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消费的漫长冬季,红杉想打个共鸣的响指 | 红杉爱生活

红杉汇 2023-06-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暗涌Waves Author 暗涌

作为早期创业社群,Sparkle向只有一个idea的“-1”阶段迁移。为什么要如此做?近期,红杉中国合伙人胡若笛接受了「36kr」的采访,她对此表示:当下环境需要投资人做更多价值创造,提供更多赋能与投后服务,此外目前市场的供需发生较大变化,此时还愿意做消费的创业者数量变少,Sparkle则试图将这些仍有热情的创业者汇聚到一起。


本文转载自「暗涌Waves」。


火花的意义



在与面前这位创始人约见后,红杉中国合伙人胡若笛定好了闹钟,只要对方的产品一上线,手机就会提醒她第一时间抢购,试用后她会发信息告诉对方,分析这款产品的优势与不足。

买买买的行为持续了半年,久到已经成为胡若笛和创始人之间的某种习惯。直到有一次产品发布却迟迟没收到胡若笛的订单,创始人Elvis主动发信息询问是不是这个产品出了问题。在Elvis看来,打动他的是面前这位投资人作为用户的一面,因此他欣然同意了来自红杉中国的A轮投资。

对于许多消费公司而言,融资都并不是一个必选项。在早期也同样如此。因而对胡若笛来说,如何找到、以及敲开一位陌生创始人的大门,是她首要的工作技能。2011年,初入红杉的她尚在Cold Call团队,其间打过无数个电话给他们有投资可能的公司,第一次联系上中通快递就是通过“400”电话。

过去12年,胡若笛在红杉主导参与了投资喜茶、古茗、十月稻田、观夏、三顿半、奶酪博士等明星项目。她在A轮投进的悦刻一路狂飙,三年上市,是市场少有的收获几亿美金现金回报的消费项目。但必须面对的现实是,烈火烹油的2021年过去后,消费入冬。跳水式崩塌的投融资数据背后,是许多机构都裁撤了消费组。

或许正是经历过许多消费低谷,以及创始人难觅的历史时期,在提及当下的冷清时,胡若笛却表现得十分淡然。伟大的消费企业多起于寒冬,红杉消费组坚持消费投资十五年有余,一直保持稳健的十几人的投资队伍。

近日,她和消费团队的另一位合伙人苏凯,发起了「Sparkle消费创想汇」。

Sparkle是一个消费早期创业社群,意在发掘大消费领域高潜创业者,帮助他们把独具创新的idea转化成价值广阔的商业机会。就在三个月前,红杉宣布完成对种子基金4.8亿美元的资金战略部署,此时红杉的“seed+venture”投资项目数量占80%,而Sparkle则更进一步,向只有一个idea的“-1”阶段迁移。

胡若笛告诉「暗涌Waves」:当下环境需要投资人做更多价值创造,提供更多赋能与投后服务,此外目前市场的供需发生较大变化,此时还愿意做消费的创业者数量变少,Sparkle则试图将这些仍有热情的创业者汇聚到一起。“说不定下一个泡泡玛特就会从里面跑出,这是个概率问题。”

这是发起Sparkle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对红杉主动性与野心的恰当总结:如果水大鱼大的时代已过去,无法从中打捞下一个泡泡玛特,那就自己孵化一个出来。

瞄准的只有靶心



对于增量有限的新环境下消费投资的挑战,胡若笛用一句话总结:“在减少出错率的情况下,稳定持续地去做有独特价值的百亿级公司以及助力行业整合。”

在“-1”阶段的减少出错率,与红杉在早期消费领域的打法神似。早期机构各有特点,有人贯彻投人战略,有人则信奉“撒胡椒面”式的分散投资,但在胡若笛看来,红杉在早期消费上的投资战略绝不适合后者,而更是一种“基于行业整体认知,选择唯一S级创始人重仓”的精准投资。譬如电子烟风口正热时,红杉只投了悦刻,奶酪赛道中,红杉则押注了奶酪博士。

胡若笛是奶酪博士创始人陈昱桦见的第一个投资人,红杉以种子基金投进,连续投了四轮,其间更是领投1.5亿元,彻底为奶酪博士打响了名号,后续挑战者创投、星纳赫资本、万物资本,以及风投女王徐新的今日资本也纷纷加码。此前从未融过资的陈昱桦是在融第三轮的时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融了红杉的钱,本身就是成为赛道里最后胜者的保证之一,“第三轮的时候,我们还没出去见人,老股东们就把额度拿完了。”陈昱桦说。

如何问出专业的问题,让创始人明确意识到自己“懂”是投进重仓项目的关键。陈昱桦回想起与胡若笛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在聊完职业经历后,胡若笛突然问道:“Jason,你能说说有什么例子,是从某个品类开始可以贯穿所有品类的呢?”

