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潮流艺术的创作与市场:多元视角下的解读与探索

99艺术 99艺术 2024-01-10




2023年10月14日下午13:30-15:00,由T&ARTCON上海潮流与艺术博览会和99艺术共同主办的主题论坛“潮流艺术的创作与市场:多元视角下的解读与探索”在上海中国船舶馆举办。


论坛邀请到当代艺术家、窗画廊创始人冯彬,95后藏家、潮流厂牌「暗壳 IMCOOL」主理人、T&ARTCON创始人江书洋,AWHITE 毛绒艺术创始人金宇航,HOTDOG品牌总监、EMBER DESIGN STUDIO主理人蒲瑞,VBS拟人品牌总监赵婷参与论坛,共同探讨在当下的时代语境中,潮流艺术的发展与未来。



按嘉宾发言顺序排序



一、品牌的故事:


1、对潮流艺术的兴趣缘起何处?在艺术创作和品牌创立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赵婷


论坛现场

VBS拟人品牌总监赵婷



VBS拟人是一个数字身份平台。本着Web 3.0和元宇宙概念,我们平台具有更好的流通性特点,可以接入任何品牌的小程序、官网、APP,实现我们的玩法。同时,我们也会做很多联名合作。




江书洋


论坛现场

95后藏家、潮流厂牌「暗壳 IMCOOL」主理人、

T&ARTCON创始人江书洋


如果大众想去学习和了解当代艺术,潮流艺术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而且会比当代艺术有着更广泛的受众人群。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创办了潮流艺术博览会。在刻板印象中,很多人认为“潮流”就是潮玩,实际上并不是。在我看来,潮流艺术能够将当代化的理念和先锋的态度与生活产生更多的连接。所以,我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潮流艺术,将艺术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实现艺术的进一步破圈。艺术圈需要有潮流的力量,同样的,潮流也需要有艺术的个性和高度。




蒲瑞


论坛现场

HOTDOG品牌总监、

EMBER DESIGN STUDIO主理人蒲瑞



潮流艺术虽然是为大众降低了艺术的门槛,但并没有降低质量。我在英国本科学的是纯艺,我最初喜欢的艺术家是安东尼·葛姆雷,安尼施·卡普尔这种类型的。但是后来发现,对于我们年轻一代的艺术爱好者,想收藏他们的作品,门槛非常高。但相比顶级当代艺术作品,我觉得潮流艺术会更容易起步。


我所在的公司HOTDOG是一个数字潮流艺术平台,其中一项重点业务就是将潮流艺术通过NFT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这其实也是在降低门槛,让任何人都可以玩艺术,而不是一定要进入到严肃的解读、认知才能走进艺术。基于互联网精神,我们涉及的面很广泛:潮流、服饰、时尚再到数字艺术藏品;今年我们也在尝试做实体的落地,依托“虚实结合”的品牌理念将线上的数字潮流艺术与线下实体场景相结合。最近的两个比较出圈的热点事件:一个是DNA音乐节,我们是冠名赞助商;第二是我们独家冠名了LGD电子竞技俱乐部。我们与这两个品牌的合作,除了在线下的品牌赞助之外,也和对方品牌一同打造在我们平台HOTDOG潮流元宇宙世界中的虚拟空间“映射”,即我们在做Web 2.0转实体的过程中,也在思考未来的酒吧、音乐节如何与新技术、潮流元素结合,以此来突破本身的桎梏,打破单一属性。潮流本身其实是一种风尚,让年轻人在多领域的交互中找到一种新鲜感,所以,我们平台的理念,简而言之就是好玩、有趣。



冯彬


论坛现场

当代艺术家、窗画廊创始人冯彬



我想先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谈怎样看待潮流艺术。今年3月,我参与了在西安举办的一个名为“Web 3.0时代,现当代艺术家如何进行身份认同”的论坛,以艺术家的身份参与其中。在思考现当代艺术家如何参与Web 3.0的创作过程中,我发现这个时代对艺术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掌握更多观察这个时代的工具,如Chat GPT、AIGC等。


我们深入研究了AIGC对当代艺术家的影响,发现许多同行对AIGC的介入持有异议,他们认为AIGC干扰了艺术的创作过程。然而,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拥抱科技,并采取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它,就会发现科技深刻地改变了创作方式,使艺术家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并催生了新的美学形式。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艺术家参与到现当代艺术的图像脉络梳理中。每一次科技进步和工具更新都为艺术行业带来新的可能性。通过新科技和工具的开发,更多人能够参与到无门槛的创作中,将审美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这将会为艺术创作带来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视野,使艺术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领域。



