大素”的转变之机

站台中国

学术主持:汪民安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在今年6月份推出的艺术家李津同名个展“李津”,对其最新工作进行了呈现,这次展览也是李津与站台中国的首次合作。


在这个最新展览中,李津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虽然在《饮食男女》和《春之歌3》等作品中,依然能看到一些活色生香的大荤之物,但其密度与品类却远疏于李津此前的作品,且有更多素菜与蔬果的形象穿插其间。同时,寺院和罗汉题材的作品,也对应了艺术家在这一阶段中,心理和精神上的变化。



李津,禅院之夜,34 × 34cm,纸本设色,2022



“李津”个展现场

站台中国




赵半狄的文艺复兴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总部空间

策展人:崔灿灿

特邀策展人:高远


今年9月份,“赵半狄的文艺复兴”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总部空间开幕,展览除了展出赵半狄最为人所熟知的“熊猫”形象题材作品《盔岛》之外,几幅赵半狄的绘画作品,让观众看到一位天才画家的“回归”。作品分以风景和人物为主题的、两条不同的绘画线索,也在并置着过去与未来的平时时空穿梭间,构成了赵半狄笔下独特的精神张力。



“赵半狄的文艺复兴”展览现场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总部空间,2022



“赵半狄的文艺复兴”展览现场作品—— 《伊甸园的小径》,布面油画,80 × 60 cm,2022




岳敏君:拈花一笑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香港空间

策展人:陆向怡


2022.3.24至4.30日,岳敏君个展“拈花一笑”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举办,展览不仅呈现了岳敏君经典的“笑脸”系列,还推出自疫情肆掠以来,岳敏君全新创作的“花”系列作品,艺术家用绚烂至极的花朵代替了以往大笑的脸。这是岳敏君沉淀近十年的首次香港重要画廊个展,也是艺术家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首度合作的个展。


2020 年,岳敏君在中国⻄南边境的云南春城生活了几个月,也许是这个盛产鲜花的城市穿透了疫情阴霾的罅隙,为艺术家带来了灵感,岳敏君做出了重要的突破,创作了一批“花”系列作品。



“岳敏君:拈花一笑”展览现场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香港空间




汪建伟:行于泥浆

没顶画廊

策展人:陆兴华


展览中,我们能够看到那个“熟悉”的汪建伟,正用某种“新鲜”和“陌生”的方式继续排演着脱轨的惯性,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说:“基于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我从一开始就抛弃了自己以往处理材料的方式,因为只有艺术家为自己建立难度,你提到的艺术语言才会出现。一味为语言工作的艺术一定是失败的。”



汪建伟,“行于泥浆”展览现场

没顶画廊,2022




薛松:非常道

香港季丰轩画廊


展览展出的“法自然”系列是薛松从2019年至今主要创作的一个系列作品。通过这个系列,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些不一样的薛松。


“法自然”出自《道德经》“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意指宇宙天地间万物运行均遵循 “道”,即世界的本源,亦即规律本身。谈到这一系列的创作背景时,薛松提到,疫情带来的停滞,反而让他平静和松弛下来,也因此将目光聚焦在了更为广大的空间——自然之中。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对抗、矛盾、因色彩的反差所带来的激烈节奏感,演变为了一股平静画面下涌动的内在力量。画面的叙事性亦随着非具象图像的形成而消散,在介于似与不似、有形与无形之间,薛松触及到的似乎是天地运转、自然之道的某种内在规律——自然而然,周而复始、往复循环。



展览现场图,《非常道 — 薛松近作展》,季丰轩画廊

2022年9月6日至10月15日

图片来源:季丰轩,©2022 KWAI FUNG HIN




沈少民:尺度

美成空间

策展人:朱荣远


9月,深圳美成空间推出“尺度”沈少民个展,展出的作品均为沈少民于2022年创作的系列新作。


沈少民以《尺度》为题创作的系列新作品,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尺条,通过编织重组,解构了尺作为标准的唯一性,让尺无法再度量,无法再作为熟悉的标准。作品对习以为常的标准提出质疑,颠覆既定的规则进行重组,也有作品将身边的物件进行拆解或重组、再度量,在分寸间让观者的视觉延伸为疑问或联想。



