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经纬:学术丨吴岸杨:人物·媒介·性别:《摩天大楼》的叙事创新

吴岸杨 跨界经纬 2022-12-18

人物·媒介·性别:《摩天大楼》的叙事创新


吴岸杨


本文原刊于《影视制作》2021年01期


摘要 :网络剧集《摩天大楼》的不俗口碑,是制作工艺、艺术探索和思想意涵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叙事上的创新尤为引人注意。纪传体的结构方式,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也能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问题。作为动漫出现的戏中戏,则在和剧集本身产生互文的同时,生成一种跨媒介的叙事格局。塑造典型女性形象和建构女性群像的叙事策略,也传达出对于女性社会性别的思考。在评析亮点的基础上指出其缺憾或不足,有利于充实对中国当代网络剧集创作的研究。

关键词 :摩天大楼 ;纪传体 ;跨媒介 ;女性话语 ;叙事创新


《摩天大楼》


由陈正道、许肇任、吴中天导演,腾讯视频、联播传媒出品的网络剧集《摩天大楼》,自 2020 年 8 月开播以来不仅收获了大批“自来水”,更频频登上热搜。该剧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除了一流的制作水准、深刻的社会议题、表演的毁誉参半以外, 其叙事上的独具匠心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1.拼图结构:纪传体·参与感·社会派


悬疑类剧集通常采用非线性叙事,通过视角的变换、时空的错落、闪回的交织,营造出错综复杂的情节线索和扑朔迷离的观赏效果。《摩天大楼》则在非线性叙事的基础上,运用纪传体的形式来结构全剧。《摩天大楼》以年轻女性钟美宝的死亡开头,围绕两位警察钟敬国和杨蕊森的调查展开剧情。他们从最先发现尸体的人入手,顺藤摸瓜,逐个调查相关人员。全剧共 16 集,每两集围绕一个人物展开。每个人物篇章结束时,几乎都会引出下一个人物。由此形成环环相扣的叙事链,并牵扯出 10 个相关人物。不同人物间既相对独立又千丝万缕,共同拼凑起钟美宝案的真相,并构筑起关于人性的“摩天大楼”。


这样的结构方式,很像我国史书体例中的纪传体。纪传体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其特点是以人物传记作为叙述中心,通过写人的方法来记录历史。“在古代世界,由于历史编纂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形成科学的历史与艺术的历史之争,历史很显然地是一门艺术。”[1]《史记》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描绘了上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生,因而它在史学意义之外,也颇有文学价值。它所开创的纪传体书写形式,不仅为后世的官方修史树立了典范,也深刻了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在当代,纪传体的覆盖范围已经不局限于传记文学(及相应的传记电影),而是渗透到更宽广的叙事艺术领域。比如,改编自我国现代经典话剧《雷雨》的舞剧《雷和雨》,就大胆突破了原作对“三一律”的遵从,“用纪传体的叙事代替编年体的叙事。”[2] 至于《摩天大楼》,不仅以每两集作为一个人物篇章,其中的某些篇章还会表现多个人物,这可以看作是纪传体中列传的运用。


图1 《摩天大楼》 里的钟美宝


《摩天大楼》的纪传体叙事,并非严格记述人物生平,其重心在人物的回忆或讲述。众人对钟美宝的认识难免有交叉处,但为了各自的利益或诉求,不同人物对相同事件的描述可能存在出入,甚至大相径庭。这就形成了纪传体独有的互见叙事,也就是对同一事件的叙述分布在不同的人物篇章,其彼此间互为印证、说明、解释或补充。


比如,第 3—4 集为里,林大森承认了出轨钟美宝的经历,但在随后的第 5—6 集,林梦宇又对二人的交往过程作出了另一番描绘。而第 14—15 集里颜永原的自白,则几乎颠覆了此前所有其他人的述说。为了破解各执一词的罗生门,需对他们的话进行去伪存真的鉴别,才能逐渐接近真相。在此过程中,观众可能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代入当事人的角色,进行类似“剧本杀”的心理分析,并结合经验去填补其中的信息空白。实际上,为了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导演也作了不同程度的暗示。比如,在谢保罗对警察的讲述和他自己的回忆里,同一时刻的钟美宝身着不同的衣服。人可能不说真话,但影像不会说谎。类似细节不仅实现了伏脉千里的效果,也进一步增强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这样的结构方式,可以说天然契合该剧社会派推理的精神内核。所谓社会派是 1950 年代在日本兴起的一个推理小说流派,其特征是把推理过程和犯罪情节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体现出较强的时代质感和批判意识。我国此前的网络剧集《心理罪》(2015)、《无证之罪》(2017)、《隐秘的角落》(2020),包括与该剧差不多同时播出的《非常目击》(2020),均属于社会派推理系列。这些剧集也不同程度涉及社会现实,但为了顾及情节的流畅度和完整度,其对社会的镜像扫描难免欠缺广度,对相关问题的探究也难以切中肯綮。