金宇航


论坛现场

AWHITE 毛绒艺术创始人金宇航


AWHITE毛绒艺术是一个纯白色的毛绒玩具品牌,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定位最高的毛绒玩具品牌。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将毛绒玩具定位为奢侈品,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空白。


同时,我们在做AWHITE毛绒艺术的过程中也发现,毛绒玩具本身具有雕塑作品的功能。比如说,将它放在一个家居环境中,会改变这个空间的氛围,从这个角度来说,与绘画、雕塑的作用是一样的。


我们在做这个品牌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即当代艺术的产品化表达。什么是产品化表达?其实就是如何突破当代艺术的固有边界。


同时,我们做的不仅仅是突破,还有如何将艺术品量产化。一件与一万件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中很大的困难在于要涉及到供应链、产品化表达等等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跟一些艺术家、音乐家进行过联名合作,比如方文山老师;也在探索跟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博物馆进行合作。我们马上要推出跟敦煌美术研究所合作的形象。我认为,AWHITE不仅是一个品牌,也是一个平台,可以承载我们的各种想法。




2、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一个艺术IP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从艺术传播与传承的角度来说,什么样的IP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IP?



蒲瑞


做品牌的一个难点在于可持续性。我想举个例子,我们最近跟陈冠希的CLOT 20周年做了一次联名,总共合作了10个SPU,上线不到4分钟售罄。


在展览上陈冠希谈到他做CLOT 20年的感触,他说:他做CLOT这件事本身,是在逆着这个时代生长。这句话对我也很有启发。我觉得,一个IP能够长久做下去,并不一定是因为它具有某种特质,而是在激流扑面而来的过程中,始终像礁石一样稳固而坚持。一个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IP,一定是基于主理人的坚持,让这个品牌在时代的洪流中不退缩,即使是受到质疑或者遇到瓶颈。而我们也十分期待,并且非常欣喜地看到,HOTDOG能够在CLOT20周年的时候以这样的角色参与进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为CLOT品牌注入了一些来自HOTDOG数字潮流艺术的“品牌基因”。也许再过几年再次回溯过往,HOTDOG也真正为了CLOT——这一如此成功的品牌IP的延续提供助力。



论坛现场



赵婷


我们做数字身份,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IP。在我们自己的APP里有700多个SPU,用户可以随便变换妆容、服装和各种配饰,打造属于自己的数字身份和形象。为什么我们能够有持续性,我觉得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一直坚持在打造一种奢侈品的质感,以及非常出色的视觉输出。VBS是周杰伦和奈雪联名合作项目的唯一数字合作方,我们VBS的人物是以周杰伦的形象出现,穿着红色的“范特西”服装,整体视觉和质感都非常具有VBS的统一风格。所以我认为,高品质和好的流通性,是一个IP能够持久的关键因素。



VBS拟人 APP中的数字形象




江书洋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搞清楚“潮流”的含义开始。潮流虽然更多的是聚焦当下,但并不代表没有时间的积累。潮博会的展商中,有一个是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做自己的品牌,至今13年了,才逐渐被大家看到,并了解到这个品牌的核心价值。所以我觉得,IP需要时间的积累,在坚持的过程中才能捕捉到时代的精神,实现迸发。当然,这其中也会经历潮起潮落,像耐克、阿迪等等经典品牌,在近几年也受到了国潮的冲击。但是经典之所以能称之为经典,在于落下去之后还会起来。在艺术领域,很多流派也经历了时间和历史的轮回,像印象派,在当时的时代也属于潮流,但在历史的维度中看,这些从潮流成为了经典。所以,潮流并不代表稍纵即逝。



2023 T&ARTCON上海潮流与艺术博览会



冯彬


我将美国八年观摩当代艺术后的经验带回中国,来到景德镇并在那里停留了四年。这段时间里,我每天都专注于创作工笔画,试图将我的个人IP与在地文化相结合。我思考着如何将在地文化重新融入我的美学表达中,以重新认同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让我的工笔画具有当代特色,并向世界呈现。


我们也与一些品牌展开了合作,比如今年年中与Hogen共同举办了一场元宇宙的虚拟展览;目前正在与Swatch合作,计划于明年推出生肖系列手表。通过这种联名方式,我们希望通过我的IP让大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时代的融合所诞生的美学敏感点,让更多人重新回到中国传统创作的领域中,让在地文化走向世界。



冯彬

《万国博览系列|西装人舞》

数字藏品,10305 × 7794像素,300 dpi,版本唯一,2022



金宇航


IP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很多元素组成,在我看来,其实IP长什么样子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很好的产品形态去承载它。现在市面上大量的动漫形象、IP形象是以手伴的形式流通,这种形式当然可以,但我认为在当下发展的过程比较难。