“尺度:沈少民个展”展览现场

美成空间,2022





新锐辈出 90后的多样化


对年轻艺术家的关注和培养在当下已经成为艺术圈的共识,当80后陆续步入四张的时候,“年轻艺术家”这个标签,也开始迭代为90后,甚至是00后。


电子色、网络化、时尚消费、科幻散文和全球身份……这些在90后艺术家的作品中所凸显出的特征,成为与前几代艺术家作品面貌的显著区别。这种区别,很大程度上源于90后艺术家成长的社会情境与创作情境的改变。虽然目前对于“90后艺术家”这一概念的提出和特点归纳,可能还有些为时过早,但在90后艺术家作品中反映出的创作方法和审美角度逐渐成为了当下无法忽略的一种文化现象。



费亦宁:飞飞的网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策展人:杨鉴


今年10月,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开幕的 “费亦宁:飞飞的网”是出生于1990年的艺术家费亦宁的首次个展。


费亦宁的创作媒介涵盖动画、影像、雕塑等。艺术家通过推想叙事结合荒诞与真实,探索后人类时代背景下可能的另类生存状态。本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近年创作的6件影像作品和12件/组雕塑作品。



“费亦宁:飞飞的网”开幕现场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22.10.27-2022.12.15




蔡坚:Holdhold&Holdholdhold

李汉威:新绘画

没顶画廊 上海


“Holdhold&Holdholdhold”是艺术家蔡坚在没顶画廊举办的首次个展,呈现一系列全新雕塑作品。


蔡坚,1993年出⽣于广东潮州,他的艺术实践涉及绘画、雕塑和装置,从对材料、对象以及对绘画过程中重复⾏为的关注出发,拓展到对波普艺术和流⾏⽂化的研究,通过对⽇常物件和⽂化符号的反复描绘,展开对材料、图像和当代视觉的探索。



“蔡坚:Holdhold&Holdholdhold”展览现场

没顶画廊,2022.9.4-10.23



李汉威出生于1994年,他的创作善于使用商业广告的形式进行隐喻,展示了图像传播方式的多样性,针对互联网经济的各种特征,描述身份与品牌之间的复杂关系,拒绝让算法制造广告。



“李汉威:新绘画” 展览现场

没顶画廊,上海,2022.9.4-10.23




侯佳男:不要温顺地走进那片森林

ArtDepot艺术仓库


侯佳男1992年生于吉林省,201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201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


本次展览是一次对消费社会与虚拟空间的观察与反思。媒体技术带来的平面化让我们对“物”的理解趋于为对图像的敏感,而当图像臣服于用户的主观愿景时,人们的认知发方式则发生了改变,以快节奏的的思维消解着如喷泉般繁杂的信息。



侯佳男“不要温顺地走进那片森林” 展览现场

2022.6.16 - 7.16,ArtDepot艺术仓库




郭宇剑:危险同谋

ARCH GALLERY 拱形画廊 长沙


展览由三个章节组成,分别是:

Ⅰ. 臆想(Fan-tasy)、Ⅱ. Un Plateau( 一个高处的平地)、Ⅲ. 剧场(Theatre),三组章节坐标式地呈现了郭宇剑的创作脉络。


郭宇剑出生于1992年,他的创作通常关注神话和个⼈记忆,偏好使用轻薄细腻的技法来营造浪漫绵延的画面氛围。



郭宇剑“危险同谋”  展览现场

2022.08.06 - 10.09,摄影:ARCH GALLERY




雷京金:大象对话

穹究堂 北京

策展人:阿燊


雷京金出生于1998年,他的作品侧重于“人”,通过绘画的形式,结合不同的材料,探索和表达人最真实的一面。即一个人介于专注与放空之间“游离”的精神状态。其作品所探讨的是“本我、自我、超我”中最隐匿、最远离社会属性的“本我”。此次展览为雷京金的首个绘画展。



