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

蒋飞 蒋飞宏观研究 2024-01-05

►►►核心观点

货币是经济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货币需求理论是经济调控体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比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和货币主义的数量论来研判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


从实证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在中国解释力度不强,理论对货币需求量不构成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货币供给量与利率之间不显著的原因,我们将投机性需求主要分解为债券投资需求、股票投资需求以及房地产投资需求,并对货币利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与回归检验,发现均不显著。总结来看,我国投机性需求较弱、利率传导机制不畅以及存在多种利率市场,可能是造成利率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较弱的原因。


基于修正后的货币需求函数及回归结果,我们认为货币主义理论基本适用于中国经济运行的规律。实证结果表明,M1, M2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分别是0.38和0.67,也即是GDP增长10%会导致对M1需求增长3.8%,对M2的需求增长6.7%;而M1, M2的货币需求利率弹性分别是-0.08和-0.07。整体来说货币主义理论在中国可行。作为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货币需求曲线里收入弹性是0.193,利率弹性平均值为0.032,均小于中国。在实证基础上我们计算得出的2022年财政支出的实际扩大倍数分别为6.7倍和7.4倍,与《中国财政乘数估算》的财政乘数差别较大。这主要是因为该LM曲线设定了货币供应量的增速,而不是《中国财政乘数估算》中假设的零增长(货币量保持不变),或者理解为货币政策的变动带来了LM曲线的持续扩张,降低了利率,扩大了倍数。这也反映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在中国,货币供应量、GDP和利率在增速上达到平衡,过去很多年我们的货币供给目标都是“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正是在货币供给量上保持了稳定,利率对GDP的弹性才会保持在较小的水平,GDP和货币供给量才实现了持续的高增长。但负面作用也不小,由于M2一直保持在高于GDP之上水平上运行,M2/GDP比重才会一直在上升,中国宏观杠杆率也持续提高。利率传导不畅是造成当下中国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于收入增速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应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培育形成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发挥市场在利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利率环境。

货币是经济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货币需求理论是经济调控体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理论基础。从古至今,大致出现了三种理论:费雪的现金交易理论(20世纪初)、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20世纪30年代)和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1956年)。其中从二战后到70年代石油危机之前,凯恩斯主义盛行。之后,货币主义的数量论大行其道。本文通过这两种理论的比较来研判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而为未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在凯恩斯理论中,货币需求是与收入(Y)和实际利率(i)有关。比如我们在《中国财政乘数估算》中所使用的公式。凯恩斯将货币需求分为两种: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交易需求与Y有关,而投机需求与i有关。我们一般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公式写为:


但在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理论中,货币需求是受收入、物价、其他资产回报率等因素影响,与利率的关系较弱甚至为零。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就提到“货币数量论假设,利率并不影响实际货币余额需求量。”(第九版,P280)我们一般将货币主义需求公式写成:

1

凯恩斯货币需求实证

首先,我们对中国1995-2022年的名义GDP、GDP平减指数、M1和M2以及利率做回归验证,其中利率为货币利率,与《中国财政乘数估算》中的计算方法一致,收入和利率均用GDP平减价格进行调整求出实际值,回归之后分别得出如下结果。

M1,M2的货币需求方程中,实际利率均不显著,且M2的货币需求方程中实际利率前的系数为正,按正常经济学原理来说应该与货币需求呈反向关系。说明利率对货币需求量影响较弱,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在中国解释力度不强。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货币供给量与利率之间不显著的原因,我们将投机性需求主要分解为债券投资需求、股票投资需求以及房地产投资需求。

首先是债券市场,我们用货币利率与十年期国债利率做格兰杰检验,发现两者并不存在因果关系。通过回归检验,也发现系数不显著。

其次是股票市场,我们用以A股市场市盈率的倒数作为股票市场的隐含回报率,其中A股市盈率由沪深两市市盈率通过市值加权得到(参照《资本回报率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同样通过格兰杰检验和线性回归,发现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关系。

最后是房地产市场,我们在《两个维度看未来房地产市场》以及之前的报告中发现实际房贷利率和居民贷款增速在解释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方面有较强影响,说明了房地产市场对实际房贷利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我们用实际货币利率与实际房贷利率做格兰杰检验和回归,同样发现两者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关系。

