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性读者如何看待一本由男性写作的女性主义书籍?|每日书阅读角

与你一起阅读的 三明治 2023-08-21

“每日书阅读角”是三明治线上写作社群每日书的共读共写活动。我们持续与多个出版机构合作,为每日书社群成员们提供新书、好书赠阅机会,创造有趣的阅读体验。


来到阅读角的作者们通过书写分享真实的阅读感受,记录由书本唤起的个人经历。每位读者留下的文字让书本的表达不断传递,激起新的涟漪。


我们会在当月每日书社群内更新选书资讯,书籍范围包括非虚构、文学、社科类书籍。参与每日书的作者可报名申请获得赠阅。在每日书阅读角,你可以:


获赠精选书目

尝鲜还未上市的新书

和每日书小伙伴们共读,交流阅读感受

●获得编辑推荐的延伸阅读

共写书评,你的阅读体验被更多人看见


新一期的每日书阅读角,我们为每日书社群成员带来浦睿文化的新书《女性的力量》


《女性的力量》


在刚果,每年都有40万女性遭到性侵。她们中有在自己家人面前遭到强暴的,有被带入丛林中当作性奴隶的。她们的身心遭到极大的伤害,然后被孤立、被污名化,但她们仍凭着强大的韧性,在这个极端厌女的国度里顽强地活下去。


1999年,穆奎格创办潘齐医院。20多年来,他在这家医院救治了5万多名遭受性暴力的女性。穆奎格医生在《女性的力量》中讲述了这些女性的故事。她们每个人都是一束光,刺穿了虚伪的男性气概的面具。同时,也正是这种女性的力量,支撑着穆奎格走过动荡不安的两次刚果战争时期,哪怕遭受6次暗杀,仍然坚持帮助这些女性。



一本由男性写作的女性主义书籍,会受到女性主义者的质疑吗?它能引起怎样的讨论?穆奎格医生在序言中写道:


“这主要是一本关于女性的书,但它不仅仅是为女性而写。我热切希望所有性别的人都来阅读这本书,从中学习。我们需要更积极地参与争取两性平等的斗争。男人们站出来支持他们的姐妹、女儿、妻子、母亲、朋友和人类同胞时,不应该害怕不被他人理解,也不应该像我以前那样感到有必要为自己辩解。”




三明治读者福利


我们将在本期推送的留言中

选出2位读者

送出《女性的力量》



加入本次每日书阅读角的作者

在阅读中有怎样的思考?



格子

坐标:上海

职业:财经记者

面对那些

外表刚硬沉默的庞然大物


在大部分地区女性仍被视作“财产”的非洲,一个黑人男孩是如何蜕变成为女性摇旗呐喊的“奇迹医生”?


《女性的力量》分为10章,快读完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作者在章节划分上的用意。这些章节并非简单地按时间排序,而是在女性主义的脉络下:阐释他的来处,他如何被女性影响;他经历的一切,争取女性权力的斗争如何艰难;他的去处,人们该如何支持女性。


我想起一篇报道,一个女生带她男朋友了解女性主义,她将这个过程比喻为“领他试试水温”。


读完此书,我已经不再觉得支持女权的穆奎格显得可疑。穆奎格医生的领路人是他的母亲,水温并不算烫。接着,他的妻子支持他,无数坚韧、勇敢的女性病人鼓舞他,聪慧、杰出的女性领袖帮助他,让他一路游到今天,将手伸向岸上那些外表刚硬沉默的庞然大物。



战争中的性暴力


《卢旺达饭店》曾描绘图西族、胡图族冲突带来的灭绝人性的种族战争。在本书中,我才了解到卢旺达的邻国刚果被这场种族冲突波及,苦难贯穿主人公三分之二的人生。在战争中,强奸被视作一种与种族灭绝相关的战争武器。


刚果冲突独特的严峻性在于强奸出于所有这些原因:外国占领军士兵寻求刺激或报复,作为控制和清洗当地人口的手段,以及经济原因。


落后的健康系统下,刚果女性在生产中面临极高的死亡率。穆奎格医生原本为了带来文明成为妇科医生,却没料到先遇到战争中绵延的性暴力。在分裂的组织势力冲突间,女性被当作牺牲品。穆奎格医生在潘齐医院接诊的第一位病人是遭受卢旺达士兵轮奸的受害者,此后,源源不断。