雷京金,《矛盾》,2022,布面油画,105 × 85 cm

图源:穹究堂





要学术,也要好玩儿


互联网经济带来的网红文化效应日益蔓延到了艺术领域。近两年来,随着各个艺术机构掀起“沉浸式展览”与“网红展”的热潮,到美术馆、画廊打卡似乎已经成为时下年轻人的一种时尚,而一些“画风”时尚鲜明、注重观者体验,以及自带网红光环的展览也引得追逐潮流的文艺中青年们趋之若鹜。在这个时代,对于艺术展览究竟是继续保持晦涩高冷,还是要更接地气,似乎并不是画廊本身所决定,由新一代的年轻艺术家、观众、藏家群体所代表的审美转向,对应的是新的信息传播形式所带来的对新的感官体验的需求。



庞宽:拜拜迪斯科

星空间 北京


音乐人新裤子乐队主唱、艺术家庞宽4月23日在798星空间开启了“拜拜迪斯科 庞宽14天不间断直播”的行为艺术活动。仅仅两天,就已经有近300万人的观看和点赞。


乘着网络时代新媒介直播的热潮,这场行为艺术展变成了疫情困顿时期的一场全民狂欢。当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严肃且稀松平常的日常生活也即被赋予了怪诞和讽喻的味道。


戏剧性的是,在直播的第二天,场馆被封,直播的第三天,开始做核酸。这场行为艺术在与现实环境的交叉下,成为了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表演,但同时也因为不可预测和不可抗力而更加完整了。



“庞宽:拜拜迪斯科”直播截图

星空间,2022




徐震®个展《走神》

香格纳上海


这个不能被严格意义上定义为“展览”的展览,更像是在社交平台上的一次随意的聊天。展览中所有的作品,均已脱离了绘画的概念本身,而看上去只是用了绘画的材料,对社交媒体上聊天对话框中的虚拟交流转译为抽象、纯粹的图像。正如鲁明军所说:“在徐震®的新作中,我们同样感受到了纯粹的形式,同样领悟到了没有穷尽的历史性,这种历史性,蕴含在画面笔触和雕塑局部的每一处褶皱,和时间的每一个瞬间之中。”


这些绘画作品只是展览的一部分,《走神》作为由徐震发起的当代艺术项目“信号”在香格纳上海的展览现场,艺术家还将持续向全球的观众赠送他创作的近似手机尺寸的“激情”系列绘画。每个收到绘画的观众也将应邀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展示此绘画,从而形成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出现在互联网自媒体平台上的“画展”。项目自2022年启动,已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以及国内开启。



“徐震®:走神”展览现场

香格纳上海,2022



图片来源于小红书用户“Fiona兜兜妈”




文中图片来源 | 各画廊官微




end



往期回顾 / REVIEW


  1. 2022全球艺术市场坚韧,明年将如何更新与再造?

  2. 被“限流”的2022年,国内美术馆的多样化生态

  3.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石虎彩墨

  4. 嘉艺术成都首展开幕,亚洲当代艺术名家齐聚一堂

  5. 艺术无性别,女性如何才能更显性的存在?

  6. “镶钻”的80后艺术家?作品凭什么卖这么贵?

  7. 陈沛岑:拍卖的挑战在于该推介怎样的作品吸引藏家入场

  8. 萨勒曼·图个展:让那些不被看到的人,成为可见

  9. 尹秀珍:“无处不在”的温度与记忆

  10. ART021“返场”:一次艺术界的危机管理

  11. 梁铨×吴杉:橘和柑皆甘之于口,但细味不同

  12. 3.61亿!中国嘉德秋拍二十世纪及现当代艺术专场成交火热


99ART

当代艺术收藏投资专家

长按上方二维码,轻松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