总结来看,我国投机性需求较弱、利率传导机制不畅以及存在多种利率市场,可能是造成利率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较弱的原因。

2

货币主义需求实证

在标准的货币需求方程中,实际货币余额(M/P)是实际(GDP)与名义利率(R)的函数,但很多国家的货币需求方程都是修正后的。比如戈德菲尔德于1973年对美国货币需求做的一次彻底研究,得出计量方程式如下:

发现与标准的货币需求公式相比,美国货币需求存在时滞。即使拟合效果较好,R2是0.995%,D-W为1.73。中国的货币需求方程也与标准方程具有出入,借鉴美国经验,我们同样加上上一期的货币供应量进行回归。结果如下,括号内为t统计量:

两者的回归效果均明显好于线性回归,R2均在0.99以上,D-W接近于2。并且利率前的符号均为负,表明货币供给量与利率之间的负向关系。M1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是0.38,也即是GDP增长10%会导致对M1的需求增长3.8%;M2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是0.67,也即是GDP增长10%会导致对M2的需求增长6.7%。M1的货币需求利率弹性是-0.08,意味着利率上升10%会导致对M1的需求下降0.8%;M2的货币需求利率弹性是-0.07,意味着利率上升10%会导致对M2的需求下降0.7%。整体来说货币主义理论在中国可行。

作为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货币需求曲线里收入弹性是0.193,利率弹性平均值为0.032,均小于中国。

我们在此基础上,研究一下货币政策对IS-LM的影响,下图为变形的LM曲线(在货币供应量在某一增速上的Y与i关系):

通过观察M1和M2的LM曲线,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货币需求曲线较为平缓,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的2022年财政支出的实际扩大倍数分别为6.7倍和7.4倍,与《中国财政乘数估算》的财政乘数差别较大。这主要是因为该LM曲线设定了货币供应量的增速,而不是《中国财政乘数估算》中假设的零增长(货币量保持不变),或者理解为货币政策的变动带来了LM曲线的持续扩张,降低了利率,扩大了倍数。这也反映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如果货币供应量不增长,财政支出乘数只有【0-1.67】,挤出效应较大;而如果货币供给量增速保持2022年水平,财政支出扩大倍数能达到7倍左右,“挤出效应”几乎被宽松的货币政策给冲销了。

在中国,货币供应量、GDP和利率在增速上达到平衡,过去很多年我们的货币供给目标都是“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无论是观察M1还是M2的需求函数,如果假设货币供给量增速保持平稳(也即去年的log值与今年一致),log(M/P)几乎与log(Y)是同比例变动(M2曲线更高一些),货币供给量增速保持着与名义GDP增速稳定差距的水平上运行。

正是在货币供给量上保持了稳定,利率对GDP的弹性才会保持在较小的水平,GDP和货币供给量才实现了持续的高增长。货币主义与其他经济学家的区别在于他们强调存在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稳定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把货币供应的增速稳定在低水平上。在《美国的货币史》中,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和他的合作者舒尔茨指出:美国产量的周期变化经常发生在货币存量的巨大变化之后(2009)。

但负面作用也不小,由于M2一直保持在高于GDP之上水平上运行,M2/GDP比重才会一直在上升,中国宏观杠杆率也持续提高。(详情参见《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由于利率对产出的影响容易被货币供给量给冲销,实体经济中就会出现大量低效投资,也造成资本过剩和产能过剩。马骏和王红林(2014)的论文《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中已经得出结论:在很少有政策约束、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环境下,央行的政策利率与各个市场的利率互相正向联动。由于政府的(隐形)担保,预算软约束企业可以得到利率较低的贷款,政策利率对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债券利率和再贷款规模的传导均被弱化。

3

利率化市场改革

一个国家的货币需求曲线并非一成不变,美国在70年代开启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其货币总需求也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1976年,戈德菲尔德还是发现美国的货币需求变了。在其发表的另外一篇文章《The Case of the Missing Money》中证实了70年代中期美国货币总需求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Friedman和Kuttner(1992)利用VAR模型证实了美国货币供应量与名义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显著弱化。我们从美国的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关系也可以看出这一变化,在198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之前,M2与名义GDP增速几乎一致(这主要得以于在美国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是略小于GDP的,见图11);而1986年美国取消所有利率限制之后,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走势发生了背离。并且在之后的十年里,M2/GDP的比值出现了趋势性的下降。