性暴力在全世界的战争中都如此普遍,但灾难结束后却不受重视。如果不是女性学者的研究,纳粹大屠杀中的强奸竟被视作不存在——这是何等不公平?当士兵、死者都被刻上石碑缅怀,性暴力下的幸存者却要带着羞耻感沉默。


穆奎格医生以刚果出产的稀有金属向全世界发问,那些金属经过全球大流通镶嵌在我们的手机中,没有人与刚果的惨剧毫无联系。


百年前,里尔克写道:“此刻有谁 在世上某处死 无缘无故地死 望着我”。性暴力幸存者共用的熟悉句子是:“他们已经杀死了我。” 可她们的肉身却依然存活在世上,眼睛依然睁着,望着。



强奸罪是反人类罪


一名女性被强奸,倘若求助,或许会带来“社会性死亡”——施暴者的施压,亲人朋友的冷眼,司法机构的质疑。艰难、漫长的取证环节,反复叙述施暴过程的精神创伤,她极可能失败,倘若成功,可能换来的不过是对施暴者一段时间的扣押。


这是全社会对女性的一场“荣誉谋杀”。


在书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穆奎格医生写受害者的反应:“很多女性都有一种与自己身体分离的感觉,就好像袭击她们的人切断了她们的自我意识与身体之间的重要联系。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将这种情况理解为‘分裂’——一种对创伤的常见反应。”


读到这段,我身体一颤,想起《房思琪》中宛如死亡场面的描述,她的灵魂从肉体飘出来,不断上升,看到床上被五花大绑的“螃蟹思琪”。如果不是看到穆奎格医生的总结,我恐怕如今还认为这是在象征房思琪的内心分裂至此,是文学性修辞的描述。


可原来这些并不是修辞,而是近乎“白描”。


为什么强奸罪该被定义为“反人类罪”?想象一下,在遭受强奸之后,原本精神健康的人,都会同时出现普遍性的“精神分离”。强奸并非旷日持久的折磨,但它却能如此剧烈、迅速,重创一个人的精神。


如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尚未将强奸罪认定为反人类罪。穆奎格医生提到:“1993年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院在荷兰海牙开庭,检察官们首次宣称强奸可以被视为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 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发展仍未改变各个国家的法律规则。



女性主义革命与思潮来临


女性主义运动带来了什么?穆奎格医生认为,仅仅是“公开讨论”就意味着:对性暴力的社会性警告,让幸存者能够彼此互助,让男性接受缺席的性教育。


仔细思考,我意识到,自己在性别问题上的颇多思考都被这场运动所影响。如果没有这场思潮,我们都不过是在传统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古板人类,把男生嵌进大男子主义的模具,要求女生牺牲自我价值。


2017年的#metoo运动是显见的分水岭。彼时我还在读大学,从观感上讲,它直到现在仍是一件看起来较为“遥远”的事情。但在穆奎格医生作为活动家的叙述中,我切实看到了这场思潮带来的许多改变,从而终于意识到——女性主义思潮可能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在经历的最大的思想变革。


当我怀着这样的想法,回望那些被按照惯例灌输的世界历史,终于瞥见女性地位发展的草蛇灰线。即使在工业革命开启后的19世纪英国,女性仍被视为丈夫的所有物,不能提出离婚,无法拥有任何财产。20世纪的战争、科技发展中,女性得到机会从事更多的岗位,才能逐步走到台前,争取更多的权利。从农业、手工业出现以来的千百年中,人类社会差不多可称为“父系社会”。女性不受重视的历史长达千年,而转机出现不过百年。朋友们,现在不过是21世纪。


在书中,那些经受地狱般折磨后仍然重新振作的女性,绽放的人性光辉如此强烈,读到她们的人生让我屡屡落泪。我相信这种如水流般持久,似钻石般坚韧,能够穿越暴风雨的女性气质,不亚于哪个时代动辄玉碎,将勇气归于粗鲁的大男子主义英雄。