一个IP能够持续有活力,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能给到大家真正实用或者是收藏的理由,单纯只是一件小雕塑或者摆件,是不是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还很难讲。一个IP不仅本身品质要足够过关、要有识别度,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好产品的表达。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平台的手办通过换一换颜色、配饰,推出一些不同的系列,这种比较常规的做法有它的优势,但是缺陷也很明显,竞争力也比较薄弱。所以,我觉得,一些想要从事IP或者衍生品行业的朋友应该注意的一点是,你的产品一定要有一整套的设计语言,同时要具备不容易被别人抄袭的独特之处。同时,从市场的角度来说,IP的定价、受众,与同类品牌竞争点在哪里,都是要考虑的,所以我认为做IP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兼顾很多维度,才可以使得这个IP在竞争中存活下去。



AWHITE全新全家福




3、在互联网科技时代,潮流艺术的传播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哪些新的形式和平台玩法可以为艺术家、品牌和潮流艺术消费群体带来更为便捷的交流和实现销售的可能性?



赵婷


“传播”这个词对于VBS来说是一个关键词。我们的流通性特别好,也符合当下的经济国情。我们其实也在不断地摸索怎样让中国的数字产品变现的商业逻辑。VBS发展的两年间,每一个代码写下来秉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流通性”。我们可以接入不同品牌的平台,并且可以一键生成非常炫酷的视频,便于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我们也在对标国际上专门做虚拟身份的公司和品牌,希望在中国可以让这种数字身份的玩法流通起来。当然,这里面也会遇到本土化的问题。比如,我们做了很多球鞋,会根据每一个单品专门拍一组视频或者一组海报,用我们中国人能看得懂的形式来做。VBS现在做的,就是不断地思考和尝试怎样把国际上的玩法带到中国,并且符合中国的国情,这样才能有更强的传播性和流通性。



VBS拟人

2023 T&ARTCON 展位图



蒲瑞


刚才说到,做潮流品牌的态度是要逆流而上,不能因为潮流的风口变了,我们就跟着变或者放弃。但其实在商业模式上,我们要求的是顺势而为,要跟当下的年轻人站在一起。有的时候品牌思维会高高在上,因为每个主理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有自己的喜好,但做品牌如果只顺应了个人的喜好,往往你的品牌会成为自己的一个后花园。


我们的平台目前有大概三千万左右的下载量,日活在50万左右。基于这些用户基数,我们可以把线上用户带到线下,让他们切身体验更好玩的场景,而这些用户大多是Z世代的年轻人。我们冠名赞助的DNA音乐节创造了单天人数超过4万的记录,是目前音乐节历史上单场人数最多的。我们看到有大量的线上年轻用户来到线下,早晨6点就在现场排队。这些用户本身也是潮流的用户,他们喜欢的东西很多元,可能并不只是潮流艺术,但通过与他们面对面,我们可以把一些品牌和IP呈现给他们,他们也是HOTDOG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品牌资产,我们在为他们提供数字潮流艺术的同时,他们也给了平台自身很多启发,所以我们平台的各种业务的玩法也在逐步迭代创新。



HOTDOG与潮流音乐节合作活动现场




江书洋


我一直秉持1+1>2的原则。潮博会是一个传播的渠道,今年,我们不光是呈现当代艺术,还有潮玩、卡牌。我们把不同的圈层聚集在一起,其实就是在实现相互破圈和引流。做品牌需要有足够的包容度与自己的核心价值,在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包容与之相关的一切内容,才能实现更大的破圈。潮博会比较年轻,未来还有很多成长和发展的可能,我们也会非常包容地看待任何评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冯彬


在传播艺术方面,我认为有两个关键方向:公域和私域。在留美期间,2013年,我与两家顶级的美国画廊签约,并通过他们所建立的Instagram账号拥有了80万的粉丝。回国后,我与蒲瑞交流了有关中国自媒体如何推广艺术家的问题。蒲瑞向我推荐了一些画廊和正在进行的知名项目,后来我发现大家都通过一些联名及合作的形式来实现更广泛的传播。


以前,我们有60多位艺术家所共享的一个500万粉丝的群体。今年,我们进行了一次1.7亿粉丝的流量池融资,希望能更好地推广我们的艺术家和作品。在这个流量池中,有许多行业领袖,其中一些与艺术界高度匹配。我们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来传播我们的艺术家和作品。我认为,这是当下运营平台的基本思维方式,将公域和私域整合起来。