● ●  图2 《隐秘的角落》 海报

而《摩天大楼》以纪传体的形式展开,在把“人”作为结构中心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牵连出人背后的社会万象。悬疑 / 犯罪类剧集之所以吸引观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把人置于极端戏剧化的情境之中,其中的人物往往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情与法的较量、爱与恨的纠葛,由此引出对人性的拷问、对社会的省思和对真善美的颂扬。这样看来,《摩天大楼》的纪传体运用,不仅实现了叙事结构的创新,更拓展了对社会问题的挖掘。通过对众生百态的分别集中呈现,带出不同人的生活境遇及社会症候,引导观众展开进一步的思索。除了罪魁祸首颜永原引出的 PUA、家庭暴力、猥亵儿童等问题以外,该剧还通过谢保罗的故事探讨了“碰瓷”敲诈现象;借由林大森的经历,演绎了“凤凰男”迎娶“孔雀女”之后的尴尬和无奈 ;站在李桂兰 / 叶美丽的立场,质疑了收养儿童流程的合理性及相关社会福利体系的不健全;并在钟美宝对童年的回忆中,揭开了寄宿学校反人性管理的冰山一角……


但必须指出,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形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线索搁置、甚至中断等问题。比如,第 2 集就亮相的死者房间里的黑胶唱片,直到第 12 集才被查出其上面有指纹。无论从破案实践还是从剧作理论来看,这样的设定都很难自圆其说。


2.故事建构:戏中戏·互文性·跨媒介


作为一部结果先行的悬疑剧,《摩天大楼》的很多内容依靠回忆或讲述展开,相关段落大都以真人“搬演”的形式作为闪回出现。剧中的吴明月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小说《祥云幻影录》进行影射。


《祥云幻影录》是《摩天大楼》的“戏中戏”,它不仅使后者呈现出套层叙事结构,更令其接受过程变得更富有层次感。第一层,是观众阅读《祥云幻影录》。第二层,是钟敬国、杨蕊森解读《祥云幻影录》。第三层,是观众对钟敬国、杨蕊森解读《祥云幻影录》过程的接受。这三个接受层级,既层层递进又互有交叉,既分头叙述又殊途同归。比如,杨蕊森为弄清案件个中原委,废寝忘食地读小说,导致与男友的关系出现裂隙。而男友的抱怨,却无意间开启了她理解《祥云幻影录》的切入口,这又反过来加剧了二人矛盾的激化。这样的设置,在查案和查案者两方面推进了情节、强化了矛盾,生发出极强的戏剧张力。


《祥云幻影录》由作家吴明月根据钟美宝的童年经历改编而成,其中每一个角色都对应着不同的现实人物。作为小说的《祥云幻影录》,不仅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文本,更是吴明月讲述的故事。由此,《祥云幻影录》和钟美宝的现实人生形成了互文性关系。所以,理解小说内容就成为了解钟美宝的人际关系、进而揭开案件谜团的关键。


图3 《摩天大楼》 里的动漫故事 《祥云幻影录》


在这个意义上,《祥云幻影录》成为一个具有修辞或文学性预设(rhetorical or literary presupposition)的文本,它要求读者从语用角度理解这个故事与其他故事的联系。[3] 也就是说,观众在阅读《祥云幻影录》时,需要结合剧中给出的信息,去建立两个文本之间的关联,将小说《祥云幻影录》里的人物和剧集《摩天大楼》里的相关人物一一对应。因为需要读者 / 观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中的趣味性也得到大幅度增强。


对于《祥云幻影录》内容的呈现,该剧也别出心裁地借用了动漫形式。之所以如此,首先因为《祥云幻影录》是玄幻小说,其远离现实的时空背景和光怪陆离的世界设定难以通过真人表演得到再现,却十分贴合动漫艺术的内在气韵。其次,《祥云幻影录》里有猥亵儿童等情节,而借助动漫来铺陈故事能避免一些影像伦理 /画面尺度上的问题。


通过在真人剧集里穿插动漫素材,《摩天大楼》形成了一种跨媒介叙事。所谓跨媒介叙事,指的是一个故事“横跨多种媒体平台展现出来,其中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做出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4] 这就为原本数见不鲜的套层结构,增添了几分表现形式上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祥云幻影录》的制作堪称精良,无疑能为观众带去另一种视听享受。


此外,《摩天大楼》中还插入了一档名为《回到爱身边》的电视情感调解节目的片段。由此不仅拓宽了该剧跨媒介叙事的范畴,更不动声色地批判了“唯收视率是从”的电视媒体和极易被误导的“乌合之众”。


