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敬一丹|关于《博物馆9分钟》(三):唤起了什么?

敬一丹 敬一丹 2022-09-23

 我们在《博物馆9分钟》节目中所关注的博物馆,通常都不是很大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所承载的内容多半都是近现代的,有的博物馆坐落在大学校园的深处,有的博物馆很多人也都不太熟悉。我经常这样描绘,我们聚焦的都是“小众”的博物馆。后来有专家跟我说,不能说是“小众”的,应该说是“小切口”、“以小见大”的。我仔细琢磨后,觉得这种说法很有道理。确实,虽然说是“小切口”,但是它所拓展的视野、所产生的价值真不能说是小的。

沉浸在博物馆几个月,我自己也觉得,有很多东西被唤醒,或者说被唤起。唤起的是什么?首先是“记忆”,我过去觉得,我做广播电视这么多年,对广播电视的历史还是有记忆的。可是当我走进“传媒博物馆”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很多记忆是模糊的,甚至是空白的。走进它,使我对自己的职业、对传媒领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还有,就是唤起了很多好奇。比如说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件我们都司空见惯了,也没有琢磨这些物件有什么讲究。但是当我走近“伞博物馆”的时候,就让我觉得原来伞有这么多讲究,带给我那么多美好,让我特别享受。还有多少这样的博物馆,在我们还没有接近的地方呢?

博物馆对我最重要的唤起就是传播欲望。比如说在一百多年前,在我们哈尔滨一次特别严重的疫情中,曾经出现一个人物,叫“伍连德”。我是在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才知道了他的存在。当我知道他的时候,我的感觉是“又敬又愧”,“敬”的是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人类作出如此大的贡献;“愧”的是我作为哈尔滨人我竟然不知道,作为一个传媒人,我居然没有传播过“伍连德”这个名字。于是,我就是带着这样的一种“又敬又愧”的心情,走进伍连德博物馆。还有就是“家书”,家书看起来很平常,走近那些家书,就会发现家书具有非常独特的记录价值和传播价值……在这样一些博物馆面前,我就被唤起了很强烈的传播欲望。

我想,这种传播欲望,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走进伍连德博物馆






(博物馆9分钟·百年前的“逆行者”)

解说词选摘

上世纪初,中东铁路修建,给哈尔滨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哈尔滨人没有想到的是,从西伯利亚通过中东铁路,也把瘟疫带到了这片土地上。就在1910年年初,瘟疫在傅家甸(今天的哈尔滨道外区)一带肆虐,每天都有人死去,整个社会人心惶惶……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临危受命,作为全权总医官到达哈尔滨,他就是伍连德博士。

伍连德对尸体进行解剖后,确定了疫情是由肺鼠疫引发的。后来所有的举措都和这个科学的判断相关,比如说控制人群的流动、控制交通、建立检查站、建立隔离区等等,这些举措都在实行……疫情终于得到了控制,但是人们还是很难忘记在疫情中的那些细节,比如说“伍氏口罩”。伍连德发明的这些口罩,不仅是医务人员在用,老百姓也可以比较便捷地制作,纱布的中间层是消毒的棉花……由于措施得力,伍连德博士受到了嘉奖。

— 敬一丹


在旧中国,我度过了一生中最可宝贵的30年,从满清王朝的覆灭到中华民国的建立、国民党政权的解体,我都亲身经历,那一切至今历历在目……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尽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地希望她能更加繁荣!

— 伍连德博士


    伍连德博士获得了这样的评价:他的死,使得医学界失去了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现在我们所在的伍连德博物馆,就是当年伍连德工作的地方,我们在这样一个展厅也能感受到当年的气氛和当年的痕迹。来到伍连德博物馆,我们以这种方式走进这个传奇,走进这位英雄。疫情并没有远离人类,我们在这里感恩伍连德为这个世界留下的一切……

—敬一丹




走进家书博物馆








(博物馆9分钟·守护民间记忆)

解说词选摘

家书是这样地久远,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家书又是如此地亲近,咱们多半都写过家书吧?我第一次写信时,妈妈对我说:“给你爸爸写句话吧!”于是,我就学会了写信;于是,就看惯了家书……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想到,我会遇到这样一个家书博物馆,家书博物馆收藏了近六万封家书。咱们从哪儿说起呢?就从这里收藏的“家书之最”说起吧……

— 敬一丹


这批珍贵的信札(胡适与陈独秀李大钊之间的通信)是2009年由国内的一家拍卖公司从美国胡适先生的后人那里征集回来的,后来进行了公开拍卖,拍卖价是500多万元,由我们中国人民大学两位校友出资,又通过国家文物局进行文物优先收购,从一位民间收藏家手里征集回来的。最后,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进行了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批信札应该属于一级文物,后来交付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收藏,这批信札也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张丁(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


家书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特殊文本,是很有魅力的。我们在写家书的时候,没有想到发表,所以这种表达,都是很自然很朴素很真实的。应该说,来自千家万户的家书都是一种碎片,很多的这种碎片集合起来,就还原了一种社会的图景……

— 敬一丹


电视剧《觉醒时代》中有很多表现《新青年》同仁编辑写信的镜头,这批信札就是他们所写的信的一部分。这些信的内容,表面上看起来都是类似于“《新青年》如何办刊”、“如何组稿”这些编辑事务。实际上,这批信札的内容反映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问题与主义之争”方面、在“如何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的思想论争,是建党初期的一份重要的文献。这些信件,距今整整一百年了……

— 张丁(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

这样的镇馆之宝为我们认识那个“觉醒时代”、认识信中的主人公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从信件主人公的表达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深厚的友情,也能体会到他们个人的性格,这就使得这些信不仅是有意义的也是有意思的。所以观众走到这个博物馆之后,都会格外关注这些信。

— 敬一丹


在家书博物馆,我们看到这么多父亲的信,我们也走近了心中的父亲。在父亲节,我们能不能给父亲写封信?