论坛现场



金宇航


就AWHITE毛绒艺术来说,我们走的路线跟其他潮流艺术不太一样,我们90%以上的曝光都是在线下。我们在全国一线城市最好的商城里都有售卖,比如全国的SKP,全国的万象城,三里屯、国贸最好的商场。我认为虽然说流量越大越好,但也存在一个精准度的问题。如果不精准,流量即便很大也很难转化成切实的价值。


从做商业品牌的角度来说,引领大众审美的力度不能太大。自己的审美不一定匹配大众的审美。我认为当代艺术也是这样,作品需要有独立性,但也要考虑时代的审美特点。


另外,作品需要在一个稳定的设计语言框架内进行,这样能够保持品牌的识别度。我也看到大量的品牌在联名过程中会在取舍方面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合作方是个非常强势的人,如何坚守我们自己的设计语言就会变得比较难;或者对方是一个流量明星,但是没有自己的设计语言,那么联名的产品或者作品如何具有我们两方的特点,也会是个问题。所以,在这些过程中都会考验品牌、IP的设计能力,以及对潮流的理解程度。



二、潮流艺术IP与市场

 

1、如何看待潮流艺术IP和流通的在地性问题?


冯彬


2018年,结束了Art Basel的参展以后,我回到中国,在景德镇创办了一个陶瓷工作室,并在那里度过了两年多的时间。直到2021年7月,我加入了和平饭店的艺术驻留项目,才返回上海。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着作为一名中国艺术家,应该如何前进。


当时我正处于创作的困境,于是利用展览间隙回到中国,拜访了许多诸如苏绣、汉绣、余江的灯雕和金坛的铜艺等传统领域的工匠大师工作室。我了解到这些传统工匠在传承中所面临的困境,包括如何与当下的时代产生连接。这给了我一些启示:作为中国艺术家,我应该如何与这个时代相适应?如何通过作品与时代展开对话?


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离开西方的创作环境,不再依赖代理画廊,重新回到中国,几乎可以说是从零开始。我通过继承一些传统技法,重新磨练自己的当代艺术创作语言。这是一个身份追溯的过程,也是当代艺术家在当下生活中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2023 T&ARTCON上海潮流与艺术博览会现场


赵婷


我之前做过很多潮流单品或项目的发售,分享一个例子,sacai在各个国家都会做一个单独的系列,跟他们日常的四季服装完全不同。当时我们在中国配合着Chitose 老师的团队一起做了“你好 sacai”。我们在北京做了很多跟北京胡同文化相关的活动,比如在胡同里下棋的老爷爷旁边会有穿着“你好萨卡伊”系列服装的模特走过去。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本地的、民族的,其实就是世界的。


再比如藤原浩的“便利店”项目,从产品包装到店面空间,藤原浩打造成了便利店的样式。看起来是一包薯片,打开以后里面也许是一件卫衣或T恤。他们用“便利店”的色彩视觉装饰了我们中国的快递小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最后落成了一家门店。这其实也是一种在地文化向国际输出的过程。相当于做了一个转译,把中国的文化转译到国际上,也把国际上的好项目转译给中国。




蒲瑞


潮流艺术本身是来自西方的一个概念。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丁雯老师的展览,他把美式街头涂鸦做成一个大型的展览,展览空间占地一万平。但我们也在聊,这么大规模和顶级的展,为什么现场观众并不多?我们觉得很可能是因为展览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种美国文化,而与中国本土的潮流文化关联度不太大。这其实也是一种没有做文化转译的表现。潮流文化的根本是本土文化,这也是为什么国潮能够快速走红的原因。我自己很喜欢《山海经》、《河图洛书》等等,这种文化精神内核有着几千年的传承,足以延伸出很多顶级的IP。前两年B站上有个视频“赛博朋克山海经”,是将中国的山海经文化和赛博朋克结合到一起做成的一个短片动画,在B站上流量快速达到前10,有超过400万的访问量。现在年轻人在文化自信、自身信仰、本土情节方面有着深厚的兴趣,这方面可能会对未来的潮流文化带来很大的影响。




2023 T&ARTCON上海潮流与艺术博览会现场




2、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很多年轻一代有着国外的生活或者学习背景,他们的创作和审美也不一定是完全的中国化,那么在地性和国际化的问题,是不是需要辩证地去看?




