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谈丨陈小文:汉语哲学的边界

陈小文 语言战略研究 2023-06-25

2022年第4期


语言跨界谈

哲学家谈汉语哲学



主持人按语    近十余年来,汉语哲学崛起为一股强有力的学术潮流,冲决国内既有哲学分支学科的藩篱,造就了汉语世界哲学的统一趋势。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就宏观而论,它让人们在全新的视野中理解和认识汉语对作为人类理性共同事业的哲学的根本意义;而从微观来说,它又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人类在追求共同认识、普遍意义以及真理的途径和方法上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复杂和困难。汉语哲学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命名,将两千多年来的汉语哲学运思和现象纳入自己的领域,为重新阐释和把握古典汉语哲学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汉语哲学自然也引起了许多基础性的争论,不同哲学背景的学者对汉语哲学持有颇为不同的见解。这里发表的正是其中对汉语哲学具有深入思考的代表性专家的文章,为读者提供观点各异的独到见解。(韩水法)



本期嘉宾

陈小文

商务印书馆总编辑


汉语哲学的边界

文丨陈小文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汉语哲学”的概念,引起学界的重视。“汉语哲学”概念的提出,诚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我认为,至少反映了中国哲学界面临的一个问题,这就是中国的哲学研究范式中,将“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分立为两个学科,显现出了弊端。就近年的学术研究而言,中国哲学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传统典籍的解释、研究,阐发中国哲学的独有特性;西方哲学研究,主要是翻译、研究西方哲学家的基本思想。这两个方向的研究者,形成了各自的学术共同体,彼此之间鲜有交流。这两个学科的分立及其学术共同体之间的独立,有其学理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两个学术共同体都对中国的哲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两个学科常常画地为牢,固守自己的边界,两个学术共同体往往不让他人涉足,否则就会以外行之名驱逐之。这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科之间的交流,阻碍了思想理论的创新,妨碍了哲学学科的发展,日益凸显出学科破界的必要性。本文拟就下面4个问题加以申述:一、中西哲是否合法?二、中西哲是否互通?三、中西哲如何互通?四、汉语哲学的边界何在?

一、中西哲是否合法

中国哲学近年来遇到了挑战,这个挑战的主题是:中国哲学是否具有合法性?这个主题的另一个表述是:中国是否有哲学?哲学这个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它的原初含义是爱智。在古希腊,哲学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则是近代的事。近代实证科学兴起后,对各种知识做分门别类的研究,根据理想类型的方式,确定学术的研究范围,由此形成各种学科,同时要求各学科用实证科学的方法和范式来研究自己的内容。古希腊“爱智”的内容被实证科学蚕食,纷纷独立,同时“爱智”的方法也受到实证科学的鄙视。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借用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诗句对哲学的凄凉处境做了形象的描述:“不久前,我还是强中之强,/有那么多儿女媳婿,威重四方。/如今啊,被逐出家园,/孤苦无依,好不凄凉。”此后哲学才开始有学科的自觉意识,为在科学王国中赢得一席之地而艰苦奋斗,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一直到胡塞尔,都把使哲学成为严格的科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这个奋斗过程中,“哲学”才开始划定自己的范围,寻求自身的方法,确定自己的范式,作为一门学科在科学王国勉强找到自身的位置,这就是:以形而上学为内容,以理性为方法,以科学为范式。20世纪以后,哲学范式或有发展,但是其核心内容仍然没有动摇。

哲学的合法性,就西方哲学而言,是在科学面前的合法性,这个问题,是哲学本身的内在的问题。20世纪以后,存在主义者认为,哲学本身超越于科学,是与科学完全不同的学问,因此哲学在科学面前的合法性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分析哲学认为,它们摒弃了哲学上的形而上学这种伪问题,哲学已经是一门科学,无需辩护。因此20世纪以后,哲学家们认为,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不再是问题。

就中国哲学而言,哲学的合法性,是学科本身的合法性。近代以前,按照冯友兰先生的说法,以董仲舒为界,之前的学术是子学,自他之后的学术是经学。无论是子学还是经学,其主旨都是经世济用。一直到胡适和冯友兰,用近代西方哲学范式、科学的方法,撷取子学和经学中的形而上学材料,构建出系统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才形成自己的学科。这个学科,无论其中有多少问题,仅从学科而言,它是按照哲学学科规范建设起来的,所以,在21世纪提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伪问题。