反观中国,自1985年有数据以来,中国的M2/GDP的比值持续在上升,M2-GDP的增速差一直在0以上(美国从1960年至2000年几乎维持在0中枢水平上),自2000年之后中美两国的货币缺口(M2-GDP的增速差)走势几乎一致。美国的M2/GDP的比值也开始趋势性的抬升,与中国步调愈发一致。正是利率传导不畅,可能会造成中国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应量增速要高于收入增速。

我们在前期报告中多次讲到,2022年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1982年。中国金融也正处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如果改革成功,我国也有望实现货币供应量增速的中枢下行、M2/GDP比值的趋势性下降以及利率传导机制的畅通。正如原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国的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所言“当前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矛盾在于市场化利率在‘形得成’和传导方面存在障碍,其原因包括监管套利、金融市场不成熟等造成的市场分割,以及融资平台预算软约束、存款无序竞争等财政金融体制问题”。国货币需求函数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改变,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4

参考文献

[1]曼昆.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米尔顿, 弗里, 德曼, 安娜, & 施瓦茨. (2009). 美 国 货 币 史 (1867-1960).

[3]马骏, 王红林. "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 金融研究 12 (2014).

[4] Stephen M.Goldfeld. The Demand for Money Revisited,1973

[5]Goldfeld, Stephen M., David I. Fand, and William C. Brainard. "The case of the missing money."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76.3 (1976): 683-739.

[5]易纲. "中国的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金融研究 495.9 (2021): 1-11.

[6]弗里德曼.美国的货币史

[7]马骏,纪敏等.新货币政策框架下的利率传导机制s

[8] M Friedman.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A Restatement.1956

[9] John Maynard Keynes.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193

5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乘数模型设定不够完善;计算得出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理论值与现实不符;统计口径误差;货币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证券研究报告: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日报告发布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 秦永瑜(研究助理)

S1070123080030 qinyongyu@cgws.com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二季度或再降准一次——2022年4月央行降准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物价降速加快,加息仍有空间——美国11月通胀数据点评



财政再次发力,助力经济回升——8月财政数据点评
任务还未完成,经济仍需向好——8月经济数据点评央行降准为提高信贷——央行0914降准点评
欧央行意外加息为控通胀——欧央行8月加息点评
二次通胀趋势形成——美国8月通胀数据点评
政府积极作用助社融回稳——8月金融数据点评
低通胀特点明朗,宽货币还有空间——8月通胀数据点评
出口增速或在筑底——8月外贸数据点评
美国服务业PMI回升,经济可能新一轮复苏——美国8月服务业PMI点评
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和二套房贷利率下限快评当月财政支出增速再度负增,化债方案或将出台——7月财政数据点评美国通胀如期反弹——美国7月通胀点评资本回报率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全年如何实现GDP目标?——建议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债务收缩压力显现——7月金融数据点评经济压力凸显,降息未到终点——7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加息难言结束——美联储7月加息点评
政治局会议的五点变化
财政支出明显放缓,政策加码预期升温——6月财政数据点评
经济发展仍有压力,总量政策空间或将打开出口增速创今年低点——6月外贸数据点评信贷偏强但社融增速创新低——6月金融数据点评CPI同比已降至0%——6月通胀数据点评服务业旺盛维持经济强韧——美国6月服务业PMI点评美国制造业PMI再创疫情后新低——美欧6月制造业PMI点评
制造业仍在收缩,政策组合拳已在路上——6月PMI点评
地方财政压力陡增,地产政策放松迫在眉睫——5月财政数据点评
欧央行控通胀决心更强——欧央行6月加息点评
经济增长放缓,降息如期而至——5月经济数据点评
加息虽暂停,终点还未至——美联储6月FOMC点评
M1、M2、社融、政府债增速回落——5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通胀中枢不变,高利率仍将持续——5月美国通胀点评
降息周期再延续——六月降息点评
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怎么走?——5月通胀数据点评
美国制造业产需错配加重——5月美欧PMI点评
服务业复苏态势现隐忧——5月PMI点评企业利润负增拖累财税收入房地产修复受阻居民信贷再次收缩,降息或可期通缩只差一步,降息或将至
服务通胀压力缓解,核心通胀仍显韧性
新市场开拓成效持续显现——4月外贸数据点评
存款利率下调带动银行业利好,转债行情正当时
欧央行放缓加息,但不会停止紧缩
加息周期可能接近终点
美国非制造业大幅回落
内生动力不足,PMI再度收缩
政策基调有何变化?
财政收入回暖,收支差额由正转负——3月财政数据点评
GDP同比回升至趋势线上
出口增速为何超预期?
滞胀与衰退临界点,美联储仍需一次加息
信贷持续超预期,但产出效应递减
通缩压力加大,降息可期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
环比回落,回归正常
加息25bp,控通胀仍为主线 开年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强度仍在——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约而至——降准点评 欧央行顶住压力,再度加息50bp三驾马车复苏节奏快慢不一——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环比仍较高,二次通胀趋势明显——美国2 月通胀数据点评