Shang

坐标:北京

职业:每日书诗歌班的班班

愤怒也是一种不错的力量


阅读这本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总处在一个很割裂的状态:当作者谈论到战争,我总感觉距离自己很遥远,很难想象颠沛流离的生活和提心吊胆的时刻,当作者提及被侵犯的女性,我却感觉与自己无比贴近,可以共情体会,甚至产生生理上的反应。看到书中女性的经历时,我会起鸡皮疙瘩、身体战栗、甚至会恶心…… 那些暴力行径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理解的范围。我们都是生活在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的人类,为什么大家所处的境遇如此不同?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反思了自己拥有的“特权”和某种偏见;我的“特权”是生活的环境没有枪林弹雨,我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不需要担心生病后不知去向何处…… 因为即使是在女性主义领域,我的视线似乎也总是停留在欧美的国度,近些年开始转向东亚(上野千鹤子)。而这位妇产科医生(作者)的视角,帮助我看到了那被忽略却也真实存在的世界:


刚果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却因为150年的外国占领、独裁统治和残酷剥削而国弱民穷。

我的偏见随着阅读的深入而开始新一轮的自我反思,刚开始,我很难发自内心地相信男性可以站在女性的视角书写,男性是一名女性主义者就更难上加难,可是当我看到作者的生活与女性如此紧密的交织在一起,每一次行动超越私欲,真是了不起!从作者那里,我看到每一个人都可以行动的路径。


没想到在地铁上的阅读时光成为我一天中难得的真正在思考的时间。我最爱或者说最感激的是书里的第八章:承认和纪念。它解开了五年前一个留在我心里的困惑。其实这些困惑和不解这些年一直在我身体里,不知在哪里可以找到一个合理的解答,以最具有代表性的场景为例,打仗的时候为什么是男性上战场而不是女性?是男性牺牲而不是女性?


原来我也只是狭隘的局限在这个问题的视野里,我原以为战争的存在“天经地义”,英雄的定义也具备唯一性,却忘记去质疑存在背后的缘起,甚至忘了是文化在构建着存在的合理性:


就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言,几乎法国和英国的每一个村庄都会有某种纪念碑,来纪念那些在可怕的冲突中阵亡和受伤的士兵。政客们在年度典礼上对他们的英勇行为表示敬意。我们被告知,永远不要忘记他们的牺牲。这样做没有错。


但是,有谁还记得同样是受害者的数十万也许是数百万女性,她们在枪口下被德国人、俄国人或盟军强奸,或者为了救自己或家人而被迫与人发生性行为?谁还记得在这种强迫关系下出生的孩子?


个人有掩盖性侵的本能,女性被告知不要小题大做,她们的经历是可耻的;机构和政府也有这种本能。女性对战争和冲突的体验与男性不同。她们很少是战斗人员,也几乎从来不是战争的发起者,但她们付出的代价同样惨重。


谁说只有男性牺牲而没有女性?女性在战争的时候是被当作“物品”一样的去对待,意味着可以随意蹂躏,是某种“战利品”,是谁赋予这样的权利?是父权体制!是没有女性主义的世界!如果把一切颠倒过来呢?


这本书的力量不可估量,是沉痛的力量与疼痛的身体记忆,可是我却在阅读里找到五年前的问题答案,记得这个aha moment让我开心,因为我更坚定的知道我走在哪里。


这个月,我参加了每日书诗歌班,这是一个美好的夏天,女性的力量也是美好的,我相信,愤怒,也是一种不错的力量。





豆包子

坐标:海边

职业:冲咖啡大姐姐

他站在她们身边,

而不是站在她们前面


他说,“一个男人为女性争取权利是件不同寻常的事。” 所以,他需要不停解释他是一名妇科医生,经营一家专门治疗强奸伤害的医院,为女性权利而战。听到这里人们通常就会沉默下来,脸上露出困惑不解的表情,或者干脆展现出敌意。

 

他说,“你可能认为,在照顾和治疗性暴力幸存者20多年之后,我不再需要解释我的选择了,但你错了,不仅仅是男人觉得这难以理解。”所以至今他仍需要应对“为什么是你而不是其他刚果女性,来联合国会议上谈论刚果女性权利?” 的类似质疑和警惕。