二、中西哲是否互通

与中国哲学合法性相连的一个问题是:中国是否有哲学?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就学科而言,如上所述,在20世纪之前,中国的学术是子学和经学,其主旨是经世济用、治国之术,并不具有哲学学科。但是另一方面,就思想而言,或者说就内容而言,中国学术中是否有哲学学科所包含的内容?也即是说,中国古代学术中是否有形而上学、伦理学和逻辑学的思想?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中国当然有哲学。在先秦的子学中,道家的形而上学、儒家的伦理学和名家的逻辑学就已经以独立的学术姿态出现了,其后的经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扬光大。也正是因为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哲学材料和思想,冯友兰等现代哲学家才能按照哲学范式构建中国的哲学学科。所以在20世纪以后提出是否有中国哲学,同样是伪问题。

由于哲学学科本身就是西方的舶来品,所以中国哲学本身就是中西互通的,把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完全分裂开来,除非回到子学和经学,否则无异于把自己的身体分成两半一样,是无谓之举。同理,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看起来是翻译和介绍西方哲学家的思想,与中国哲学无关,实质上在翻译和介绍的过程中,包含着中国学者的深入哲学研究,这种研究包含着中国哲学所特有的气质。以陈康先生翻译《巴曼尼得斯篇》为例。陈先生的翻译,完全不是字面上的对应,而是具有深度研究的自我理解,它集翻译、注释和研究于一身,独成一家,其成果能够为世界所共有。陈先生认为,好的中文翻译、研究作品,是能够“使欧美的专门学者以不通中文为恨”,“甚至因此欲学习中文”的,所以,中国的西方哲学翻译、注释和研究,本质上是中国哲学家的学术努力,是中国思想打通外国思想的研究,是汉语言哲学对哲学本身的贡献。因此,中国学者的西方哲学研究本质上也是中国的哲学研究。

三、中西哲如何互通

在西方哲学的翻译和解释过程中,要从中国哲学的文本中撷取核心概念,比如“形而上学、有(存在、是)、无、道、理、性、体、用”等,来与西方哲学的术语和概念进行义理上的对照和对译。每一个核心词语的酌定,都包含着译者在中国语词与西方语词之间的交流和打通,其殚精竭虑,尤甚于创作,正如严复先生所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术语和概念的翻译,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概念核心义理的提取,然后找到一个核心义理接近的字词对应。在这种提取和对应中,包含着译者对中西文语词和语境的理解。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西方哲学概念被翻译成中文概念之后,这个概念基本上就脱离了自己的“国籍”,加入了“中国国籍”,从此它必须按照中文语境生存,适应中文语词的效果历史,按照中文文法组织思想,从中文中获得养料和力量。它的生死存续,不再依赖于外国哲学,而是依赖于中国哲学研究。在翻译历史上,固然不少概念时过境迁,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是同样有很多概念在中文世界的活动,早已超越了它的本土文本。比如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主体、客体、辩证法、世界观”等,它们的使用频率,远远超出当今西方哲学研究中使用的频率。

这些概念在中文语境中生根成长后,又对中国哲学的研究起着核心概念的作用。在中国哲学范式建构中,这些概念被用来解释中国的哲学材料。它们就像矿灯一样,在中国典籍的宝藏中,照亮那些尘封的材料,将它们的当代价值、世界意义、哲学精髓,高亮出来,开发出来,让它们的思想放出光芒。它们对传统典籍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时代相融通,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比如儒家的伦理思想、名家的逻辑思想、道家的形而上学思想,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等等。这些中国思想,既具有哲学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中国哲学的特有气质,它们为世界哲学贡献出中国人的智慧。有些概念和思想甚至走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承担起生活世界的重任。