陈昱桦一愣,发现自己确实好像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但无论巧克力、芒果、榴莲等等,都具有这种穿透性,并形成“品类+”,而“奶酪+”的特殊之处,正是胡若笛投资奶酪博士的核心原因。

这是创业者也同时需要胡若笛的原因。最好的消费企业,往往都有很好的利润水平,因此创始人需求的有时是钱以外的东西,“好的消费企业接受投资,其实大部分是需要一个商业伙伴,以突破其现在的瓶颈,做得更大。”胡若笛告诉「暗涌Waves」,能问出关键问题的原因在于红杉的行业研究支持,以及其庞大的创始人关系版图。胡若笛同时从事消费从早期到后期甚至二级市场的投资,会看到其他消费龙头在同样阶段遇到的类似困惑和可能的解题答案,再与创业者交流时对方就更容易感受到共鸣。

陈昱桦就曾差点陷入创业常见的“做大做全”陷阱,然而胡若笛贯穿始终的核心观点,是建议奶酪博士聚焦母婴人群,先击穿专业高端心智再扩品类扩人群。

回到精准重仓的方法论之前,投早期的关键依旧是找到那个值得被重仓的人。胡若笛告诉「暗涌Waves」,在与创业者见面时,她必定会问到的问题,是详细询问创始人的每一段人生经历,以此看对方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中倾向于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是最能直观看出一个人价值观和判断的方式。大部分常人会在同一个地方不断出错,一个从前投机倒把的人,会持续投机,一个从前就不重视细节的人,会持续犯错。很少有人真正能吸取教训。”

奶酪博士、观夏的创始人履历背景有相似之处,皆曾做过相关领域企业的高管,这是胡若笛和红杉渴望找到的创始人画像之一,而以Sparkle作为圆心,红杉不仅想要找到这样的高管背景创业者,还渴求产品经理型,能够洞察消费者需求的创业者,以及本身就自带专利的创新技术驱动者。

消费投资是一种运动



这是一个产业背景属性比纯粹的资金更受青睐的时代,这一点从新加入红杉的合伙人背景就可窥得一二。一同发起Sparkle的苏凯,在加入红杉前在快时尚、商业地产百货等领域已沉淀了多年经验,2021年加入红杉的张宇,更是《VOGUE》的前主编。

在陈昱桦看来,融资中能保持财务投资与产业投资的平衡,是一个最理想的状态。奶酪博士天使轮融资的另一家机构是挑战者创投——其创始合伙人是唐彬森,元气森林的创始人,红杉中国则是元气森林重要的外部投资人。

在胡若笛的引荐之下,陈昱桦见到了唐彬森,并接受了挑战者创投的投资。对于陈昱桦而言,更吸引他的是挑战者创投能带来的产业协同,以及和唐彬森这样级别的创始人进行横向交流的机会。

一个豪华的CEO朋友圈只是红杉投后服务中最显性的部分。

红杉中国创立之初,便将大消费确定为三大领域之一,与之相匹配的是强大的投后团队,每个人都有专精的方向,或帮助被投企业选址开店,或做数字化,甚至人力资源。胡若笛告诉「暗涌Waves」:每年红杉帮助被投企业招聘超过100个CXO,而这并不通过猎头或市场,而是通过红杉18年沉淀下来的CXO库。

在Elvis看来,红杉凭借庞大的消费投资版图,能高效促成品牌与品牌之间的跨界合作。此外,当有国际集团接触公司时,其间会涉及非常复杂的法务及财务问题,而红杉在国际化投融资、并购上的丰富经验,往往能给被投企业一针见血的建议和避坑指南。“这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一个极其优秀的国际化FA角色。”Elvis说。

而巨象独具的从容,可能是这个庞大投后服务组合中最隐形,却最重要的部分。在极其厌恶对赌协议的Elvis看来,红杉是从容的,不会要求对赌,也不会催着企业进行下一轮融资:“这可能是因为红杉的积淀比较深,对单个项目继续融资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而这也恰恰会避免创始人速度的失衡。”

因此,如果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在消费寒冬的背景下,红杉还要继续深耕早期消费赛道,正是因为巨象穿越过周期,理解潮起潮落的必然性。在胡若笛看来,庞大人口基数的背景下,消费赛道不管是在存量、潜在增量还是市场整合的方向上,都存在机会,未来一定有千亿级消费公司出现,在食品饮料、连锁加盟、运动、宠物、包括出海等都存在的机会。

就在采访的前一天,胡若笛刚在京郊骑了100公里的自行车,胳膊晒得通红。骑自行车是她最爱的运动,鞋和脚蹬连在一起,不能停下来,只能一直匀速前进地骑下去,骑出心流,骑到下一个100公里去。在胡若笛看来,这种运动的枯燥之处就跟消费投资相似,正如苏凯所说的那样:“早期消费在高度敏锐的同时,还要耐得住寂寞。”

创业则是完全不同的极限运动,曾有一个说法,创业是先跳崖再组装翅膀。消费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关系就像这两种运动的不同,创业者是手握方向盘的司机,投资人则坐在副驾驶上——很难说清他是否是局中人,因为他确实不是司机,也确实坐在这辆高速前进的汽车上。

互动送好礼

在众多红杉消费行业成员企业中,你最喜欢哪个品牌?为什么?欢迎留言你的想法与理由,我们将从留言中抽选5位读者,送出Sparkle」定制神秘礼物一份!

注:时间截至5月30日24:00,获奖用户请于收到通知后24小时内回复邮寄信息,未收到通知或未及时回复则视为“谢谢参与”。







推荐阅读




探寻医疗初心,展望产业前沿|2023红杉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峰会特辑①

最后3天!| 来 InnoX 夏令营共同畅想科技+出行的“未来之旅”

在不完美的世界中,寻找价值最大化的决策 | 红杉Library

从Pre-founder到Pro-founder,来鸵鸟会就够了|鸵鸟会人工智能营报名倒计时

从创业起步到初具规模:应对快速增长的领导力挑战 | 首席人才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