 

他说,“有些人没机会讲述自己的故事,我的职责是让大家听到她们的声音,我站在她们身边,而不是站在她们前面。” 作为一名来自刚果的妇科医生,是时势迫使他变成了治疗强奸伤害的专家,是病人们的故事促使他去反对妇女遭受的不公和残酷对待。

 

他说,“刚果女性从出生起就被当作二等公民,大多数社会都是这样,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但女性的日常繁重劳动和自我牺牲并没有引起社会对她们的丝毫怜悯。成为母亲还往往是女性在社会中找到一席之地的唯一途径。”

  

他说,“许多人在被侵害后会感到内疚、羞耻和自我厌恶,但不是人人如此,创伤带来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妇女可能在事后并没立刻感到或者表现出创伤症状,根本不存在所谓正常的反应,也不存在一刀切的办法来处理性暴力的后果。”

 

他说,“从最早的记忆到青春期,再到成年,性别等级制度以成千上万种方式被阐明和强化。在从子宫到坟墓的整个过程中,被传达的信息永远不变:男性比女性优越。他们越相信优她们一等,就越有可能认为自己有权力支配和虐待别人的女儿和姐妹的身体。”

 

他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叫停性别歧视,抵制受害者有罪论,解释污名化和创伤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更需要教育身边的男孩学会尊重他人,这样我们就不必费力保护我们的女儿了。这不是出于对男性的报复,而是出于对所有人赋权和安全的渴望。”

 

他叫德尼·穆奎格,于1999年创办的潘齐医院,在20多年里接收并照顾了50000多名遭受极端性暴力侵害的女性。他写了一本书叫《女性的力量》。这不只是一本关于女性的书,而是一本跟所有性别都有关的书,关于如何跟顽固的歧视、无知和冷漠做斗争。

 

 



灯塔

坐标:广东佛山

职业:无业


踏出直面和表达的第一步,

让我觉得很有力量


一本女性主题的书,作者是一名男性,这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的。首先,这位作者一定具有相当的共情能力,才能写出跨越性别的著作;其次,我也在想,这很可能代表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女性的喜怒哀乐是不被看见和诉说的,最后只能由一名“感性”的男性代劳。

 

书没看到一半,我已心情沉重。作者讲述的那个时期,他的祖国不断政变和战争,使他的医生事业接二连三地遭受重创。他的叙述让我想起西西弗斯推石头的故事,刚在慈善机构资金的帮助下建立一个简易的战地医院,开始他的妇产科事业,没多少年,他又因战争而差点丧命在医院。等战事没那么吃紧,作者又再次在其他地方筹办医院,这一切好像进入了一个循环。

 

在全世界范围内,每5个孕妇中就有一个仍然像我母亲在1955年生我时那样,没有熟练的专业医护在场。

一开始,我以为这本书里面描述的状况是很多年以前的,后面经过确认,这来自联合国的数据挺新的。我惊讶于这个新数据,这个数字好像应了那些老话,“女人天生就会生小孩的” “生小孩是女人的必经之路”。可有谁是天生就会的,又有什么是“必经”的呢?现在于我,那不过又是些规训罢了。

 

书里提到很多少女,在遭受军队的轮奸后导致怀孕,因难产被遗弃,后来她们被送到作者所在的医院治疗。看来“天生”也真是句假话,她们怀孕到底是福是祸呢?一方面这可以让男人停止对她们的暴行,但怀孕也让她们的身体变得脆弱不堪一击,意外获得一次救治机会,让她们逃出生天。

 

虽然作者的经历让我想起西西弗斯在推石头,但我也感受到“光”。作者在医院认识一名叫瓦穆吉拉的女孩,她被强奸后被送到医院救治,可治好了也不愿出院,因为她很清楚没有一处地方愿意接纳她。八年后,她又惨遭毒手并再次住院,而且更糟糕的是因此患上了艾滋病,她埋怨作者为什么要让她出院。出院后她过得很不好,这让作者很内疚,但作为医生他别无他法。

 

