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航运之城新加坡②大船大城

城市中国 城市中国杂志 2022-05-13

新加坡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它不仅在世界经济、物流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独特的文化交融象征。新加坡与中国的联系千丝万缕,在绵密的历史信息之上,还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不断向新加坡学习各种管理经验、引进新加坡投资等重要的交往活动。海洋与外交史领域的英国专家约翰·佩里在这本新加坡国家史传中,全方位地回顾了“这个非凡的港口城市”逐步成为“商业、服务与知识的区域中心”的历程,作者还从政治与经济的历史研究中提出,“新加坡证明城市可能是人类的救星”。作者指出,新加坡也曾走过一条艰难的探索之路,才为自身的生存建立了独特的模式,是发挥自身优势在国际社会谋求影响力的典范,也是全球化时代产业、城市发展、文教等方面探索的领军者。读一读新加坡的崛起史,一定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有所帮助。

《新加坡:不可思议的崛起》

[美]约翰•佩里 著,

[新加坡]黄丽玲、吕家铭 译,

后浪•九州出版社,2021年11月,80元。

本文选自《新加坡:不可思议的崛起》第七章《“被赶出来”》第五节《拥抱海洋革命》,由后浪图书应允选摘并提供文字资料。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二次使用。为便于阅读,文字有微小调整。

大船大城



如果说散货船只是一个进化性,而非革命性的变化(毕竟船舶的本质不变),那么标准集装箱将是革命性的改变。这种新型包装法是自蒸汽驱动航运以来,世界航运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创新和刺激。这加快并扩大了运输的节奏,导致运输成本下降。


简单的钢制集装箱,防风防雨,陆上或海上运送皆宜。因此,它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提供了直接且封闭的链接,改变了整个产业,使其以全新的方式与其他事物相结合。“多式联运”(intermodalism)成为了新的术语,即指此种运用货车、火车及船舶,将货物及材料从工厂送往消费者的全新无缝物流模式。它前所未有地把海洋与陆地联系到一起。


集装箱使货物变得更便宜,因而改变了你我的生活。世界上没有任何港口比新加坡更有效地利用集装箱。争取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的比赛每年仍在进行中,香港和上海是新加坡的主要竞争对手。

集装箱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和国家发展速度的象征物(图片来源/和讯网)

因此,有些人说集装箱是自纸袋之后最伟大的包装发明并非夸大其词。我们不知道纸袋是谁发明的,但我们知道标准集装箱运输是由谁开创的。马尔科姆•珀塞尔•麦克莱恩(MalcomPurcell McLean)被称为集装箱革命最重要的企业家。他身材不高,胡须修得很干净,下颌宽厚。尽管他为人谦虚低调,但他却非常积极乐观,在经商方面有很强的干劲。麦克莱恩直至中年才涉足船运业,然而他后来却被誉为“船运业的世纪人物”。


高中毕业后,麦克莱恩先是在北卡罗来纳州经营一家加油站。他收到了一批从亚特兰大运来的汽车电池,发现运费居然比电池还贵。他确定他是入错了行,便买了一辆二手卡车,开始运输烟草桶。他逐渐增加其他类型的货物和更多辆卡车,但很长的时间他都是一人开车。


纽约银行家沃特•里斯顿(Walter Wriston,日后花旗集团的老板)来到北卡罗来纳州拜访麦克莱恩。麦克莱恩当时是全国知名的卡车司机,所以是一个潜在的客户。这名银行家很快就与麦克莱恩一拍即合。他发现麦克莱恩曾委托他人进行一项关于风在拖车的钝齿状侧面所产生的阻力对汽油消耗量的影响。他对麦克莱恩留下深刻的印象,认为他对细节的讲究令人佩服,并且“每20秒就会有个新点子”。他的公司麦克莱恩货车运输(McLean Trucking)日后将成为全美最大的货车运输公司之一。


根据麦克莱恩的忆述,他是在1937年萌生集装箱的想法,当时他正载送一车棉花到新泽西州霍博肯(Hoboken)的码头。“为了送棉花,我必须等大半天,坐在我的货车里看着码头工人装载其他货物。我看着他们把箱子从货车一个个搬下来,套上吊索,再把它们拉起堆放到船上。我突然想到这样做浪费了很多时间和金钱。”


