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法的陈述应该要非常简单可行、基本;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洗碗盘、如何坐在马桶上、学习怎么走路怎么说话——这是法:基本的现实

见闻和领悟


知识见闻(information/lung)。“法”引导出知识、见闻和领悟。人们所告诉你或书籍和经典所陈述的事物,都被称为“信息”或“隆”(藏:lung),它有四小类:


一是主题充满意义。法的对话或文献是充满意义的,可应用在个人的法道旅程。


二是语言清晰。用出色清晰的语言所呈现的法是完善可懂的,也没有副作用或不纯净的地方。


三是它超越迷惑。阅读法的文献,可以帮助你超越你对法的扭曲见解或迷惑,并且超越欲界、天道色界和天道无色界等三界。欲界是你生存的世界,其中包括你的障碍以及家庭问题等。天道色界是你的内在世界;它是你对事物所产生心灵微妙的领悟。天道无色界是你对事情应该如何实现所产生的更大期待;它是你个人灵修的最高层次。所有这三节都可以藉由法的文献而被超越。


四是它带来温柔。经由阅读这种文献,你逐渐发展出领悟和温柔,个性产生变化,嗔怒、抱怨、纠结减少了,想要成为上师或英雄的兴高采烈也减少了。


领悟(understanding/tokpa)。你所确实了解的事物,被称为“逗巴”(tokpa),意思是“了悟”。所有的文学和文献都应该带来了悟,它是文献所带来的结果。这些书的内容出色,陈述是纯净无染的,你对内容产生的理解,可以帮助你超越三界,带来寂静。阅读诸如此类的文献,开始带来戒、定、慧。经教、教言和了悟总是齐头并进。


法的五旋律:如雷、如笛、舒缓、清晰、不抵触


从五首歌曲或五种旋律的观点来看,法也被描述为如雷、如笛、舒缓的、清晰的,而且不互相抵触。第一种旋律如雷般深沉,因为当法被宣说时,它震撼自我的基本结构。第二种旋律有如笛声,因为法把散乱狂野的念头和反常态的观点——通常相当丑陋——转变成为更浪漫、更优美悦耳、更伤感的曲调。第三种旋律让你的心感到舒适宽慰,因为法对不同层次的心而宣说。第四个旋律是清晰的,因为法提供清晰明见,使你的心变得清晰。第五种旋律是从不相互抵触的,因为不论是谁在听法,法的逻辑都不相互抵触。这些是法的五种旋律。


佛教传统认为,听闻和领悟佛法不会对学生的理解或行为带来震撼或刺耳不快,但如果你认为,你可以反驳、否定佛法,那么它就会伤人。举例来说,你可能认为有一个自我,但是佛教否定自我的存在,因而一场大仗就此展开,你也陷入冲突。这种冲突不特别动听或通融。“无我”这个讯息属于雷声那一类:当雷声回响时,大地为之震动。无神论的讯息也属于雷声的层次,因为有些人认为有神论等同于自我。


当学生抱怨或抗拒佛法时,表示他们已经对佛法产生轻微的怀疑,觉得佛法可能不符合他们的期望。即便佛法符合了他们的期望,它仍然令人不快,因为这些学生不想听到他们所听到的东西。


佛法的陈述应该要非常简单可行、基本。我这么说,不是因为不尊敬听众,而是出自对佛法之简单的敬意。你可以像欣赏一只明代花瓶或玉杯那般欣赏佛法的简单。明代花瓶的制作是那么精良、简单,而你欣赏那种简单。它不需要任何错综复杂。法就像这样:它出色优秀、简单可爱。


在研究佛法时,我们是在研究我们的复杂和简单。我们是在研究光明和黑暗、迅速和缓慢、缜密和草率。“法”有如经过一个有着红黄号志灯的车阵。我们必须理清所有的可能性,必须了解痛苦和快乐。我们必须了解忿怒、喜悦和嫉妒的意义,必须了解自己是谁。


我们必须学会去阅读生命的字母。我很抱歉我像个说教的老师,但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加减、洗碗盘,以及如何坐在马桶上,必须学习怎么走路,怎么说话。我们必须看见绿、黄、黑、白、红之间的差异。我们必须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如此一来,我们就不会因为穿越马路而受伤。这是法:基本的现实。“它非常基本,华生(这是大侦探福尔摩斯经常对他的朋友——华生说的话)。”我们只是活着。我们正在学习如何过活。我们正在保护我们的生命,如此我们就能够帮助他人,并且建造一个觉悟的社会。


——节选自邱阳创巴仁波切《没事,我有定心丸》

遗教法宝:三乘法教系列之一——别解脱道(上)


相关链接:

“法”纯粹是指直接坦率的真谛,涉及拥有一个如实看待事物的基本参考点,它不会太哲学、太具诗意或太具艺术气息

心是旅人,你与自己共事的特定风格是车乘,你的处境则是道路;你不必谈论你的旅程,你只要从事你的修行





   

      



           编辑/鸟湖山文化  vx:shihuaduo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