经过此事,作者决心作出改变,通过各方支持(与两名妇女一起),建立“欢乐之城”,这是一个让出院康复的妇女学习技能和改变命运的地方,在这里妇女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彼此支持和学习,并为重新投身社会作准备。

 

如书中所说,“欢乐之城”的重点就是“将痛苦转化为力量”,我读到那个章节时突然感觉一阵暖流涌上心头,前者与我很爱的句子不谋而合——“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很高兴从这本看起来较为沉重和无力的书中,看到了一点点力量,这力量因为从裂痕/痛苦中得来,显得更加珍贵,更让人欣喜。


性暴力是对我们最私密部位的攻击。不能控制生殖器会让人内心产生一种深深的困扰和羞耻感,这一点每个施害者都知道。


她们中的很多人都遭到极端暴力的伤害。一些人的生殖器被人故意用枪射中。强奸犯会把枪插入受害者的阴道,然后按下扳机。


我们都坚信,阴道之所以成为如此多禁忌的对象,是为了男人可以继续关起门来虐待它们。在每一场战争中,士兵们都会滥用他们的权力,抓妇女来满足兽欲。美国女权作家苏珊布朗米勒也指出,这些征服者的行为针对的是“被打败的敌人女性的身体”。袭击者将强奸视为永久破坏其种族身份的一种手段,而谋杀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作者遇到一位软弱无力的强奸犯男性时,问出了那个萦绕在心头很久的问题:你为什么要用如此暴力的方式强奸?男性的回答是“你知道,你割开一只山羊或鸡的脖子时,不会问自己任何问题。女人也一样。我们只是在她们身上做了我们想做的事。”

 

书里描述的强奸行为,恰恰表明了男性在强奸时并没有把女性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仅仅视女性为泄欲和征服的工具。而让女性怀上自己的孩子,就等于永远破坏掉她的种族身份,这放在刚果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背景就更好理解了。

 

关于强奸的文字看得我触目惊心,心情沉重。我曾经跟朋友谈论过这个问题——我非常害怕被强奸。无论你跟我讲附近治安有多好,身边的男性有多友善,都没办法冲淡我对于这个问题的恐惧。

 

这个社会对男性的容错率太高。我虽然没有遭遇过被强暴,但公车、地铁上的性骚扰,街上无端被摸屁股这种行为也是没少经历。可正如书中所说,女性在遇到这种事情时,第一反应永远是很恶心,然后很羞耻(关乎自己的名誉),大多数时候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下,结论就是保持沉默,“忽略”它继续生活下去。

 

可这些经历是没办法被“忽略”的,可能就是因为大家都不说,没有了说的空间,才让我如此恐惧。因为这件事既未知又羞耻,还没办法完全避免,这对我这个安全感欠缺的人来说,太恐怖了,我完全没办法放松下来。

 

借由这本书,我决定把这些感受和所思所想都讲出来,也许并不会有很大帮助,但至少踏出了直面和表达的第一步,这让我觉得很有力量。





安蓝

坐标:南京

职业:摄影

女性有坚韧的生命力,

然后呢?


在表达我对这本书的感受之前,想先提个问题:这本书的受众是男性还是女性呢?


这本书里的“故事”其实都是一个个女性的痛苦,那些因为在刚果那样的特殊环境而显得格外剧烈。而作为主素材的“女性的力量”无一不是产生在痛苦之后的“努力活着”,由这个医生“看见”、“一定程度地参与”,并且“讲述”。


看过这本书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我并不愿意对它做出什么评价,其实现在也不愿意,只想在这里稍微聊一点因为这次阅读而生的对两性位置与关系的联想。作者的这本书有一条主线,是他如何因为那些女性力量的支撑成为他自己,其中包括母亲妻子这样的亲密关系,也包括那些受到巨大伤害依旧顽强生存的遭受性暴力的女性。我想起最近看到过的一段话:


在人类的自我构建历史中,主体始终是男性,女性在其中被建构为“他者”或者“场所”,作为工具提供于男性自我建构过程中使用。


我不想把讨论放置在极端环境中的善恶选择里,我们或许可以回头重新审视那些仿佛“没什么” 的两性不对等的细节——比如家庭中谁花更多时间在孩子身上?比如通过把女性服饰尺码改小等方式把对女性外貌形象往白瘦幼方向推去的评价体系是如何始终持续的?比如为什么一直歧视要强的女性、作中性装扮的女性、体格强壮的女性?为什么“女性主义”要有各种层级?“慕强不行,因为是恐弱”,那不然呢?女性必须安于“弱”吗?当一个个与女性相关的名词在现在这样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中,被贴上了更多令人不解的标签时,到底让女性该如何自处?


