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食物中最魔幻的力量竟然是——时间?

间竹 梅花间竹 2022-05-07
这世上,时间是最公平的。
我们最想要对抗的,是时间,
我们最不能对抗的,也是时间。

说来也怪,做了这么长时间的饭,一直承蒙谬赞被朋友以“大厨”称呼,却在前阵子炖猪蹄时才猛然领悟到“时间”这一因素在做饭过程中那让人陶醉的魔力。


有时候时间的魅力,在于
炖肉,应该是世界上最考验耐心的事之一了吧。
一方面,炖肉讲究小火慢炖,把汤汁的味道都炖进肉里,把肉里的香味都炖出来,也把肉质炖得软糯可口;
另一方面,炖肉又讲究中途不掀锅盖,不把溢出来的味道散失掉,重新炖回汤里去。
铸铁锅贵,一大部分就是贵在这里:锅盖重、密封性好,味道不流失。

天啊,无比地想偷吃,却不能走远,还不得不在香气弥漫的屋子里强行摁着耐心等着时间流逝,这真是太不人道的事情了!
比热锅上的蚂蚁更着急的,应该是热锅边的吃货吧。

早年曾无数次借着各种各样的借口开锅偷吃:“我就是尝尝咸淡”、“我得看看锅糊了没”;
日子久了,终于可以用理智战胜情感,左手一巴掌扇向马上要碰到锅盖的右手——
“尝什么咸淡,汤的味道是随着时间慢慢进入肉质的,你现在尝有个鸟用?”
“糊什么糊,这些水配上这么小火是不会糊的,咱别自欺欺人了好吗?”

平心而论,时间最长、最耗耐心的的烹调还不是炖,卤、熏、腌、糟、酿等等时间更长,动辄几个月甚至几年。
这是岁月的低吟浅唱。
食物正发生着缓慢而有条不紊的变化,表面上风平浪静,分子层面却是一片热闹。虽然具体的物理化学原理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但时间沉淀的魔力,却在泡菜缸的泡泡里、火腿表面的皱褶里、熏鱼渐变的颜色里变得那么的看得见、吃得着。
幸好,这些好吃的,大多放在墙角的坛子里或挂在窗台的角落里,安安静静的,也不会天天挥舞着催命符喊你去吃他们,不容易让人抓耳挠腮,搞不好过一阵子都要忘了。
而炖肉、炖菜可就不一样了!香气已经飘满了整间屋子,锅里咕嘟咕嘟的声音如催命符一般惹得人百抓挠心,坐卧难安。
在我原本的认知里,炖猪蹄、红烧肉和牛腱子,炖个两小时也就差不多了,牛腩更硬,可以炖更久一点。
但是后来听说了宋朝第一大美食博主苏东坡老师的炖肉时间,腌笃鲜要炖一整天,东坡肉要炖三天,此时不禁感到汗颜,默默地离开准备关火的猪蹄,又炖了5个小时,直到临睡前才关火。
话说,东坡老师讲究用“摸着锅觉得刚好烫手的温度”长时间炖,这不就是九百年后的低温慢煮吗!
我也写过低温慢煮的攻略,文末有链接

后来想想,我和东坡老师这境界差别,也是有情可原的。
其一,东坡老师自己有厨子,炖肉的时候他不用守在旁边,自然不着急;
其二,东坡老师自己有厨子,不怕出门或者睡觉以后不关火会有安全隐患,所以他想炖多久,就让他炖多久吧……

有太多太多的科技发明,出发点是为了省时间——怎么能跑得快一点,飞得一点,长得一点,计算得快一点,外卖送得再快一点快,就是省时间嘛
但烹调的时间,是最诚实、最不骗人、最没法省下的时间——即使熬粥用上了高压锅,烤鸭用上了电炉子,火腿用上了烟熏室,牛肉干用上了风干机,但是时间积淀后的味道,还是一口就能吃得出来。

又有些时候,时间的魅力却在于
做红烧菜品必备的炒糖色步骤,有一派做法是需要在糖完全起泡的一刹那,以评书先生形容的“说时迟,那时快”之势把食材倒进去翻炒。
早了则糖不够化,难免做成“拔丝肉”;
晚了则糖浆糊掉,恐怕要变成“黑烧肉”,电光火石之间,不可马虎。
其他要求烹饪时间短、火候把握精确的步骤,大多数是为了满足“嫩”的要求。
想要嫩,最高原则上是“让食物在最短的时间内变熟,让食物里的水分还一脸懵逼没来得及跑出来的时候就出锅”。
譬如,煮青菜或水煮鱼时锅一定要大,水一定要多,滴上几滴油来保温,最好把食材放进去后,锅依然在沸腾,或者很快重新滚起来。
沸腾鱼片,鱼片倒进沸锅里稍滚,就要马上捞出倒进汤盆。
这时旁边的热油已经准备好,刺啦刺啦浇上去,赶紧上桌,一刻都不能耽误。

咦,说好了写文章,这图怎么还有声音呢?