当时码头已经有叉式升降机和和托盘,船只也有更大的舱口,便于码头工人工作。然而,装卸货物的速度仍非常缓慢。麦克莱恩继续说道:“工作需要从每个吊索卸货,确保货物妥善存放。那天在等待的过程中,我突然有个想法:如果把我的拖车直接升起放在船上,里头的货物原封不动,那该有多简单。”


当时,即使在重视速度与效率的新加坡,在港口可能仍需要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才能卸货和重新装载。制成品有各种各样的尺寸、形状和质地。传统上,这些货物均被捆作一团,或是装在包里、桶里或木箱里,以保护易碎物品。这些货物被载送到码头边,工人需费力地卸下一件一件货物,随后重新装载到一艘在港口等待的船只,有时甚至还需要在船上进一步整理货物。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许多天,而这段时间船不在海上行驶,因此不能赚钱只在亏钱。


造船厂已经开始生产装有起重机的船舶来处理托盘和吊索,但许多工人仍需汗流浃背地自己搬动货物。由于货物的搬动次数多,人工成本相当可观,损害或偷窃的风险也大。对苏格兰威士忌出口商来说,一般在每十瓶对外出口的酒之中,就有一瓶被偷,有时则是被“意外”摔碎。


马尔科姆•麦克莱恩在 1955 年冒了一次大险,虽然他从未上过船,但他决定改行从事船运业。他的一名亲密合伙人说,麦克莱恩从没想过他是在冒险,放弃了非常成功的货车运输公司,在另一个领域从头开始。


麦克莱恩把大海看作是另一条高速公路,船只则像是巨型拖拉机拖着数百辆拖车。他将货车运输技术运用在船运,把货车底盘拆开,连轮一并装上船只。因此,这个始于1944年诺曼底战役的开上开下式(roll-on roll-off)概念,后来在新泽西州的码头投入商业用途。


下一步便是拆掉底盘,使用可与货车完全分离的钢箱,再把箱子堆放在船上;提上,提下,箱子的四角均有连锁装置以增加堆存集装箱的稳定性。1956年4月26日,麦克莱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式油轮“理想十号”,在加固的甲板上载着58个大小相同的集装箱,从纽瓦克开往休斯敦。没有人敢说这些箱子不会在航行中掉出船外。但最后航行一切顺利,这一经验催生了一个全新的产业。

新加坡港口内的集装箱货轮正在装卸(图片来源/cccnews)

这个箱子的用途超出海港,能把海洋和大陆连为一体,也能把制造商与用户连接在一个全新的无缝网络之中。到了 21 世纪初,所有的五金店、服装店、百货商店、购物商场,都依赖于集装箱所提供的准时可靠的送货方式。银行家沃特•里斯顿说马尔科姆•麦克莱恩是“极少数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在码头,速度就是一切。丹戎帕拉帕斯港(Tanjung Pelepas)是新加坡附近的一个马来西亚港口,与新加坡处于竞争关系。在那里,担任龙门吊操作员的是个少年,他因手指灵巧而得到这份工作。他坐在驾驶室里,从140英尺的高度透过玻璃地板,俯视脚下的集装箱。起重机的支臂横着伸向船只,整个起重机可在轨道上从船头滑动至船尾。


起重机易受大风的影响。起重机操作员不能在风速超过每小时35英里的天气下工作。岸边少有人影,但机械、起重机和货车在不断运作。员工们都不是组队工作,而是独立工作,对工作量的要求也很高。


马士基航运公司(Maersk Line)的船长说道:“压力永远不会消失。你一直都感觉自己不够快。”这是需要高度精确性的运作:根据极其精细严密的时间表,以最快的速度把每件物品放在它所属的位置。我们能在新加坡及世界其他的主要集装箱码头看到这样的景象。


集装箱的使用呈倍数增长。一旦连接到电脑,整个港口的活动呈现全新的面貌。货物装卸的基本流程不变,但是处理与之相关的信息则变得更加复杂,涵盖许多附属活动,如银行业务、保险和法律服务等。


电脑加快了数据的流动,处理一份贸易文件只需要15分钟,相较于昔日纸张时代的两天。像新加坡这样成功的港口聘请了最快的学习者,他们不断追求新想法,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效率。


集装箱船越变越大。超巨型的船只在各洲之间远距离航行,需要超大型的港口,形成一个轴辐式网络。较小的港口因无法容纳这些巨型船舶,需要像新加坡这样的中心转运货物。它们有些缺乏深水,有些负担不起集装箱装卸所需的投资。一个只有较小港口的贫穷国家,将使其运输成本高于发达国家,最终损害其整体经济。


