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门红”,进击的产业投资(国金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3-02-13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赵伟宏观探索”


报告要点

2023年新春伊始,多地提出经济“开门红”目标,实现抓手有哪些、重点在哪加力?本文系统梳理,可供参考。

一问:2023年,地方或如何“拼经济”?实现经济“开门红”,重大项目是重要抓手之一

疫情扰动减弱下,政策重心回归经济发展;2022年底,央、地召开经济会议积极部署来年工作。2022年12月下旬以来,全国新冠感染呈下降趋势,多地相较平稳度过“疫情高峰”;同时,截至2022年底地方换届基本完毕,央、地工作重心更多转向经济发展。对于2023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发展”、“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地方亦积极响应,多地围绕产业、基建等重点领域提前谋划2023年经济工作。

2023年开年,经济建设紧迫性提升,央、地“新春第一会”均强调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实现经济“开门红”等。2023年春节后,首次国常会即聚焦年初经济工作,重点强调“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推动重大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等。地方“新春第一会”中,多地积极表态,提出“开局就是决战”、实现 “开门红”目标等;其中,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基建投资落地等被频频提及,或是各地实现经济“开门红”的重要抓手。

二问:开年稳投资,地方力度几何?重大项目投资力度明显增强,年初呈现“赶工”态势

2023年重大项目投资力度加码,续建类项目较多而年度投资计划高增,或指向2023年重大项目呈“赶工”状态。截至2月5日,广东、贵州等9地公布2023年重大项目投资规划,年度投资规模达4.2万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13%。可比口径下,广东等7省市2023年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增长12%,投资增速明显高于过往水平。其中,广东、河北2023年重大项目虽多为续建类项目,但年度投资规划分别增长11%、4%,或指向其2023年重大项目施工强度提升。

专项债及信贷前置放量,或有助于资金靠前发力、加速项目开工落地。2023年1月,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4911亿元、略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同时,年初票据利率出现大幅上行,或指向年初资金投放加量;而2022年专项债“留有余力”,也意味着年初基建资金较为充裕。此外,2023年专项债投向领域新增能源基础设施及新型基础设施,用作资本金领域也新增新能源、煤炭储备、产业园区等领域,或可提升专项债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问:全年稳增长,哪些领域或是重点?产业支持与发展、新基建等或是重点支持领域

2023年初,基建投资延续发力,专项债重点投向市政产业园、轨交等产业支持、新基建等领域。2023年1-2月,超七成新增专项债投向基建领域、较2022年提升近6个百分点;其中,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的市政产业园项目、轨道交通项目为专项债重点支持领域,资金投向占比均较2022年明显增长。此外,2023年初,专项债用作资本金比例亦较2022年提升超1个百分点至8.5%,约八成专项债资本金投向铁路、收费公路、轨交等项目。

与专项债特征类似,重大项目对产业、基建领域支持加大。截至2月5日,四川、重庆等6省市公布的重大项目清单中,产业发展项目数量占比达52%、较2022年提升超10个百分点,基建类项目数量占比24%、较2022年提升近8个百分点;其中河北省2023年重大项目重点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基建,项目数量占比均较2022年两个百分点左右。与河北类似,广东省基建、产业重大项目年度投资规模同比增长23%、9%,制造业为其重点支持产业。

重申观点:政策引导基建、产业投资加码下,新时代“朱格拉周期”或已开启。推荐关注三条逻辑链的投资机会:1)基建稳增长带来的投资,交通类基建带动工程机械、建材等生产设备需求,新基建带来的信息设备等投资需求;2)新时代“朱格拉周期”元年,带来的产业突围,尤其是高端设备、材料等的突围;3)地产竣工加快推进。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数据统计存在误差或遗漏。


报告正文

一问:2023年,地方或如何“拼经济”?

