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复盘《狂飙》:为什么说“方方面面不能有短板” ? | 对话爱奇艺戴莹、留白影视徐康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3-10-23

近期,爱奇艺剧集《狂飙》迎来了大结局。收官当晚,#安欣再送饺子 高启强再举杯#引爆热搜。

自1月14日首播以来,《狂飙》热度居高不下,成为爱奇艺站内热度最快破万的作品,11800的内容热度峰值也打破爱奇艺内容热度值纪录。同时,该剧在CCTV-8以实时关注度峰值3.8%的成绩,创央八历史新高。超31万人评分,豆瓣评分9.1。

临近收官之际,东西文娱|艺东西访谈了《狂飙》总制片人,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和留白影视创始人徐康,试图探寻《狂飙》“得以狂飙”的背后因素。

据戴莹表述,爱奇艺后台数据可以印证《狂飙》在播出过程中逐步显露出“全民向”破圈势头。其一,UV值不断增长,新用户涌入;其二,男女受众比例由前期男性居多,至渐趋平衡状态。

在围绕《狂飙》的众多讨论中,“黑白对抗”及群像“飙戏”等成为核心话题,但正如戴莹和徐康所强调的,“能出这样一个剧,从剧本、演员、团队等,方方面面都不能有短板。”

对于《狂飙》的诞生,戴莹和徐康反复强调,“的确是天时地利人和”。大时代给了作品起点。在最开始与主管部门进行沟通时,团队就确定了针对“扫黑除恶”大主题的细化方向,即“不再一味只强调扫黑的强度,更要展现扫黑的难度,以及这种黑的形成原因”。

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出于对剧本的长期打磨等原因,《狂飙》的统筹没法按照效率最优的方式推进,长达三年的制作过程其实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平台商业逻辑,这些都是《狂飙》经受过的考验。

如今《狂飙》最终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再次验证,优质剧集是全流程、多环节的合力作用。复盘项目的始末,在扫黑题材再度获得关注的当下,此时出现的《狂飙》是可贵的。


    

“恰逢其时”的《狂飙》

1月12日,《狂飙》传出定档消息,并于14开播。首播后的第四五天左右,徐康开始感受到有一些出圈的讨论,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剧情里面的这些人物。

在此之前,徐康虽然对于内容比较有底气,但对于观众到底能有多喜欢,不太敢判断。

在爱奇艺跨部门组成的看片会中,《狂飙》的质量就受到了极大的肯定。爱奇艺高级副总裁、《狂飙》总制片人戴莹表示,初期就比较确定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作品,这个其实是有在预期内的,但是最终呈形成非常理想的播出结果,还是超出预期。

平台数据比较客观地纪录了《狂飙》出圈的过程。

戴莹表示,这一方面在于UV增幅。“从《狂飙》的UV涨势,能知道它在不断破圈。”

从爱奇艺的经验来看,一些大剧凭借一大批稳定的核心用户就足够达到现象级了,但它的UV的增幅在达到一定流量后增长就比较有限。而《狂飙》在此基础上,每日新受众增幅依然非常漂亮。

其二在于用户画像。最开始上线时,《狂飙》这样一个男性向的题材男性用户占比远远高于女性。在收官前,最新用户画像基本稳定在了男性55%,女性45%,形成了相对平衡的状态。

“《狂飙》最核心的用户是25~30岁的男性用户,占比达到32%多。一旦这个作品出圈了以后,女性用户的占比会大幅的增长,可以说《狂飙》达到了‘全民向’。”戴莹表示。

据爱奇艺数据,《狂飙》播出期间,站内多项数据始终保持上升姿态。仅春节假期,《狂飙》就带动了爱奇艺剧集频道播放时长环比增长33%。

持续的热度让《狂飙》在大结局当天更是打破爱奇艺站内纪录,热度值达到了11776,比《赘婿》的10745高出了超1000点,据酷云实时数据,当晚CCTV-8播出的34-35集收视峰值达3.8%,已经超过《人世间》的3.4%。

对于眼下的高热表现,双方都用“天时地利人和”总结。一方面,项目的推出恰逢其时,《狂飙》是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指导的点项目,“像这样的题材和类型的表达,在中政委的指导下才有机会去做。”其次是导演和主创团队,无论剧本、拍摄、表演,包括主演都特别在线。


           