社融结构初步改善,居民信贷难言回暖——2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通缩未走,通胀未至——2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2月外贸数据点评务实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出口订单意外反弹,带动生产提速——2月PMI点评

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欧央行强硬加息——欧央行1月加息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内需修复第一步——1月PMI点评

年度小结和2023年看点——12月财政数据点评

防疫政策优化,消费快速复苏——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仍需坚持走完加息路程——美国12月通胀数据点评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12月外贸数据点评

通缩趋势仍在延续——12月通胀数据点评

抗通缩仍是主旋律——12月金融数据点评

差别化房贷政策继续加码,降息周期延续——1月房地产政策点评

美国制造业PMI指数继续下行——美欧12月PMI点评

美联储或将继续加息至5.5%——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如何看待服务零售额?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

十一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十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九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九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可转债月报
七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长城证券宏观二季度研究报告合集
化解地方债务问题任重道远
国家安全问题“复杂艰巨”,地缘政治风险抬升六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六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两大峰会同时举办,国际“阵营化”趋势加剧存款利率调降,债市或将继续走强五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五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地产销售降温,降息预期又起四月可转债投资策略报告
中国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20230403周报
二季度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四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季度 GDP 增速或到 7%——二季度中国经济展望
国外紧急灭火,国内需求新高—20230327周报
美国经济开启衰退模式——美国二季度经济展望
原油指数暴跌,大类资产指数创年内新高——20230320周报硅谷银行破产,美国经济风险显现——20230313周报
三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
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长城宏观】短期利率的再思考——宏观经济专题报

十二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中国财政乘数估算

海南经济分析报告

两个维度看未来房地产市场

储蓄和投资

中国的“李嘉图等价”是否成立?

新疆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企业储蓄率分析

黑龙江经济分析报告

再议中国潜在经济增速

以日本房地产发展史为鉴

中国低消费之谜

美元仍处于升值大周期中

为何不加息,美股还下跌?

内蒙古经济分析报告

山西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居民消费函数

广西经济分析报告

全年如何实现GDP目标?——建议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美国银行业高利率下风险依存

资本回报率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本轮主动去库存见底了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中国资本回报率估算

云南经济分析报告

气候变化之下经济目标和能耗目标短期难以平衡——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德国财政政策启示:行稳致远——德国研究系列之二

可转债个债分析——睿创转债(118030.SH)

重庆经济分析报告

如何看待债务对经济的影响?

下半年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风高浪急,变中求进——下半年国内经济展望

可转债个债分析——法兰转债

2023年下半年财政政策展望

河北经济分析报告

可转债个债分析——寿22转债

中国人口趋势研判及建议

可转债个债分析——淳中转债

美国债务上限谈判失败的影响有多大?

双低转债还能继续投资吗?

陕西经济分析报告

可转债个债分析——起帆转债

中美两国经济呈现分化趋势

中国生育率研究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

AI开启科技浪潮,中美竞争更显激烈

安徽经济分析报告

供给侧改革促进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

黄金正在开启新一轮牛市

湖南经济分析报告

欧美银行危机可能已经开启 

可转债市场结构分析

湖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再议十年期国债利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河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