3.女性话语:典型法·群像式·社会性别


福柯认为,话语赋予了个人言谈的权利,限制了其可言说的内容,并将其建构成为一个会言谈的主体。话语生产知识,知识维护权力,权力又通过话语机制生产真理政权(Regimes Of Truth)。[5]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也是千百年来男尊女卑、传宗接代等观念建构的结果。而影视剧里的女性话语,不仅指女性角色的语言,更包括对女性生活方式的展现、对女性思维习惯的揭示,以及对女性生命历程的演绎。继本年度的《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之后,《摩天大楼》也以独特形式表达了对女性话语权的关注。


图4 《摩天大楼》 海报


《摩天大楼》出场人物众多,其中的女性形象以钟洁母女、李茉莉和丁小玲最为典型,这三种形象恰好可以看作当今社会三类不同女性群体的表征。钟洁母女代表的是软弱、无力的女性,在男性的咄咄逼人和恃强凌弱面前,她们毫无招架、还手之力,只能忍气吞声、一再退让。李茉莉代表的是女精英形象,尽管能力相当突出,却囿于相夫教子的古训而无法在职场施展才华。丁小玲代表的是“放荡女”形象,流连于迷乱的爱欲游戏而拒绝情投意合的厮守,而这又和她童年时期遭受的“荡妇羞辱”不无关系。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不仅提升了该剧整体的艺术感染力,更从社会学意义上为女性的话语权发出了呼声。


除这几个典型女性人物以外,《摩天大楼》还通过对其他女性的群像式素描,更广泛地揭示出当下女性面临的种种困局。剧中的李桂兰,做医生时因为单身而经常被安排夜班,后来又因偏中性的气质而被颜永原骂作“男人婆”。如果说这承载着对性别刻板印象的质疑和反思那么剧中诬陷钟敬国性骚扰的女律师则体现出对女性对自身性别的不当利用。尤为值得激赏的是,片中还出现了一位对漂亮女性充满恶意的女性沈美琪。这个戏份不多的形象,使该剧对女性话语的关注摆脱了男女对立的二元模式,注入了“女人为难女人”的更深厚内涵。相比之下,女警察杨蕊森则有点像是主创表达女性意识的“传声筒”。在与其“直男癌”师父钟敬国的交谈中,小杨警官反驳了“受害者有罪”的谬论,并毫不客气地回击了对女性的种种偏见和歧视。


女性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性别由下至上分为生理性别(基因性别)、体貌性别和社会性别(文化性别)三个层次。其中,社会性别是不同社会文化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个体社会性别的塑造开始于婴儿无意识阶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6] 尽管男女在生理、心理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我们对男女行为方式、家庭角色、社会分工等方面的认识,很大程度上都是集体无意识的结果。剧中,李茉莉的同事评价她道 :“你工作起来真的像个男人。”后者则义正辞严地表示反对:“为什么女人努力工作就要像男的?”类似台词和情节,在剧中还有不少,这都体现出对女性社会性别的思考。


 · 图5 ·  《摩天大楼》 里的女警察杨蕊森


对于女性所遭受的种种不公,片中给出的解决方式是女性互助。无论是李桂兰对钟洁的接济,还是钟美宝、李茉莉、丁小玲的报团取暖,女性争取自身合法权益似乎还只能靠女性。这样看的话,对女性权利的争取依然任重道远,对女性话语的表达也才刚刚开始。


4.结语



此外,该剧对传统叙事艺术中传奇手法的继承,对现代住宅楼这一封闭空间的选择也都可圈可点。不过,为了制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反转结局,它也损失了部分情节合理性。同样是网络悬疑剧,《无证之罪》里的骆闻对郭羽说:“一起凶杀案,除了凶杀案本人之外,没有人知道得比警察更多。”而《摩天大楼》里的警察们,几乎自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但整体来看,《摩天大楼》依然瑕不掩瑜。通过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聚焦、抽丝剥茧的真相探究过程和不落窠臼的叙事手法创新,它不仅引发了对相关社会问题的探讨,也在为观众奉上一出精彩纷呈好戏的同时,为今后的国产剧集创作提供了经验。


参考文献:

[1]杜志军.史传文学与中国小说传统之关系简论[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 (3): 66.

[2]郎耀辉. 浪漫主义时代的破碎之花——刍议舞剧《雷和雨》: 一场后现代的纪传式狂欢[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

学版), 2016, (5):163.

[3]赵一凡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220.

[4][美]亨利·詹金斯著,杜永明译: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157.

[5][英]约翰·斯道雷著,常江译: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57—159.

[6]赵一凡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368.


*图文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妥善处理!


总编:凌逾

责编:张紫嫣


往期精彩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经纬】  第 2104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