— 敬一丹



走进传媒博物馆








(博物馆9分钟·找寻传媒记忆)

解说词选摘


走进博物馆,我们往往会说,很久很久以前……然而,走进这座博物馆却不一样,因为这是“传媒博物馆”,传媒离我们的生活实在是太近了……我们通过传媒来认识世界,也通过传媒来表达自己。生活在现代社会,如果离开了传媒,我们好像都找不到自己的坐标了。还有一个原因,让我觉得这个博物馆离我很近,因为传媒博物馆就在我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园里,这个博物馆的主体内容是广播和电视,我过去做过广播,后来又做电视,所以从职业体验的角度来说,也觉得很近……

—敬一丹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转战南北,到了北平以后,齐越老师曾奉命和南京广播电台的播音员隔空对话。当时齐越老师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叫齐越,整齐的‘齐’,越打越强的‘越’……”齐越老师询问当时南京的情况,对方说:“今天凌晨,红军已经进入了南京城……”齐越老师纠正说:“不是叫红军,是叫中国人民解放军!”齐越老师要求对方要保护好设备,同时停止了南京广播电台的节目内容,转播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内容。几个月后,人民广播迎来了开国大典,人民广播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实况转播,全国人民都从广播里听到了划时代的声音……

— 敬一丹


在传媒博物馆的展厅里,我感受到的变化都体现在一些细节里,这真是一个记录变化的博物馆。千变万化,有些东西还是不变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沈力老师的影像,沈力老师作为中国电视的第一位播音员,被称为中国电视“第一滴水”。沈力老师从干这行开始,就一直不变对观众的尊重,不变对职业的尊重。沈力老师重病在床的时候,我们去看望她,那个时候沈力老师已经不能用言语交流了,然而她的眼睛就一直凝视着电视。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不变的……

— 敬一丹


网友留言选摘


1、没想到这么快第一季就告一段落了!第一季的节目中印象最深的还是传媒博物馆,准备下月初去北京打卡!以后有时间想把第一季中介绍的博物馆全都走一遍……告别第一季,期待第二季!

— 网友:李木尔

2、从夏天走到秋天,第一季的《博物馆9分钟》告一段落。谢谢敬老师每一次的精彩讲解。期待下一次敬老师又出现在屏幕里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

— 网友:虾条

3、节目选题很好,细数起来各类博物馆还真不少,比如黑龙江的北大荒知青博物馆,牡丹江的渤海稻作博物馆,机车博物馆等等,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现场参观,有这样一个平台再加上敬一丹老师的讲解一定会很收益。 

— 网友:赵凯

4、现在看得到的有书籍的博物馆很多,但普通人看不到的或甚少关注的博物馆也应该让大家看到,比如:种子博物馆、非遗博物馆……

— 网友:爱微笑的普通人

5、敬一丹老师,已经喜欢你6年了,特别喜欢您!也是因为您,我报考了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做了一名博物馆讲解员。今天看到这个视频您又给了我专业上的震撼!期待老师有更多博物馆的视频向您学习!

— 网友:雅儿

6、一镜到底的呈现形式,既是形式上的创新,也是极大的挑战……要求创作主体的思维状态、表达状态、话语节奏高度一致,并要与摄像展开默契的协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您和团队点赞! 

— 网友:海艾歌者

7、9分钟“一镜到底”,是一种大胆尝试,给予观众的是无剪接实拍,实录实说可信度高。 “解说词选摘”立意新颖,吸引读者眼球,可下载收藏,可截图转发,体现原汁原味!为您的创意点赞!为您的作品点赞。 

— 网友:方音

8、在界限中,体验收放自如的创作快乐,为观者带来独特的美的享受。

— 网友:利未人

9、“一镜到底”,每个空间的转换,因您的解说自然呈现,行云流水,让观者身临其境,这档节目也适合推荐给孩子们看。

— 网友:戚谊

10、一镜到底总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背后也有团队的集体努力和高度配合,永远夸赞!另外,《直播中国》的剧照太好绝了,什么时候能出《直播中国》的资源就太好了!

— 网友:虾条

      如果您的身边也有一些值得分享的有趣的博物馆,如果您对《博物馆9分钟》的第一季节目有什么具体的建议,欢迎留言分享……

     《博物馆9分钟》,未完,待续……

编辑|王 宇




往期精选

● 敬一丹|关于《博物馆9分钟》(一):为什么划逗号?

● 敬一丹|关于《博物馆9分钟》(二):为什么给自己设限?

● 敬一丹|追寻一种声音

● 敬一丹|沈力老师给同行留下了什么?

● 敬一丹|儿童节,走进第一座儿童博物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