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青春·毕业生专访 | 王捷:科研是一场长跑,要勤于思,敏于行


正青春·毕业生专访



· 编者按 ·


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勤于思考,行动要敏捷干练,但说话要谨慎。换句话来说就是,多做多想少说话。


本期“正青春·毕业生专访”带你走近港中大(深圳)2020届本科毕业生王捷,与你分享他在大学学习与科研的经历和点滴感悟。




王捷



2016级理工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逸夫书院

高中毕业于深圳红岭中学

毕业后将入读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工程博士项目



导语

刚进入大学时期的王捷,和大多数人一样,感到有些困惑和迷茫,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过,那时他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在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后会去学习一些额外的数学课来充实自己。在后来的学习中,他发现大一、大二阶段把数学基础打扎实会对未来的学术研究很有助益。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谈到自己立志于科研的缘由,王捷表示,大一暑期罗校长讲授的线性代数课程给了他很多启蒙,比如矩阵分解在大数据中的应用。这门课程结课后,他对从事科研产生了一些兴趣,也有了对未来读博士的初步规划。



充实的科研经历

大二开始进实验室,连续三年在顶级会议发表论文



大一结束以后,王捷就开始在学校的网络编码实验室从事关于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的科研工作,这是他在大学印象最深刻的一段经历。他说,做研究的初期并非一帆风顺,当时每周都要花费很多时间补充做研究的基础,比如要自学很多高阶的数学知识来锻炼推公式的能力。在整个大学生涯中,王捷最想要感谢的是杨升浩教授。”作为科研道路上的启蒙老师,他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许多关心、支持、和鼓励。如果没有他的悉心指导,后续的科研探索便无从谈起。”在杨升浩教授的指导下,王捷同学尝试解决了网络信息论中比较困难的问题,完成的三篇学术论文也发表在信息论领域的顶级会议ISIT2018、ISIT2019、ISIT2020上。大二时,他研究了网络的计算能力问题,通过刻画一个具体网络的计算能力证明了著名的cut-set bound并不总是紧致的。大三、大四期间,王捷进一步研究了在多跳网络储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cut-set bound能否紧致地刻画最优传输效果,最终发现,在使用batched code的前提下,当网络跳数L趋向于无穷时,最优的传输效果会以O(1/L)的速度趋近于零。




王捷(右一)和网络编码实验室的成员于ISIT2018会场合影留念



王捷认为,在科研过程中成功的诀窍是勤于思考。“科研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而解决这些困难的灵感并非凭空而来,它与主动思考密切相关。”在课题遇到瓶颈时,他的解决办法是保持思考的好习惯,每天一有时间就会结合文献发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同时,定期会和导师多沟通交流获得新的思路。





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参与科研交流时演讲

王捷在CSCIT2019会场留念


课程经历

授课教授来自学科先驱,启发了他的科研思考


回想起在学校的课程体验,王捷表示自己很幸运能够学习许多数学系甚至一些研究生水平的精品课程。“基础的数学课程帮助了我梳理了数学家从未知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启发了我面对困难该如何思考。”大部分数学课程都是以堂板书的形式进行的,与大部分同学不同的是,他还锻炼了在课堂上全程用键盘记录板书的能力,最终整理了一系列数学课程的笔记。“用LaTex软件整理课堂笔记的这一段经历既锻炼了学术写作能力,又让我对数学学科有着更深刻的框架理解。”同时,这些笔记因为图文并茂、内容详尽也得到了很多同学的认可和喜爱。


开源在王捷的个人主页的部分笔记




“港中大(深圳)许多高阶课程的授课老师都是来自各个研究领域的pioneer(先驱),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生动地掌握这些学科的来龙去脉。比如张寅老师的高级凸优化这门课程从优化理论出发讲到非可行内点算法的发展,再讲到了优化理论与算法解决压缩感知问题的进展;查宏远老师的机器学习这门课程切中肯綮地讲授了该领域最具启发性的一些算法,使同学们对这一领域有了深刻的理解。”




展望未来


谈到对未来的期冀,王捷同学希望他在读博士期间能够发现并解决一些好的研究问题,而博士毕业后他希望“能将自己所学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去,做一些能够造福社会的成果。”


在学校的最优化研讨会(Optimization Workshop)合影留念





对学弟学妹说

“在学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并非坏事,而是常态。从这些经历中可以锻炼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它会是生活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希望有志于科研的学弟学妹们把课程学好,尤其是数学等核心课程。科研是一场长跑,而提前打好基础非常重要。”



回首过去六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全体师生一直共同探索在中国内地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育人模式。


2018年,大学向社会输送经管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


2019年,理工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和经管学院第二届本科毕业生走入职场或继续前往世界名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2020年,港中大(深圳)的毕业生们同样为大学四年的付出与奋斗画上了最为圆满的句号。人文社科学院迎来首届本科毕业生。此外,我校约84%的毕业生将到世界最知名的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约16%的毕业生选择就业,获得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包括华为、微软中国、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的录用通知,平均年薪超过往年。



-End-


传讯与公共关系处出品

采访、撰文:谢玮(2017级理工学院 、学勤书院)

排版:许甘露(2018级人文社科学院、祥波书院)



“正青春·毕业生专访”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大学公众号



点击下方标题

浏览往期推文




向上滑动浏览更多

01

毕业生专访



龙悦: 用热情拥抱挑战的旅行家

尹梓芊:从供应链跨界到工程师

高颜铭:不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

尹梓芊:从供应链到精密制造研发工程师

漆天:兜兜转转,在试错中成长

李松浩:保持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朱航:合理规划,锐意进取

蔡文婧:在舒适区外的自我挑战都是高光时刻

李旻澄:乘风好去,清光万里

徐霖宁:鲜有人行的路

丁宣语:拥有诗意的世界

王婷婷:尽量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李雪薇:以梦为马,一路花开

施锐朱宁: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陈子洲:让灵魂更有趣向欣桐:感恩现在拥有的,努力奋斗想要的


02

认识港中大(深圳)



要成为港中大(深圳)2020级同学,看这里!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0年综合评价招生报名系统填报指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0年本科招生问答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招智能问答机器人徐扬生校长为你介绍大学概况港中大(深圳)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及科研情况国际交流、培养质量及书院制、招生政策大学设施及校园艺术活动港中大(深圳)四大学院王牌专业毕业生分享:朝花夕拾·书海泛舟——我与母校的故事



CUHK-Shenzhen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结合传统与现代  融会中国与西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