疫情扰动减弱下,政策重心回归经济发展;2022年底,央、地召开经济会议积极部署来年工作。2022年12月下旬以来,全国新冠感染呈下降趋势,多地相较平稳度过“疫情高峰”;同时,截至2022年底地方换届基本完毕,央、地工作重心更多转向经济发展。对于2023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发展”、“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地方亦积极响应,多地围绕产业、基建等重点领域提前谋划2023年经济工作。

2023年初的地方两会勾勒出各地经济发展思路,扩内需、产业升级、基建超前布局等是多地的重点工作任务。地方2023年首要任务中,中西部地区重点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内需、释放需求等;东部地区多重视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区域协同发展等。23个省市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平均为8.4%,可比口径下投资目标较2022年上调0.3个百分点;地方扩大有效投资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工程等基建落地为主。产业发展方面,地方更多注重高质量发展,以产业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为目标;基建方面,多地提出适度超前布局,重点强调落实交通水利、5G基站等 “十四五”规划项目。(详见《地方两会,透露的宏观线索?》)

2023年开年,经济建设紧迫性提升,央、地“新春第一会”均强调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实现经济“开门红”等。2023年春节后,首次国常会即聚焦年初经济工作,重点强调“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推动重大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等。地方“新春第一会”中,多地积极表态,提出“开局就是决战”、实现经济“开门红”目标等;其中,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基建投资落地等被频频提及,或是各地实现 “开门红”的重要抓手。


二问:开年稳投资,地方力度几何?

2023年重大项目投资加码,欠发达地区投资力度提升明显;可比口径下,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同比增长12%、为近年较高水平。截至2月5日,广东、贵州等9省市公布2023年重大项目投资规划,年度投资规模达4.2万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13.4%;其中,黑龙江、贵州等地重大项目投资力度大幅增长,年度投资分别增长40%、24%。可比口径下,广东等7省市2023年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增长12%,投资增速明显高于过往水平。

截至2月5日,广东、贵州、福建、陕西、重庆、黑龙江、河北、天津、宁夏9省市公布2023年重大项目投资规划。可比口径下的7省市为广东、贵州、福建、陕西、重庆、河北、宁夏。

前期开工项目较多下,当前重大项目多为续建,而年度投资计划高增,或指向当前重大项目呈“赶工”状态。截至2月5日,广西、四川、河北公布的重大项目清单中,续建类项目占比均有提升;其中,广东续建类重大项目占比较2022年提升超两个百分点达84%。广东、河北2023年重大项目虽多为续建类项目,但年度投资规划分别增长11%、4%,或指向其重大项目投资将加速开工、落地;多地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规模较2022年一季度明显增长,也意味着2023年重大项目施工强度或提升。

专项债及信贷前置放量,或有助于资金靠前发力、加速项目开工落地。2023年1月,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4911亿元、略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同时,年初票据利率出现大幅上行,或指向年初资金投放加量;而2022年专项债“留有余力”,也意味着年初基建资金较为充裕。此外, 2023年专项债投向领域新增能源基础设施及新型基础设施,用作资本金领域也新增新能源、煤炭储备、产业园区等领域,或可提升专项债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问:全年稳增长,哪些领域或是重点?

2023年初,基建投资延续发力,专项债重点投向市政产业园、轨交等产业支持、新基建等领域。2023年1-2月,超七成新增专项债投向基建领域、较2022年提升近6个百分点;其中,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的市政产业园项目、轨道交通项目为专项债重点支持领域,资金投向占比均较2022年明显增长。此外,2023年初,专项债用作资本金比例亦较2022年提升超1个百分点至8.5%;交通建设类项目为专项债用做资金主要领域,约八成专项债资本金投向铁路、收费公路、轨交等项目。

与专项债特征类似,重大项目对产业、基建领域支持加大,产业、基建类重大项目数量占比进一步提升。截至2月5日,四川、重庆等6省市公布的重大项目清单中,产业发展类项目数量占比达52%、较2022年提升超10个百分点,基建类项目数量占比24%、较2022年提升近8个百分点;细分来看,河北省2023年重大项目重点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基建,项目数量占比均较2022年两个百分点左右。与河北类似,广东省基建、产业重大项目年度投资规模同比增长23%、9%;其中,制造业为其重点支持产业,制造业项目数量与年度投资占比均较2022年有所提升。