《狂飙》的重要节点

最初双方达成合作,始于一通电话。

2019年的一天,在接到戴莹电话时,徐康正带领团队在东北采访调研。当时,中政委已经将这样一个以“扫黑除恶”为主题的项目交到了留白手上。随后,经过一番沟通,爱奇艺迅速与留白达成了合作意向。

谈及项目筹备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节点,双方都提到了第一位的是主管部门委以重任,其次是导演等核心主创和演员的确立。

很多卷宗、采访也是在官方支持下进行,“我们才能理解国家为什么要扫黑除恶,后来所呈现的人物、立意、故事等,都是这个节点慢慢形成的。”徐康表示。

随着扫黑除恶从专项斗争转向常态化的重大政策普及节点,《狂飙》想要表达的不再是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扫的力度”,而是更多要表达“扫的难度”,而这就要剖解“黑”形成的原因。

这种理念在从头跟主管部门一起沟通时,就形成了共识。“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立意,这才有了后面的人物设计,不是刻板的非黑即白,更多是人在面对一些选择的关键节点时,善恶之间的转向。”

在这种创作方向下,留白在拿到选题的那一刻,首先想到的就是徐纪周导演。“脑子里只出现了他,也只跟他一个人谈了,最后很顺利地达成了合作。”徐康回忆。

这也被戴莹视为项目进程中非常准确的决定。随后爱奇艺也迅速的达成了导演维度的共识,“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徐纪周导演同时也是这部剧的编剧,这是剧集的一个核心支撑。”

而后2021年徐纪周拿出的第一版剧本,已经显露出《狂飙》不同于以往的扫黑题材剧集的特点。即不是以情节推动为主,而是将很多笔墨放在人物的命运刻画上。

而结合现在的播出结果,也正是人物构建的成立和成功,才让用户对于这样的一个剧集有这么强烈的一个代入感。

在戴莹看来,“这部戏在人物及关系设定上,进行了新一层探讨。安欣和高启强作为大时代下的’每个人‘,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都不断经历了一些挫折,最终有人活成了信仰,有人活成了执念。两个角色所呈现的不仅是正邪之间的斗智斗勇,更多的是人心的浮动和人性的抉择,这是当时剧本比较打动我们的地方。”
 
而后与演员的沟通和选择,也是不断为剧集”加分”。“的确当时剧本也没有完全完整,所以他们都是对人物对他们的这些角色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让角色本身增色不少。”徐康表示。



互相成就的选角

“这个家离了安欣得散”、考古张颂文拍摄过程中的微博、为李响举办“电子葬礼”、“高叶成为国产剧大嫂天花板”,角色与演员之间的相互成就,在《狂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回顾剧中角色,一致的制作理念,让《狂飙》的选角一开始就透着“抛开顾虑”的畅快。

徐康一度有点忐忑,觉得平台会不会不太愿意用流量好像不大的演员。

“我说你想多了,这种类型的作品就是要用好质感的演员。”戴莹如此表述爱奇艺的态度。这一原则上为后续的选角打了一剂强心剂,最终形成平台眼中“最完美的组合”。

张译“百亿影帝”的名号,是凭借在《鸡毛飞上天》《红海行动》等多部影片中所塑造的数个经典角色换来的,张译成为出品方最先沟通的人选之一;张颂文之前凭借《隐秘的角落》和爱奇艺就有比较好的合作基础,在看过剧本之后就约见导演,也迅速做出了决定。

与此类似,高叶此前在留白影视的《长安十二时辰》中扮演平康坊花娘一角,又出演过爱奇艺的《理想之城》,彼此都比较了解;李响一角,徐纪周照着李健创作;基于《特战荣耀》的合作,徐纪周找了冯兵来饰演老默;吴刚则与爱奇艺在《破冰行动》中有过合作渊源。

相似的故事有很多,“说实话,演员阵容的确定是蛮顺利的,基本大家在看剧本过程中,大多数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演员,就是我们最终确定的人。”徐康表示。

徐康认为,如今大家对于角色的热议,创作层面在于没有哪一个人物按照工具化方式去写,加上导演想要用三幕式将时代和人物命运的结合进行展现,又根据很多真实案例、采访等,所以角色比较丰满。

与此同时,演员本身与角色之间的共振,在创作氛围中也持续放大。

陈书婷最出圈的一段,是在明白自己反被高家俩兄弟利用后,用风衣腰带死死勒住高启强脖子。咬紧的下颌,凶狠的眼神,泼辣又美艳。

这段戏其实有高叶自己的设计,原本是扇巴掌。“勒脖子的设计会让两个角色之间有一些荷尔蒙的东西碰撞,能让观众看到这种情感的建立是合乎逻辑的。”
 