在康德看来,哲学就是用概念、范畴和理念构成的思想体系。而这个思想体系,借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语言之家”。中西哲作为哲学,都寓居语言之家中,中国的中西哲研究者就是这个家的守护者,虽然他们有自己的房间,但是他们的房间是彼此相通的,他们的生活是一体的,他们都是这个家的家人。我们可以说,这个语言之家,就是“汉语哲学”。

四、汉语哲学的边界何在

如果说汉语哲学是一个语言之家,它既能够保持中西哲的独立性,同时又能把它们统一在一起,打破它们之间的边界,那么“汉语哲学”本身作为一个存在之家,如何确定自己的边界?提出“汉语哲学”概念的学者,固然有高远的理想,然而理想只有照进现实,才能有前进的方向。汉语哲学的边界首先是哲学,这是不容置疑的。其次是汉语。这里就有很多的斟酌。我们可以分为3个方面来看:第一,汉语是作为一种手段还是作为一种目的?第二,汉语是作为内容还是作为形式?第三,汉语哲学是作为一种学科还是作为一种学术共同体?

1.如果汉语是作为一种手段,那么汉语哲学的边界就是,凡是用汉语写作和言说的哲学,都是汉语哲学。这是一个严格的边界。如果是作为一个目的,那么就如陈康先生所言,要让外国人以不通中文为恨,甚至来学习中文,这是一个高远的理想。

2.如果汉语是作为内容,那么不仅用汉语写作和言说的哲学,而且被翻译为外国语言的汉语哲学和用外语言说的中国哲学,比如《论语》的英文本,和外国课堂讲授的中国哲学,也是汉语哲学,同时外国汉学家研究中国哲学的成果也是汉语哲学。这个边界就极为宽泛了。如果是作为形式,凡是以汉语表现出来的哲学,都是汉语哲学,那就与作为手段的边界类似了。

3.汉语哲学如果要作为一个学科,需要有学科史和学科的范式和方法,这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如果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联合中西哲研究者,打破壁垒,创造形成互通的知识体系,这是可以努力的。

总之,汉语哲学是一个刚提出不久的学术概念,它的边界的确立,既有待学术界的研究,也有待学术界的实践。

编排:逯琳琳

审稿:王   飙 余桂林

相关推荐

哲学家谈汉语哲学韩水法:未来已来 ——广义汉语哲学与狭义汉语哲学
江怡:汉语与哲学间的三重对话
董平:汉语言与存在及其意义生成

民族学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魏剑,张海洋:语言文字与生活世界易华:从照顾到鼓励
专家谈“元宇宙”沈阳:元宇宙时代的语言变化
潘志庚:没有虚拟现实就没有元宇宙
张洪忠:元宇宙会取代微信并颠覆现有游戏吗?
吴江:元宇宙中的用户与信息:今生与未来

数学史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刘钝:中文中的大小数名
曲安京:学术语言与科普语言邓明立,王涛:数学的结构思想和结构主义语言学

话剧艺术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张凯丽:浅谈朗诵艺术中的声音规划
刘纪宏:话剧演员要下功夫追求台词的艺术魅力
孙星:舞台语言是生活语言的提炼和升华冯远征:浅谈话剧语言的运用与教学实践


《语言战略研究》2022年第4期目录与提要《语言战略研究》2022年第3期目录与提要《语言战略研究》2022年第2期目录与提要《语言战略研究》2022年第1期目录与提要

喜讯!我刊入选CSSCI(2021—2022)扩展版!我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语言、文字类核心期刊!喜讯!我刊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0年版)》!C刊公号影响力——《语言战略研究》“语言交叉学科”专题受欢迎
 约稿启事丨“语言与跨国公司”专题 约稿启事丨“儿童语言教育”专题 约稿启事丨“海峡两岸语言问题研究”专题

编辑部联系方式:

    电话:010-65219062   010-65219060

    电子邮箱:yyzlyj@cp.com.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

    投稿网址:yyzlyj.cp.com.cn

订阅方式:

    1.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104.

    2.微信订阅: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订阅

  (1.微信搜索shangwu1897,关注商务印书馆微信公众号;2.点击公众号页面底部的“官方微店”;3.在微店中找到《语言战略研究》即可下单。)

    3.中国邮政-微商城,搜索“语言战略研究”,即可预订全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