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文读懂网商、微众等17家民营银行的“前世今生” | 民营银行四周年(上篇)

李薇 零壹财经 2019-04-06

来源: 零壹财经

作者:李薇

从2014年12月份成立第一家民营银行至今,已经度过了四年时间,至此我国已开业的民营银行总量达到17家。一直以来,监管部门对于民营银行抱有很高的期待,而如今让人们耳熟能详的、却仅有业绩排名领先与注重技术创新的几家,譬如浙江网商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江苏苏宁银行与四川新网银行等。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于民营银行的政策文件,发现2010-2016年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而2016年底至今,金融监管对于民营银行的设立批复要求逐渐提升,更注重对于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方向的管控规范。

在民营银行成立4周年之际,零壹财经分为上、中、下三篇,为您解读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历程、业务发展困惑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便对于民营银行拥有更清晰的认知。本篇作为民营银行系列的上篇,为您剖析我国民营银行的"前世今生"。

1

政策频发:民营银行从"试点"走向"监管规范"

民营银行的诞生与发展,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与金融监管部门的诸多政策支持,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为了贯彻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加强对于小微企业、"三农"与精准扶贫等领域的金融扶持力度,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次强调民营银行的重要性,并在政策上给予多项支持。

1.2010-2016年:接连出台设立民营银行利好政策

在2014年民营银行批注开业之前,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已经下发正式文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与现有银行体系形成错位竞争。零壹财经整理了2010-2016年期间的民营银行试点与发展相关政策文件,在政策扶持上,监管层提出了民间资本发起条件、经营战略、差异化发展定位等方面的明确要求。

2.2017年至今:"强监管"导向、暂停民营银行审批

经历了2014-2016连续三年的发展,我国民营银行从试点逐步走向快速成长期。三年之间,面对民营银行的高管任职人员变动、合规风险问题等因素,监管层对于业务发展情况一直保持高度重视。2017年以后没有新批复开业的民营银行,事实上,2016年底开始银监会就已经发布文件,加强对于民营银行的监管力度。

监管态度的转变,与民营银行全部趋于线上化、规模化、偏离设立初衷等因素有较强关联性,近两年多次重申了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与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金融业改革导向。

2

发展定位:监管部门设立民营银行的"初心"

民营银行的业务模式,并非一味地走纯线上化、无物理网点的路径,近两、三年由于微众、网商银行的高利润被反复报道,导致人们误认为民营银行都是纯互联网渠道运作。下面让我们一起解读监管部门最早批准设立民营银行的主要业务模式,并由四年来的发展变迁,来看看如何"回归初心"。

1.民营银行试点方案明确"4种模式"

2013-2014年期间,银监会经过反复沟通,最终确定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强调要遵循"成熟一家,设立一家"的发展原则,对于民营银行批准设立的筛选条件主要有5点:一是有自担剩余风险的制度安排;二是有办好银行的股东资质条件和抗风险能力;三是有股东接受监管的具体条款;四是有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特定战略;五是有合法可行的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即"生前遗嘱"。

在方案中,规定了民营银行的4种经营模式——"小存小贷"(限定存款上限,设定财富下限);"大存小贷"(存款限定下限,贷款限定上限);"公存公贷"(只对法人不对个人);"特定区域存贷款"(限定业务范围、区域范围)。基于这4种经营模式,确认首批试点的3家民营银行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最早确认的试点民营银行是3家,而非5家。即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采用"大存小贷"模式,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温州民商银行采用"特定区域存贷款"模式,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天津金城银行采用"公存公贷"模式,重点发展天津自贸区的对公业务。

2.17家民营银行逐步趋向"线上化"竞争

截至2018年末,我国已开业经营的民营银行合计17家。从下表所示的各家民营银行发展定位来看,从试点初期的"4种经营模式"逐步拓展至发展产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众多创新模式。然而,看到微众、网商等一批互联网银行的超高利润后,多家民营银行逐步偏离了最初的发展定位,转向发展线上金融业务。

因此,17家民营银行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互联网银行与非互联网银行两大阵营。其中,典型的互联网银行包括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苏宁银行、华通银行、亿联银行、众邦银行、中关村银行等;其余非互联网银行则是通过线下营业网点来拓展客户群,与多数城商行的经营模式类似。

就在2018年2月,首批5家民营银行之一的天津金城银行,因同业业务违规被罚160万,天津银监局开出的罚单指出:"买入返售业务标的不符合监管规定;同业投资业务投向不审慎;同业业务部分管理制度缺失;同业投资投后管理失职"。由此可见,脱实向虚的势头已经蔓延至民营银行,与监管层最初设想的发展普惠金融的新型金融机构定位,已经出现了明显偏差。

经过四年时间的发展,可以看到多家民营银行一味追求线上用户流量与业务规模的放大,陷入了与传统银行相似的、追求"大而全"的发展困境。在提供"存、贷、汇"金融服务方面,产品定价并不能完全被小微企业与大众消费者接受,偏离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导致市场上仍存在大量的、未能满足的金融需求缺口。鉴于此,2017年之后监管层的审批明显趋严,因此2017、2018连续两年并没有新批复的民营银行。

3

小结

在我国民营银行迎来四周年之际,我们看到了作为金融业改革创新的产物,民营银行的确推动了我国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发展步伐。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与传统商业银行类似的问题,单纯谋求业务规模与盈利增长,势必很快将陷入发展瓶颈。

展望未来,从17家民营银行的发展基因来看,更应借助各自核心股东的优势,发展股东所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客群,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防止全体民营银行均涌入线上金融服务,导致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正如此前银保监会指出的:"一家银行没有3-5年的发展,很多事情还只能是设想,希望民营银行保持定力"。追求差异化定位、坚守普惠金融发展理念,才是监管部门设立民营银行的初衷,并且经过设立初期的几年时间积累后,将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圈,在此过程中也不断优化、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 END /--

零壹财经·精彩往期回顾

 1  零壹财经重磅发布!这可能是最完整的P2P网贷合规备案进度全景报告

 2  互金整治办发布《175号文》:明确对网贷机构施行名单制管理

 3  “相互保”引发保险与互助的界限之争:确定性回报是关键

 4  智能投顾三方混战:市场尚处中早期 新入局者寄望To B服务

 5  滴水贷VS微粒贷,谁更胜一筹?

   了解更多新闻资讯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