截至25日已公布重大项目清单的6省市分别为:上海、四川、重庆、河北、宁夏、山东。

重申观点:政策引导基建、产业投资加码下,新时代“朱格拉周期”或已开启。推荐关注三条逻辑链的投资机会:1)基建稳增长带来的投资,交通类基建带动工程机械、建材等生产设备需求,新基建带来的信息设备等投资需求;2)新时代“朱格拉周期”元年,带来的产业突围,尤其是高端设备、材料等的突围;3)地产竣工加快推进。(详见《2023年,新时代“朱格拉周期”元年》)。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 疫情扰动减弱下,政策重心回归经济发展;2022年底,央、地召开经济会议积极部署来年工作。2023年开年,经济建设紧迫性提升,央、地“新春第一会”均强调实现经济“开门红”,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基建投资落地等或是实现经济“开门红”的重要抓手。

(2) 2023年重大项目投资力度加码,续建类项目较多而年度投资计划高增,或指向2023年重大项目呈“赶工”状态。2022年专项债“留有余力”与2023年专项债及信贷前置放量专项,也意味着年初基建资金较为充裕,或有助于资金靠前发力、加速项目开工落地。

(3) 2023年初,基建投资延续发力,专项债重点投向市政产业园、轨交等产业支持、新基建等领域。与专项债特征类似,重大项目对产业、基建领域支持加大。6省市公布的重大项目清单中,产业与基建项目数量占比较2022年均有明显提升。


四、风险提示:

1、疫情反复。疫情演绎仍存在不确定性,仍需紧密跟踪各地疫情演变及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的潜在扰动。

2、数据统计误差或遗漏。一些数据指标,可能存在统计或者处理方法上的误差和偏误;部分数据结果也可能受到样本范围、统计口径等影响。



赵伟团队介绍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新时代“朱格拉周期”之四:“开门红”,进击的产业投资对外发布时间:2023 年 2 月 6 日报告发布机构:国金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赵   伟  SAC 编号:S1130521120002  邮箱:zhaow@gjzq.com.cn

杨   飞  SAC 编号:S1130521120001  邮箱:yang_fei@gjzq.com.cn

侯倩楠  SAC 邮箱:houqiannan@gjzq.com.cn




长按关注


新书推介

作者从经济、政治、文化和资本市场运作等各个维度展开分析,尝试厘清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命题,以及转型过程中蕴藏的市场投资机遇。


法律声明

特别声明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版权归“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证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制作任何形式的复制、转发、转载、引用、修改、仿制、刊发,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经过书面授权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本报告的产生基于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但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反映撰写研究人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故本报告所载观点可能与其他类似研究报告的观点及市场实际情况不一致,国金证券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在不作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时调整,亦可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国金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本报告仅为参考之用,在任何地区均不应被视为买卖任何证券、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本报告提及的任何证券或金融工具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可能不易变卖以及不适合所有投资者。本报告所提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益可能会受汇率影响而波动。过往的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的表现。客户应当考虑到国金证券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而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证券研究报告是用于服务具备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和投资顾问的专业产品,使用时必须经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国金证券建议获取报告人员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报告本身、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也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国金证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国金证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本报告并非意图发送、发布给在当地法律或监管规则下不允许向其发送、发布该研究报告的人员。国金证券并不因收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国金证券的客户。本报告对于收件人而言属高度机密,只有符合条件的收件人才能使用。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报告仅供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风险评级高于C3级(含C3级)的投资者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个别客户的特殊状况、目标或需要,不应被视为对特定客户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建议或策略。对于本报告中提及的任何证券或金融工具,本报告的收件人须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使用国金证券研究报告进行投资,遭受任何损失,国金证券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国金证券以外的任何机构或个人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或个人为此发送行为承担全部责任。本报告不构成国金证券向发送本报告机构或个人的收件人提供投资建议,国金证券不为此承担任何责任。此报告仅限于中国境内使用。国金证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