两性是不对等的,这个人类世界的资源掌握在男性当中,这是难看但坚硬的现实。诚然,作者在这本书里清楚地写明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也期待更多男性可以理解和支持女性,但一本标题被明确地设置为“女性的力量”的书,到底会有多少男性主动拿起来阅读?又或者,这个标题设置的出发点本身,就是需要女性读者去像书中那些女性一样,靠影响身边的男性来寻求男性对权利的让渡?


抛开所有花哨的词汇看,现代两性之间正在出现的,就是权利的争夺,而权利代表的,是利益分配的方式。


所以,我们女性可以做什么?我觉得,可以努力让自己学识渊博、健壮有力、机敏果敢,成为不好惹的女性。可以在实现了自保、自立、自强的基础上,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女性。还是得靠自己,毕竟,身为男性的 “德尼穆奎格”的行为很伟大,但也很稀少,稀少到拿了诺贝尔。


回到最开始提的问题,这是出版机构在出书之前就思考了的,想必内心有答案。我又生出了第二个问题:申请试阅读的人里(包括三明治在内的所有平台),男女性占比是怎样的呢?





冼一丹

坐标:广州

职业:咨询师

作为普通人,

能够点亮自己,也是有价值的


我是一位咨询师。原先以为,在我的咨询工作中,一个个受伤的女性已经苦不堪言。但相比书中的女性,我因为感恩而数次哽咽,起码我生在和平年代,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发掘内心的力量,去面对人生的重重考验呢?


在本书最后一章,作者说到,“我敢肯定,本书读者一定有某个家人、朋友或同事在某些时刻需要有人安慰、伸出援手。或者你可能读到过或听说过某个人的故事,她的故事打动了你。永远主动伸出援手。你付出一点时间就可以产生重大影响。同理心有改变我们世界的力量。”


“鼓舞我一直做下去的,是女性展现的力量。” 也正是这种女性的力量,支撑着作者走过动荡不安的两次刚果战争时期,哪怕遭受6次暗杀,仍然坚持帮助这些女性。


在作者的从医生涯中,他说:


我敬佩她们一瘸一拐地来医院时表现出的坚强和忍耐,钦佩她们分娩时展现出的力量。此外,我还想解决她们生活中的不公,这个社会既不重视她们,也不赞美她们的成就,但我被她们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吸引,大受鼓舞。


一口气把书读完,我也从最初的略带怀疑:一位男性来讲女性的力量,会发生什么?到最后心生敬佩和安慰,看到了这位奇迹医生内在女性力量的成长史。一切美好的发生都源于改变,改变从行动开始。


在荣格分析心理学课程中,我正在学习从心理分析的内在视角,深入探讨女性的内在力量与女性觉醒,以便更好地理解女性,共情来访者。《女英雄之旅》这本书探讨了一个女性从精神荒漠中觉醒,首先是“死亡”,然后开始灵性的启蒙,接着经历考验之路,最后获得表面的成功,这只是一个循环。我在《女性的力量》这本书里,看到了作者和书中的一个个“女英雄之旅”。


同时,我也对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感到自豪。或许有时候我的工作就是一丝微光,在黑暗中,给深陷泥沼的人带来一点希望。


对正义、公平的追求不分性别、地域和国度。我想,作为普通人,能够点亮自己,哪怕影响身边的一个人,也是有价值的。




· 往期每日书阅读角 ·


📖《未完成的手稿》

📖《盐镇》

📖《无情之地:冰峰168小时》





Open Call



欢迎有意加入「每日书阅读角」的出版机构与我们联系,每日书期待与大家共同促进读者、作者、编辑与出版机构的交流,让好的书籍被更多读者看见。


咨询请添加三明治明仔

微信号:ming30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