又比如炒牛肉,锅烧得热后,下冷油马上放肉,划散后稍变色就要盛出来,只要一犹豫,肉就老了;
炒鸡蛋若想炒得滑,除了加点清水、白醋、水淀粉外,需大火热油,等油边轻轻的冒出些烟时放鸡蛋,迅速用筷子划拉(最好是筷子),蛋液稍定型就可关火,再用锅里的余温烘一下,正好滑嫩,齐活儿。

火锅,大概是这种“食材瞬时变幻”的艺术最集中的体现了吧。
牛羊肉片自不必说,毛肚、鸭肠、黄喉等,说是七上八下也好,说是涮三涮也好,总之就是讲究一个火候恰当,眼疾手快,不然,可就比橡皮擦还难嚼了。
别问我怎么知道橡皮擦难嚼的。

因此若有一大堆人吃火锅,同桌遇上那不讲究的,是我最崩溃的时候——
这边方才下完羊肉,划散,变色之时正准备捞出,对面咣当又一盘肉下来,刚刚还咕嘟咕嘟闹得欢的锅子瞬间偃旗息鼓,成为一片死寂。
前面一盘羊肉发着“怎么还煮啊我要热死啦”的呻吟,变得僵硬;后面一盘带着“怎么我一来就不煮了,对我有意见吗”的疑问挤作一团,谁都再也无法成为鲜嫩的肉片了。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啊!吃火锅,要么跟同样讲究火候的人吃,要么吃小锅,自己一人一锅吧……


还有的时候,长长短短组成的时间线,更加迷人。
每逢有遇到认真找我学做饭的,我说的第一件事通常都是“时间管理”
就算平常在家只做两三个菜,做菜的工序也常常很复杂,但是我们的硬件资源却有限的:有的食材要焯水,有的要提前腌制入味,有的要过油控干,有的炒完要加点水咕嘟一会儿,有的要长时间炖煮入味。
这时候,你有两块案板、四个灶台、一个炒锅、一个煎锅、一个煮锅,一个蒸锅、有时还有砂锅——却只有两双手和一双眼睛。若总是做好一道工序再进入下一道工序,恐怕做上两个菜,一晚上时间就过去了吧。
这时,如何能尽可能安排好顺序,调配好注意力,让它们该同时进行的时候同时进行,该紧密衔接的时候紧密衔接,这和乐队指挥真是异曲同工之妙啊。

乐队指挥的总谱,真 · 一目十行

本来就是嘛!
锅碗瓢盆和琴瑟鼓弦一样,都有或清脆或低沉或跳跃或连续的声响,唯有交汇起来才是更动听的乐章啊。
大脑多线程工作其实也能产生快感,煎炒焖炸之间,似乎也有了指挥一支乐队依然能举重若轻的成就感呢。

小学生日记:记一次过瘾的做饭

所以呀,从做饭中你懂得了,这世上我们最不能欺骗的,就是时间。
该快的时候犹豫不得,转瞬即逝的机遇错过了,就只能重新来过;
该慢的时候急不得,该来的的终究会来的,缘分不到的话,怎么催都没有用。
哎哟,怎么突然觉得做饭跟谈恋爱还有点像了?

大概这就是——
时光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桌菜,
还有那狼吞虎咽和好吃到流泪的感动。




你可能还喜欢
无肉不欢的人在禅院里当素食主厨,是什么体验?
低温慢煮这种“高端”烹饪法早该走进寻常百姓家了

操作无门槛,下酒又下饭,这道卤肉的方子请收好

我曾经对美式中餐充满偏见,但是我错了


【梅花间竹】

唯美食与音乐剧不可辜负


经常写点字,有时打鸡血,

偶尔小纠结,从不咪蒙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