唐小龙一角的扮演者林家川在微博上对“刀哥出狱”这场戏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我跟导演商量,能不能只保留两句,让唐小龙更多的沉默,沉默是一种观察,也是情绪上的如履薄冰,导演同意了。”

这样由演员基于对角色人物内心及关系的剖析等,重塑经典片段的案例,在《狂飙》中似乎格外多。不止来自于演员本身表演经验的沉淀,也来自导演、制作方、团队等共同给到的自由讨论、再创作空间。



扫黑题材特性与创作的共性

整个《狂飙》的制作过程,团队也曾经历很多考验。无论是“三幕式”创作理念下,不同年代背景的制景统筹,还是由于“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入常态化后,对于剧本的动态调整,都是《狂飙》面临的创作现实。

“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或者任何一个人,抱着自己在拍一个行活儿的心态。这个剧的起点要求就很高,加上又聚集了一大批好演员,如果因为自己的工作失误耽误拍摄,大家会有很大的压力。所以是各个部门绷着一股劲儿,要把这个作品做到极致。”徐康表示。

回顾《狂飙》从筹备到落地的全过程,双方都提到了同样一个问题——效率。这是整部剧集在制作上最大的难点。而某种程度,这些难点的化解,也成就了其当前得以“狂飙”的特质。

戴莹坦言,《狂飙》的打造过程比想象中漫长,时间跨度几乎从2019到2023年。这其实不太符合平台想要实现尽早上线的商业逻辑。在尊重创作规律的前提下,爱奇艺为项目尽可能保留了充分的创作周期。

“项目在制作层面,难以按照效率最优的原则来推进。”徐康提到,比如,在剧本动态调整中,可能后续也有一些戏可以在这个景拍,但因整体调整无法事先统筹。但好在由于徐纪周导演同时兼任编剧,所以编剧的意志可以更好贯穿在整个创作中,这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统筹压力。

这一切造就了《狂飙》相对的不可复制性。“能出这样一个剧,真的是从剧本、演员、团队等,方方面面都不能有短板。这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大时代给了机会,可以去做这样的内容。”徐康表示。

不过,探寻扫黑题材的把握,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共性规律。

在徐康看来,扫黑警匪等题材的特殊性,“首先拍这类题材,从主创团队的角度来说,必须很了解政法队伍的工作,不然会有很多错误,更遑论让观众共情。”基于这一点,主管部门的“保驾护航”就变得尤为重要。“他们会给到很多指导,这是能够了解真实面貌的前提。”

正是出于涉案题材的特殊性,徐康还提到,在表达上需要更为慎重,尤其伴随着整体犯罪率越来越低,如何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仍然让大家感受到戏剧张力,是打造此类题材内容的最大难点。

所以基于这样一些特点,在操作层面,徐康认为,“这类题材具备极强社会性,所以不走硬核悬疑,或者很奇观的高能犯罪风,还是会强调内容的时代性、社会性表达。”最为核心的是遵循创作规律本身,先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和好的人物,其次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进行研究,先让自己产生共鸣,再通过好的故事和人物,传达给观众。

作为《狂飙》背后的出品方,留白影视此前更多以《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等古装大剧受到关注。近年来,通过出品《刑警之海外行动》《对决》等作品,强情节涉案题材类型剧已经成为留白影视布局的四大赛道之一。而徐康也透露,后续将和徐纪周再度合作,目前已经在筹备中。

而从平台的角度,《狂飙》得以成为年初现象级作品,离不开对于一些共性的创作规律的尊重。

戴莹表示,从去年的《卿卿日常》《风吹半夏》等案例来看,不止是扫黑题材,任何题材想要实现突破:首先一定要具备创新性,无论是视角还是人物设定;现实主义题材,还是要具备普世性和时代共鸣性,最终才能实现影响力最大化;尊重创作本体,尊重人之本性。

在当下节点,能够有《狂飙》这样的作品是可贵的。戴莹表示,“所有的创作者都在为这个作品不断加分和增色,这就是一个特别有效有机的团队结合。它实际上是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好的良性循环的。”

纵向来说,这份可贵体现在以一部凝聚无限诚意的作品,切实展现了“扫黑为什么常态”,这是一切的出发点。而回归到当下的影视行业,《狂飙》的出现,是对整个市场的一次激励。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
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