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分享|欲速则不达?基于组织吸收能力的迭代式产品创新机制研究

龚璇等 南开管理评论 2024-02-05

作者简介


龚璇,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敏捷创新、新产品开发与扩散、网络口碑;

蔡爱新(通讯作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创新,网络口碑;

吴津润,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营销。


研究缘起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的消费行为呈现出社交化、场景化和移动化,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且具有多变性,这要求企业必须快速洞察市场需求并高效地研发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产品。为此,很多企业从经典的以企业为主的线性管理模式转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边开发边试用的快速循环的迭代模式,这也得益于在技术的推动下,产品模块化程度的增加、企业内部协作能力的增强和企业与用户交互成本的降低。微软的一项创新调查报告表明,近 70%的创新企业开始使用快速迭代的创新策略来提升竞争力,如亚马逊云服务平台 AWS 仅 2013 年以来就开发了 280 多个功能,并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更新,在云服务市场拔得头筹。但问题是,企业不断缩短技术的更新周期来追求创新速度是否可持续,是否会导致欲速则不达呢?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企业在缩短迭代周期时,是否会打乱企业现有的产品研发节奏,反而弄巧成拙呢?而回顾相关研究,发现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还处于初级阶段,也并没有就相关问题达成一致结论,如Zhou,Song和Wang等(2018)的研究发现App的迭代速度有利于产品创新,而Zhou等(2020)则发现过度敏捷的创新反而不利于创新绩效。本研究认为,以往研究不一致的原因在于,这些研究有的从竞争视角,有的从相对静态的资源基础观视角,却忽视了企业对产品的快速迭代是一个动态学习的过程。为此,参考以往研究,本文试图以具有代表性的移动应用行业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动态学习的视角,探究企业对产品的迭代速度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像移动应用产品这样的短周期创新方式,本质上是通过多次的产品迭代来循环地学习外部知识,并基于外部知识来进行产品创新——基于吸收能力的创新过程,其创新效果还依赖于一定的过程要素。因此,参考以往研究,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移动应用行业,拟基于吸收能力理论来探究移动应用开发商对产品迭代速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

理论渊源


组织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bility)最早由 Cohen 和 Levinthal(2006) 提出,指组织对外部知识进行识别获取、吸收转化以及有效地利用,并产生商业价值输出的能力。这里的外部知识从早期的组织间知识衍生为一切外部知识,包括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5]。在产品的多次迭代过程中,开发者可以边学习消费者或用户知识,边积累产品开发的经验知识,为市场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基于吸收能力的创新过程,是一种螺旋上升的动态迭代过程。早期,Cohen 和 Levinthal’s(1990) 将组织吸收能力看作组织创新活动的重要投入,指企业平时有意识地积累和提升自身从外部环境中识别、吸收和利用知识能力的过程,被后来的研究作为解释组织间创新活动竞争性差异的重要因素。后来,基于组织对外部知识学习的动态性,吸收能力的概念演化为一种动态能力,如 Van den Bosch 等(1999)认为企业的吸收能力很大程度上与过去的学习经验相关,将基于吸收能力的创新行为拓展为企业对外在知识的动态、螺旋式上升的迭代过程。产品迭代的“执行逻辑”描述的正是企业基于外部知识的动态学习和迭代过程,因此基于吸收能力来解释产品迭代的“过程逻辑”是合理的。


国内外基本情况


已有不多的文献一般认为创新或迭代速度更有利于用户满意或创新绩效,如 Zhou, Song 和 Wang 等(2018)基于火狐 APP 的研究。然而也有矛盾的观点存在,如 Zhou等(2018)基于文本挖掘的方法,发现过于敏捷的响应用户的需求反而不利于产品的绩效。Dong(2019)等的研究指出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与用户兴趣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本文认为产生以上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在于,这些研究中有的从传统的竞争视角,有的从相对静态的资源基础观视角,有的从用户端的质量信号感知视角等展开研究,却忽视了企业快速迭代创新模式是依赖于外部知识的创新过程,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即企业基于外部知识获取、吸收转化和利用于创新的能力。


本研究的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与传统创新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将创新速度作为一个策略变量,是对产品创新策略的拓展。传统的创新过程更多将创新速度视为代表创新效率的结果变量,但随着互联网时代,产品模块化技术的增强和外部环境变化加剧,管理者得以不断缩短创新周期来加强企业与外在环境的学习和交互,使得产品创新速度成为重要的创新策略之一,因此,本研究将创新速度作为一个解释变量来探究其对创新效果的影响,并从吸收能力的角度分析了创新速度与创新绩效的倒 U 型关系,拓展了创新策略的文献。第二,本文将迭代性创新融入已有的创新框架,丰富了产品创新的概念范畴,迭代创新与传统创新的不同在于它的持续性、连续性和对动态学习能力的依赖性。也正是基于这一过程上的差异,本文引入了与知识或过程管理的相关变量,如创新规律性、创新周期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产品迭代速度与创新绩效间的倒 U 型关系,也拓展了创新速度边界作用机制的研究。第三,本研究是对吸收能力理论的现实应用,加深了对吸收能力理论的理解。以往创新的研究主要从相对静态的资源基础观视角来探究影响创新效果的前置因素,而本文将产品的迭代式创新看作螺旋上升的动态迭代过程,基于相对动态的吸收能力视角,将企业对产品的创新分解为对外部知识的获取、吸收和转化以及知识的利用过程,系统探讨了相关因素对企业快速迭代的影响,为吸收能力理论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


原文引用


龚璇,蔡爱新,吴津润.欲速则不达?基于组织吸收能力的迭代式产品创新机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2,24(4).


相关阅读


主编寄语丨白长虹——工商管理需要高深学问么?

开放获取丨《南开管理评论》2022年第4期电子书

研究分享 | 异质金融资产配置是否会加剧经营现金流操控?——基于分析师现金流量预测的经验证据

研究发现丨分红动因识别、机构持股与信号传递

研究分享丨付费搜索广告主的关键词组合策略研究——基于语义结构与用户心理的互动机制视角

研究分享 | 纲举而目张:基于价值主张演变下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研究分享丨集群社会资本驱动农业集群品牌价值实现吗?—以品牌价值共创为中介

研究分享丨国家资源集聚能力对品牌跨国慈善行为评价的影响及捐赠框架策略:差序公正视角

研究分享丨产业集群根植性对集群品牌价值影响的研究 ——基于我国73个茶叶集群的面板数据分析

研究分享 | 分享经济下基于产消合一逻辑的品牌价值研究

研究分享丨时间标志对消费者自我建构及广告诉求偏好的影响

研究分享丨管理层投资视野、技术熟悉度与企业创新决策


编辑:周瀚一

审核:孙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研究分享|欲速则不达?基于组织吸收能力的迭代式产品创新机制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