集装箱不仅创造了新的供应链,还因其特殊要求而改变了整个海港的景观。资本密集型模式取代劳动密集型模式。集装箱需要对龙门吊、跨运车和其他重型机械的巨大投入。集装箱也需要直接的深水临海地界,才能让大型船舶纵向靠拢。也需要开阔平坦的空间,以堆存数以千计的集装箱。


在与马来西亚分家后,新加坡发奋图强,很快就意识到这一新技术的意义。


1966年7月,在独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就开始对新的运输技术展开彻底的研究。新加坡于1972年开设第一批货柜泊位,早于任何一家船运公司,致力于处理欧洲与亚太地区之间的集装箱贸易。新的贸易迅速增长。到了1983年,有一半的抵岸货物装在集装箱里。


新加坡不断地加大投资、创新、扩大规模,最终在1990年成为世界上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没有任何地方的政府比新加坡更积极地为集装箱时代做好准备。”能如此迅捷地对应新科技,巩固了新加坡“作为高效之岛的美誉”。

从摩天轮上看新加坡的城市风光(图片来源/搜狐网)

海港的空间紧凑,却有形形色色的人员流动,因此素来是文化交流之地,其影响一般都扩散到腹地之中。现在海港已经机械化,很大程度上只需要起重机和电脑来运作。团队工作变成了独立工作。随着船舶的体型变大,所需的船员却减少。船只和船员数量减少,却能载运更多的货物,这在世界海洋史上还是头一遭。


以前的船舶有一半的时间要花在港口停靠等待码头工人开工。随着集装箱革命的到来,许多港口都是昼夜不停地装卸货物。现在船舶只需在港口停留几个小时,而不是几天或几个星期。水手在海上做牛做马、上岸后惹是生非的情况已成为历史。水手已经没有机会了,至少没机会上岸胡闹。他们也没机会出海看世界。


大型船舶一般只需要十几名船员。不久前有一名记者坐在一艘大型集装箱船的船长面前,说他一直想当海员。船长冷笑一声,并非对着记者,而是对着全世界:“我也有这样的愿望,但对不起,现在的航海工作既无聊又危险,两头不着岸。我敢打赌,马尔科姆•麦克莱恩肯定没想到这一点。”


新世纪的海员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因为他们只熟悉自己船只的文化,以及船只所属的狭隘国际商业环境。由于在港口停留时间太短,他们没什么机会参观所到之处。看不到他们在哪里。新时代的滨海区已不如往昔那样开放,与市中心隔离开来,以避免外人入侵或海事贸易常见的偷窃行为。恐怖主义威胁更是增加了港口与外界分离的程度。


新加坡很幸运能够创造必要的空间来应付与日俱增的需求。相对于其他的海港,新加坡的港口离商业市中心很近,在附近办公大楼工作的人的视线范围之内。今天的港口虽然靠近市中心,但它是隔离开的。未来它将迁到偏远的位置。从市区的街道,你能看到龙门吊的蜘蛛状轮廓刻印在天际,其移动速度能向我们隐约透露海事经济的现状。花草树木隐蔽了将集装箱堆与市中区隔离的冰冷铁栅栏。对于没有直接参与其中的人来说,港口似乎离他们有些遥远。关于今日的港口,有一名新加坡人这样说道:“我们知道它存在着,但我们不去想它。”


动力对全球生产的健康发展,以及由集装箱所撑起的消费链至关重要。这些港口认识到此需求,并予以回应。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并且成功地利用数字时代的科技。散货船和集装箱对海事业的影响,可媲美15世纪的世界海洋开放,或是19世纪的蒸汽动力发明和电子信息通报。以这些改变为代表的海洋革命,形成现代世界史的重要主题。


关注交通物流业引发的城市发展变革,可长按二维码购买“交通专题杂志限量包”,含65期《新航海时代》、66期《空港经济时代》、44期《地铁营城》和76期《提速:全面高铁时代的城事民生》各1册。

编辑/里斯本


上一篇:航运之城新加坡①海运巨变

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

email: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

微博/ 豆瓣:城市中国   

App:App Store搜索 城市中国  

官网:www.urbanchina.com.cn

长按二维码

下载APP


或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