蒲瑞


我在英国待了六年的时间,回来之后一度很不适应。西方和东方的文化差异性非常大,想要去强行融合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我认为,西学东渐并不只是说将两者强硬地对接到一起。当代艺术的头部和底部是有市场的,但腰部存在大量的空缺。一个合理的艺术市场应该是椭圆形的,两头比较大,中间更为饱满,但当下的现实是两极化的。


头部藏家的喜好泾渭分明,喜欢东方的,偏重收藏大家字画;喜欢西方的,喜欢收藏顶级的现当代艺术品。相对而言,市场上偏低一点的用户层对潮流的理解完全是野蛮生长,还处在一个市场教育的早期。就中国而言,市场远没有进入到成熟期,所以想要把东西方的问题放在一起谈论是非常难的,与其这样,我认为更应该做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向。比如贝浩登这样的顶级画廊,他们把西方当代艺术推介到中国,在本土化的经营方面做得非常好;像李宁这样的品牌,坚持国潮,也走出了自己的路。我觉得东方和西方的问题,目前还是可以分开来谈,也许未来十年后、二十年后,随着大家对潮流日渐了解,这个市场终究会相互拥抱。




3、从潮流艺术IP、品牌的市场运作模式来看,国外同行的哪些经验是可供我们学习的?



江书洋


我在英国待了七年的时间,然后又去了美国。当时我觉得国外跟国内还是会有一些差异。比如信息的传播和时效性上。不过,我觉得目前国内的资讯和信息科技非常发达了,基本不像以前那样存在很大的信息差。虽然说国外的文化现象跟国内还是不一样,但我们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潮流文化特点,我觉得当下,国外好的经验我们需要借鉴,但更重要的是坚持走自己的路。



2023 T&ARTCON上海潮流与艺术博览会现场



冯彬


在国外学习、工作和生活期间,我深切感受到的一个面向是信息差的缩小。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到工具、信息和所需的知识,这些渠道是透明的。2018年底,我从国外回到上海后,便立即前往景德镇。虽然从大城市来到一座相对与世隔绝的创作小镇,但对于我的个人经历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总的来说,信息获取渠道已经被填满,人们会第一时间将国外的优秀创作方法论传回来,通过自媒体、社群等渠道进行分享。因此,我认为在这个时代,如果我们仍然被信息差所限制,对于我们的创作来说是非常可惜的。



金宇航


从设计和视觉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不分本地化和国际化。现在年轻人、藏家、消费者的审美已经高度国际化了,同时国内在很多层面也已经做到了全球标准线。在我看来,在潮流和艺术领域,国内的运营模式可能需要的是更高强度的线上和线下结合,给用户一些高强度的刺激,迭代的速度也要比较快。反过来,可能在欧洲并不需要那么快的进化速度。所以,对于我们可以向西方学习和借鉴什么,我觉得在运营手法、怎样经营IP、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一些对于供应链和特殊工艺的保护方面,国外还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023 T&ARTCON上海潮流与艺术博览会现场



赵婷


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上,我们更多的是学习他们的玩法。其实有很多海外特别好的NFT项目的玩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非常开拓思路。我们前段时间合作的范特西的空间,我们做了很多虚拟空间给周杰伦,在他的虚拟空间里,用户玩游戏就可以得到积分,可以兑换品牌券,有了券,进入到空间里的流量就会更多,又可以大量地推到我们想推送到的粉丝和用户身上,产生互动,还可以出售等等,所以我认为,学习整套的玩法逻辑很重要。




蒲瑞


潮流艺术的底色我觉得就像潮博会一样,本质上是为了便于大家交朋友,放下高高在上的精英主义,坐在一起不是聊艺术是什么,而是聊你是谁、我是谁,让我们交个朋友吧。包括Web 3.0,NFT,我觉得国外的一些玩法能够让我们在观念上产生一些改变。


比如meme,这种中国式的表情包文化背后的成因是年轻人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的一种宣泄和态度:需要解压、需要开心,所以一些流行的表情包就会成为一种时尚,之后延伸成艺术品也不是不可能的事。Web把很多年轻人的共鸣、想象、喜好和求而不得的、乌托邦式的东西,以一种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回到这个问题,西方比较先进的玩法会带给我们一些反思,我们要做的是吸收这些好玩的玩法,把社群的力量、用户的力量凝聚起来,让大家因艺术而相聚,因为每个个体相遇之后才会产生无限的可能。





撰文、编辑:99艺术

图片致谢:论坛嘉宾

T&ARTCON上海潮流与艺术博览会


参展画廊达历届之最,第十届西岸艺博会即将启幕

方力钧:面孔与陶瓷,恒定与变化之间的流动

皮耶·苏拉吉:只有他能画出黑暗中的崇高

策展 | 郑闻:艺术机制问题在于艺术之外

可感性的边界:曾梵志的过往与此刻

专访张逸羣:历经三十年沉淀,ART TAIPEI如何推进“艺术东移”

市场 | 刘运峰: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风向标在哪里?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